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資訊科技> 最佳化國中資訊科技課堂結構

最佳化國中資訊科技課堂結構

最佳化中學資訊科技課堂結構

  一、激發興趣,增強求知慾望,使學生樂學會學

  好奇心和求知慾既是激發創造活動的誘發劑,又是進行創造性活動的原動力。強大的功能和全方位的處理能力對以前較少接觸計算機的學生無不充滿神奇色彩。面對計算機,如何引導學生逐步深入,揭開層層神秘面紗,並最終拿到進入現代化殿堂的金鑰匙,是資訊科技教學關鍵的一步。教學實踐中,教師應非常重視第一節課的教學安排。俗話說: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第一節資訊科技課,藉助多媒體演示,結合典型事例講解,使學生對計算機的發展、應用有一個比較系統、全面的瞭解,並從中感悟到學習資訊科技的重要性,從而激發出他們的學習慾望。在此基礎上,教師要向學生講明,為了最大限度地利用有限課時,一方面教師對學習內容和學習目標會做精心的設計和安排;另一方面,也需要同學們密切的配合。這樣就讓學生有一個必要的心理準備,為今後的學習尤其是上機課能充分利用好45分鐘開個好頭。其次是注重上機課的教學形式安排。如採用多種形式的競賽活動,藉助相關軟體組織師生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的相互交流以及虛擬網上衝浪等等。

  二、結合教材,用好“任務驅動式”教學

  《中小學計算機教學指導》中提到,任務教學模式,就是在學習告一段落後,給學生布置相應難度的任務,要求學生在一定期限內完成,並組織學生之間相互交流、討論,提高學生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在教學實踐中,要充分利用教材上或師生共同收集的一些富有趣味性的資訊處理內容,由教師巧妙設定任務,把教學內容融於實際任務中去,讓學生在實際上機操作中去學習新知識,感受新方法,形成新技能,從而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動手能力和思維能力。在學生完成任務的過程中,教師的任務則是指導學生如何去完成任務,並適時向學生介紹需要了解、掌握的概念、思想和方法。

  例如:在講解WINDOWS中的“回收站”時,給學生的任務是:

  1、找兩個沒有用、可以刪除的檔案(可以教師指定),刪除它,然後觀察檔案原來所在位置和“回收站”,看這兩個檔案被刪除後哪兒去了

  2、對“回收站”前面剛刪除的兩個檔案,將其中的一個檔案再在“回收站”中進行刪除操作,而另一個進行還原操作,然後再觀察檔案原來所在位置和“回收站”,看看這兩個檔案又有什麼變化?

  3、學生在操作過程中可以互相討論。

  4、要求每個學生都要準備操作總結髮言,題目是:“回收站”的作用。

  在完成這個任務的過程中,學生們個個都帶著十足的好奇和疑惑,積極主動地參與實踐,在總結中同學們紛紛發言,搶著說出自己得出的結論和體會,課堂氣氛十分活躍。事實證明,學生在這種活躍、輕鬆的氣氛中學習、探索,他們的大腦始終處於興奮狀態,所學到的知識技能是十分紮實的。同時,他們的主體意識也得到了充分的發揮,實踐能力不斷得到提高。

  三、注重學科滲透,使學生感受到計算機學習有實用價值在學習中獲得成就感

  創造素質教育的一大特點就是跨學科。傳統的學科教育往往強調了線性思維,而忽視了發散思維,這樣是很難培養出具有創造素質的人才。計算機的工具性,為以學生為主體的跨學科教育提供了極大的便利條件,如鍵盤練習時,在學生具有了一定的基礎後,教師開啟蘇亞星多媒體網路教學軟體,讓學生登入,透過互通郵件的形式用英語進行聊天,學生感覺新奇,積極性很高。

  進行當中雖然遇到不少困難,但一種內在的壓力促使他們不斷克服困難,逐漸適應,結果學生感覺到,不但輸入速度上來了,而且對英語的學習也大有裨益。又如在教學完“多媒體制作”課後,把各科教師任用多媒體教學時製作的課件調到網上,讓學生先觀賞,然後提出要求:假如你是某學科教師,現在有一堂多媒體教學比武課,請你準備好一個課件。結果學生花了不少功夫研讀相關教材,並做了收集資料的'工作,製作出了具有一定水準的教學課件。透過這種方式,學生不但掌握了計算機的教學內容,而且促進了其它學科的學習,更重要的是培養了學生的資訊意識,提高了學生資訊處理的能力。

  四、注意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養成研究性學習的習慣

  創新是一個民族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創新教育是素質教育的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為了培養和造就適應未來時代需要的創新型人才,需要多創造適宜這種人才健康成長的條件和良好的環境。資訊科技課程在這方面是可以大有作為的。在教學中教師可作兩方面的嘗試:一方面是創造一個以學習者為中心,以學生自主活動為基礎的教學環境,使教學活動真正建立在學生自主活動和探索的基礎上。具體做法是:在學生認知水平能夠承受的前提下安排一些適合自學的內容讓學生自學掌握。開始自學的內容要少而簡單,等學生認為自學不是一件很難的事情且樂於參與時,再適當加大自學的難度。

  比如在文字處理的教學過程中,當學生已掌握基本編輯方法時,對一些修飾性操作可讓學生自己去學習體會。再比如,在學生已掌握主頁製作的基本方法,並能獨立製作簡單網頁後,讓他們自學掌握表格的運用,主題的配置等,透過這種方法並適時引導學生進行驗證操作,取得了較好的效果。這種自學方式使學生在不斷的成功體驗中增強了自信,並能逐漸養成求知探索的習慣。另一方面,讓學生在鞏固性練習中,多方位地進行知識的整合創造。如用“畫筆”進行美術創作,用WPS for Windows或Word設計賀卡、辦報,用Music作曲、用FoxBASE分析班級成績,用Internet進行資訊交流等。具體操作是:先了解學生的興趣愛好所在,以學生自己報名的方式,組織興趣小組。然後給每個不同的小組佈置相應的任務,要求學生以課堂內外結合的方式(課外討論規劃,課內分工協作)完成這些任務。這種學以致用的教學方法既有利於完成資訊科技課程的教學任務,又有利於開發學生智力,促進學生主動發展,使“兩個素質”教育落到實處。

  計算機教學還是一門十分年輕的學科教學,它需要教師不斷地透過教學實踐並結合教育理論指導,計算機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還很值得去探討和實踐。

【最佳化國中資訊科技課堂結構】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