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讀後感> 《十三歲的故事》讀後感

《十三歲的故事》讀後感

《十三歲的故事》讀後感8篇

《十三歲的故事》讀後感1

  假期裡,我閱讀了好幾本優秀兒童書籍,其中梅子涵叔叔的《吹著小哨前進》讓我很著迷,一個《十三歲的故事》更是讓我彷彿看到了他的童年。

  故事講的是作者十三歲的時候,幫助媽媽騎腳踏車的事。他從家裡的五樓幫媽媽把腳踏車扛到一樓,家裡到媽媽的工廠有五站路程,他一路奔跑在媽媽的左側,不停地提醒媽媽慢點別怕。再從媽媽工廠跑回自己的學校。放學後,又跑到媽媽的工廠門口等著媽媽,重複早晨的路程……每天如此,直到媽媽騎車子徹底不搖搖擺擺了,這樣的日子才結束了。

  讀過之後,我的鼻子酸酸的,好像一股熱流堵在嗓子眼裡。好像很多的童年故事都是寫父母如何帶給孩子幸福的,孩子生長在如何溫暖的家庭裡的。但,《十三歲的故事》很特別,所以我總是把它放在我的枕頭邊。

  一天窗外的雨聲很大,噼噼啪啪砸在玻璃上。我捧著這本書,不時地看看窗外。爸爸是開車運輸貨物的,每天早出晚歸,我經常看不到他。爸爸脾氣急,平時很嚴肅。看到我的時候,多是板著臉或者呵斥,所以我不大願意和爸爸說話聊天,哪怕是問候的話語。可是,很奇怪,聽著嘩嘩的大雨聲,我竟然擔心起來他:他的汽車會不會出故障?車上的篷佈會不會漏雨?他一定還沒有吃飯!……突然間,我竟然看不下書了!我從來不知道擔心一個人是這樣一種感覺。我在心裡期盼雨馬上停下來,夜不要這樣黑,爸爸能吃上一碗熱面,哪怕是泡麵!這時候,我好像突然明白了我和爸爸之間的愛,它不是豪言壯語,不是掛在嘴邊,而是埋在心底的某個地方!就像梅子涵叔叔寫的這篇十三歲的文章那樣:我們很小很小的時候在父母的懷抱裡,稍微大一點的時候被父母的牽在手心裡。我們長得更大了的時候,我們也要學會愛父母!而我,在這樣一個下雨的夜晚,在《十三歲的故事》感動下,我學會了愛爸爸!我看著窗外的路燈,想著爸爸,心理暖乎乎的……

《十三歲的故事》讀後感2

  童年,是快樂的回憶;童年,是開懷的大笑;童年,更是無憂無慮的美好。《十三歲的故事》帶我遨遊他人美好的童年。這本書即沒有華麗的詞藻,也沒有深刻的故事,有的只是一顆純樸的心。

  在《十三歲的故事》這本書中,讓我記憶猶新的是:《戴小橋故事》中的《不結婚》。主要是:上課時,毛老師嚴肅的告訴大家:“以後,大家一定不要結婚,要不然,會生出一堆想你們一樣的孩子,會煩死!”大家嬉笑著,七嘴八舌的聊天,紛紛把腳架在桌子上,毛老師給大家拍了張照,告訴大家,自己以前的小毛病都是從照片裡看到的。這事,馬大帥突然站起來說:“我還知道老師的一個小毛病!那就是:不結婚!”

  怎麼樣,是否被馬大帥單純,率真,可愛的性子逗樂了?這就是,這本書的`魅力。但這時,我們要好好的想一想:不僅是那些美好的童年,更是那些虛度的時光,我們是否有去珍惜它?合理安排他?你或許會說:'不就是想要我們學習麼?“我想說:”不,童年不該在題海中度過!“我們要做到:快樂的學習。歡樂的成長,也就是:我們要合理安排時間!

  例如:上課時,我們認真聽課,做筆記。而下課時,可以好好的放鬆一下,而不是一直學習。放學回家,不是先和夥伴們玩,更不是開啟電腦玩遊戲,而是先認認真真的把作業做完,再去放鬆一下是可以的。

  童年,不僅是一條快樂的小溪,更是一塊智惠的結晶。請好好的珍惜時間,珍惜那些快樂得時光。《十三歲的故事》給我這樣的感想。

《十三歲的故事》讀後感3

  讀了《十三歲的故事》後,我被書中的那一些有趣的故事吸收了,也對書中的人的經歷非常喜歡。

  我從戴小橋的故事說起吧,上面戴小橋的名字和大香蕉一樣,不信,你試一下,戴小橋,大香蕉,戴小橋,大香蕉吧!他爸爸的名字也是和土豆一樣,可是,不是土豆,是大土豆。戴小橋的媽媽說:“你爸爸說,你以後老了千千萬萬別叫我帶你出去,要不走著走著,人家叫老豆豆,老頭子豆豆,我的臉難道來的及藏嗎?”哈哈哈!我笑了起來了,書中有大方的林小氣,不結婚的壞習慣。林曉琪救了我等等。

  我從這本書中學到了,我們童年是有一次十三歲故事,但並不是童年的十三歲只能在這個年齡發生。

  因為每一個人都會有屬於自己的故事,都會有值得自己細細回味的故事。

《十三歲的故事》讀後感4

  《十三歲的故事》這本書裡講述了“戴小橋”——主人公的奇妙經歷。這本書主要分成15大段:戴小橋的故事、曹迪民先生的故事、星期六童話、雙人茶座、我們沒有表、林東的故事、中學生靈感……其中,最讓我陶醉的是戴小橋的故事。

  戴小橋有一個有趣的外號,叫“大香蕉”。他的爸爸叫“大土豆”,因為真名是戴豆豆,瞭解了他們的外號以後,我們就要進入有趣的故事當中了。

  戴小橋有個同學叫林曉琪,他也有個外號叫林小氣,這個外號是戴小橋取的。雖然戴小橋給林曉琪取外號,但是他還是請戴小橋和其它同吃肯德基。因為林曉琪爸爸是經理,所以他總是有很多去吃肯德基免費的票。

  我們和戴小橋一樣,也有同學、老師,也有屬於自己的故事,也有值得自己細細回味的故事。讓我們一起走進奇妙的故事世界,體驗快樂的故事之旅吧!

《十三歲的故事》讀後感5

  《十三歲的故事》是作家梅子涵寫的一篇文章,這是一篇很幽默的回憶文章,如果你沒有讀過呢,推薦一下。讀了會讓人忍不住哈哈大笑的!補充一下,梅子涵先生是著名的兒童文學作家,但是你讀了這篇文章會感覺他是一位運動健將,力氣好大,對媽媽很好,天天都送她上班,還不考慮吃完早飯就跑會不會得胃病?運動量太大會不會肚子餓?

  文章主要描述了他十三歲時跟著媽媽騎的腳踏車跑,媽媽每天到了廠裡會給他買一個饅頭,半年後,他當上了田徑隊隊長,他跑得很快很快,拿了冠軍,他用了一句非常長的排比句,用了七個“我只顧著”。

  他還寫了一次寫作文時他很認真地寫自己如何在運動會上得冠軍,但老師講評的是同班同學俞敏的作文,俞敏的作文裡寫到:梅子涵像“蒼鷹”一樣飛了起來。大家以為是“蒼蠅”一樣飛了起來,都哈哈大笑。

  文章結尾也挺幽默:“你沒有很失望吧?我知道你不會。如果你很失望,那麼我也對你很失望。”哈哈!

  文章寫出了作者十三歲時就扛起責任,為了保護媽媽不考慮自己。因為覺得內容太沉重,加入了幽默的語句。文中隱藏了兩個道理,不知你們有沒有發現:一、母子之間的感情是不需要用語言來表達的,二、做人要誠實。

  我很喜歡這個故事。

《十三歲的故事》讀後感6

  假期媽媽給我買了本《吹著小哨前進》這本書作者梅子涵。他是著名作家他的故事經典,優秀,講著文學裡的高度,還講著童年,講著長大,很多的人歡喜,落淚,大家稱他是一個詩意的演說家。其中我最喜歡的一片就是《十三歲的故事》因為我很快也將踏入十三歲。這篇作品以“愛”為主線,卻沒有大聲喊出,只將“愛”字或藏於點滴之間或藏於心底……我喜歡文中的一些片段:

  十三歲的故事已經被說得太多了。多到什麼程度呢?多到就和十二歲的故事一樣多,也和十一歲的故事一樣多。十三歲的時候,我有力氣了,我幫外婆買米扛米,也幫媽媽扛腳踏車。腳踏車扛在肩上下樓,走得瀟灑自若,耀武揚威。樓裡的人看見總說,又幫媽媽扛腳踏車!這是一句聽了讓人很神氣的話。媽媽買了一輛腳踏車,每天騎著去上班,可是她剛學會,不敢騎,不會上車,不會下車,騎在路上搖搖擺擺。我奔在媽媽的左側,這樣可以擋住別的車,讓媽媽覺得沒有危險。我對媽媽說:“媽媽,別緊張。”“慢一點。”,“媽媽,扶好龍頭。”我揹著書包。書包在屁股上一跳一跳。那時,我看不見自己,只顧著在跑;只顧著保護媽媽;只顧著看媽媽的車有沒有搖晃。只顧著均勻地呼吸,不讓自己上氣不接下氣;只顧著看柏油路面在急速地往後退;只顧著看又跑了一站,又跑了一站……

  我扶住了車,媽媽下了車,她推著車進了廠門。然後,她又走出來。她遞了一個饅頭給我。她每天都託門房的師傅幫她買一個饅頭,給我課間的時候吃。我奔了很長的路,她怕我會餓。

  我把饅頭放進了書包,又開始往學校跑。我沒有說“媽媽再見”。媽媽也沒有說“謝謝你兒子”。我們不說這些話的。

  看了這片文章使我體會到母子之間的愛,我也想對我的媽媽說,媽媽我長大了,我知道您洗衣做飯為我和弟弟的一切生活的勞累,我可以幫你收拾房間,收拾飯桌刷碗,幫您捶背。我可以放學自己回家,您不要再接我了,我也可以幫您看著弟弟,媽媽我愛您。您要多注意身體,女兒有做錯事的時候請您別生氣,我會慢慢改掉。

《十三歲的故事》讀後感7

  在學校的推薦下,我讀了一本好書,名叫《十三歲的故事》,作者是大名鼎鼎的梅子涵作家。這個故事講的是梅子涵叔叔十三歲那年的故事,關於騎單車,但不是他騎單車,而是他護送媽媽騎單車的故事。

  一開始我就知道了梅子涵叔叔十三歲時的力氣很大,因為他每天都要把單車從一樓扛上五樓,又從五樓扛下一樓,媽媽每天都要騎著單車去上班。但是他媽媽還不怎麼會騎單車,騎得搖搖晃晃。難道他就忍心看著媽媽搖搖晃晃地騎著單車去上班,然後自已去上學嗎?錯了!而是他每天跟著媽媽的單車後面跑,一直把媽媽安全地護送到工廠,自己才去上學。看到這裡,我不禁感到欽佩,因為他才十三歲,就可以做媽媽的保鏢,護送媽媽從家出發到工廠,而且有五站公交車站那麼遠。那時他只顧著保護媽媽,連早餐都沒有吃。

  我接著往下讀,他的確很愛很愛他的媽媽,因為我從“放學後我也去媽媽工廠,扶媽媽上單車,陪她回家”中可以看出他對媽媽的愛。這樣的一天,直到媽媽騎車不再搖搖晃晃了,不怕了,直到那一天,突然停止了。半年後他成為中學田徑隊隊長,他的專案是短跑,60米,100米,4*100米,因為他的速度最快,不然他也不會每天陪他媽媽單車後面跑。

  書的最後,我看到了他的成就,就是60米冠軍!那天下著雨,但沒有影響他比賽。

  愛,要真誠的愛,就像梅子涵叔叔那樣地,去愛他的媽媽!我們要像他一樣,從小學會去關心身邊的親人,愛護身邊的朋友!

《十三歲的故事》讀後感8

  世界上什麼東西最珍貴?最值得珍藏?那就是愛。這就是最近我讀了梅子涵寫的文章—《十三歲的故事》後最深的感受。

  《十三歲的故事》這篇文章講述的是﹕十三歲那年,“我”有力氣了,便主動地幫助媽媽扛車。媽媽去上班,“我”熱心地扶她上車。由於擔心不會騎車的媽媽路上出危險,“我”拼命地跟在她後面奔跑,一路保護她,提醒她。就這樣,一直跟到媽媽學會了騎車為止。

  在這篇文章中,梅子涵也沒有任何虛偽的說教。語言樸實無華。但讀完這篇文章後,我還是被作者深深地感動了。為了母親,作者每天都跟著母親奔跑,而且一奔就是五站,直到母親學會騎車為止。那麼長的路,對於一個大人來說尚且困難,更何況是一個剛滿十三歲的孩子?那麼,是什麼力量促使他堅持跑下去?是愛的力量!作者是多麼愛自己的母親啊!只要後面或者對面有車開過來,他就不顧危險地奔過去,擋住別的車。甚至於跑得上氣不接下氣時還只顧著保護母親,只顧著對母親說﹕“媽媽……別緊張。”“慢……一點”“媽媽……扶好……龍頭。”可以說,文中的作者對自己的母親的愛就像空氣是無處不在了。我想﹕愛也許就是這樣平常,一句關心的話語,一個不經意的動作都能夠表現出來。它不一定需要豪言壯語,它不一定需要驚天動地,它需要的是付出我們的實際行動,付出我們真摯的感情。

  我曾經看過這樣一個故事﹕浙江省湖州市雙林鎮十三歲的劉霆生活在一個不幸的家庭。劉霆的媽媽腎功能衰竭,昂貴的治療花光了全家的積蓄。一家人陷入了嚴重的困境,父親不堪重負離家另謀生路。面對母親的病危,家庭的變故,劉霆挑起了家庭的重擔。20xx年,勤奮學習的他接到了浙江林學院的錄取通知單。母親愁眉不展。體重只有九十斤重的劉霆卻毅然地對病床上的母親說﹕“媽媽,讓我揹你去上大學!”之後,他就邊讀書邊照料母親。故事中的劉霆用自己真誠的愛感動了社會,他和梅子涵一樣用自己的實際行動演繹了人間最美好的真情。

  愛是無價之寶,愛是人類最崇高的情感。它能給人帶來溫暖,帶來幸福,帶來快樂。讀了這篇文章,我想﹕我們每個人的心中都應該擁有愛。讓我們的愛像玫瑰花兒一樣散發著迷人的芬芳吧!相信,愛之花綻放的地方,生活一定會更加精彩。

【《十三歲的故事》讀後感】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