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資訊科技> 探析合理運用資訊科技切實提高教學效益

探析合理運用資訊科技切實提高教學效益

探析合理運用資訊科技切實提高教學效益

  運用資訊科技最佳化課堂教學是指在教學過程中,把資訊科技和課程內容有機結合,使其成為教師的教學工具和學生的認知工具,共同完成課堂教學任務的一種新型的教學方式。為了解決教學問題才需要用到的多媒體技術,教師適時適當地利用資訊科技和資訊資源最佳化課堂設計,積極、充分、合理地運用多媒體進行教學,以形象具體的“圖、文、聲、像”來創造教學情景,使抽象的教學內容具體化、清晰化,使學生的思維活躍,興趣盎然地參與教學活動,使其重視實踐操作,科學地理解知識,並且有助於學生髮揮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思考,使教師以教為主變成學生以學為主,從而最佳化教學過程,切實提高數學課堂教學效益。

  一、運用資訊科技,提高學生主動參與意識,使學生樂學

  從教育心理學的角度來說,興趣是一個人傾向於認識、研究獲得某種知識的心理特徵,是可以推動人們求知的一種內在力量。興趣,是點燃智慧的火花,是探索知識的動力。魏書生說:“興趣象柴,即可點燃,也可搗毀。”如果教學方法恰當,學生對課堂的內容發生興趣,他們的思想就會活躍起來,記憶和思維的效果就會大大提高;反之,則把學習看成是精神負擔,效果必然降低。如何激發學生樂學的興趣,其誘因既可以來自學習活動本身所獲得的滿足,也可以來自學習以外所獲得的間接滿足。而現代教育技術的運用,能模擬模擬,化抽象為形象,把圖、文、聲、像集於一體,將學生帶進生動形象、色彩繽紛的教學情景中,刺激學生的感官器官,在培養學生學習興趣方面發揮了很強的作用。

  1.運用資訊科技創設情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一堂課教學的成功與否,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學生對教學內容的興趣。計算機多媒體技術具有聲情並茂、視聽交融、動靜交錯、感染力強的特點,集文字、聲音、圖象、圖形於一體,它在處理圖文、動畫、視音訊等方面的良好作用能在很大程度上滿足學生視聽感官的需要,更好地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產生強烈的學習慾望,從而形成良好的學習動機,產生良好的學習效果。

  如在教學《圖形的旋轉》時,運用資訊科技播放收費站汽車進出時轉杆的開啟和關閉情景錄影,讓學生在逼真的情境中產生了濃厚的探究興趣,在已有認知發展水平上產生自主探究的願望,因而在學習活動中更加積極主動。

  又如在教學《圓的周長》時,用資訊科技手段播放一個圓形花壇的情景,利用閃爍效果表示出什麼是圓的周長,進而激發學生思考怎麼計算圓的周長,透過協作學習認識圓周率π,圓的周長=πd=2πr。這種教學效果是一般插圖絕不能達到的。因此,適時地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手段,靈活地運用計算機多媒體技術,創設教學情境,渲染氣氛,製造氛圍,刺激學生的視覺、聽覺感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探求知識的慾望就更加強烈,進一步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2.運用資訊科技,保持學生學習興趣

  學生對於學習的興趣在於自身的學習活動中形成和發展的,在活動中取得成功是學生精神力量的源泉。使學生不斷體驗成功的樂趣,是主體參與不斷深化和參與步驟不斷升級的重要保障,成功既是參與的結果,更是參與的起點。

  《課程改革綱要》裡指出:“大力推進資訊科技在教學過程中的普遍應用,促進資訊科技與學科課程的整合,逐步實現教學內容的呈現方式、學生的學習方式、教師的教學方式和師生互動方式的變革,充分發揮資訊科技的優勢,為學生的自主學習和全面發展提供豐富多彩的教育環境和有力的學習工具。” 資訊科技在教學中的應用讓學生真正成為了教學的中心,在學習過程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培養其觀察能力,激發了他們的好奇心,使學生在學習中自主地探求對客觀事物的認識和解決實際問題的方法,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激發了學生對學習新知識的興趣。

  如在教學《認識負數》《比例的意義》時,課前教師根據教學目標對教材進行分析和處理,並以課件或網頁的形式呈現給學生。上課時,學生接受了學習任務以後,在教師的指導下,利用提供的資料或自己查詢資訊,進行個別化和協作式相結合的自主學習,並利用資訊科技完成任務。最後,師生一起進行學習評價、反饋,改變了學生解決問題的途徑。

  3.運用資訊科技,激發學生創新意識

  在教學中運用資訊科技創設競爭情境,能培養學生自主探究和獨立思考的習慣。適當的良性競爭,可以活躍學生的思維,觸發學生的創新意識。

  創新是一個民族的靈魂,是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要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首先要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而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可利用多媒體手段,誘發學生強烈的求知慾望和學習動機,激發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和高漲的學習熱情,使學生探索創新認識活動變成學生的心理需求,啟用學生的創新熱情,變“苦學”為“樂學”。

  例如在教學《圓錐體積》時,教師可以在複習圓柱體積的基礎上,讓學生猜想圓錐體積應該怎麼計算?透過課件演示一個圓柱和一個圓錐等底等高,然後將圓錐形容器裝滿沙子,再倒入圓柱形容器,看幾次能倒滿。透過實驗,讓學生討論圓錐的體積與圓柱體積有什麼關係?這樣啟用學生的創新思維,學生躍躍欲試,情緒十分高漲。然後再出示“高相等底不等”“底相等高不等”“底和高均不等” 等幾組實驗進行對比,促進學生對等底等高圓柱和圓錐體積之間關係的理解,從而推匯出圓錐體積等於和它等底等高圓柱體積的三分之一。在教學中,教師要注意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引導學生在思考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自我解決問題,培養他們的創新精神。

  二、運用資訊科技,讓學生自主學習,使學生會學

  建構主義認為,知識不是透過教師傳授得到的,而是學習者在一定的情景下,藉助教師和學習夥伴的幫助,利用必要的學習資料,透過意義建構的方式獲得的。它強調課堂教學以學生的學習為中心,不僅要求學生成為資訊加工的主體、知識的主動建構者,而且要求教師變為學生主動建構知識的指導者、促進者,還要求多媒體作為創設情境、提供資訊資源、支援學生探索認知的工具。依據建構主義的這些理論,我們運用資訊科技,在學生原有知識基礎上學習新知時,要重視影響學生認知結構形成的干擾變數因素,尋找適合的途徑和解決的方法,有針對性地促進學生形成新的穩定的認知結構。

  1.運用資訊科技,突破教學重點難點

  “活動的物件比靜止的物件更具有吸引力,更容易使學生感知。”小學生在學習中的障礙主要是由於缺乏必要情境創設或形象思維的幫助造成的,而運用資訊科技到教學中,可以變抽象的、學生不常見的為直觀生動的具體形象,加上教師恰到好處的點撥講解,使學生易於理解和把握,從而突破教學的重點難點,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例如在教學《圓面積的計算》時,學生對於圓面積計算公式推導過程特別是等分的份數越多,拼成的圖形就越接近長方形這個“化圓為方”的道理難以理解。這時可藉助計算機輔助教學演示,把一個圓2等分,用紅藍表示兩個半圓,再把兩個半圓分成8個相等的小扇形,讓小扇形一個一個地從圓中“飛出來”,排成兩列,拼成一個近似長方形閃爍顯示。再依次進行16、32等份的方法割補,讓學生透過對比,直觀地看出等分的份數越多,越接近長方形。在此基礎上,再透過移動演示,使學生建立圓半徑、圓周長的一半和所拼成的長方形的長、寬之間的聯絡,從而推匯出圓面積的計算公式。這樣教學將一個複雜的化圓為方、化曲為直的問題透過分割、拼合展現出來,減緩了學生思維、推理的難度,有利於突破教學重點難點,也為學生實現由具體感知到抽象思維的飛躍架設通道。

  2.運用資訊科技,促進學生思維發展

  《新課標》指出:義務教育階段的教育要面向全體學生,且實現不同的人在學習上得到不同的發展。思維是人腦對客觀現實的概括和間接的反映,思維活動是在感知的基礎上產生和發展的,感性認識是思維活動的源泉和依據。

  如在教學《組合圖形面積的計算》時,可設計這樣一個課件,讓一座由多個圖形組成的房子分解成一個個小圖形,可以在滑鼠的控制下,透過移動、變色、同步講解、閃爍等進行分割,形象生動的描述圖形分割的過程,便於學生切實理解房子面積的計算。

  又如,在指導學生解決相遇實際問題時,首先用多媒體出示一副兩人同時從兩地相對行走的情景圖,透過演示兩人行走的方向,讓學生認識兩個怎樣運動是相對而行,相向而行,然後重點演示兩人從兩地同時出發相向而行的情景:先閃動兩人走過的路程,接著閃動相距的路程,直到變為一點,然後演示兩人兩地同時相向出發,揭示這種現象就是“相遇”這個概念。由於多媒體技術喚起了學生生活的場景,直觀地展示了兩人出發到相遇的全過程,從而有效激發了學生探索新知的熱情,促進學生思維的發展。

  三、運用資訊科技,發揮學生自主能動性,使學生能學

  古人云:“授人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不僅要指導學生學會課本知識,而且要在不斷訓練中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1.運用資訊科技,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在長期傳統教學模式下,大多是以教師為中心的“灌輸式”,學生則是“容器式”的學習方式。學生已慣於被動的灌輸式、聽從式教學,自主學習能力差。而運用資訊科技到教學中,面對多層次的學習目標和多樣化的學習途徑,引導學生看到自主學習的成果,從中獲得成功感,並堅定今後自主學習的信心。

  例如在教學《三角形內角和》時,可以改變教材的安排,用測量計算、拼擺驗證的教學方法。教師可以製作可操作型的課件,學生在電腦上可以畫出任意大小、任意形狀的三角形,直接可以在電腦上觀察出“三角形的內角和”是多少。當他們每個人用不同的三角形,發現了相同的結論,由此可以想象同學們的驚訝,感覺數學的奇妙,表現出極大的創新熱情,為今後的學習打下了堅實的基礎。2.運用資訊科技,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運用資訊科技教學不僅改變了傳統的教學手段,同時也使教學內容、教材形態、教學方法發生了重要的變革。如計算機多媒體個別化互動式學習系統完全改變了傳統的教學方式,其教學重心由“教”轉向“學”,使學生完全由教師控制的、被動的學習狀態轉變為主動、自定步、雙向自由交流的狀態的新形式。多媒體資訊的整合性優勢,能擴充套件學生感知的時空,加深學生認識的層次;這種多重刺激效有利於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從而有效促進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提高。

  例如在教學《圓的認識》時,以往教圓的畫法,先是老師畫一個圓,說一說畫圓應注意的事項,然後學生跟著畫幾個圓。這種教法簡單,學生只是依葫蘆畫瓢,根本不知為什麼要這樣畫。因此,根據教材內容,我設計以下幾道思考題:①畫圓的根據是什麼?②畫圓的工具是什麼?③畫圓的步驟是什麼?④試畫一個半徑是3釐米的圓。然後由學生上機,查閱資料庫,找到問題的答案,再動手用圓規畫一個圓。不把解決問題的方法、答案直接告訴給學生,而是設計問題讓學生繼續思考,給予啟發性的指導,提高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四、運用資訊科技,關注個體差異,使不同學生得到不同發展

  教學要面向全體學生,不同的學生在學習上得到不同的發展,這是新課程標準提出的要求。學生之間的差異是一種客觀存在,面向全體學生就不能無視這種差異,而應因人定標、因材施教。分層教學正是基於學生的個體差異性,綜合教育目標、內容、方式等方面進行的整體設計,旨在使每一個學生都得到發展。

  運用資訊科技設定個性化作業,要求讓不同的學生完成不同層次、不同數量的作業,才能體現出個性、體現出實效。我們可以透過資訊科技平臺設計一些難度不同的習題,如基礎題、提高題、挑戰題等。透過資訊科技手段給後進生布置做基礎題,給中等生做提高題,給優等生做挑戰題等。而這樣的作業佈置在傳統的教學手段中實施起來是非常困難的,以至於許多教師望而卻步。然而在資訊科技平臺下實施起來又是如此的輕鬆自如,可以針對不同的學生“傳送”一下就可佈置下去了。

  總之,資訊科技以其鮮明的形象、生動的畫面、靈活多樣的方式,將教學資訊傳遞給師生,突出了師生、生生互動,它把抽象的知識寓於具體形象之中,激盪學生的心靈,陶冶學生的情操,啟發學生的興趣,使學生熱愛學習、願意學習、樂於學習,同時,也更新了教師的觀念,促進教師教學能力的提高,形成了自由、自主、主動的課堂學習氛圍,極大地提高教學質量,最佳化教學過程,增強教學效果,發展了學生的綜合素質。

【探析合理運用資訊科技切實提高教學效益】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