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讀後感> 愛和自由讀後感

愛和自由讀後感

愛和自由讀後感範文

  導語:讀後感就是讀了一本書,一篇文章,一段話,或幾句名言後,把具體感受和得到的啟示寫成的文章。下面小編整理了愛和自由讀後感範文,歡迎參考借鑑!

  《愛和自由》讀後感1

  正如題目所言,在這本書中,蒙氏幼兒園的園長孫瑞雪透過大量的例項來論述自己的觀點:只要給孩子充分的愛、充分的自由,才能促成兒童按照自己的內心發展成專注、寬容、堅強的、完整的人。

  關於兒童,連弗洛伊德這樣的大師所言也未必正確,我們普通人就知之更少了!不過,作者的這一觀點,我倒是深表贊同。本來嘛,小孩子如同一張白紙一樣來到人世,對什麼都好奇是必然的,既然好奇,那麼必然要去探索,口、手、腳等都是兒童探索世界的好武器!在兒童探索世界的過程中,因為經驗欠缺,必然會產生各種各樣大人看起來淘氣的行為。如果真的愛孩子,又瞭解了這一點,給予兒童更多的自由,讓他去按照自己的意願發展、完善,豈不是能塑造孩子!

  記得曾經有位姐姐帶著自己正上幼兒園的女兒來玩,小女孩活潑可愛,新奇地望著周圍的.一切。年輕的媽媽告訴女兒:這位阿姨是老師!老師。。聽到這兩個字,小女孩頓時害怕地躲到了媽媽身後。姐姐不好意思地笑了笑,而我卻笑不出來:小女孩的老師到底對她做了什麼,以至她竟然如此害怕老師?

  這件事也許是個案,但確實讓我在一段時間之內對中國的幼兒教育產生了擔憂。《愛和自由》就有一個老師粗暴對待學生的案例:某幼兒園,老師和孩子在玩扔球,老師扔了一個球給孩子,孩子沒接住,笨死了,連個球都接不住!接著是孩子把球扔給老師,結果,老師也沒接祝當時看到這一幕的蒙氏老師想:這回老師沒話說了吧!接著,令人驚愕的一幕發生了,老師說:笨死了,連個球都不會扔!

  怎麼著都是孩子的錯!可想而知,經常被這麼指責的孩子必然會膽怯、不自信、內向、對別人也不會寬容到哪兒去,並且對什麼都沒信心,也不敢去挑戰自己,更不用提什麼創造力了!

  其實,何止是兒童,在充滿指責、冷漠、抱怨的環境裡,任何人都不會感覺到快樂,也不能好好工作。相反,如果周圍的環境充滿了愛、自由與溫情,人與人相互理解、相互寬容,家庭是不是就能和睦,工作是不是就會快樂、有效率的多?

  當我們理解了這一點,是不是就會更加以寬容的心態來面對這個紛亂的世界呢?

  《愛和自由》讀後感2

  《愛和自由》沒有讀這本書之前,我從沒有聽過什麼蒙氏教育,初看到這個詞時更是一頭霧水,讀完這本書後,我深深地被它所吸引,雖然現在也是一知半解,但勾起了我繼續學習的慾望。讀完這本書,我不禁想:天底下有哪個母親不愛自己的孩子的,而又有幾個母親真正懂得愛孩子的?

  作者這樣說:“在愛孩子這個問題上,我們不能以現有的經驗對待孩子,因為現有的經驗是我們成長的結果,那可能是不愛。”我非常同意作者的這個觀點,而愛是什麼?書中是這樣寫的:愛是恆久忍耐,又有恩慈。愛是不嫉妒,愛是不自誇,不張狂,不做害羞的事,不求自己的益處,不輕易發怒,不計算人的惡,不喜歡不義,只喜歡真理;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愛是永不止息。

  雖然讀完了這本書,但裡面的好多概念似乎還不太明白,而自己更感興趣的就是作者所舉出的例子,因為生活中這樣的例子比比皆是,從沒想過這些現象意味著什麼?不記得在哪裡看到過這樣一段話,大意是,不要輕易對孩子說“不”,不要以大人的觀點去告訴孩子,哪些是正確的,哪些是錯誤的,要讓孩子在過程中自己去判斷事物的真偽對錯。思索自己的行為,每日從我們口中吐出多少個“不”字呢。蒙氏的教育,自由是建立在紀律的基礎上,也是說,當孩子的行為超越紀律的範疇時,我們應該是有權利說“不”的,但這個“不”要怎麼說,以什麼方式去引導,去告訴孩子呢。在蒙氏理念中,一切都要為了心靈讓步。比告訴孩子對錯更重要的,是保護孩子,使孩子不至於陷入困境,使孩子心靈不受到傷害。孩子是透過感覺來認知這個世界的,透過感知而發現宇宙的定律,或許我們簡簡單單一個字眼,就會傷害到這幼小柔嫩的花朵。

  讀完這本書,不得不承認,在教育這方面,我瞭解的還遠遠不夠,但任何一種教育理念都不能讓它走向一種極端,這本書裡觸動我心靈的地方很多,但也有很多值得我思考的,知道自己的不足,就要確定自己努力的方向,在以後的教學生活中,我會加強理論知識的學習,使之成為自己教學工作的強力支撐,加油!

  《愛和自由》讀後感3

  “當給兒童自由時”是《愛和自由》這本書自序的第一句話,看完全書後,回頭再看這句話有很多感想。

  本書以愛和自由為全書的立足點,強調給孩子的愛要有科學的方式,即在對兒童成長規律的充分了解的基礎上,利用蒙氏的各種訓練方法,並給孩子充分的自由的選擇。作者相信這樣孩子就可以全面發展,這就是蒙氏思想的本意。作者用各種事例充分講解了“愛和自由”對培養人格健全的孩子的重要性。同時,作者在全書的快結束部分,也簡要地提到了約束孩子不良行為的方法。總體來講,作者比較審慎地遵照蒙氏的方法在實踐著兒童教育,並總結出一些經驗。但作者沒有對蒙氏思想提出創造和提升,也沒有結合時代和國情做一些深入的思考和實踐,還是停留在對蒙氏思想基本技巧的尊崇和仿效上。

  “當給兒童自由時”,這句話真的很好地概括了全書的立意。作者所謂的“愛和自由”是成人施捨給孩子的,主角還是成人,孩子是被施捨的物件。作者要求成人儘可能地瞭解自己的孩子,給他們科學的愛,給他們儘可能充分的自由。但無論加上什麼樣的修飾詞,這種施予和授予的關係沒有變,孩子是被動的,是從屬地位的。這意味著,成人有權力決定給什麼樣的愛,給什麼樣的自由。給什麼,怎樣給,取決於成人認為怎樣有利於孩子的“健康發展”。這種施捨的“愛和自由”是功利主義的,並且會因社會的壓力而不斷修正、變化,最終就是妥協和放棄。

【愛和自由讀後感】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