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資本投資

人教版:人力資本投資

  [本章學習要點]

  1。人力資本投資的意義和特點

  2。人力資本投資的方式

  第一節 人力資本投資的特點

  一、人力資本投資的含義

  人力資本投資是指為了使作為人力資源載體的現實的和潛在的勞動者掌握必要的知識、技能,從而體套人力資源素質所進行的投資,也包括勞動者為了追求更好地體現自身所擁有的人力資源的價值或獲取更滿意的收益等目的在不同地域、不同單位之間流動時說進行的投資。

  二、人力資本投資的特點

  1。投資者和受益者的非完全一致性

  2。投資收益的長期性和滯後性

  3。不同方式的人力資本投資存在著效益的差異性

  4。人力資本投資具有倍增效應

  5。人力資本投資具有遞增效應

  6。人力資本投資具有多樣性

  第二節 人力資本投資方

  人力資本是投資的產物,是透過人力資本投資形成和積累的。它表現為勞動者所具有和運用的科學文化知識、專門的 職業 技術知識、門的職業技能、健康以及勞動者的地理分佈等等。與物質資本相似,人力資本是透過人力投資而形成的。一切有利於提高勞動者的素質與能力的活動,有利於提高人的知識存量、技能存量和健康存量的經濟行為以及有利於改善人力資本利用率的開支,都是對人力資本的投資。因此,人力資本投資是多方面的。經濟學家一般把人力資本投資歸納為以下幾種主要的方式:教育投資、培訓投資、勞動力流動投資、衛生保健投資和“幹中學”投資。

  一、教育投資

  教育投資是一種極為有效的人力資本投資方式,它有利於提高人力資本存量,增進個人和社會福利,促進經濟和社會的全面發展。教育投資是人力資本投資的主要方式,在人力資源投資中居於十分重要的地位。

  教育投資有不同的分類,按照層次可分為宏觀層次和微觀層次;按照物件可分為學校教育投資和成人教育投資。成人教育的物件是現實的勞動者,他們邊工作邊接受教育,而學校教育的物件是學生或未來的勞動者。由於成人教育與在職培訓性質類似,為分析方便,本文將成人教育投資與在職培訓教育投資放在一個問題之中討論。

  1.教育投資的成本

  教育投資支出一般稱之為教育投資的成本。從經濟上考慮,這種個人成本包括兩個部分:

  (1)為受教育而支出的各種費用和勞務,即教育投資的直接成本。它包括教師的工資、校園校舍投資、學生的學費、書籍費和交通費等。至於學生的日常生活費用一般不列入教育投資的直接成本,因為這些費用無論個人是否接受教育都必須支出。但是,如果個人因為接受教育而額外增加的這部分開支,如到一個物價水平較高的地方求學而引起的生活費用方面的額外支出,也可列入教育的直接成本之內。在一般情況下,這種成本所佔比重小,通常不作考慮。

  (2)因受教育而放棄的收入,也就是教育投資的間接成本。對於一個達到一定年齡的個人來說,如果決定接受某種教育,就面臨一個重新分配時間的問題。原來的閒暇或工作時間

  被用於教育活動,不管放棄的是閒暇還是工作時間,對他(或她)都是一種確定的成本。閒暇可以給他(或她)帶來效用,放棄閒暇就包括一種效用的喪失,顯然包含著一項成本;工作是一項有薪金或工資作為報酬的市場活動,為求學而放棄工作就意味著放棄一筆收入。所以,為求學而放棄的工作收益或閒暇的效用就是教育投資的間接成本,也就是所謂的機會成本。 眾所周知,教育是一種具有準公共物品特性的經濟行為。個人對教育的投資,一方面可以提高自己的知識水平和決策效率,增加人力資本的價值,並由此獲得較高的經濟收益和非經濟效用;另一方面,由於教育把人培養成有較高知識水平和道德修養的人,加快生產力的發展,推動社會發展,從而增加整個社會的財富和提高社會文明程度,這就使其他未作教育投資的經濟單位也能享受到教育投資的部分收益,這時就產生了外部的經濟效益。

  正是因為教育投資有外部性,因此,教育投資的成本一般由國家、社會、個人三方面承擔。

  2.教育投資的收益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勞動者的收入與他們所提供的勞動的數量和質量聯絡在一起,教育投資可以明顯改善勞動者的質量,提高勞動生產率,從而增加他們的個人收入。這種增量收入是受教育者提供產品和勞務增加的結果,或者說是人力資本中知識增量價值的體現,它構成了教育投資的主要經濟收益。所以,人們一般認為教育是未來經濟收入的重要來源。 我們可以透過統計的方法計算出這部分經濟收益。通常,我們將教育投資個人未來收益中超出其未受這份教育的可能收益的那部分加以折現、彙總,也就是將由於受到額外教育而得到的`額外工資進行折現、彙總來作為教育投資的個人收益。如果用n表示工作年限,r1t表示參與某些教育投資後個未來第t年的貨幣收入,rot表示沒有該項教育投資的個人同期的收入水平,假定影響收入的其他條件相同。

  可見,教育投資的個人收益並不等同於個人的未來收益r1t,而且個人教育投資後的工作年限越長,市場利率越低,投資收益就越大。

  二、培訓投資

  培訓則直接服務於現實的人力資源,增加人力資源的技能存量。

  培訓分為就業前培訓與在職培訓兩種。就業前培訓泛指勞動者在僱傭以前所接受的職業技術培訓活動,如技工學校和職業高中培訓就屬於這一類。在職培訓一般指對已在工作崗位上從事有酬勞動的勞動者所進行的培訓活動。

  1.培訓投資的一般經濟分析

  在職培訓的方式是多種多樣的,如崗位練兵、舉辦技術培訓班、開辦職工業餘學校,或者選送員工到院校或其他單位進修等,都是比較正式的在職培訓;還有一些非正式的培訓,如 企業 對每個新員進行的例行“入廠培訓”、“安全教育”,這些培訓可以使新員工儘快熟悉工作環境或裝置效能,有利於提高其利用時間的效率和勞動生產率。無論是哪種形式的培訓,企業都必須投入一定的成本。其中直接成本有支付為受訓人員所需的直接貨幣成本和為培訓活動所需的物質條件的成本,而間接成本或機會成本一般包括三個方面:(1)受訓員工因參加培訓而減少的收入,以及參與培訓所付出的時間和精力損失;(2)企業因受訓員工參加培訓而損失的工時和其他應得收入。(3)在部分培訓中,利用企業的生產裝置或有經驗的員工從事培訓活動,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企業的生產效率,形成機會成本。

  從培訓成本的分析中,可以看出,在職培訓會降低現期收益並提高現期支出,但是,培訓也存在著潛在的收益,而這種收益將隨著投資的增加遞減。培訓時間的增加會減少工作的時間,投資的增長將使邊際收益遞減。因此,培訓的適當投資量應該是邊際的產出現值等於追加培訓的邊際成本。

  2.培訓的種類

  一般地,培訓可分為普通培訓主門培訓兩種型別。

  由於普通培訓的技能對多個企業有用,培訓的結果不僅可以使擁有該員工的企業增加邊際產出,而且也可以使其它的企業增加邊際產出,企業可以在培訓前的工資中扣除培訓費的方式把培訓成本轉嫁給受訓員工,從而保障了自身的利益。當然,企業也可以與受訓員工簽訂合同,由企業支付培訓成本,但受訓員工必須企業服務若干年,以便企業回收培訓投資的成本,否則受訓員工須賠償培訓費用。

  專門培訓(或稱“特殊培訓”)是指只對提供這種培訓的企業提高生產率有用,而對其他企業生產率則是沒有影響的培訓。如軍隊對宇航員、戰鬥機駕駛員及導彈操作人員所作的培訓,就是專門培訓。當然,現實中純粹的專門培訓比較少見。

  三、勞動力流動投資

  勞動力流動是現代經濟社會的普遍現象,是人力資本動態配置的實現過程。雖然流動本身並不能增加人力資本的價值,但流動可以促使人力資源與物質資源之間的組合不斷最佳化,使潛在的經濟資源轉變為現實的生產力,實現人力資本的增殖。因此,勞動力流動被認為是人力資本投資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為人力資本在微觀層次上最佳化配置和宏觀層次上有效利用創造條件。

  對勞動力流動的經濟合理性分析,涉及到流動成本與收益的比較。如果流動的預期經濟收益大於其成本,我們就認為流動在經濟上是合理的。

  1.勞動力流動的成本

  (1)直接轉移成本c1。這是勞動者為了實現流動而直接支付的費用,如勞動者獲取流動資訊的費用、流出地與流入地之間的交通費用、在流入的安家費用等。

  (2)機會成本c2。勞動者在流動期間,由於放棄了從事原有的工作,從而失去了原有工作可能獲得的收入及其附帶的福利。原有工作的收人及其福利,就構成了勞動力流動的機會成本。

  (3)心理成本c3。勞動者離開原來熟悉的工作、生活環境以及親朋好友所付出的精神上的代價,即為勞動力流動的心理成本。心理成本並不是實際支出的費用,只是流動者本身的一種主觀心理感受,表現為一種效用的負值。

  2.勞動力流動的收益及預期收益

  (1)直接的收益r1。勞動力流動的直接收益來自勞動者在新的職業中獲取相對於原來收入的差額部分的總和。這種直接的收益是影響勞動力流動的重要指標,構成勞動力流動收益的主要部分。許多單位和地區就是透過直接提高收入水平,並保持與其他單位和地區的利益差距來吸收勞動力的流入,滿足其對勞動力的需求目的。

  (2)間接的收益r2。一般是指由於新的工作環境所提供的各種便利所引致的勞動者部分開支的節省。遷入地的公共服務設施、較多的社會福利和完備的社會保障體系等,都有可能為勞動者提供間接的收益,並改善勞動者的生活質量。

  (3)心理的收益r3。心理收益泛指流動所帶來的非經濟性效用。例如,新職業所提供的良好的工作生活條件和環境,新工作所帶來的社會地位的提高、與家人團聚所帶來的歡樂等,都有可能使勞動者在精神上獲得較高程度的滿足,增加心理收益。

  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的程序,勞動力的國際間流動越來越頻繁。勞動力國際流動對於流入國和流出國均有雙重影響,對流入國來講,一方面影響了本國勞動力的就業,另一方面可以增加勞動力的供給和降低工資水平;對流出國來講,一方面是大量人才的流失,另一方面是掌握了外國的先進技術,增加了外匯收入。

  四、衛生保健投資

  對衛生保健投資的直接結果,是改善了人們的健康狀況,提高了平均壽命;而健康狀況的改善和平均壽命的延長,不僅可以提高生命的價值,使人們從較長的壽命中得到實質性的滿足,而且可以明顯地提高人力資本的價值。這可以從三個方面去理解:

  (1)人口健康狀況的改善意味著“生病”時間的減少和生命的延長,從而能供給更多的工時,相對地增加了社會勞動供給數量;

  (2)健康的身體和旺盛的精力也使勞動者的生產能力提高,單位時間的產出增長,也就是勞動質量會大大提高;

  (3)壽命的延長和更加充沛的體力、精力,再加上增加收入的可能性,促使勞動者更多地進行教育、培訓、流動等其他形式的人力資本投資,因為壽命的延長使這些方式的投資可以在更長的時間內獲得不斷增長的未來收益。

  五、“幹中學”投資

  在知識經濟時代,隨著知識和技能的淘汰速度的加快,同時新知識在以爆炸式的增長,“終身學習”、“幹中學”這種人力資本的投資方式就越來越受到重視。“幹中學”它不需要直接的投資,也無須脫離崗位,是介於教育和在職培訓間的一種人力資本形成方式。

  “幹中學”投資,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1)學徒工因要向師傅支付學費,因此要付出成本,這部分成本稱為職工個人的“幹中學”投資。當然,徒工的投資不僅是實物的,而且更主要的是時間和精力投資,如為和師傅搞好關係而花費的時間、精力,甚至包括對師傅家屬、子女的照顧等。(2)因利用企業的生產裝置或有經驗的員工進行“幹中學”,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企業的生產效率。一般把公司因向“幹中學”提供條件而受的損失,稱之為公司的“幹中學”投資。

  對於“幹中學”投資的收益,主要包括兩方面:一方面是徒工的人力資本增加;另一方面是由於徒工技能提高,而導致公司整個的效益提高。

  可得出如下結論:

  (1)如果一個非熟練工的公司中能有更多的熟練工,他將學到更多的技能,人力資本數量增加。

  (2)公司不僅是一個合作的場所,而且是一個很重要的學習場所,是人力資本生產的一個重要場所。

  (3)工人的收入等於他的邊際生產力減去他支付老工人的學費加上他作為熟練工時收取其他非熟練工的學費。

  (4)當就業率上升時,由於熟練工人數有限,導致有效師生比率下降,經濟收入下降。 知識經濟中,知識的競爭實質就是人力資本的競爭。面對即將到來的知識經濟時代,世界各國都在運籌人力資本的開發及配置,以謀求在知識經濟競爭中處於不敗之地。在我國,人力資本的投資、開發須以國情為出發點,制定並實施適合我國國情的人力資本的開發和配置政策,以促進我國人力資本的發展。我們要正視人力資本對經濟發展的重要意義,把發展教育和科技放在 發展戰略 的首要位,深化市場體制改革,儘快形成一個有效利用人力資本與刺激人力資本投資的機制和有利於勞動力的競爭和自主擇業的勞動力最佳化配置機制,充分認識教育的重要性,增加教育投資,構建多元化的教育模式。同時,繼續堅定不移地推行計劃生育政策,嚴格控制人口出生率,堅持少生優生的方針,為我國勞動力素質的改善和質量的提高創造良好的前提。

【:人力資本投資】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