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讀後感> 《基督山伯爵》讀後感

《基督山伯爵》讀後感

《基督山伯爵》讀後感(精選9篇)

  認真讀完一本著作後,你心中有什麼感想呢?是時候靜下心來好好寫寫讀後感了。為了讓您不再為寫讀後感頭疼,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基督山伯爵》讀後感,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基督山伯爵》讀後感 篇1

  《基督山伯爵》是法國十九世紀浪漫主義作家大仲馬的代表作。被公認為是通俗小說的典範。小說出版後,很快贏得了廣大讀者的青睞,被翻譯成幾十種文字出版,在法國和美國多次被拍成電影。100多年來,這本書擁有了難以數計的讀者。

  小說記敘了主人公愛德蒙·鄧蒂斯被陷害至身陷囹圄,在獲得一筆以外的鉅額財產之後,巧妙地回到了巴黎的上流社會,成了巴黎社交圈最走紅的人物,沒有人知道他的確切身份,只知道他叫“基督山伯爵”。他向自己的三個仇人分別進行了復仇,使他們妻離子散,家破人亡。

  小說具有相當濃厚的揚善懲惡、伸張正義的色彩。還顯現了作者作為浪漫主義文學家所特有的浪漫色彩。作者對復仇階段的愛德蒙的塑造,顯示出了作者自己呼風喚雨,支配一切的夢想。愛德蒙運用自己的財富與頭腦精心策劃,心機重重,一步一步將自己的仇人逼向絕境。所有人都成了他操作下的玩偶。“基督山伯爵”簡直成了上帝的化身。小說結尾埃德蒙在一封信中寫道“人類的一切智慧是包含在這四個字裡面的:等待和希望。”使讀者受到了很大觸動。愛得蒙在伊夫堡黑牢裡曾經想到過絕食而死,但法利亞長老對自由的期待感染了他,在長老為他指明仇人後,他把復仇當做了生存的希望。在忍辱負重十四年後,他終於有機會把自己所忍受的痛苦一點點還給他們。

  本書最大的特點就是故事脈絡清晰,人物性格鮮明。愛德蒙由一個活潑外向的青年變成了心思縝密的成熟男子;不名一文的弗南、鄧格拉斯都成為了伯爵;美麗善良的維爾福夫人為使兒子富有毒殺其他家人;只有摩萊爾船長的兒子瑪西米蘭繼承了父親誠懇優秀的品德,獲得了基督山伯爵的財產贈與。

  但是因為作者深處的社會環境使書中宣揚了有錢就能主宰一切、支配一切的錯誤思想,寫出了對金錢的崇拜與追求。雖然愛德蒙是透過大筆錢財的幫助才懲罰了壞人,但這和他自身的努力十分不開的,在監獄的十四年間他與法利亞長老建立了深厚的感情,也學習了很多知識,這些在他復仇的過程中起到了很大作用。

  除了情節起伏跌宕外,小說還有一些有“奇幻色彩”的內容,愛德蒙入黑牢與法利亞長老的相識是偶然;法利亞的特殊身份與鉅額財產的偶然。大仲馬將現實與非現實相融合,讀者卻沒有受騙的感覺,反而得到一種想象力超越現實的滿足感,而這正是浪漫主義文學的特色之一。

  總之,《基督山伯爵》是一部敘事主義傑作。它糅合了浪漫傳奇、故事新奇等多種敘述題材元素,成為了一部離奇曲折、充滿藝術魅力的作品。

  《基督山伯爵》讀後感 篇2

  昨天終於讀完了《基督山伯爵》。第一感覺是很過癮,或者說很痛快,這也許是每一個讀這本書的人的想法;再深一層的感覺,就是一種說不出的滋味了,也許和我目前的所見、所聞所感有關。好久沒寫過讀後感了,幾乎不知從何寫起,那麼就先由淺入深吧,先說其"形",再說其"意",最後才能"得意忘形"。

  首先是情節特別吸引人。從一開始唐泰斯入獄,巧遇地牢裡的法里亞神甫學習知識,到後面他搖身一變,成了基督山伯爵後那一個個設計巧妙、天衣無縫的復仇計劃的實施,都讓讀者欲罷不能。我在湖北婆家發現了這本書,讀了四分之三回到遼寧孃家,實在是太想讀了,又去書店自己買了一本,終於很過癮的看了全書,其情節的吸引人程度,不亞於金庸小說啊。

  語言和敘述方式上,因為最近看外國名著的漢譯本少了,細微處已經體會不到。只能說語言很流暢,敘事方式是那種西方小說成熟期的典型敘事方式,現在我已經是比較習慣了。說到語言,就不能不說譯本。我在湖北看的前四分之一,是韓滬麟、周克希譯,上海譯文出版的,書名譯為《基督山伯爵》。這個版本我覺得很不錯;回來去書店買時,沒找到這個版本,於是找了個語言風格和人物姓名音譯都和那個很接近的版本:祁萬連譯,內蒙古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書名譯為《基度山伯爵》。書名上,我喜歡前者,因為有明顯的宗教意味,和書中的內容相扣。語言上都很好,幾乎沒有感覺到風格差異,不知這兩個譯本是什麼關係,不敢擅評。

  接著說說思想內容。我讀後的最大感受,套用《紅樓夢》裡眾人評價薛寶釵螃蟹詩的話,就是諷刺世人未免太毒了些。但我讀的時候,很明顯的感覺到,諷刺之毒,也許正說明寫書的人受傷害之深。

  要是在以前,可能我會覺得好誇張,怎麼裡面的人那麼虛榮、那麼唯利是圖,害人害得那麼徹底。記得其實我並不是第一次接觸這本書。七八年前,我上大一的時候在圖書館結果這本書,大概是分四冊的一個版本,我看完第一冊,後面的一時沒有借到,以後竟然也沒想到把這本書看完。可如果是現在,我看了那樣的開頭,一定不會不看下去。因為畢竟我已經25歲,閱歷要豐富一些了,而且近期以來雖沒有被傷害的經歷,但卻也目睹了身邊的親人被傷害的事情,以前怎麼也想不到這樣的事情會發生在自己身邊,這對我看問題的影響是非常大的。有了這樣的所見、所聞、所感,《基督山伯爵》中的那些事情,倒顯得不那麼誇張了。而且正因如此,反倒覺得主人公那種"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的復仇方式,讓人格外的痛快。到最後,覺得不免過頭了些,但好在主人公本人也意識到了這一點,在最後一步復仇時有所寬恕。

  我總是喜歡把讀的書和我自己的想法結合得很緊密。其實這本書讓人思考的遠遠不止這些。中國的武俠小說常有一個觀點,而且應該也是中國文化的一種正統觀點吧:"冤冤相報何時了。"是的,這個觀點已經滲入我的內心了,當我看到那個思想豐富、內心正直的主人公那麼處心積慮的報仇報恩,報恩當然沒說的,"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但報仇也報得那麼徹底,總覺得心裡有點不舒服。我有些困惑了:究竟該不該這樣報仇?主人公唐泰斯總說自己在按照上帝的旨意行事,我不懂基督教,不知道上帝是不是不太講寬恕?至少我知道,佛教是說"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的。但就是這八個字,現在也不得不讓人思量思量。想起金庸的《天龍八部》裡天山童姥說過的一句話,大意是說:"你們出家人作了錯事,求佛祖原諒,我們呢,做錯了就遭報應,不得超生?"另外,有很多人,如果你勸說,是根本不會悔改的,一定要想書中那樣,被複仇者弄得很慘,才會"幡然悔悟",無話可說。這樣看來,這樣的復仇不也很有意義嗎?也許這就是作者想告訴讀者的事情之一吧。

  寫得有點亂。說到主題,我不想先看別人怎麼說,先說我自己的理解。我覺得主要還是諷刺世事。基督山伯爵的復仇過程,從長度和精彩程度來說,都是全書的主體。主人公復仇的計劃,完全是利用了貴族社會人們的那種弱點來展開的。他先利用了人的貪婪,確認了自己的仇人,然後又利用了上流社會對有錢人的敬仰,充分利用了神甫留給自己的寶藏,大擺排場,引人注意,利用了女人的虛榮,男人的無能,設了一個又一個圈套,把那些醜陋的人們耍得團團轉,怎能不大快人心!不管復仇計劃之嚴密是不是讓人覺得誇張,我覺得這樣的情節設計,其實是寓言式的、神話式的,刻畫盡了人性百態,淋漓盡致。當然,書的結尾充滿了光明。認為希望和等待,是人世間最美好的東西。但這個結尾好像轉折的比較牽強了,這麼一點希望來結尾,怎能抵得過前面那麼辛辣的諷刺帶給讀者的衝擊呢。這是我初讀此書的看法,可能有不同意見。如果說作者也想要光明,那麼這種全書前後衝擊程度的不同,只能歸因於他自己所受的傷害和痛苦了。還是那句話:諷刺之毒,足見受傷之深。從書中可以很明顯的看出,作者是個飽受傷害的人。我是在沒有想到大仲馬這個名作家的情況下,完全從文字出發猜到的,後來看了大仲馬的經歷,也得到了印證。

  從文字中我看出的另外一點,是作者本人對那種貴族的精緻、排場的生活方式還是非常喜歡的,雖然在書中這種生活是從反面來寫,也抹不掉作者的那種拜金的情調。(這幾句評價,幾乎帶有我最討厭的階級鬥爭味道了,但我也不得不抵制一下誘惑,畢竟人要抵制物質誘惑,活得高尚一些,讀書移了性情就不好了。)這個從大仲馬的經歷也得到了印證,他拋棄小仲馬的母親這件事,幾乎讓我憤怒了。我想起了寫武俠小說的古龍,想起了美國的作家費茨傑拉德。但他們的書的確好看,這就叫寫作天才吧。

  這本書,對我的衝擊力其實很大。忽然想到,以前也看過像佐拉的《娜娜》那樣的法國自然主義的小說,還有巴爾扎克的小說,但感覺怎麼就不如這次這麼強烈?也許是我長大了,閱歷增加了吧。時間過得飛快,上次我看巴爾扎克和娜娜,已經是六七年前的事了。現在看書,好像總是能提出一些自己回答不了的問題。去年夏天讀陳忠實的《白鹿原》也是這樣。提的這些問題,不知道是不是有了閱歷以後會找到答案?還是正因為這些問題本來就沒有固定答案,才使得小說更加引人深思?看,我又在提問題了。

  我寫讀後感有個習慣,總想在最後評價一下這本書是否值得我重讀。對於《基督山伯爵》,我的回答是肯定的。要重讀,而且可能不止一次。原因有三:其一,我這次看書,畢竟是在身逢喜事的期間,因為在這期間我走上了婚姻的殿堂,找到了一個好丈夫。也許正是幸福中的人,在體會旁人的苦處時,免不了會有些障礙吧。其二,因為我前四分之三和後四分之一讀的是不同譯本,很想讀讀前四分之三的現在手頭這個譯本。雖然我的法語還不很通,不能和原文比較,但對比一下兩個漢譯本,對我這個曾是學翻譯專業的人來說,也不失為一件樂事。其三,這麼吸引人的情節,自然會在讀時急於知道情節的發展,略過了很多東西,希望重讀時能有更多收穫。

  《基督山伯爵》讀後感 篇3

  只有讀完了《基督山伯爵》這本書後,我才知道為什麼這部小說可以成為當時排行榜上的“暢銷書”,為什麼主人公基督杉博爵會受那麼多的人喜歡而成為激勵自己的榜樣!

  十九歲的愛德蒙·唐太斯,是個活力四射的年輕水手。他有慈愛的父親、甜蜜的愛人,有光輝的前程、幸福的生活。善良樂觀的天性,使得他對周圍的每個人都以禮相待,真摯熱情。他清澈明亮的目光裡充滿著對未來生活的期待與嚮往!不幸的是就在他的結婚典禮上,他遭陷入獄!心愛的梅色苔絲嫁與他人,父親被活活餓死,法老號船長更是幻影!而面對他的卻是伊夫堡陰森地牢裡的黑暗及精神和肉體對他的雙重摺磨!絕望之時遇到了法里亞長老,這位同樣被命運捉弄的長老像慈父一樣將畢生所學傳授給他,告訴他基督山島寶藏的所在。當唐太斯成功越獄後搖身一變——基督山伯爵,一個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兼通藥理醫學,政治歷史,金融法律的身纏萬貫的紳士出現在當時的上流社會。愛也好,恨也罷,14年的牢獄生活使得唐太斯從天堂掉進了地獄。肉體上與精神上的雙衝折磨是他的意志變得堅強,他化身為一個復仇的天使,借用上帝的力量要完成他偉大的復仇計劃。在他的精心策劃下,各人都得到了應有的報應,銀行家破產,政論家自殺,法官發瘋。而伯爵對待自己老東家莫雷爾一家卻是關懷備至!最後他放棄仇恨有重新擁有了幸福!

  從唐太斯的一生我感悟了很多,那就是希望與內涵!我們要成功,就必須要有希望,同時還要有通往成功之門的橋樑——知識與修養,這就是我所說的.內涵!

  在牢中,如果唐太斯不是希望走出牢籠,他就不會挖地洞;如果不是希望重獲友情,他就不會與長老相識並相知;如果不是希望逃生,他就不會自己專進裹屍袋被扔進大海;如果不是希望報仇,就不會在黑牢中苦撐14年……當他走出了監獄,他並不急於將仇敵手刃,而是深謀遠慮,一切從長計議。對對自己有恩的莫雷爾一家,多次出手相救。眼不看著自己的仇人幸福的生活,而他一忍就是10年。10年的等待只為了最後的迸發,他成功了!我們再想一下,如果他沒有知識,他又怎麼在政治家面前大談時局的變換而引經據典?如果沒有知識,他有怎能在辯論家維爾福面前談論法律的觀點而鋒芒畢露?如果沒有知識,他能將金融掌握在自己手中而使丹格拉爾直到破產都一頭霧水?如沒有知識,基督山伯爵能和維爾福夫人密談毒藥學而將其作為自己復仇的工具?

  基督山伯爵敢愛敢恨,他對朋友真誠友善,對敵人決不手軟。但同時他又有同情心,善良的維爾福小姐和她的祖父雖四仇敵的家人,他卻出手相助並讓他們得到幸福。海蒂雖然是伯爵復仇的一顆棋子,但誰又能說她不快樂不幸福呢!而最後伯爵放棄了仇恨,他也同樣得到了真愛。

  可以說我是崇拜基督山伯爵的,雖然我們現在並不崇尚復仇,也不宣揚金錢至上,但就其本身的人格魅力我覺得應是值得我們學習的。我們要想獲得成功,就必須擁有理想,充滿希望,更要努力提升自己的實力,好好學習,用知識來武裝自己,為了我們自己的藍圖而奮勇飛翔!

  《基督山伯爵》讀後感 篇4

  在這周裡,我讀了一本堪稱曠世奇書的《基督山伯爵》。這本書是大仲馬的作品,故事情節曲折生動、處處出人意料

  十九世紀法老號的年輕代理船長愛德蒙·唐泰斯受船長之命到一個小島上去見囚禁中的拿破崙,並把船長讓他捎帶的信交給拿破崙拿破崙看完後回了一封信給愛德蒙讓他交給他遠在巴黎的親信。

  這件事情很快就被愛德蒙的仇人貨船上的押運員唐格拉知道了。因為唐格拉非常嫉妒和恨愛德蒙受到船長重用,所以唐格拉爾決定到達目的地後便向法院告愛德蒙私通叛黨。

  愛德蒙的情敵也就是他的女朋友梅塞苔絲的表哥非常很嫉恨他,嫉妒她有美麗的美塞苔絲陪伴在他身邊同時也很恨他結果愛德蒙的兩個仇人勾結到一起,費爾南把愛德蒙的一張告密條送到了法院。正當愛德蒙舉行婚禮的時候他被捕了,審理這個案子的是代理檢察官德·維爾福,他發現密信的收信人就是自己的父親德·維爾福·諾瓦蒂埃,為了保住自己的前途,他宣判愛德蒙為極度危險的政治犯,並將他打入孤島上的伊夫堡監獄。

  讀到這裡,我不禁倒抽一口涼氣,愛德蒙的處境不妙,他的仇人又增加了,死牢可是終身監禁啊!

  接著,故事又發生了變化,愛德蒙從監獄裡逃出,從基督山下找到了寶藏,他從此便化身為“基督山伯爵”,併成功的懲罰了他的仇人,幫助了他的恩人。後來,他帶著他的養女,遠走高飛。

  合上這本書,我覺得我們就要像本書中的主人公一樣,要知恩圖報,揚善除惡,懲罰那些為個人利益人陷害他人的人。

  這本書讓我受益匪淺。

  《基督山伯爵》讀後感 篇5

  《基督山伯爵》這部鉅作,大家都該看過吧!這是我爸爸和媽媽給我買來的,是原著哦!(意思是我已經讀過少年版的了)

  這本書法國大作家大仲馬寫的。剛拿來時,覺得比少年版的多好多倍,總共1400多頁!我怎麼看的完?但是裡面的故事情節比少年版的有趣的多,這又吊起了我的胃口。

  它的內容很精彩紛呈。大致是這樣的:一位叫唐泰斯的水手,馬上要當上船長了,而且還要和心愛的愛人結婚,這不是很好嘛?!但是,同船的水手唐格拉很極度這個船長的位置,情敵?爾南對他憤恨交加,兩人告了唐泰斯“拿破崙同黨”唐泰斯被關進監獄了。

  他和一位獄友相識了,但他不久死了,唐泰斯就假扮成他,被放到了海里,獲救了。水手逃脫後,就開始了復仇。這本書就如我們學過的《二泉映月》的聲音一樣跌宕起伏,讓人回味無窮、驚心動魄。

  讀完了這本書。我覺得愛才是人生的意義,如果像唐泰斯一樣一心只想著要復仇,那麼,人生有什麼意義呢,還有什麼快樂可言呢?

  對!這樣就永遠得不到幸福,永遠感受不到人間的快樂。我們更不能像設計謀害唐泰斯的人,他們有著一顆野心,有著貪婪的慾望,永遠滿足不了!它告訴我幸福不在於多少,要學會滿足,是嗎?像父母給我們的愛,我們應該去珍惜,去滿足,去回報......這就是我所讀懂的......

  《基督山伯爵》讀後感 篇6

  《基督山伯爵》寫的是法國波旁王朝時期一個報恩復仇的故事。大仲馬將它寫的暢快淋漓,讓人們深刻思考。

  書中有一個人叫卡德魯斯,他因為自己的貪婪葬送了性命。卡德魯斯是唐戴斯的鄰居,他良心未泯,在唐戴斯入獄後,對其父親頗為照顧,唐戴斯化身基督山伯爵回來復仇時,為了報恩給了卡德魯斯一個榛子大小价值五萬法郎的鑽石,這個足可以讓卡德魯斯一家過上幸福生活,但是貪婪的卡德魯斯他將鑽石賣給珠寶商,然後將其殺害,企圖用這種方式讓自己的財富翻倍。他在逃跑的路上被人殺害,最後人財兩空。

  當唐戴斯化身教士回到老家看到父親老唐戴斯,鄰居卡德魯斯和他說了一些老唐戴斯生前的事情。目睹唐戴斯被捕全程的老唐戴斯悲痛欲絕,不吃不喝將自己關在房中,他拒絕梅塞苔絲對他的照顧,他說他不能離開這裡,他可憐的孩子出獄回來找他,他要是不在了,他兒子怎麼辦?卡德魯斯多次去安慰老唐戴斯,但是老唐戴斯聽不進去,他太痛苦了。逢人便訴說他兒子的遭遇和自己的不幸,很像祥林嫂一樣。於是人們就漸漸的不願意再去開導他,探望他。最後老唐戴斯餓死了。一個讓人見了就傷心的人,你哪怕心情再好,也不會總去看他,沒有人願意與一身傷悲的人在一起,更沒有多少人能真正理解別人的痛苦,只會將自己置身於更深的負能量之中。

  唐戴斯被唐格拉爾誣陷,出賣,然後入獄,出獄之後的唐戴斯進行復仇,但是他並沒有對唐格拉爾置於死地,而是教訓了他,使其懺悔,放了他一條生路,看似唐戴斯饒恕了唐格拉爾,其實就是放過自己,他對唐格拉爾說現在的我寬恕了你,因為我也需要被寬恕。這就像《雙城記》裡的德發日太太,她就沒有走出來而是將自己一起葬送掉了。其實在這個復仇過程中,唐戴斯也是將自己拖入了痛苦的深淵,受盡折磨,陷害他的檢察官瘋了,情敵費爾南飲彈自盡,大仇已報,並未如釋重負,反而內心更加痛苦。於是他選擇放下仇恨,減輕負累,不要一味揪著別人的錯不放,只會將自己傷的更深。看是報復別人,實則懲罰自己。放下別人的過錯不是認輸,是為自己鬆綁。有句話說得好,人生海海,我們免不了遭遇不公,願你懂得用加法愛人,用減法怨人;用乘法感恩,用除法恕人,平安喜樂地度過此生。

  《基督山伯爵》這部書,我們看到眾多醜陋陰暗,大仲馬寫出了希望和等待。唐戴斯在訂婚當天被誣陷入獄十四年,在他絕望的時候結識了法利亞神父,神父幫他分析,助他出獄,越獄成功化身基督山伯爵。

  《基督山伯爵》讀後感 篇7

  當復仇使我們不幸時,寬容讓我們流淚。痛苦消融在人性裡,便生出完美。

  ——題記

  泰山不拒細壤,故能成其高;江河不擇細流,故能就其深。同樣,人若能懷著一顆寬恕他人之心待人,必能使自己遠離痛苦,仇恨和報復,與之俱來的是淡定、溫馨和和諧。因此,寬恕別人就是善待自己。

  讀《基督山伯爵》,看到的是人情世故,得到的是心靈的感悟。我從中看到了等待、理性和希望,但更多的是寬恕。

  故事發生在法國波旁王朝復辟時期,少年得志的主人公唐泰斯遠航歸來,正準備與美麗的加泰尼羅姑娘梅塞苔絲舉行訂婚儀式;法老號的會計唐格拉爾嫉妒唐泰斯就要當上法老號的船長,於是和唐泰斯的情敵——姑娘的堂兄費爾南串通一氣,寫信向警方告密,誣陷唐泰斯是拿破崙黨人;當時也在場的裁縫卡德魯斯,想阻止他倆這麼做,但最終因喝得酩酊大醉而不省人事;喜慶的訂婚宴席上,憲兵突然闖進來帶走唐泰斯;芒市代理檢察官唯恐洩露家庭的秘密,昧著良心地給唐泰斯定下叛國罪,把唐泰斯投入了伊森堡陰森的地牢。在地牢裡,唐泰斯遇到了義大利神甫法利亞長老。法利亞長老儼然成為了智慧的化身,使唐泰斯在他的傳授下,成為一個知識淵博、無所不能的奇人。他在獄中呆了整整十四年,成功出逃後找到了法利亞長老給他留下的寶藏,開始了他的感恩-復仇-寬恕之旅。

  一切都進行得很天衣無縫,他的仇人一個個都因為當初的陰謀而受到了懲罰。費爾南被逼的自殺了;維爾福在見到妻子自殺、兒子也被妻子帶上天堂後,也徹底瘋了;唐格拉爾被囚禁在基督山島上,以一天一百萬換一頓飯的方式破產了。但是,唐泰斯卻因此不安了。

  當他親眼目睹維爾福的夫人和兒子橫屍在維爾福家邸,維爾福瘋了之後,他的寬恕之心開始顯現出。書中這樣寫道:“他像是害怕這座遭詛咒的宅子牆壁會塌下來壓在他身上似的,急忙地往外面的街上跑去,這會兒,對於他是否有權做他所做過的這一切,他第一次感到了疑慮。”他意識到:快去解救剩下那一個。

  唐泰斯最大的仇人是唐格拉爾,他對唐格拉爾說的那句話讓我震撼:“我就是那個被你誣陷、出賣和投進監獄的人,他的未婚妻被你害得過著屈辱的生活;我就是那個你踩在腳下爬不上去發財的人,他的父親被你害得活生生地餓死;我,本來也要讓你餓死,但是現在我寬恕了你,因為我也需要被寬恕。”

  “我寬恕你”是一句多麼簡單的話啊?但如果是我們自己被出賣被誣衊,自己的親人被害至餓死,有幾人能說得出“我寬恕你”呢?仇恨並不能作為仇恨的終結,如果不能以愛結束,就以寬恕終結吧。

  我從前所理解的“寬恕”,只不過是“冤冤相報何時了”,看到了基督山伯爵的做法後,我明白了,寬恕是解決仇恨的唯一辦法。當基督山伯爵開始意識到自己的復仇有些過分,他的境界也上升了一個高度,同時讓我悟出了一個道理:如果心懷仇恨終將無法得到解脫,人最終要學會寬恕。如果讓自己的仇恨無限放大,得來的就是別人的仇恨了。雖然他們做得不對,可是如果將仇恨都加在那人身上,實質上你也成為了和那個人同樣的人。

  哲人說得好:人類儘管有這樣那樣的缺點,我們仍要原諒他們,因為他們就是我們。

  有仇不報也君子。仇恨的情感是復仇行動的強大推動力,它表現人不向惡勢力屈膝的、以暴抗虐的果斷與堅毅。復仇時期的愛德蒙·唐泰斯雖然侷限於個人的復仇,沒有顧忌社會秩序和法律法規,但是他編制的復仇之網,體現了他對世情冷暖、是非黑白、愛恨情仇有著清醒的認識。當所有的仇人都受到了應有的懲罰後,他並沒有失去良知,而是摘下了仇恨的面具,重拾人性,尋回了真正的自我,展現出人性中最光輝的一面——寬恕。

  人生不可能永遠都一帆風順,我們會與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難道我們需要給每一個傷害了我們的人報復嗎?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但這樣說並不代表我們要任人欺負,而是“能饒人處且饒人”,不要做得太過分,就像基督山伯爵對於唐格拉爾的處罰,只需要讓他懺悔自己的錯誤就可以了,不要傷及無辜,更不要傷害更多的人。

  當然在現實生活中,我們跟大多數人也沒有什麼深仇大恨,寬恕似乎還談不上,但是退一步說,我們可以去寬容別人,多一點寬容,這個世界就會變得更美好,相信在寬容別人的過程中,自己的心靈也會得到昇華。

  唐泰斯經歷了許許多多的事,最終也看透了世事,正如“法老號”船主莫雷爾所說的:"在這個世界上既沒有幸福也沒有不幸,只有一種處境和另一種處境的比較。必須想到過死的痛苦,才能懂得生的快樂。"放下了才是解脫,抓著不放悲哀也不過如此,不經歷就不會有如此的大徹大悟。如果生與死的大愛大恨都能放下,還會有解不開的結嗎?但是文字之外的東西還很多,需要我們細細去品味。

  寬容中生長的寬恕之花,被複仇踐踏後,香氣依舊留在復仇的痛苦之上。

  《基督山伯爵》讀後感 篇8

  這是一個關於復仇的故事。十九歲的愛德蒙?鄧蒂斯,是個有前途的年輕水手。可就在他的結婚典禮上,他遭人陷害而被投入大牢,失去了一切。在牢中,法利亞長老把自己一生的知識傳授給他,告訴他基督山島寶藏的所在,並幫他成功越獄。他開始報恩亦開始報仇。他把昔日有恩於他的船主莫雷爾從絕望的路上救了回來。對從前的三個仇人,他鬥智鬥勇,使他們都得到了應有的報應。

  在小說中,基督山伯爵這個人物幾近完美。在與仇人面對面復仇時,他沒有被仇恨衝昏了頭腦,他的良知從未泯滅,他的人格亦未扭曲,他始終保留高貴善良的心。基督山性格里貫穿始終的節制,即面對財富、美色、仇恨的不貪婪,亦讓我印象深刻。在達成一生最大的心願後,他悄然地放棄了原有的財富,和愛人遠走他鄉。

  我看著他從雲端掉入地獄,看著他從一個充滿朝氣的青年變成一個心中充滿仇恨的復仇天使,看著他最終放下仇恨,找到幸福。他經歷了許許多多的事,最終看透世事,正如他對莫雷爾所說:在這個世界上既沒有幸福也沒有不幸,只有一種處境和另一種處境的比較。必須想到過死的痛苦,才能懂得生的快樂。那是怎樣的豁達,怎樣的胸襟啊!他讓我知道無論什麼時候都不要絕望,正如故事結尾所寫的那樣,人類的一切智慧就包含在這四個字裡面:“等待”和“希望”。

  《基督山伯爵》讀後感 篇9

  爸爸媽媽都非常喜歡看大仲馬的《基督山伯爵》。我懷著好奇的心情捧起這磚頭似的大書,誰知剛剛捧起,就不捨得放下了。

  書中講述了大副唐泰斯受船長委託,給拿破崙黨送了一封信,卻遭小人陷害,被打入黑牢(死牢)。唐泰斯幾度想自殺,但卻仍抱著生的希望,費勁九牛二虎之力挖了一條隧道,遇見了27號的獄友神甫。神甫傳授他各種知識,並在臨終前將寶藏的秘密告訴他。唐泰斯越獄後找到寶藏,買了爵位,報答恩人,懲罰仇人。

  19歲的唐泰斯在與未婚妻的結婚典禮上被陷害是拿破崙黨人,冤枉入獄十幾年。在這十九年間,他忍受這監獄的不見天日,令人作嘔的飯食,沒有放棄,沒有絕望,還學習了很多知識,真讓人難以想象。在這十九年間,他一直在磨一把“劍”使他能在越獄後,像一隻破蛹而出的蝶。正像伯爵所說:“只有體驗過極度不幸的人,才能品嚐到極度的幸福,直至天主垂允為人類揭示未來圖景的那一天到來之前,人類的所有智慧都包含在這五個字裡面——等待和希望!”

  這不由得讓我想起——有一個普通家庭出身的窮孩子,他21歲時做生意慘遭失敗;22歲時與群雄角逐州議員,不幸落選;24歲時再做生意,再次失敗;26歲時摯愛的妻子去世;27歲時一度精神崩潰想到自殺;34、36、45歲時角逐聯邦眾議員,都失敗了……可他沒有放棄自己的理想。終於,在他52歲時,成功當選了美國總統。他就是林肯,一個鞋匠的兒子。

  上善若水,厚德載物。林肯雖出身卑微,不如其他議員,但他卻沒有向失敗低頭,沒有洩氣退縮。等待和希望幫助他,使他越戰越勇;堅強的毅力和不懈的追求,使他不再害怕外界對他的冷嘲熱諷,成為萬眾矚目的美國總統。

  林肯與伯爵,有兩個共同點:他們願意等待,都擁有希望。可這些卻在我身上看不見一點。面對挫折,我是不是應該坦然面對,而不是輕易放棄?有時,我考試成績會很不理想,我沮喪,我埋怨,而沒有反思自己做錯了什麼。為了這樣一點雞毛蒜皮的小使事放棄,實在不值得。

  只有相信暴風雨的後面會有美麗的彩虹,才能夠品嚐到勝利的果實!

【《基督山伯爵》讀後感】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