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資訊科技> 淺談國小數學教學與資訊科技的整合策略

淺談國小數學教學與資訊科技的整合策略

淺談小學數學教學與資訊科技的整合策略

  摘要:隨著現代多媒體的發展,各種資訊科技已廣泛運用於教學的各個領域。在長時間的教學積累中,筆者發現,適時、恰當地在數學課的探索和鞏固環節運用資訊科技輔助教學,透過對動畫、聲音、顏色和傳播速度的控制,可以使教學內容變得生動、形象、直觀,學生的思維會非常活躍,主動的參與教學活動中,從而最佳化教學過程,增強教學效果,提高數學教學質量。

  關鍵詞:學案;導學;高效課堂

  一、探索環節中資訊科技的運用策略

  在數學課探究的過程中,資訊科技有傳統教學無法媲美、獨特的展示方法:資訊科技可以詮釋、分解難點,虛擬現實情境、模擬數學實驗,使學生們透過現象看到本質,抓住關鍵,發現解決問題的根本。

  1.透過逐步演示詮釋分解難點

   運用資訊科技,可以使許多抽象的數學概念和難以理解的邏輯關係變得生動有趣、直觀形象。例如,教學“兩位數除以一位數44÷3的豎式計算”時,用資訊科技演示:把44平均分成3份,先分整十的,每一份得到一個十,分得1個十,還剩下一個十,這一個十和剩下的4個一,合起來是14個1,把14個1平均分成3份,每一份是4,分掉了12個1,還剩下2個1。透過數形結合,操作與書寫的一一對應,使學生在探究的基礎上,清楚的理解了算式中每一個數據的由來與正確的位置,大大降低了思維難度,有利於學生快速的學會兩位數除以一位數的豎式計算。在小學的計算教學中,透過難點的分散,幫助學生建立了計算的思維模型,深刻的理解了算理,學生們的思維更清晰了,計算的步驟更條理了,大大降低了計算的出錯率,獲得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2.透過虛擬情境再現現實生活

   數學來源於生活,但我們的實際生活不可能照搬到課堂上來。運用資訊科技可以創設生活情境、模擬現實生活,既可以讓學生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又可以排除現實生活中一些無關因素的影響,使學生學的生動、專注、有效。例如,教學四年級統計“馬路上的車輛”時,透過三次播放動態影片,很好的攻破教學中難點,第一次演示生活情景馬路上的車輛,讓學生觀察馬路上不同車輛的型別,發現馬路上行駛的車輛,有轎車、貨車、麵包車、客車四種類型。這時,引導學生思考:你打算用什麼方法統計出馬路上這4種車開過的數量?小組討論後,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法。第二次播放課件,讓學生用自己討論出的方法統計透過的車輛。透過組與組之間交流,得到共識:先畫好表,用畫“正”字的方法記錄,又快又便於統計。第三次播放課件,讓每個學生用畫“正”字的方法統計。這樣,透過虛擬現實情境,可以讓學生親身經歷動態統計資料的收集過程。在交流、比較中,一方面,在統計方法的最佳化上得到共識,初步學會了畫“正”字的統計方法。另一方面,有助於學生初步感知動態資料收集方法與靜態統計方法的聯絡與區別。有效促進了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互動,培養了學生的合作意識。

  3.透過模擬實驗發現數學本質

   數學家波利亞曾指出:“數學有兩個側面。一方面是歐幾里得式的嚴謹科學,從這個方面看,數學像是一門系統的嚴謹科學。但是另一方面,在創造過程中的數學,看起來卻像是一門實驗性的歸納科學。”在課堂上運用資訊科技進行模擬實驗,可以拓展學生的感知範圍,增強學習效果。例如,六年級統計教學“拋硬幣”實驗,傳統的教學由於受實驗時間和拋硬幣次數的限制,學生拋硬幣後感受到的硬幣正、反面朝上的可能性是不確定的,教師只能出示幾位數學家做拋硬幣實驗的資料,透過對比資料讓學生談發現、找共性,學生很難從這種操作過程中發現出現機率的規律性。透過計算機模擬實驗,在短短的時間內,可以進行成千上萬次的實驗,讓學生信服拋硬幣的實驗結果:正面和反面朝上的可能性大約各佔一半。這樣,採用動手實驗與多媒體模擬實驗相結合的方法,優化了學習的過程,提高了教學的效益,大大節省了課上的時間。克服了傳統手工實驗的侷限性,有助於學生認識隨機現象的數學本質。

  二、鞏固環節中資訊科技的運用策略

  心理學研究表明:鞏固練習不應只是在一個平面上的機械盤旋,而是需要精心的設計,有層次、有坡度的練習,引導學生在不斷的思考中有所發現,拾級而上不斷深化;教師透過設計結果開放性的題目,可以為學生創造廣闊的思維空間,使學生站在更高的層面上看問題,不斷提升思維品質。

  1.運用資訊科技的便捷呈現使學生拾級而上

  一節課的練習編排不應只是習題的疊加,教師要設計一定的階梯,形成一定的坡度,引導學生順梯而上,邊想邊做,不斷地有所發現。同時應用資訊科技,透過簡潔的操作,方便的反饋,排除各種干擾,增加練習的密度,最大可能的提高教學效益。例如,五年級上冊教學“能被3整除的數的特徵”後,運用資訊科技,出示下面的一組習題:

  (1)、下面哪些數是3的倍數?175、84、1010、1110

  (2)、在□裡填上適當的數字,使下面的每個數都能被3整除。12□4、□74、□36

  (3)、判斷下面各數能否被3整除,有沒有什麼簡便方法?9962、95462、14427、35649

  (4)、判斷下面各數除以3餘幾?361、316、163上面的4組練習,分批呈現給學生,讓學生在拾級而上的過程中,將思考引向深處,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有所發展。在練習中可以整體或逐步呈現步驟(速度可控),可以用不同的顏色清楚區分,也可以進行即時書寫進行比較。

  2.運用資訊科技靈活展示的`特點使學生思維更發散

  數學開放題以其非完備性與結果不確定性,通常能夠適合不同層次水平的學生,激起他們的好奇,透過發散思維,從多個角度進行思考和探索。開放題能發展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升思維品質。例如,學完“多邊形面積的計算”後,出示下面發散性習題:下面的方格紙,每個小正方形的邊長都是1釐米,畫出三角形、梯形、平行四邊形各一個,使它們的面積都是4平方釐米。這道題每一種圖形的畫法,學生可以有多種不同的選擇。以三角形畫法為例,根據三角形的面積計算公式,三角形面積是4平方釐米,底乘高必須是8平方釐米,因此,兩個數相乘得8的數都可以對應的做三角形的底或高,學生可以畫出很多直角三角形、鈍角三角形、銳角三角形。交流彙報時,教師可以利用電子白板一一呈現每一個圖形不同的畫法,然後引導學生總結每一個圖形不同畫法之間的規律,從而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開放題因為答案的不唯一性,所以在反饋時多種答案常常會使老師顧及不全或不夠及時,甚至手忙腳亂。利用資訊科技的隨機、快速等特性,不僅能夠根據學生的實際展示出問題解決的方案,同時能根據學習的程序幫助學生髮現各種方案之間的關係。總之,在小學數學課堂的探究和鞏固環節,適時、巧妙地運用資訊科技可以大大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引導學生髮現數學的本質,促進其非智力因素的發展。

  作者:朱永峰 單位:山東省新泰市平陽小學

  參考文獻:

  [1]郭紹青.論資訊科技與課程整合[J].教育研究,2002,(8).

  [2]張外平.新課標下資訊科技教學的幾點思考[J].科技諮詢,2008,(35).

  [3]代軍.多媒體輔助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誤區[J].中小學實驗與裝備,2006(6).

【淺談國小數學教學與資訊科技的整合策略】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