閱讀屋>語文> 《找規律》課後反思

《找規律》課後反思

《找規律》課後反思通用5篇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我們需要很強的教學能力,所謂反思就是能夠迅速從一個場景和事態中抽身出來,看自己在前一個場景和事態中自己的表現。那麼大家知道正規的反思怎麼寫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找規律》課後反思,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找規律》課後反思1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結合具體情景,探索並發現簡單週期現象中的排列規律,能根據規律確定某個序號所代表的是什麼物體或圖形。

  2.使學生主動經歷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過程,體會畫圖、列舉、計算等解決問題的不同策略以及方法逐步最佳化的過程。

  3.使學生在探索規律的過程中體會數學與日常生活的聯絡,獲得成功的體驗。

  【設計意圖】

  《找規律》是蘇教版小學數學第九冊的內容,它蘊含著深刻的數學思想,是學生今後學習、生活最基礎的知識之一。本課集中安排學生探索簡單週期現象中的規律,並根據發現的規律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本課設計有以下幾個特點:

  1、創設情景,點燃學生智慧的火花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課堂教學中學習材料的提供途徑應該是多樣的,可以是教師提供,也可以是學生提供,學習材料應該是豐富的,便於學生進行探索與研究。考慮到學生的已有知識經驗和年齡特點,在上課一開始設計了猜小球的遊戲,一下子就抓住學生的注意力;在教學中,又設計了“小猴慶國慶”的情景,把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到對不同物體擺放規律的觀察上;最後一道思考題,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同時也有利於發展學生的應用意識,培養學生的數學眼光。

  2、經歷過程,引導學生探索規律

  學生探索規律能力的提高不是簡單體現在又知道了什麼規律,而是體現在面對新的現象或者問題時,能主動應用相關的策略,有效地發現給定現象中隱藏的規律或者解決問題的方法。因此,在教學探索黑白球規律時,注意引導學生經歷探索規律的過程,給學生自主探索規律以及應用規律解決問題提供了充足的時間和空間。同時給予提示和指導,鼓勵學生在小組裡交流,分享思維成果,不斷最佳化解決問題的策略。

  【教學過程】

  一、觀察場景,感知物體的有序排列。

  1.出示紙盒(裡面裝有小球,按一白一黑的規律排列)

  師:今天老師帶來了一個紙盒,在這個紙盒中放有很多小球,請大家猜一猜,這些小球會是什麼顏色?(生依次一個一個猜)

  (拉出第五個球)師:你是怎麼想的?

  2.小結:對了,這說明紙盒中球的排列是有一定規律的,只要按照這種排列的規律,我們就能馬上說出下一個球的顏色。

  3.出示例1的場景圖。

  師:國慶節到了,小猴忙著慶祝呢!瞧,它把森林打扮的多漂亮啊!仔細觀察一下,這些物體排列有規律嗎?有怎樣的規律呢?這節課我們一起來“找規律”。(出示課題)找到規律後和你的同桌交流交流。

  全班交流:你找到了圖上有哪些物體?它們有什麼規律?

  二、自主探索,體會多樣的解決策略。

  1.師:剛才,我們從紙盒中抽出了五個球,想一想,它們是每幾個為一組?如果照這樣拉下去,第15個球會是什麼顏色?你有什麼方法解決這個問題?以小組為單位,動手試試看。

  2.全班交流:

  (1)畫圖的方法

  ○●○●○●○●○●○●○●○

  (2)列舉的方法

  從左起第1、3、5……個是白球,第2、4、6……個是黑球。

  (3)列算式的方法

  15÷2=7(組)……1(個)

  師:能說說你是怎樣想的?為什麼餘下這個球是白色的?

  師:我們根據算式中的餘數判斷出第15個球的顏色。

  3.比較:以上三種方法,你認為最簡單?

  4.師:看,小猴怎麼停下來了?原來它碰上了難題,想請同學們幫忙,你們願意嗎?我們一起來看。(出示“試一試”第一題)

  師:誰能照樣子在這幅圖中提個問題,考考大家?

  (當生解決小旗時,師:如果餘數是3,是什麼顏色?如果最後一面旗是紅色,餘數會是幾?黃色呢?)

  三、鞏固練習、加深理解。

  師:開學了,學校開展了各項興趣活動。

  (1)圍棋組的同學在擺弄旗子呢!

  你發現了什麼規律?21枚擺的是白子還是黑子?

  (2)手工組的同學在穿珠子呢!仔細觀察,小女孩小紅穿的第18顆是什麼顏色?第24顆呢?

  小明也在穿珠子,看!(小明正在按綠、黃、藍、紅、紫的順序穿珠子。第18顆是什麼顏色?第24顆呢?)

  比較:為什麼都是18顆,小紅穿的和小明穿的顏色不一樣?

  (3)瞧,美術組的同學正在設計圖形呢!我們看一看,他們每組的第32個是什麼圖形?

  (4)師:其實在我們的生活中也有規律現象(日出日落、月圓月缺、春夏秋冬……)下面,一起來看生活中的規律。(思考題:今天是星期三,再過20天是星期幾?)

  四、課堂小結:

  透過今天的學習,你有什麼收穫?你覺得自己表現怎樣?

  【反思】

  1.本課教學過程清晰、流暢,層次清楚,重點突出,學生反饋效果較好。

  2.聯絡學生已有知識經驗和年齡特點,設計的“紙盒藏球”遊戲,充分激發了學生的興趣,引發認知衝突,從而感知這些球是有序排列的。

  3.在教學過程中,提供給學生自主探索規律以及應用規律解決問題的充足時間和空間並不斷最佳化策略,使學生掌握知識。

  4.透過有趣的習題和拓展練習,進一步加深對週期性排列規律的理解和應用。

  5.在解決思考題時,學生碰到了困難,這裡沒有充分引導學生認識規律,從而匆匆收場,略顯倉促。

《找規律》課後反思2

  推薦昨天上了四年級下冊《找規律》的第一課時,課後反思如下:

  剛出示“木偶與帽子的搭配”情景圖時,大部分的學生張口就能回答正確的答案。我想,可能是孩子們對於搭配的圖式在腦海裡有了比較成熟的思考。於是我讓學生用不同的圖形來表示木偶和帽子,在圖形上直接連線。展示學生作業後問“你是怎樣連線?”“怎樣選配才能做到既不重複又不遺漏?”引導學生說出解決此類問題的思想“按一定的順序進行選配”。考慮“木偶的個數和帽子的頂數,與有多少選配方法有什麼關係?”理解“3×2”是什麼意思?3和2各表示什麼?這樣一來,學生自然而然就明白“計算兩種不同事物的選配方法應該用乘法計算”。

  看到學生洋洋得意的樣子,我趁機增加難度“給木偶配上4雙鞋子,有多少選配方法?”班上一下安靜下來,學生很聰明拿起筆繼續連線,個別能力較強的孩子,就直接用乘法計算。我就藉機拓展“多種事物間的簡單搭配該怎樣考慮”?在學生的思路最佳化與多樣化的過程中,我拋棄了原先的預設,源於對於學生的現有思維水平估計過高(因為例題與拓展題孩子們沒費什麼事就解決了,我就沒有過多考慮小部分學生),所以急於導直接給出了算式計算的方法,對於畫圖連線的方法有了弱化。其實兩種方法之間必然有個內在的邏輯聯絡,有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這是教學的不足之處。

  想想做做的第2題完成不是很好,原因是孩子沒有把褲子和裙子併成下裝。說明解決選配問題不僅要按一定順序,還要理解題意。在實際的解決問題中,本題其實並不十分複雜,只要能夠準確地列出所需的條件學生自己是能夠解決的,認真審題也是關鍵。

  比較而言本節課內容學生掌握得比較好,課後仍需要多做相關習題用來鞏固。

  這節課裡面存在著許多問題,也是想借助於這些問題來進行一個深入的探討。也歡迎大家提出寶貴意見。

《找規律》課後反思3

  1.寓數學學習活動於生動有趣的遊戲情境中。

  在課中充分發揮尊重學生的年齡特點,設計生動有趣的數學遊戲,使學生在遊戲中生動活潑、富有個性地學習,有效的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慾。

  2.開放學生的思維,鼓勵學生學習“自己的數學”。

  探索事物中的隱含的數量規律,對學生來說有一定難度的,利用數學標出方塊不斷增多的數量變化,幫助學生找出方片遞增變化中的規律,為學生提供了基本的找規律方法。

  《標準》指出:動於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才是有效的課堂學習方法。所以,透過讓學生看一看、想一想找規律,不如讓學生動於擺一擺體會得深刻,前者學生只是被動地想,而後者卻主動的探索!

  所以在呈現例題時,讓整個找規律的過程開放而富有挑戰性,讓學生在探索的過程中不斷產生思維與思維的碰撞,他們分析問題的能力,邏輯推理的能力以及對數學的興趣都在悄然地成長。

  3.關注學生的情感與體驗。

  教師要充分相信學生。鼓勵並放讓學生進行大膽的猜測,教學中對學生出現和各種合理化推測都要給予充分的肯定,讓學生充分相信自己,樹立信心,在學習過程中不斷品嚐成功的喜悅,讓學習變得輕鬆而有意義,愉快而有價值。

《找規律》課後反思4

  本節課的教學過程力求體現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從根本上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儘量發揮學生的能動性。

  一、表現在材料提供上。“材料引起學習,材料引起活動”。學習材料是學生解決數學問題、獲得數學知識、提高能力的基本載體。在本課中讓每個學生都準備好了若干水果圖片,白紙,等。學生透過畫一畫,貼一貼,擺一擺等過程,切實讓每一個學生經歷發現規律的過程,教學反思《“找規律”教學反思》。體現了數學和生活的緊密聯絡。同時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意識。

  二、注重合作探究、交流。小學數學課堂是一種師生交往、積極互動、共同發展的動態過程。在本課中,既考慮到學生對知識技能目標的落實,又考慮到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實現。本節課下來,感覺到大多數時間學生思維活躍,暢所欲言,能夠積極投入到學習和探究中來。每當出現學生的意見不一致時,我及時組織學生相互交流,質疑、爭論,直到意見統一。並及時組織學生相互欣賞,評價。最後,讓學生欣賞生活中有規律的事務,體驗到規律在生活中的重要,在輕鬆、愉悅的氛圍中下課。

  總之,在本節課的教學中,努力體現新理念,教學過程與教學方法體現以學生為主體,尊重學生個性化思維,注重合作學習,相互交流、啟發,面向全體,使不同層面的學生都有所發展。

《找規律》課後反思5

  小學五年級《找規律》一課是學生在四年級已經初步認識規律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四年級的找規律著重是學生初步感知規律,並能根據已有生活經驗來找一定的規律。而本課的教學要求是:使學生結合具體情境,探索並發現週期現象中的排列規律,能根據規律確定某個序號所代表的.是什麼物體或圖形。並使學生主動經歷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過程,體會畫圖、列舉、計算等解決問題的不同策略以及方法逐步最佳化的過程。所以在教學本課時,我能結合數學學習必需與實際生活相結合的思想來組織教學,這具體表現在:

  一、匯入新穎、有趣,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本課一開始,我就以學生熟識的拍手打節奏和觀察兩組排列不同的圖形(A組圖形排列看起來比較凌亂;B組看起來比較有規律)引入,讓學生初步感知“規律”。 然後告訴學生生活中也有很多事物的排列是有規律的,今天我們就一起去找規律,這樣很自然地引出課題,學生的興趣得到激發,探索新知的慾望強烈,課堂氣氛活躍,為新授部分作了很好的鋪墊。

  二、注重聯絡學生的生活實際,讓學生在生活中尋找數學知識

  數學來源於生活,所以我們的數學教學就應該聯絡生活、貼近生活,讓學生熟知、親近、現實的生活數學走進學生視野,進入課堂,使之產生親近感,把枯燥的書本知識變得具體、生動。

  所以本課一開始,我就以接下來的元旦節日的情境作為匯入,出示了盆花、彩旗、彩燈等物體,使學生倍感親切,學習數學的興趣馬上就高漲起來。

  三、注重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和動腦思考等能力,體會多樣化策略。

  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在數學教學實踐中,我們也要運用這種新型的教學模式來引導學生合作學習,培養學生自主探究、主動獲取數學知識。為此,在教學找規律的開始時,在學生感知規律的基礎上,我讓學生先用自己喜歡的方法來自主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再透過小組交流、全班交流感受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化。然後在解決彩燈問題時最佳化解決問題的策略,最後在學生方法最佳化的基礎上,對彩旗的問題就直接要求學生透過計算的方法去解決,最後透過對這三個問題的回顧,總結出週期問題的特點及解題的一般方法。三個問題的處理從具體到抽象、從多種方法共存到方法最佳化,藉助層層遞進的要求,幫助學生一步步理解、接納並掌握除法計算的解題方法。為了提高教學效果,我還讓學生擺一擺圍棋,自己去擺出不同的規律,並能求出第N顆圍棋是什麼顏色的;還讓學生理解第N顆圍棋子顏色相同但擺放規律不同的道理。透過這一系列的動手操作、動腦思考練習,學生對於規律的理解就更加深刻了,教學效果也更加明顯。

  四、注重學生的分析、表達能力,給足時間讓學生大膽表達。

  表達在數學課堂教學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課堂教學中凡是學生自己會表達的都應讓學生自己表達,如果學生單獨表達有困難時,可以在教師啟發、點撥下試著表達,或者設計一些提問,降低難度後再請學生表達。整堂課我注重培養學生的分析、表達能力,學生能說、會說的地方讓學生充分表達,新授部分教師也只起到點撥作用,基本上都是由學生分析、學生表達、學生歸納的,整堂課學生髮言積極,氣氛活躍,學生學得輕鬆、學得愉快、學得紮實。

  當然,教學過程中還存在著很多不足之處,如時間較緊,最後一道有關12生肖的題沒有時間去探索;教師的語言方面還要求再精闢、再簡練;對學生的歸納、總結、點撥等方面還要求精練;整個教學過程設計的一些問題還可以再改進等等。

【《找規律》課後反思】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