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生物/化工/環保/能源> 淺談高中《生物》第一章的教學處理

淺談高中《生物》第一章的教學處理

淺談高中《生物》第一章的教學處理

  現行高中《生物》(人教版)第一章主要講述了細胞的化學成分、細胞的各個組成部分及其功能的基礎知識。藉此說明細胞是有生命的,活的細胞不停地進行新陳代謝作用,生物體的生命活動都要在細胞中進行,因而細胞是生物體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細胞》部分的知識多為以後各章(如第二章生物的新陳代謝、第三章生物的生殖和發育、第五章遺傳和變異等)教學的基礎和重點。但因其內容較多,系統性較差,加之有些內容學生尚缺乏與之相關的化學知識或較抽象(如構成細胞的化合物、細胞的亞顯微結構、有絲分裂等),從而給教學造成了不少困難,尤其是知識缺乏趣味性,難以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針對這些問題,在教學中可採取不同的方法予以解決。

  1.比較鑑別

  比較是人類獲取知識最有效的方法。透過比較,找出知識間的區別和聯絡,求同存異,提取知識的'本質特點,不僅有助於學生獲取知識和掌握學法,而且在教學中及時提供可對比的材料可以激發學生的積極思維活動和興趣,有利於難點與重點的化解與突破。例如,氨基酸的結構特點涉及到的有機化學知識,在當時尚未在高中化學課中講到,學生由於缺乏有關的知識,因而接受起來有些困難。為化解這一難點,在教學中可首先做一些鋪墊,向學生介紹什麼是有機物、官能團、氨基(—NH2)、羧基(—COOH)等,然後從組成蛋白質的20種氨基酸中選擇並板書出以下幾種氨基酸的分子結構簡式,讓學生比較:

  透過觀察比較,同學們找出了這些氨基酸的相同與不同處,從而真正理解了組成蛋白蛋的20種氨基酸分子在結構上的共同特點:每種氨基酸分子至少都含有1個氨基(—NH2)和1個羧基(—COOH),並且都有1個氨基和1個羧基連線在同1個碳原子上。

  這種讓學生自己去發現並歸納的知識要比由教師直接灌輸的知識更利於學生掌握,同時學生在參與中取得成功的愉悅,會促使其興趣的養成並進一步去學習和探索。第一章中可供比較的內容不少。

  例如,4種有機物的元素組成;代謝終產物及功能的比較;動物細胞、植物細胞顯微和亞顯微結構的比較;物質透過細胞膜的3種方式的比較;動、植物細胞有絲分裂過程的比較等。只要在教學中以適當的方式呈現給學生,讓學生親自去參與發現,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就可以鍛鍊學生的思維,培養學生的興趣,有效地達到教學目的。

  2.抽象知識直觀化

  第一章中抽象的東西不少。例如,真核細胞的亞顯微結構的知識,雖說並不難懂,但由於條件限制,無法讓學生觀察到真核細胞的亞顯微結構,加之名詞概念多而且集中,造成了學生學習困難。在教學中可運用動、植物細胞亞顯微結構彩色掛圖、模型或複合投影片分別加以化解。再如動、植物細胞有絲分裂過程,單靠掛圖無法體現該過程的動態的連續變化,若照本宣科更難用語言表達明白。在教學中,不妨先用掛圖或複合投影片等直觀教具配合精練的語言講解,使學生把握有絲分裂各期的變化特點,同時點明有絲分裂是一個動態的連續變化過程,並無明顯的時期界限。然後播放電視錄影片《細胞分裂》,運用電視媒體跨越時空的特點,在短時間內將無法想象的有絲分裂的動態過程呈現給學生,起到鞏固作用。最後引導學生用座標曲線表示出有絲分裂各期染色體、DNA含量的變化,概括出有絲分裂的重要特徵:親代細胞的染色體經過複製以後,平均分配到兩個子細胞中去。運用直觀方法有機組合、合理安排,可使抽象的知識直觀化,化靜為動,使學生的思維活化。

  3.知識序化

  我在這章知識的教學中,深感知識瑣碎,彼此間的聯絡不大明顯,再加上知識本身平淡無奇,更使學生的興趣索然,以致講完新課學生都不知說明的是什麼,難以給學生留下深刻、完整的印象和認識。因此,在講完新授課後,除利用習題進行必要的鞏固練習和反饋外,尤應根據知識的結構層次和內在的邏輯聯絡,對知識重新梳理,使知識序化而形成完整的知識結構,並以圖解的形式呈現給學生,讓學生站在全新的角度——整體的角度,回味已學過的知識,達到由混沌到豁然開朗的效果。

【淺談高中《生物》第一章的教學處理】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