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歷史> 目不見睫的歷史典故

目不見睫的歷史典故

目不見睫的歷史典故

  【目不見睫的典故出處】《韓非子·喻老》。

  【目不見睫的典故釋義】自己的眼睛看不到自己的睫毛。比喻對自身不夠了解,自大,不自量力。也比喻只見遠處,不見近處。

  【目不見睫的歷史典故】

  春秋時,楚莊王打算發兵攻打越國。杜子聽說後,去問楚莊王:“聽說大王要攻打越國,是真的嗎?”楚莊王回答:“是。”杜子又問:“您有成功的'把握嗎?”莊王說:“現在越國政治混亂,兵力不足,不堪一擊。”杜子聽了楚莊王的話,笑著說:“大王,您想錯了。我雖然見識不多,但我知道,人的智慧有時就像眼睛和睫毛的關係一樣,所看到的東西大概在百步意外,但看不見自個眼睛的睫毛。請您仔細想一下,我們楚國自從敗給秦國、晉國後,把百里土地給了別人,原因是因為我們楚國的兵弱嗎?而國內又有莊矯這樣的大強盜無法剷除,這難道不是政治混亂嗎?因此我覺得楚國的亂和弱並不在越國之下,而您卻自以為比越國強大,還想去討伐它,這不就像眼睛看不到睫毛一樣嗎?”楚莊王聽從了杜子的勸告,放棄了攻打越國的打算。

  【成長心語】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人要了解自己,才能戰勝自己,進而才能有所成就。自知讓人明理明事,讓人時刻保持謙虛的態度。自知是一種智慧的追尋與探求。自知是一種不迴避弱點與弱勢的勇氣。自知的力量是人類追求前進與發展的動力。人貴有自知之明。正所謂“知己知彼,百戰百勝”,真正認識自己,才能走出自己的人生之路,在歷史天空留下自己獨特的軌跡。

【目不見睫的歷史典故】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