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設計> 《聚焦式觀察:兒童觀察、評價與課程設計》讀後感

《聚焦式觀察:兒童觀察、評價與課程設計》讀後感

《聚焦式觀察:兒童觀察、評價與課程設計》讀後感

  讀完一本名著以後,一定有不少感悟吧,為此需要好好認真地寫讀後感。在寫讀後感之前,可以先參考範文,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聚焦式觀察:兒童觀察、評價與課程設計》讀後感,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觀察記錄是教師的日常工作之一,觀察需要由充足的時間去看、去記錄,那如何做到既有時間觀察兒童、記錄自己所見,又有時間與兒童進行充分互動呢?在閱讀《聚焦式觀察:兒童觀察、評價與課程設計》該書第四章時我找到了答案。

  書中從記錄時間段、記錄所需材料、記錄內容等方面進行了闡述,記錄時段內提到了四種記錄時刻:與兒童在一起時;事件結束後;在從日常活動中抽身出來時;反思時。

  其中,我們通常會在第一和第二種時段時進行記錄,我們會隨身攜帶便籤紙用概要式記錄法記錄下孩子的精彩瞬間,或者是拍攝好相關的照片等空下來時候進行回憶、記錄。

  筆者提出的“在日常活動中抽身出來”的方法我覺得可以用到日常觀察工作中,當教師空班且無其他手頭工作時可以靜下心來跟隨另一個老師帶班,可以是有目的地去觀察想觀察的幼兒、事件,也可以在全程中去發現對評價幼兒有價值地、隨機性觀內容。

  “反思時進行記錄”的方式我們會在角色遊戲、區域活動或是集體教學活動的反思記錄中用到,筆者提到可以班內兩位老師一起反思一日工作中孩子的“哇時刻”或是行為問題或是發展遇到的問題等,這樣可以幫助老師更好地去捕捉孩子在某一方面的情況,更具針對性,在發揮兩個人智慧的基礎上更好地去做觀察記錄。

  文章中提到的四種記錄時刻是比較常見的.觀察記錄時段,且各有優勢。第一種時段能更真實地記錄孩子的言語和行為,但在觀察、記錄的時間上有所限制。第二種方時段有充足的時間去回顧記錄,但是對於幼兒言語等細節性內容的回憶和描述不夠具體、真實。第三種和第四種時段需要教師花費更多的時間在觀察上,且需要同事間相互合作達到更好成效。作為教師,我們要結合日常工作實際去嘗試不同的觀察記錄模式,發現更適宜自己的模式,做有效的觀察記錄。

【《聚焦式觀察:兒童觀察、評價與課程設計》讀後感】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