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廣播稿> 國小生科學廣播稿

國小生科學廣播稿

小學生科學廣播稿

  有在學校廣播站鍛鍊的學生都知道,廣播前一般都會提前做好廣播稿,廣播稿寫得好才會有更好的節目效果,怎樣寫廣播稿才更能吸引眼球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小學生科學廣播稿,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小學生科學廣播稿1

尊敬的老師們,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很多人都一定想知道,科學夢是什麼?“夢”有多大?

  我想我能變大縮小嗎?我能找到長生不老藥嗎?我能像鳥兒一樣飛嗎……不,這一切只是一個夢……

  科學夢是裝在心中的願,是心中的夢境,它很龐大,讓我掂量不住它。

  我夢到自己坐上了太空飛船,登上了我盼望已久的月球。在月球上,我似乎感覺自己比在陸地上輕盈多了。站在月球上,時不時的就會飄起來。當然,這是不可能的。這是一場夢,而這個夢,就是我的科學夢。

  雖然,這個夢是不可能實現的,但是,我相信,這個夢大家也一定夢到過。夢到過自己登上了月球,夢到過自己在月球上種植,夢到過自己登上了太空飛船。這些夢,我們都記憶猶新。

  我多麼希望我能坐上太空飛船,登上月球。這就是我的夢,我的科學夢!

  心有多大,夢就有多大……

  小學生科學廣播稿2

尊敬的老師們,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科學,它開啟了我們的眼界,讓我們充滿了好奇與興奮,讓我們從中看到那麼多的東西和奇怪的事物。它好比是一個無底洞怎麼看都看不見邊……

  在一次偶然的機遇中我在湖南衛視的百科全說的節目裡看到一個非常有趣的我與科學實驗:將一個杯子盛滿水,用之蓋住杯口,然後把杯子倒過來,水卻不會流出來……

  我覺著這根本不可思議,一張薄薄的紙,怎麼會托起一個杯子呢?

  我半信半疑拿出所需要的道具,倒上水後倒了過來。我細心的看著紙,明顯的看到水在杯子裡一動也不動,但紙卻有一些溼了我開始為這張小小的紙擔心了,萬一它小小的身子挺不住怎麼辦呢?我的心開始緊張起來,我更仔細的看著杯底這麼長時間過去了,但水沒有流出來……我的眼睛已經看乏了,好累呀!

  這張薄薄的紙挺住了,我太開心了……

  我把這件事告訴了我家人,家人都半信半疑的,我又在家人面前表演了一遍,但這次不知怎麼了,倒過來時水一滴一滴的流了下來家人們都說我騙了他們,我跳進黃河也洗不清了呀!不行我一定向他們證明我沒有騙他們。

  於是,我又在他們面前表演了一遍,我小心翼翼的生怕做錯……“哈哈,真是功夫不負有心人呀!”我終於成功了,家人們都感到不可思議,哈哈!

  科學,是要我們發現的,只有一雙愛觀察的眼睛,才能發現科學;還要用一顆探索真理的心去體會生活中的科學……

  小學生科學廣播稿3

尊敬的老師們,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我想克隆科學家,提取他們細胞中的基因,採用先進的克隆技術來克隆。我克隆出的科學家都是一個個3歲的小孩子,他們跟原來的科學家一樣聰明,外貌相同,腦子裡已經裝有原先探索科學的資料與資料了。

  我首先要克隆英國最著名的物理學家、數學家和天文學家、被人們稱為近代科學之父的--牛頓。他死於1727年,離現在有281年了,他一生對科學事業所做的貢獻遍及科學各領域。但牛頓已經過世,沒有來得及完成他正在研究的神學論。所以,我--2028年的女科學家特地去威斯敏斯特教堂(牛頓的埋葬地點)提取牛頓的基因,提取完畢後,我立即奔赴科學研究所克隆牛頓2號……終於,過了十二小時,我克隆出了牛頓2號,只見他長得很小,畢竟嘛,克隆的牛頓才3歲,但他的大腦與牛頓一樣聰明敏捷。牛頓2號一從克隆機裡走出來後,便坐車向自己的研究所使去。

  過了幾年,牛頓2號已經8歲了,併成功研究出了神學論,不僅為人類造福,而且也向科學道路邁開了更大的步伐。我還克隆出了愛因斯坦、比爾蓋茨等名科學家,讓他們共同為人類作出更大的貢獻。

  從克隆科學家到為人類造福的事中,我感受到了:紀念科學家,不如克隆科學家來繼承勇於開拓的精神!

  小學生科學廣播稿4

尊敬的老師們,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科技可以創造別樣的生活,而不是拘泥於一種軌跡中”。同時,我也這樣以為,“科技創造生活”好似離我們很遙遠。因為,我們並不是研發人員,只是在各類學科中遨遊和探索的中學生,使得這句話變得那樣的空洞。而今年寒假我卻透過社會實踐體驗到了科技創造生活。

  在期末考試之前,語文老師下發了一張A4紙,上面列印著的是關於說明文閱讀的小練,而其說明物件則是當今流行的3D列印技術。對於3D列印技術,我也是略有所聞。3D列印即快速成型技術的一種,它是一種以數字模型檔案為基礎,運用粉末狀金屬或塑膠等可粘合材料,透過逐層列印的方式來構造物體的技術。同時,3D列印技術的儀器也是比較豐富的,比如3D印表機、3D列印筆、3D掃描器等。3D列印技術製作出的物體精美,有些也獨具實用性(用3D列印成房屋),而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在2005年,一位猛禽專家和一位牙醫,用18個月的時間,用3D列印技術為一隻被子彈擊碎了半個喙的白頭雕製造了一個“義喙”。因而,這隻幸運的鳥兒就擺脫了進食管,可以自主進食、飲水,梳理羽毛了。但是,沒有一樣物品是完美的,3D列印技術用於大批次的生產時效率不高,且成本昂貴,所以暫時還無法得到廣泛應用。

  因經費有限,所以此次親身體驗3D列印,採用的是較為便宜的3D列印筆。將同3D列印筆配套的3D列印材料(PLA材料)放入筆中,啟動電源,它便自行進入加熱器內,吐出後的便是成膠狀的'彩色顏料。而更有趣的是,儘管筆內加熱器的溫度高達190攝氏度,待材料一吐出來,10秒鐘後即可凝固、定型。我手中的PLA材料為紫色,因而加熱熔化後的顏色依舊是紫色,這也就使得我的作品大部分顏色一致。

  第一個作品是眼鏡,我小心翼翼地描繪邊框,並均勻塗滿,最後,待兩根鏡架、一個鏡框冷卻後,將其剝下,再用材料將其貼上,一個三維立體的眼鏡便完成了。第二個作品,是一朵花,三片紫色的花瓣搭配著一個透明的花蕊,這種一個主色的色調搭配使物品看起來很有視覺衝擊力,靈動而優雅,讓人為之沉迷。我嘗試著把這朵花粘在了鏡架側上的位置,想給眼鏡增添一點美感,它卻總是掉下來,彷彿一而再地宣示它的獨立性!

  科技可以創造生活,使人為之驚訝、震撼。

  小學生科學廣播稿5

尊敬的老師們,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水開啦!”弟弟大喊起來。爸爸急匆匆趕到廚房,笑著說:“還沒開呢!”弟弟不解的問;“明明就開了啊,我都聽到咕咕響的聲音啦。爸爸你騙人。”“響水不開,開水不響。”爸爸依舊笑眯眯的。“這就是一句俗語,不一定是真的啊?”我開始反駁了。“哦?不信?走,我們上網查檢視。”

  為什麼“開水不響,響水不開”呢?注意觀察一下就會發現:水中沒有出現氣泡時,是聽不到響聲的,而氣泡的產生就會伴隨著響聲的出現。由此可見,燒開水時發出響聲與水中氣泡的產生是密不可分的。要揭開“開水不響,響水不開”之謎就要從氣泡身上找原因。看到這裡,我不由得向下面的文字瞟了瞟。哇,好多啊,而且看不懂。

  “別急,通俗點說呢,就是當水壺裡的水被加熱的時候,在壺底形成了許多小氣泡,每個氣泡發出一個聲音,匯合起來就變成了“嘶嘶”聲。水壺被繼續加熱,小氣泡體積膨脹離開壺底上升到較冷的水中,氣泡破裂,發出了較強的噪聲,這個過程持續一段時間,水溫逐漸升高,氣泡破裂的位置距水面越來越近。當水完全沸騰的時候,壺底的水氣泡到達水面然後破裂,其聲音反倒降低了,只有了較輕柔的濺水的聲音。”

  “好了,我服。不過爸爸你好像忘了什麼事。”我壞笑著。“哦哦對啊,差點忘了水開了。”爸爸急匆匆向廚房跑去。

  其實,科學一直在我們身邊,它就像是一座金礦,等著更多的人來發掘它,只看你有沒有這樣的耐心與毅力了。

【國小生科學廣播稿】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