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語文> 古詩詞教學設計

古詩詞教學設計

古詩詞三首教學設計

古詩詞三首教學設計1

  教學目標

  1.認識“徐、籬”等6個生字,會寫“宿、徐”等14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默寫《宿新市徐公店》。

  3.結合註釋,理解詩詞大意,抓住關鍵語句,想象詩詞描繪的畫面,感受田園生活的美好,體會作者對田園生活的熱愛之情。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創設情境,匯入新課。

  1.創設情境:以前我們學過哪些描寫春天的古詩?哪位同學能來背一背?(《春曉》《詠柳》……)

  2.引出詩題:這些古詩都寫了春天的景緻,接下來讓我們再學習一首描寫春天的古詩——《宿新市徐公店》。(板書詩題,齊讀詩題。讀寫“宿”字。“宿”書寫時寶蓋頭不能寫得太寬,適當提醒。)

  3.解釋詩題:根據詩題,你覺得作者在哪裡住宿?(根據學生的回答,師點撥:新市,地名,在今湖南攸縣北;徐公店,是姓徐的人開的店。詩題意思:在新市姓徐的人開的客店裡過夜。)再齊讀詩題。

  4.匯入新課:這首詩的作者是宋代詩人楊萬里。因為他長期居住在鄉村,對鄉村的田園生活十分熟悉,所以,描寫的鄉村自然風光也特別有趣。你想知道這是怎樣有趣的一首詩嗎?請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一讀課文。

  二、初讀課文,掃清字詞障礙。

  1.學生自由朗讀課文。

  2.自主交流:小組內交流你覺得這首詩中應該提醒大家注意的字音,互相學習。在相應的字下面做上記號(加點),朗讀時注意。

  3.朗讀節奏。(出示朗讀的節奏)

  籬落/疏疏/一徑深,

  樹頭/新綠/未成陰。

  兒童/急走/追黃蝶,

  飛入/菜花/無處尋。

  4.自主練習:這次你一定能更有節奏地朗讀好這首詩了,趕緊自己試試吧。

  5.多種形式朗讀整首詩:指名讀、同桌讀、小組比賽讀、集體讀。

  詩中有畫,畫中有詩,讀著讀著,老師彷彿看到了一幅美麗的春天畫面,讓我也來讀一讀,好嗎?

  三、再讀課文,品讀感知。

  1.師配樂範讀,說說老師讀得好在哪裡。

  (朗讀時注意前兩句語調平穩、柔和一些,渲染一種寧靜、柔美的鄉村環境氛圍;第三句用歡快、跳躍的節奏,表現兒童追逐黃蝴蝶時的喜悅心情;第四句“無處尋”讀得慢而穩一點,表現出失望的心情和深遠的意境。)

  2.學學老師,自己再讀讀詩歌。

  3.講詩歌,讀詩歌。

  (1)“籬落疏疏一徑深,樹頭新綠未成陰”描寫了什麼?(籬:籬笆。疏疏:稀疏。徑:小路。陰:樹蔭。描寫景象:稀疏的籬笆旁有一條小路一直伸向遠方,樹枝上新生出的綠葉還沒有形成樹蔭。)

  你能透過朗讀來表現景物的特點嗎?

  男生一起來讀一讀。

  (2)“兒童急走追黃蝶,飛入菜花無處尋”描寫了什麼?(描寫景象:兒童奔跑著追逐黃色的蝴蝶,那蝴蝶飛入金黃的油菜花叢中,再也找不到了。)

  女生帶著剛才的感受再來讀這兩句。

  你們讀了以後有什麼感覺?

  (感覺非常有趣)

  4.思考一下,這首詩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這首詩表達了作者對兒童的喜愛之情,對鄉村美景和田園生活的熱愛之情。)

  5.集體朗誦,讀出古詩的趣味。

  6.誰願意把整首詩背給大家聽?

  (1)1分鐘背誦記憶古詩。

  (2)填空式背誦。

  (3)全詩背誦,背誦比賽。

  7.默寫《宿新市徐公店》。

  四、關注細節,拓展延伸。

  1.回想整首詩,小朋友在幹什麼?(捉蝴蝶)

  你願意來表演一下小朋友捉蝴蝶的情景嗎?大家仔細看,評一評誰是“最佳小演員”。

  2.依次請幾位學生表演“捉蝴蝶”。(預設:分別表演“走”著追蝴蝶和“跑”著追蝴蝶。)

  3.我們再來看詩句中寫的是“急走追黃蝶”,表演時到底是應該“走”著追還是“跑”著追?(學生討論)我們來看看古代漢語詞典中“走”的意思。(走:跑,疾行。)

  4.現在,你覺得剛才哪位同學可以被評為“最佳小演員”呢?說說你的理由。

  5.美讀:詩中不僅有美麗宜人的景色,還有活潑可愛的兒童在追逐翩翩飛舞的黃蝴蝶,簡直太有趣了,讓我們再美美地讀一讀。

  五、延伸故事,感悟詩境。

  1.動動手,畫一畫。

  讀了這首詩,你覺得圖上該畫出哪些景物呢?(籬笆、小路、樹、兒童、黃蝴蝶、油菜花。)趕緊動手畫一畫這美麗的景色吧。(提醒學生可以把自己的畫和課文中的插圖作做比,辨別不同之處,適當進行修改。)

  2.這是一首詩,是一幅畫,也是一個小故事,請你回家先把詩背給父母聽一聽,再依照自己的畫把詩歌編成故事說一說。

  板書設計

  宿新市徐公店

  讚美春色

  - 第二課時 -

  一、複習故知,匯入新課。

  1.以題目匯入:齊讀《四時田園雜興》(其二十五)

  2.看到“田園”二字,你想到什麼?哪位同學能分享一下?

  3.回顧學過的有關鄉村的古詩有哪些。(《村居》《所見》……)

  4.簡介作者。

  (1)你知道這首詩的作者是誰嗎?誰來說說你對這位詩人的瞭解?

  (2)介紹作者:播放課件資料“范成大的簡介”。

  二、初讀課文,掃清字詞障礙。

  1.初讀正音。

  注意生字,要讀得字正腔圓、準確流利、有板有眼。

  指名認讀生字。(出示生字卡片)

  讀通詩文。(注重糾正字音)

  2.注意節奏。

  (1)聽範讀。(出示課文朗讀)

  (2)自主練習朗讀。(朗讀詩歌,要求準確、流利,讀出詩的節奏。)

  (3)指名試讀,評議。

  (4)教師示範指導。

  三、再讀課文,品讀感知。

  1.再讀課文,想象作者描繪的鄉村場景。(讀註釋)

  2.交流感想。

  透過文字與畫面你還能看到什麼場景?請同學們結合生活體驗分享一下。(農家忙)

  3.朗讀節奏。(出示朗讀的節奏)

  梅子/金黃/杏子肥,

  麥花/雪白/菜花稀。

  日長/籬落/無人過,

  惟有/蜻蜓/蛺蝶飛。

  4.理解詩意。

  自由讀文,藉助註釋或工具書查閱自己不明白的詞語,理解詩意。不懂的地方做上記號。

  小組討論,集體交流。

  (譯文:梅子已經變成金黃色,杏子果實肥碩;蕎麥揚花,一片雪白,油菜花倒顯得稀稀落落。天長了,籬笆前沒有人經過,只有蜻蜓和蝴蝶繞著籬笆飛來飛去。)

  你最喜歡詩中哪一句?讀出你的喜愛與讚揚之情,並評價。指名說。(加強對詩意的理解)

  在美麗的田園裡,果子快要成熟了,蕎麥花雪白成片,油菜花金黃稀疏,蜻蜓蝴蝶飛舞,寄託著收穫的希望,多麼令人嚮往的生活呀!齊讀本詩。

  其實很多詩人都喜歡田園風光的美麗和農村生活的恬靜,他們寫下了大量的田園詩篇。請看南宋翁卷的《鄉村四月》。(體會又忙又樂的心情)

  5.有感情地朗讀《四時田園雜興》(其二十五)。

  四、總結全文,拓展延伸。

  1.再讀古詩,感受自然之美。

  2.全班齊誦,感受大家在田間忙碌勞作之美。

  3.引導學生說說學習古詩的感受。

  4.有感情地背誦給父母聽。

  板書設計

  四時田園雜興(其二十五)

  對田園風光的熱愛

  - 第三課時 -

  一、直接匯入,明確詩題。

  1.匯入:同學們,這節課我們來學習南宋著名詞人辛棄疾的一首詞——《清平樂·村居》。

  2.板書詩題,齊讀詩題。

  3.解題:看到“村居”這個詞,你想到了什麼?

  大家的想象力都很豐富。教師指著板書“清平樂(yuè)”,請再齊讀一遍“清平樂”,讀了這個詞,你有什麼樣的感覺呢?(給人一種寧靜、閒適的感覺。)

  4.師簡單介紹:“清平樂”是詞牌名,“清平樂”是一首曲子,是用來演奏的。用它作詞牌的詞一般給人一種寧靜、平和、舒適的感覺。

  5.那就帶著這種感覺一起來讀《清平樂·村居》。

  二、初讀課文,掃清字詞障礙。

  1.請同學們自由朗讀課文,要把課文讀得準確流利,富於感情。

  2.學生自讀:誰先來讀給大家聽?(教師正音)

  3.指導書寫“鋤豆”的“鋤”。

  4.指名學生朗讀。

  5.齊讀全詞,讀的同時請注意觀察,這首詞與前面的兩首詩有什麼不同?

  (這首詞的特點:有長短句,有詞牌名,分上下兩片。)

  6.請同學們默讀這首詞,看看有哪個字、哪個詞語、哪個句子不理解。

  學生自主學習,還可以共同討論交流。

  7.討論交流。

  我們先來交流一下,經過討論解決了哪些問題?

  (1)你們是怎麼理解“翁媼”的?

  (“翁”是什麼?請大家看這個字的上面,是一個“公”字,“翁”指老公公。“媼”左邊是一個“女”字,是指老婆婆、老奶奶。所以“翁媼”就是指老翁、老婦。)

  (2)“鋤豆”這個詞的意思是什麼?

  (“鋤豆”這個詞不能按字面意思理解,需要聯絡上下文。聯絡上下文,你們能猜出這個詞語的意思嗎?“鋤豆”就是鋤豆田裡的雜草。)

  三、再讀課文,感受韻律。

  1.我們理解了詞語的意思之後,再來讀一讀這首詞,就會有更深刻的理解了。

  2.聽到你們讀,老師也特別想讀一讀。教師入情入境地範讀。

  3.教師朗讀,學生注意老師朗讀的方法。

  教師簡單介紹:請讀這三個字,“小”“草”“媼”(課件閃爍),發現了什麼?(這三個字最末有相同的韻母,都有“ao”。)韻母相同或相近,這就是押韻。古人寫詩、寫詞講究押韻,所以詩詞讀起來朗朗上口。

  大家讀讀詞的上片,感受一下。(生練習讀)

  看看詞裡面還有哪些字押韻?(“東”“籠”“蓬”)讀一讀,再次感受一下。

  我們再一起讀一讀。

  四、品讀詩詞,展開想象。

  1.品讀鄉村美景。

  好詞需要細細品,下面用我們的想象去品出詞中的圖畫。我們首先來欣賞一下這家的居住環境。誰來讀詞的一、二兩句?你從這兩句中體會到了什麼?

  美麗的風景不僅要用眼睛去欣賞,還要學會用耳朵去聆聽!(課件播放潺潺的溪流聲)讓我們美美地讀一讀吧。

  其實“茅簷”透露的是用泥巴壘的牆,茅草蓋的房,又矮又小,很簡陋,為什麼還能帶給我們美的感覺呢?(老師簡介:很多詩人都有“茅簷”情結,“茅簷”這個詞在詩人的筆下頻頻出現。)

  一個“茅簷”,一下子就把我們帶到了一個充滿鄉土氣息的、寧靜的、詩意的小鄉村裡去。讓我們把這種美好的感覺讀出來。生一齊朗讀。

  想象畫面:茅簷低小,溪上青青草。醉裡吳音相媚好,白髮誰家翁媼?

  (畫面:一所茅屋又低又小,緊靠著一條小溪,溪邊長滿了碧綠的草。聽見茅屋裡有人操著柔媚的當地方言,帶著醉意在互相逗趣、取樂,那滿頭白髮的老人是誰家的老翁、老婦?)

  2.品讀人物畫面。

  在這樣美的環境裡住著怎樣的一家人呢?請接著讀下片。

  這一家你最喜歡誰?為什麼?(預設:我最喜歡小兒,因為他很可愛。)

  從哪裡可以看出小兒可愛呢?

  (“最喜小兒亡賴,溪頭臥剝蓮蓬。”)

  那作者為什麼說小兒“亡賴”呢?(“亡賴”同“無賴”,實際上是說小兒頑皮、淘氣。)

  哪個字最能看出小兒可愛呢?(從“臥”字可以看出小兒可愛。)

  想象“臥”是什麼樣的姿態?“臥剝蓮蓬”的樣子你能想象出來嗎?

  (學生想象:小兒很專注,很認真,還會哼著歌,還可能仰著,高興了就打個滾,搖頭晃腦,晃動著小腳,側著身子,用手託著頭……)

  師小結提升:是的,小兒臥的姿勢可多了,他願意仰著就仰著,願意側著就側著,願意趴著就趴著……他是多麼快活、自由自在、幸福、愜意……難怪冰心奶奶說,“除了宇宙,最可愛的只有孩子”,透過你們的聲音來表現出這種愜意吧。

  想象畫面:大兒鋤豆溪東,中兒正織雞籠。最喜小兒亡賴,溪頭臥剝蓮蓬。

  (畫面:茅屋外,老夫婦的大兒子在小溪東邊的豆田裡鋤草,二兒子正忙著編織雞籠。可愛調皮的小兒子最討人喜歡,他正趴在溪邊剝著剛剛摘下的蓮蓬。)

  師講解:詩中的翁媼雖然青春不再,容顏已老,可是他們的童心未泯。人們常說老小孩兒,其實老人往往和孩子一樣可愛。同學們來仔細看圖,兩位白髮蒼蒼的老人靠得很近,相互親熱地聊天,這就是——“相媚好”。

  五、多層朗讀,品讀詩詞。

  1.帶著感情來朗讀。

  (1)學生自己練習朗讀。

  (2)在小組內展示朗讀。

  (3)選代表全班展示朗讀。

  2.師生合作引讀。

  喜歡老人們,這麼親密地、甜蜜地說著話,聊著家常,讀出他們的——“相媚好”。

  喜歡大兒,讀出他的——勤勞。

  喜歡中兒,讀出他的——心靈手巧。

  六、展開想象,拓展延伸。

  1.展開想象的翅膀,如果此時大兒、中兒、小兒聽到老人甜蜜的交流,他們又會說些什麼呢?

  同學們,你們覺得這一家人生活得怎麼樣?(溫馨幸福、美好)

  你們看,他們每個人都在做自己喜歡做的事,幹自己喜歡乾的活,真是各得其樂。讓我們帶著這種快樂來讀一下吧:

  師引讀——茅簷低小,溪上青青草。醉裡吳音相媚好,白髮誰家翁媼?

  大兒鋤豆溪東,中兒正織雞籠。最喜小兒亡賴,溪頭臥剝蓮蓬。

  僅僅是“翁”和“媼”醉了嗎?還有誰醉了?(詩人、我們)

  你醉了,我醉了,大家都醉了。(放音樂,配樂朗讀)

  讓我們閉上眼睛,吟誦這首詞。

  聽了同學們的吟誦,老師彷彿看到了一幅畫,彷彿聽到了一個娓娓道來的故事。讓我們再來美美地吟誦一遍!

  2.延伸補充。

  老師有一個問題:作者為什麼會對這樣一個普通農家人的生活如此嚮往呢?請同學們讀一讀下面的資料吧。

  (補充資料:辛棄疾出生在風雨飄搖的南宋王朝,那時宋朝的大部分江山已被金人佔領,辛棄疾從小就立志平定中原,收復河山。但是軟弱無能的南宋朝廷卻一味地向金人求和。由於主和派的排擠、打壓,辛棄疾被髮配到江西上饒等偏僻的小鄉村。在小鄉村,辛棄疾一待就是二十年。然而,在這二十年裡,中原百姓每天都在金人鐵蹄的踐踏下生活,辛棄疾很想救民於水火,卻無法施展抱負。在一個風雨交加的夜晚,一位六十八歲的老人僵臥病榻,高呼:“殺賊!殺賊!”然後憤然離世。)

  3.讓我們再次背誦這首《清平樂·村居》。

  板書設計

  清平樂·村居

  恬靜優美

  平和無憂

  教學反思

  1.《宿新市徐公店》第一、二句都是景物的靜態描寫;第三句是人物的動態描寫,第四句是景物動靜結合的描寫:油菜花是黃的,又是繁茂的一片,一隻小小的蝴蝶,飛入這黃色的海洋裡,自然是無處尋了。學習古詩過程中透過不同形式的朗讀,使學生充分發揮想象力;在朗讀中表演,把兒童們東張西望、四處搜尋的焦急狀態,以及搜尋不著的失望情緒等畫面顯現出來,使學生更能感受到兒童的天真和稚氣。

  2.《四時田園雜興》(其二十五)這首詩寫初夏農村的自然景色。詩中用梅子黃、杏子肥、麥花白、菜花稀,寫出了初夏江南農村景物的特點,有花有果,有色有形。詩的第三句,從側面寫出了農民勞動的情況:初夏農事正忙,農民早出晚歸,所以白天很少見到行人。最後一句又以“惟有蜻蜓蛺蝶飛”來襯托村中的寂靜,靜中有動,顯得更靜。在教學時,讓學生充分讀詩,談感受,以此來喚起學生的想象。古詩重在朗讀,不同形式的朗讀使得學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古詩的意境。

  3.《清平樂·村居》是豪放派詞人辛棄疾的一首田園詞。它透過對鄉村清新秀麗、樸素恬靜的環境描寫以及對翁媼及其三個兒子的形象刻畫,抒發了詞人喜愛鄉村安寧、平靜生活的思想感情。它好似一幅栩栩如生、有聲有色的鄉村風俗畫,勾出“茅簷”“溪上”“青草”,翁媼“醉裡吳音相媚好”,以及三個兒子的日常生活。詞人尤喜小兒,“亡賴”“溪頭臥剝蓮蓬”等詞句形象地刻畫出兒童無憂無慮、天真活潑的神態。 這首詞處處洋溢著濃郁的鄉村生活氣息,洋溢著作者對鄉村生活的喜愛之情。課堂上運用想象形成畫面:鄉村美景圖、翁媼對話圖、大兒鋤豆圖、中兒編織圖、小兒臥剝圖等。透過不同形式的引讀,補充課文的相關資料等方式,充分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增強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

古詩詞三首教學設計2

  教學目標

  1.認識7個生字,會寫8個生字

  2.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背誦這三首古詩詞,能默寫前兩首古詩。

  3.透過誦讀、解讀、悟讀課文,瞭解內容,體會課文描述的景物和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激發學生對祖國詩詞的熱愛之情。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鄉村四月》《 四時田園雜興》 由題入手,弄清題意

  教學過程

  一、學習《鄉村四月》

  1.板書課題。

  2.自由讀題,說說題意。“鄉村四月”是指江南農村初夏的時節。

  3.出示插圖,觀察感受。

  4.簡介詩人及背景。

  翁卷,南京詩人,一生未做官,描寫了許多田園生活的詩篇。 反覆誦讀,弄懂詩意

  1.教師範讀,學生整體感知誦讀的節奏和詩的畫面。

  2.學生自由練讀,讀準字音,讀通句子,把握節奏,注意“蠶”“桑”都是平舌音。

  3.指名朗讀,相互學習,相互欣賞。

  4.組內輪讀,試著利用工具書或文中註釋弄清句意。

  5.全班交流,講講詩意。 品評朗讀,感悟詩情

  (1).自由誦讀,邊讀邊想象詩歌描繪的畫面。

  (2).逐句品評,交流感受。

  第一句主要寫了江南水鄉初夏時的景色。第二句主要寫了勞動人民緊張繁忙的勞作,也同時體現了作者對勞動人民的同情讚美。“少”“才”“又”突出了勞作的繁忙。

  (3).想象畫面,有感情地朗讀。背誦,積累語言

  二、自學《四時田園雜興》

  1.按照學習《鄉村四月》的方法自學,畫出自己不明白的地方。

  2.小組內交流,教師指導點撥。

  3.全班交流自學成果。

  4.背誦。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理解《漁歌子》的詞意,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2.背誦並默寫這首詞。

  3.想象“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這句話的畫面,並描述出來。

  教學重點:

  學習詞的內容,想象詞中描寫的情景。

  教學難點:

  結合詞句展開想象,並能描述出來。

  教學時間:

  一課時

  課前準備:

  背誦課文查閱資料瞭解有關詞的知識。

  教學過程:

  一、匯入:

  欣賞唐宋名家名詞。

  讀生字:塞箬蓑

  二、自讀《漁歌子》理解詞意

  自讀全詞,整體感知。

  讀《漁歌子》有什麼感覺?這首詞寫了哪些景物?

  自讀詞,提出疑問。

  四、細讀《漁歌子》理解詞意

  1.《漁歌子》的作者是誰?哪個朝代的人?

  2.自學、對照註解或字典理解字詞的意思。

  讀生字:塞箬蓑

  3.理解全首詞的意思。

  在美麗的西塞山前,幾隻白鷺飛上天空。河邊粉紅色的桃花正在盛開,清澈見底的河水中有肥美的鱖魚在遊動。在風景如畫的河邊,詩人頭戴青箬笠;身穿綠蓑衣,沐浴著斜風細雨,久久不願離去。

  五、總結昇華請同學們自願理解詞意。

  全詞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有感情地朗讀《詞兩首》。

古詩詞三首教學設計3

  23.古詩詞三首

  學習目標:

  1.認識7個生字,會寫8個生字。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背誦這三首古詩詞,能默寫前兩首古詩。

  3.透過誦讀、解讀、悟讀課文,瞭解內容,體會課文描述的景物和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激發學生對祖國詩詞的熱愛之情。

  課前準備:

  1.查閱有關詞的資料以及三位詩人的生平和創作情況。

  2.課文插圖。

  第一課時

  《鄉村四月》 《四時田園雜興》

  一、由題入手,弄清題意。

  1.板書課題。

  2.自由讀題,說說題意。

  “鄉村四月”是指江南農村初夏的時節。

  3.出示插圖,觀察感受。

  4.簡介詩人及背景。

  翁卷,南京詩人,一生未做官,描寫了許多田園生活的詩篇。

  二、反覆誦讀,弄懂詩意。

  1.教師範讀,學生整體感知誦讀的節奏和詩的畫面。

  2.學生自由練讀,讀準字音,讀通句子,把握節奏,注意“蠶”“桑”都是平舌音。

  3.指名朗讀,相互學習,相互欣賞。

  4.組內輪讀,試著利用工具書或文中註釋弄清句意。

  5.全班交流,講講詩意。

  三、品評朗讀,感悟詩情。

  1.自由誦讀,邊讀邊想象詩歌描繪的畫面。

  2.逐句品評,交流感受。

  第一句主要寫了江南水鄉初夏時的景色。第二句主要寫了勞動人民緊張繁忙的勞作,也同時體現了作者對勞動人民的同情讚美。“少”“才”“又”突出了勞作的繁忙。

  3.想象畫面,有感情地朗讀。

  四、背誦,積累語言。

  自學《四時田園雜興》

  1.按照學習《鄉村四月》的方法自學,畫出自己不明白的地方。

  2.小組內交流,教師指導點撥。

  3.全班交流自學成果。

  4.背誦。

古詩詞三首教學設計4

  【學習目標】

  1、認識本課四個生字並正確書寫、運用。

  2、體會詩人借不同景物抒發情懷的寫法。

  3、感受詩人暗藏於詩中無限的思鄉之情。

  【課前準備】

  1、瞭解王安石的生平。

  2、瞭解唐朝詩人張籍、清朝納蘭性德的生平。

  3、收集思鄉的古詩詞。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談話匯入,激發興趣

  1、“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遠離故土的人,總會思念自己的家鄉,這是人世間最美好、最真摯的情感。同學們,你們學過哪些與“月”有關的詩詞呢?

  2、是呀,從古到今,月亮總是讓人情不自禁思念家鄉,今天我們再學習一首關於月亮的詩。

  3、揭示課題:

  王安石的《泊船瓜洲》。

  (板書課題,瞭解“泊”字字義,選擇正確讀音。)

  二、交流資料,瞭解詩人

  課前,你收集了詩人的哪些資料,請用簡潔的語言說一說。

  三、整體把握,初步感知

  1、指名讀詩,全班讀,注意讀準字音。

  2、自己多讀幾遍這首詩,結合課文註釋,想想詩句的意思,並從中體會詩人所要表達的感情。

  3、四人小組討論詩句的意思,並說說你最欣賞詩中哪一句。

  四、賞析詩句,感悟詩境

  1、剛才同學們說得最多的就是“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這句詩(出示),我們一起來讀一讀吧。

  2、請說說你為什麼喜歡?

  3、有同學說,這句詩寫出了江南生機盎然的春天的樣子。現在請和同桌互相說一說:在你腦海中出現了怎樣的景色呢?暢所欲言。

  4、同桌互讀,練說。

  5、指數名學生說。

  6、小結:

  你們的回答真精彩!詩的魅力就在於能用簡短的同一個語句在不同的人的腦海中勾勒出不同的畫面。

  7、請你用朗讀把你腦海中勾勒的畫面讀出來,小組內練讀,指名讀。

  8、聽了同學們的描述,我彷彿看見了草長鶯飛、滿目新綠的春天,仔細觀察書上的插圖,還能讓你有更深入的理解。

  9、指名說,同學們理解得多豐富呀!把你感受到的“綠”讀出來吧。男女生賽讀。

  10、關於“綠”字還有一個故事,引導閱讀“資料袋”。瞭解王安石推敲用“綠”字的故事。

  11、看了這個故事,你有什麼感觸呢?

  12、小結:

  是呀!一位如此優秀的詩人能為一個字修改十多次,我們在習作中難道不該反覆修改嗎?記住:文章是改出來的。

  五、品評詩句,昇華情感

  1、這麼美的春色,誰不流連忘返呢?詩人和我們一樣陶醉其間了嗎?

  2、詩人想幹什麼?家鄉在哪兒?引導學生從課題和詩句一、二行處理解。

  3、請你在教室的地圖上找找它們的位置吧。再好好讀古詩。

  4、學生上臺指地名,然後簡介王安石把南京稱為故鄉的原因。

  5、你從哪裡讀出詩人急切地想回家鄉呢?

  6、引導學生抓重點詞句理解。

  7、感情朗讀。

  六、迴歸整體,深化體驗

  1、漂泊在異鄉的遊子對家鄉是多麼的眷戀啊!讓我們一起來感情朗讀這首詩吧。

  2、練習背誦。

  第二課時

  一、回顧內容,談話入題

  古詩《泊船瓜洲》讓我們體會到了王安石借春風問明月,何時才能榮歸故里的千般惆悵?那麼宋朝詩人張籍、清朝的納蘭性德又是如何表達思鄉之情的呢?

  二、初讀古詩,整體感受

  1、讀一讀《秋思》和《長相思》,要求正確、流利,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弄清不懂的詞。

  2、指幾名學生讀,正音。

  3、看看詩詞題目,你發現了什麼?

  4、同樣的思鄉之情,但表達卻不相同。和你的夥伴好好讀詩,看看詩人們是怎麼表達的?

  5、你感受最深的是什麼?任選一首讀。

  三、品讀詩句,領悟感情

  1、詩人那濃濃的鄉情,藏在哪些詩句中呢:讀,勾畫。

  2、指名答。

  3、“洛陽城裡見秋風,欲作家書意萬重。”從這句詩中你讀懂了什麼?

  4、學生同桌互相說一說,指名說。

  5、指導朗讀,讀出詩人惆悵滿懷的感覺。

  6、詩中詩人借什麼景物來抒發情感的呢?

  7、小組內交流:說說下面那句詩的意思。

  8、引讀“意恐匆匆說不盡,行人臨發又開封。”(提示:頭腦中想象情景)

  9、這一次又一次的想寫信、封信、拆信的過程,讓我們深深感受到了詩人對家鄉的掛念。

  10、感情朗讀。

  11、王安石見月惆悵,張籍見秋風而感慨。那麼,納蘭性德又是如何將情藏於詩中的呢?你能感受到嗎?

  12、小組內討論交流,各抒己見。

  13、全班交流,師引導體會“風一更……無此聲”。

  四、入情入境,深情朗誦

  讀詩的人不同,想象到的畫面也就不同。我們在朗讀這些詩詞時,一定要想象畫面,要用心體會他們的感情。讓我們再一起朗誦這感人的詩詞吧。

  五、找尋規律,識記生字

  1、找出本課四個生字,讀讀相關句子。

  2、用你認為可行的辦法去記憶。

  3、學生練寫。

古詩詞三首教學設計5

  《古詩詞三首》教學設計

  一、學習目標

  1、認識7個生字,會寫8個生字。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得朗讀、背誦這三首古詩詞,能默寫前兩首古詩。

  3、透過朗讀、解讀、悟讀課文,瞭解內容,體會課文描述的景物和作者表達得思想感情,激發學生對祖國詩詞的熱愛之情。

  第一課時

  鄉村四月 四時田園雜興

  一、以圖導題 ,理解題意

  1、仔細觀察插圖,說說你對這幅圖的理解。

  2、認真讀讀題目,說說你從題目上了解到了什麼?(題目點明瞭時間和地點)

  3、你還想了解這首詩的什麼內容?這首詩的作者是誰?哪個朝代的?他的創作有什麼特點?這首詩主要寫了什麼?表達了作者的什麼情感?

  4、怎樣才能讀懂這首詩?怎樣才能讀好這首詩?

  二、以疑促讀,理解詩意

  1、自由朗讀,讀準字音,讀通句子,注意“蠶”“桑”的讀音以及多音字“了”的音、義。

  2、指名讀詩,師生正音。

  3、默讀古詩,思考大家提出的問題,解決不了的請作記號。

  4、小組交流。

  5、全班交流,教師指導。

  三、解疑品讀,感悟詩情

  1、自由品讀,邊讀邊想畫面,同時要注意朗讀的節奏,尤其讀前兩句時要讀出一種欣欣向榮的景象,後兩句要讀出繁忙的勞動生活的場面,注意“少”“才”“又”的讀法。

  2、指名朗讀,師生共賞。

  3、感情朗讀,體會詩情。

  四、背誦,積累語言

  五、引導自學《四時田園雜興》

  1、先用學習《鄉村四月》的以疑促讀、理解詩意的方法自學。

  2、小組內交流,教師知道點撥。

  3、全班交流自學成果。

  4、蒐集描寫田園生活的詩詞,讀一讀、背一背。

  第二課時

  一、創設情境,理解課題

  二、

  1、老師範讀《漁歌子》,你能感受到什麼?

  2、你們瞭解詞嗎?試著說一說。

  3、簡介詞的內容。

  4、簡介作者背景:

  張志和:在朝廷作國小官,後來隱居在江湖上,自稱“煙波釣徒”。這首詞就借表現漁夫生活來再現自己隱居生活的樂趣。

  三、渲染氣氛,理解詞義

  1、配樂朗讀,營造氣氛。

  2、自由朗讀,讀準字音,讀通句子,整體感知。

  3、指名朗讀,師生正音。

  4、自由學習,運用學習古詩的方法逐句理解,遇到自己解決不了的問題畫出來。

  5、小組交流學習成果。

  6、全班交流;教師點撥指導。

  7、教師小結:

  這首詩有鮮明的湖光山色,有漁翁閒適的形象,是一幅用詩寫成的山水畫。

  四、反覆吟誦,感悟意境:

  1、教師範讀,再入意境。

  2、自由朗讀,邊讀邊想象每一個畫面。

  3、指名朗讀,教師指導。

  4、小組輪讀,相互欣賞。

  5、感情朗讀,感悟意境。

  六、積累語言,拓展延伸

  1、有感情地背誦《漁歌子》。

  2、到課外找一找有關描寫景物的詩詞,讀一讀,背一背。

  3、默寫兩首古詩。

古詩詞三首教學設計6

  教學目標

  1.識記本課7個生字並正確書寫、運用。正確、流利朗讀、背誦古詩詞。

  2.進一步瞭解宋詞的有關知識。

  3.藉助字典和課後註釋理解詩詞中字詞的意思以及整首詩詞的意思,想象詩歌描寫的意境,體會作者的感情,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

  4.想象詩詞所描繪的情景,並在說的基礎上改寫成一篇短文寫下來。

  教學難點

  想象詩詞描寫的意境,體會作者的感情,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

  課前準備

  1.瞭解詩人的生平。

  2.收集有關宋詞的資料。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談話匯入,激發興趣

  童年,是純真、難忘的歲月。身處童年,我們每天都在編織著美麗的故事。這些故事飽含著我們的快樂、夢想和追求。今天,我們要學習的《古詩詞三首》也真實地再現了多彩的童年生活。這節課我們要學習的是《牧童》和《舟過安仁》。看看這幾個孩子的身上是否有你們的影子。

  (二)初讀古詩,整體感知

  1.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古詩《牧童》。要求讀正確,讀通順。

  2.指名讀詩,正字音。尤其注意“鋪、蓑”的讀音。

  3.反覆多讀幾遍這首詩,透過,結合課文註釋,想想詞語的意思,想想這首詩大體寫什麼。把不理解的地方勾畫出來。

  4.指名交流,適時點撥。

  (三)再讀古詩,理解詩意

  1.再讀古詩,想想每句詩的意思,可以與人合作。

  2.彙報:用自己的話說說每句詩的意思。

  3.根據學生回答,教師適時小結出各詩句的意思。

  4.全班齊讀此詩。

  (四)想象詩境,悟其感情

  1.教師有感情朗讀,學生閉目想象。

  2.學生髮言,把所想到的畫面說給大家聽。

  3.學生採用不同形式的朗讀,邊讀邊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

  4.全班交流,教師適時點撥引導。

  (詩人呂岩借寫牧童悠然自得的生活,抒發了自己淡泊名利,追求自由自在的鄉村生活的思想感情。)

  5.自由讀詩,要求帶著和詩人一樣的感情朗讀。

  6.練習背誦。

  (五)總結學法,自讀感悟。

  1.總結學習方法:剛才我們透過初讀詩句──瞭解大意──理解詩意──體會詩境──悟其感情的方法學習了《牧童》。請你用這種方法學習《舟過安仁》。

  2.自讀古詩,瞭解大意

  (1)自由讀詩,要求讀準、讀通,看看註釋或藉助字典查不懂的詞。

  (2)指明學生讀,正音。(注意讀準“篙、棹”)

  (3)多種形式讀詩,要求正確、流利。

  (4)自學,看看能否弄清詩的意思,提出不明白的地方。特別提示:看圖理解是好方法。

  (5)小組交流。全班交流。教師適時點撥。

  3.再讀感悟,體會詩境

  (1)自由讀詩,邊讀邊在腦海中想象詩歌描繪了一幅怎樣的畫面。

  (2)全班交流,說說你所想象的畫面。要求:內容具體,人物形象生動

  (3)師生共同評析。

  4.品評詩句,悟其感情

  詩人透過細心的觀察,把兩個頑童刻畫得栩栩如生。猜猜詩人當時是以一種怎樣的心情在觀察兩個孩童?(喜愛)

  5.感情朗讀,熟讀成誦

  (六)拓展活動

  1.課外讀讀寫兒童的詩。

  2.推薦背誦楊萬里的其它詩。

  第二課時

  (一)樂調情

  1.用學生熟悉的曲子唱納蘭性德的《長相思》。

  2.學生交流有關宋詞的知識,教師適時小結。

  3.板書題目,讀題。(強調“樂”的讀法)

  4.介紹辛棄疾生平。

  (二)讀入情

  1.自由讀詞,要求讀準字音,讀通順,看看註釋或藉助字典查不懂的詞。

  2.指數名學生讀,正音。(讀準:醉、相、媚、鋤、媼、亡賴、剝)

  3.採用各種形式讀這首詩,要求:正確、流利。

  (三)品悟情

  1.自由讀詞,理解詞語意思,準備質疑。

  2.全班交流,教師適時引導。

  3.同桌合作,結合插圖和註釋,理解句子意思。

  4.全班交流,各抒己見。

  5.教師範讀,學生閉目想象畫面。

  6.請學生自由談所想象的畫面。(特別提示:作者是怎樣寫出孩子們的可愛呢?)

  (作者採用白描手法,直接描寫三個兒子的行動,刻劃他們的形象。小兒剝蓮蓬吃的

  那種活潑天真的神情狀貌,最有趣了!)

  7.學生自由讀,邊看圖邊讀邊悟情。

  (三)議深情

  1.請學生自由談所悟到的思想感情。

  2.總結:人們常說,詩中有畫,畫中有詩。詞也一樣。作者用精煉、生動的語句,透過寫景與敘事,創造了具有詩情畫意的藝術境界,描繪了一幅寧靜、悠閒的鄉村生活圖。這樣的情景作者不但十分的喜歡、而且非常的──熱愛、嚮往、羨慕。讓我們一起再來背一背這首詞吧。

  (四)佈置作業

  1.同學們,唐詩、宋詞、元曲是我國古代文化瑰寶,而宋詞則是這燦爛文化中一顆閃亮的明珠,一朵豔麗的奇葩,每首宋詞都彷彿是一幅絢麗多彩的畫,一曲委婉動聽的歌。希望同學們利用課餘時間,讀讀宋詞,感受我國古代文學的藝術魅力。

  2.從本課中選一首自己喜歡的古詩詞,改寫成一篇短文。

  3.用自己喜歡的曲子唱《清平樂·村居》給父母聽。

古詩詞三首教學設計7

  第一課時(《牧童》)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7個生字,正確、流利朗讀、背誦古詩。2.理解詞中字詞的意思以及整首詞的意思。3.想象詞所描繪的情景,並在說的基礎上寫下來。教學難點理解詩句的意思,體會牧童無拘無束、自由自在的思想感情。

  教學過程

  (一)介紹詩人,激發興趣大家聽說過“八仙過海”的故事嗎?誰知道“八仙”是哪八個人?()今天我們要學習的這首《牧童》相傳就是八仙中的“呂洞賓”寫的。呂洞賓到底是不是神仙我們不知道,但歷史上確實有呂洞賓其人,他原名叫做“呂岩”,是唐代人。呂岩考過科舉,做過縣令。後來唐代暴發了黃巢領導的農民起義,時局動盪,呂洞賓就帶家人躲入山中修道。最後不知去向,傳說他已經得道成了神仙。

  (二)初讀古詩,整體感知1.自由讀古詩,讀通順,讀流利。2.小組齊讀古詩、互評、互相正音。(注意強調“蓑”字的讀音和寫法)3.再自由讀詩,把不理解的詞語勾畫出來。4、學生反饋並質疑。(師適時板書並回答學生的質疑)鋪,鋪開。弄,逗弄。飽飯,吃飽了飯。蓑衣:棕或草編織的外衣,用來遮風避雨。臥月明:躺著觀看明亮的月亮。

  (三)再讀古詩,交流學習1.再讀古詩,利用工具書和學習資料進行“小組學習”。(給學生充足的時間進行自主學習,交流討論。)2.反饋:你讀懂了什麼?3.根據學生回答,教師適時小結出各詩句的意思:青草像被誰鋪開在地上一樣,方圓六七里都是草地。晚風中隱約傳來三四牧童聲悠揚的笛聲。牧童放牧歸來,在吃飽晚飯後的黃昏時分。他連蓑衣都沒脫,就愉快的躺在草地上看天空中的明月。4.全班齊讀此詩。

  (四)想象畫面,體會情感1.教師配樂朗讀,學生閉目想象。2.學生反饋,把所想象到的畫面說給大家聽。3.學生配樂朗讀,邊讀邊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4.體會到什麼,迅速寫下來,與小組同學交流。5.全班交流所體會到的思想感情,教師加以引導:(詩人嚮往寧靜淡泊,飢來即食,困來即眠,無牽無掛,自由自在的生活。)

  (五)感情朗讀,背誦古詩1.自由讀詩,帶著自由自在、無拘無束的思想感情朗讀。2.比賽讀詩,單個比,小組比,男女生比。(教師適當點撥抑揚頓挫)3.伴樂,全班一起誦讀全詩。

  第二課時(《舟過安仁》)

  教學目標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全詩。2.理解詩句的意思。3.想象詩中所描繪的情景。4.用畫的方式自由表達所想象的詩衝情景。教學難點以讀解意,以畫悟情。

  教學過程

  (一)激趣匯入上節課我們學習了一首寫兒童的詩,這節課我們還要學習另外一首寫兒童的詩。和前一首詩有所不同的是,前一首《牧童》只寫了一個小孩子,而這首詩中寫了兩個十分頑皮的小孩子。你們想知道他們怎樣頑皮嗎?想,那我們就一起來學習這首楊萬里寫的《舟過安仁》(板書課題)

  (二)自讀感知,理解詩句1.自由朗讀,藉助拼音讀準字音,讀通、讀正確這首詩。(注意強調讀準字音:篙、棹)2.小組賽讀,看誰把這首詩讀得最準,最流利。3.自讀理解,藉助課後註釋或結合插圖理解詩句意思,劃出不理解的詞語、句子。4.小組合作學習,交流已讀懂的詩句、解決不理解的問題。(老師巡迴指導)篙:撐船用的竹竿或者木杆。棹:船槳。怪生:怪不得。遮頭:為頭部遮擋住風雨。使風:藉助風的力量。5.彙報交流,小組指派代表交流,疏通整首詩的意思。(一隻小漁船裡坐著兩個小孩子,他們收起了划船用的篙和槳,而撐開了一把傘。難怪他們會在沒有下雨的時候打傘,原來是想借助風的力量來駛船。)

  (三)再讀感悟,以畫悟情1.自由讀詩,邊讀邊在腦海中想象詩歌描繪了一幅怎樣的畫面。2.小組內交流,互相說說你所想象的畫面。3.請學生描述畫面,引導學生把想象的畫面說具體、說生動。4.請學生用彩色筆把想象的畫面畫出來,再把想對兩個頑皮的孩子說的話寫在下面。(詩中兩個孩子的頑皮舉動,肯定會讓學生有話想說,把這些話寫下來,老師加以點撥就是思想感情)5.彙報展示:用投影儀展示部分學生的畫,並讓學生加以解說。(以傘借風力讓船行駛,肯定是行不通的,但這種舉動卻反映了兩個孩子的聰明和頑皮,同時詩人對兩個頑皮孩子的喜愛和讚賞。)

  (四)感情朗讀,背誦古詩1.感情朗讀,帶著頑皮、喜愛的情感自由朗讀古詩。2.透過賽讀、評讀等多種形式讓學生讀好這首詩。3.誦讀古詩。

  (五)拓展活動你還知道哪些描寫兒童的詩,請讀給大家聽聽

  第三課時(《清平樂·村居》)

  教學目標

  1.初步瞭解詞的有關知識。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和背誦課文。3.理解這首詞的意思。4.想象這首詞所描繪的田園生活的情景。重點難點感悟詞中田園生活的美好,讓學生受到美的薰陶。

  教學過程

  (一)匯入,解題1.板書課題,讀題。2.解題:“清平樂”是詞牌名,並不是題目。詞是詩歌的一個種類,因為句子長短不一,所以也稱“長短句”。古代的詞,都可以伴樂歌唱,詞的曲調名稱叫詞牌。“清平樂”的“樂”要讀成“lue”清平樂本來是一種音樂歌曲,後來才用來當做詞牌。“村居”才是這首詞的題目,意思是“農村閒居的人家”。《清平樂村居》這首詞是南宋愛國詩人辛棄疾的描寫農村生活的著名作品。

  (二)初讀,正音1.自由讀詞,注意讀準字音。2.難字正音,引導學生讀準:茅、簷、相、媚、翁、媼、亡賴、剝3.全班齊讀,男女生賽讀,同桌互讀。4.且讀且點評,讀出韻律節奏。

  (三)再讀,解意1.自由讀文,自主理解詞語意思2.自由彙報自己第一次讀課文的收穫,老師引導學生解釋重點詞語:茅簷:茅草搭的屋子。醉裡:喝了酒後,微微有點醉意。吳音:吳地的方言。這裡泛指南方方言。相媚好:彼此之間很親密和睦的樣子。翁媼:老翁、老婦人。鋤豆:在豆田裡鋤草。無賴:音同“無賴”,這裡指頑皮、可愛。3.小組合作,結合插圖和註釋,疏通句子意思屋簷低,茅舍小。小溪潺潺,岸上長滿了茵茵綠草。一陣吳音,絮絮叨叨,還帶著幾分醉意,親切,美好!這是誰家,一對白髮蒼蒼,公公,姥姥。大兒子,在小溪東岸,豆地裡鋤草。二兒子,正在編織雞籠,手藝可巧!小兒子,躺在溪邊剝蓮蓬,一個逗人喜愛的頑皮佬。4.再讀全文,學生質難問疑(營造民主課堂,讓學生髮表自己的看法,有爭議之處,還可以展開討論)

  (四)精讀、悟情1.教師配樂範讀,學生閉目想象畫面。2.請學生自由談所“看到”的畫面。3.學生配樂自由讀,邊讀邊悟。4.請學生自由談所悟到的思想感情。安寧、悠閒、快樂、恬靜、幸福的平淡農村生活讓人陶醉使人嚮往。

  (五)熟讀,成誦1.小組內互讀,把所感透過朗讀表現出來。2.全班朗讀,注意表達思想感情。3.熟讀成誦。

古詩詞三首教學設計8

  【教學目標】

  1、會寫“洛、榆、畔、帳”4個生字,能正確讀寫“洛陽、榆關、那畔、千帳”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三首古詩詞,默寫《泊船瓜洲》《秋思》,激發學生在口語和書面語表達中引用詩詞的興趣。

  3、透過看註釋、查閱資料、邊讀邊想象等方法,感知詩詞的大意,體會作者的思鄉之情;透過三首詩詞的對比學習和拓展,初步瞭解思鄉詩詞的一般特點。

  4、透過對三首古詩詞的學習,體會作者對家鄉思戀、摯愛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

  品味語言,積累並內化詩句,體會作者懷鄉思親的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

  透過對比體會三首詩詞在表情達意上的異同,感受思鄉詩詞的一般特點。

  【學習方法】

  借用註釋,查閱資料、工具書,質疑問難,自讀感悟,朗讀涵詠,討論交流,撰寫小論文等。

  【教學理念】

  以文定教、順學而導──根據古詩詞的體裁和思鄉詩詞的題材特點和學生學習古詩詞的經驗和規律,確定了以朗讀品味為主的教學方法;依據單元、課文的編排特點,設計了對比教學的教學思路。

  【課前預習】

  1、針對課文內容有側重地查閱資王安石、張籍兩位詩人的資料,對他們的基本情況、籍貫故鄉、人生履歷有所瞭解,並做簡要地記錄:

  簡要的記錄:王安石、張籍納、蘭性德。

  2、藉助註釋、工具書、聯絡語境,正確流利地朗讀三首詩詞,並嘗試讀懂古詩大意。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兩首古詩。

  2、透過看註釋、查閱資料、邊讀邊想象等方法理解詩詞的大意及重點詞的含義,能用自己的話講述詩句的意思。

  3、體會作者的`思鄉之情,揣摩作者的表達方法。經過對比學習,體會出兩首詩詞都表達了作者的思鄉之情,但思鄉的緣由、表達的方式、語言特點是不同的。

  〖課前互動

  播放《思鄉曲》,師生合作背誦思鄉的詩詞。

  一、相機匯入,揭示課題

  師:思鄉是一種平凡而又高尚的情懷,她像血液一樣,流淌在我們民族的歷史中。由古至今,從未間斷。今天我們再來讀三首思鄉的詩詞。我們先來學習前兩首詩。

  (板書課題“古詩詞三首”,詩詞題目“泊船瓜洲”“秋思”。)

  二、檢查朗讀,讀通古詩

  (重點強調“間”“重”等多音字,並以此滲透聯絡上下文,分析字意,確定多音字讀音的學習方法。)

  三、藉助註釋和課外蒐集的資料自讀疏通詩歌大意

  1、學生運用積累的學習方法,自讀古詩,畫出不懂的問題。

  2、同學交流,解決不懂的字詞。

  3、老師質疑檢測:

  “你從詩句中讀懂了作者身在何處呢?”引出兩首詩的寫作背景,感知古詩大意。

  四、朗讀品味兩首詩,體會詩情,感悟詩境。對比兩首詩的異同

  1、小結過渡。

  2、引導品讀《泊船瓜洲》:

  ⑴ 自讀批註,讀解語境:

  透過詩中哪些詞語,你能體會到作者對故鄉的思念。可以在書上圈一圈、畫一畫,還可以寫寫簡單的批註。

  ⑵ 交流感悟,相機指導朗讀:

  重點預設“一水間”“只隔”“綠”“又”“何時”“還”。

  ⑶ 還原詩境,感情朗讀。

  ⑷ 角色替換,自由吟詠。背誦詩文。

  3、自讀體會《秋思》:

  ⑴ 小結過渡:

  在奉詔進京的途中,是融融的春風,家鄉的春景勾起了詩人無限的鄉愁,那引發了客居洛陽的張籍鄉愁的又是什麼呢?思鄉的王安石,久久地站在瓜洲古渡,江水邊,明月下,想著自己的家鄉,發出了感慨:“明月何時照我還。”那思鄉的張籍又做了什麼呢?請同學們自讀詩文,深入體會。

  ⑵ 自由朗讀體會。

  ⑶ 交流彙報,扣住“見秋風”“意萬重”深化對詩文的感受,相機指導朗讀。

  五、對比梳理,整體朗讀

  1、總結:

  兩位不同朝代、不同身份的作者因為不同的原因離開了家鄉,在不同的環境中又因為不同的緣由觸動他們共同的情感──這就是思鄉。

  2、朗誦兩首詩詞:

  營造情境,引讀朗誦,體會情感,表達感情。

  六、作業設計(課件出示)

  1、背誦、默寫兩首思鄉的詩詞。

  2、積累摘抄課外的思鄉的詩詞。

  〖板書設計

  古詩詞三首

  泊船瓜洲 奉詔進京 春意濃 追問 明月何時還

  秋思 客居洛陽 見秋風 寄寫家書 意萬重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背誦、默寫兩首古詩

  二、對比學習《長相思》

  三、總結三首詩詞

  整理對比學習本課的思鄉詩詞。獨立或合作學習收集到的詩詞,完成下面表格中的空格:(整理表格如下)

  題目

  作者

  背景

  思鄉緣由

  作者表現表達特點

  泊船瓜洲王安石奉詔入京春意濃 追問明月借景抒情 直抒胸臆秋思張籍客居洛陽見秋風寄寫家書敘事抒情 含蓄感人長相思納蘭性德徵旅途中遇風雪輾轉難眠寫景敘事 傾訴心聲

  四、根據上面的表格,小組合作寫小論文

  提示:

  豎行分析表格,可以提出:

  “比較《×××》和《×××》兩首思鄉詩(詞)的異同”“古代人離開家鄉的原因略談”“觸動古人的思鄉愁緒的意象有哪些”等題目寫小論文。橫行分析表格可以提出“《××》的賞析”論文題目。

古詩詞三首教學設計9

  【教學目標】

  1、認識5個生字,會寫5個生字,能正確讀寫“洞庭、江南”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三首古詩詞,默寫《獨坐敬亭山》《望洞庭》。

  3、學習透過看註釋,邊讀邊想象畫面等方法,感知詩詞大意,用自己的話說說詩句的意思。

  4、感受江南山水的自然美,受到每的薰陶。

  【教學重點】

  品味詩句,指導背誦,積累語言。在學習語言的過程中體會江南山水的特點,激發愛美的情趣。

  【教學時間】

  兩課時。

  第一課時

  獨坐敬亭山

  一、激趣匯入

  1、導語:

  我們先進行課外知識搶答:

  唐朝是我國古詩創作最旺盛的時期,在眾多詩人中有兩個最有名的詩人,他們是誰?

  (詩聖、詩仙)

  2、揭題:

  誰來背背李白的詩,會幾首就背幾首。

  二、釋題,簡介背景

  1、讀題:

  看註釋,結合插圖,介紹背景。

  2、過渡:

  李白坐在敬亭山上看到些什麼,想到些什麼呢?

  三、學生自學,初步理解

  1、自讀古詩,做到“五不”。

  2、自讀古詩,思考問題,並根據註釋,結合插圖,逐句說說詩意。

  四、四人小組合作學習

  1、互讀古詩,檢查是否做到“五不”。

  2、交流詩意。

  五、全班交流

  1、指名回答,評議交流。

  2、老師點撥:

  “閒”是悠閒的意思,在說句意時,要作詞序的調整。即“一片白雲悠閒地飄去”,“厭”的註釋是“滿足”,在說句意時要進行適當的變通。

  3、學生質疑:

  師生共同解答。

  4、在理解詩意的基礎上,想象一下“眾鳥高飛盡,孤雲獨去閒”是一幅怎樣的畫面。可以用語言描述,也可以用畫面表現。

  六、指導朗讀

  1、《獨坐敬亭山》圍繞著“靜”來寫,朗讀時注意語調輕緩,節奏要緩慢;透過朗讀,表達詩人如找到了知己似的一種輕鬆感。

  2、多種形式讀詩:

  指名讀──同位讀──小組讀──齊讀等。

  七、吟讀,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

  1、自由吟讀。

  2、討論:

  詩句表明了詩人怎樣的心境?你最欣賞哪一句?

  望洞庭

  一、形象感知,揭示詩題

  出圖。你知道洞庭湖嗎?誰來介紹一下?我們來欣賞詩人劉禺錫是怎樣描寫的。

  二、自由吟讀

  1、學生邊讀邊參閱課文註釋,試著理解詩句意思,不懂的隨時發問。

  2、根據學生提出問題的普遍性與否,或個別講解或集體理解。

  三、指名朗讀,同桌互說意思

  1、點撥理解“兩相和”,可以讓學生結合看圖吟誦體會。

  2、在交流體會描寫月夜洞庭的美景時,隨機指導學生誦讀,體會比喻的巧妙。

  “鏡未磨”寫出了一種別有情致的朦朧的美,真是別出心裁。

  3、君山如青螺,只因是遙看,這個比喻用得非常妙。

  四、引導賞析

  1、你覺得哪一句詩寫得好,在交流中進一步體會詩人的心情。

  2、與上一首比較,體會不同的景緻及古詩的借景抒情的手法。

  3、背誦《獨坐敬亭山》、《望洞亭》。

  五、交流課外積累

  1、說說你知道的描寫山水風光的古詩。

  2、課外繼續收集山水詩。

  六、練習

  任選一首,想象景緻,根據自己的理解作畫,並配上詩句。

  第二課時

  憶江南

  一、複習匯入

  背誦前兩首以及課外蒐集的描寫山水風光的古詩。《憶江南》是一首詞,又描寫了怎樣的景緻,怎樣的心情呢?

  二、讀課文,理解內容

  1、帶著上面的問題自由讀,邊讀邊看圖,理解意思。

  2、指名讀,讀準生字,結合註釋理解意思。

  3、指名看圖說出意思。

  4、朗讀領悟詞義,教師做如下點撥:

  “憶江南”是詞牌名,詞都有一個牌名。詞的內容也是回憶江南景色的,白居易曾經當過杭州刺史。詞中回憶的,就是美麗的江南風光。

  舊:從前。

  曾:曾經。

  諳:熟悉。

  勝:超過,勝過。

  根據提供的詞語解釋,讓學生自己說說詞句的意思,然後連起來說整首詞的意思。

  三、小組合作學習,相互交流

  四、教師小結

  1、詩一開頭,詩人先說:“江南好”,這是詩人對江南春天的讚美。那麼,說江南好,是聽別人說,還是自己親眼看到的呢?第二句做了回答:曾經,我對江南的風景是那麼的熟悉,那麼瞭解。

  2、江南風景好在哪裡?可先讓學生來回答。老師最後歸納:春回大地的時候,百花盛開,每當太陽從東方升起,陽光普照,遍地開放的鮮花更加豔麗,春暖水碧,綠波粼粼。由於紅日的映照,紅花更紅,像燃燒的火焰:由於江花紅,所以更顯出江水碧綠。“藍”字形容春水深碧。這美好的景象,深深地留在詩人的記憶裡,所以詞的結尾說──江南風景這樣好,能不讓人回憶嗎?

  五、指導有感情地朗讀和背誦

  1、朗讀的感情基調:

  飽含深情的回憶之情。

  2、語調處理:

  一、二句要有昂揚的激情,再轉入緩慢回憶,“日出”句聲調高昂,“春來”句聲調柔合平緩,最後一句聲調稍抬高,彷彿是自問,又像是問他人,“能不”語氣要果斷、堅定。

  3、在熟讀基礎上讓學生練習背誦。

  六、抄寫或默寫

  默寫《獨坐敬亭山》、《望洞庭》。

  【課後反思】

  本課教學是按照運用插圖和老師的導語進入詩境—理解詞句、想象畫面—吟誦詩詞、體驗詩情來進行。學生透過對詩詞的誦讀和欣賞,感受,感受南方自然風光的美。在學習《憶江南》這首詞時,拓展了另兩首,學生對這首詞的瞭解更深入。在理解詞義的基礎上,透過創設情境,讓學生分角色,在對話中鞏固詞義。

古詩詞三首教學設計10

  一、以圖導題,理解題意

  1、仔細觀察插圖,說說你對這幅圖的理解。

  2、認真讀讀題目,說說你從題目上了解到了什麼?(題目點名了時間和地點)

  3、你還想了解這首詩的什麼內容?這首詩的作者是誰?哪個朝代的?他的創作有什麼特點?這首詩主要寫了什麼?表達了作者的什麼情感?

  4、怎樣才能讀懂這首詩?怎樣才能讀好這首詩?

  二、以疑促讀,理解詩意

  1、自由朗讀,讀準字音,讀通句子,注意蠶桑的讀音以及多音字了的音、義。

  2、指名讀詩,師生正音。

  3、默讀古詩,思考大家提出的問題,解決不了的請做記號。

  4、小組交流。

  5、全班交流,教師指導。

  三、解疑品讀,感悟詩情

  1、自由品讀,邊讀邊想畫面,同時要注意朗讀的節奏,尤其讀前兩句時要讀出一種欣欣向榮的景象,後兩句要讀出繁忙的勞動生活的場面。注意少才又的讀法。

  2、指名朗讀,師生共賞。

  3、感情朗讀,體會詩情。

  四、背誦,積累語言

  五、引導自學

  《四時田園雜興》

  1、先用學習《鄉村四月》的以疑促讀、理解詩意的方法自學。

  2、小組內交流,教師指導點撥。

  3、全班交流自學成果。

  4、蒐集描寫田園生活的詩詞,讀一讀,背一背。

【古詩詞教學設計】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