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創業> 李嘉誠創業的一生的剖析

李嘉誠創業的一生的剖析

李嘉誠創業的一生的剖析

  五街頭推銷少年,誠實而靦腆。加工塑膠花企業家,勤奮、機靈、信用。所有這些,還在人們的理解範圍內,還是平常心所能把握的。

  可是到了地產中"人棄我收",到了要挑戰置地,要投資汕頭大學,要弄潮新經濟,70高齡了還難得半日閒,李嘉誠的生活和內心已超乎了尋常人的理解,已非尋常人所能探視和把握了。尤其在擅以名利富貴來揣度人的傳統眼光看來(今日中國多如是者),李嘉誠的行為不可理喻了。他自己也說過,第二個1000萬比第一個1000萬元要容易,到目前,錢對他而言已經沒有了早先的意義。但他依然那麼執著,是好玩嗎?

  對於人的生命可能極境的邁進是多數國人難以理解的。但李嘉誠實實在在地在多個領域裡作了嘗試。這裡有著老子的智慧,無所不為;有著傳統文化最深的底蘊發揮著作用,生生不已,其命惟新;有著現代性最本質的要求,惟新是尚。 我們的傳統素有知命之說,李嘉誠在生活事業上意識到這一點,他知道了人不僅屬於自己,不僅屬於一個家庭,甚至不僅屬於一個家族。大富在天。李嘉誠有自知之明,他就是這樣說的,"創業時要百分之百靠雙手勤勞換來……之後,機會的比例也漸漸提高,現在運氣已差不多要佔三至四成了"。在一個有才氣有靈性的人百倍地付出後,命運之神再也沒有放棄他。像領受了神諭一樣,像清教徒為上帝積累財富一樣,李嘉誠意識到了自己的使命:生命可能的豐富。李嘉誠沒有丟失千載難逢的機會。既然有這樣的機會,就不放棄,就成為最好的,在各個方面的嘗試成為最好的。億萬的財富進出、投資、投機、吞併……沒有硝煙的.戰爭,沒有疆域的王國。李嘉誠樂此不疲。他曾經一人擔負全家人生計,現在一人也足夠撬動香港、東南亞。無論被美國《財富》週刊評為千禧年企業家,還是被《亞洲週刊》評為亞洲2000年第一號最有權力人物,都說明了人們或遠或近感受到了他巨大的存在。

  與李嘉誠比起來,他的同時代人物們同樣優秀,我們說過那是一個成就了眾多巨人的時代和地方,那是做慣了"螺絲釘"的人想像不及的巨大個體。霍英東智慧出眾,包玉剛勇冠三軍,鄭裕彤膽略過人,李兆基本分嚴謹,郭得勝雷厲風行……各有特點。李嘉誠則挾傳統文化的精神而來,與新時代博弈,平和、誠實、堅忍,把中華文化的立功之道發揮得淋漓盡致。在李嘉誠身上,很難發現他屬於哪一類人,具有哪一類性格。他是平凡的、普通的,然而也是集大成的,是眾人的綜合。他溫情而不過分,厚愛而不過溺。他動輒捐給社會千千萬萬,而給一個求助者只以言傳並濟以少許錢物。也許正是這種分寸感,使他能在社會人生的諸種方面取得成功。即使到目前,他似乎也沒有失去這種分寸感,他的眼光仍足夠敏銳,他的頭腦仍極為靈活,這使得他每有行動總能令世人"大跌眼鏡",他的行為有眾人想像不到之處,而這行動的成功結果又總如風景驟起變幻一樣蔚為壯觀,神奇地充實了平凡人眾的視野。

  但平常心確實失去了。在這方面,李嘉誠更屬於他那一群人,更屬於他那一時代。李嘉誠縱然表現出了作為經營者的獨特的"這一個",縱然他以投資為出發點,但他仍有投機的行為後果。在這方面,李嘉誠們並不遜於亞洲金融危機期間興風作浪的索羅斯——只是我們至今缺乏對於索羅斯的認識和判斷。在李嘉誠們購併、大戰英資時,其行止"猶可說也"。而後來,強敵已去,暴發稱雄,已經求敗不得,其作風"不可說也"。縱然我們缺少價值參照和價值判斷,但這些 資本家們,在資本的炒作裡"鞭笞天下",視萬物為芻狗,一將功成萬骨枯,他們的成功不僅伴隨著千千萬萬的小商人"屍枕狼藉",而且千百萬的普通民眾不得不忍受越來越奇高的房地產價格、越來越動盪的社會生活。那真是大亨哼哈,招搖社會,魚肉民眾,怨不能言。一個對於發達國家和文明社會而言的前現代笑話(經濟危機期間香港的房地產商們就很為西方人嘲笑了一陣),李嘉誠就在其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談論索羅斯、李嘉誠、蓋茨們,用西人的比照系統已難以認識。人道主義的、溫情地善待社會大眾的說法兒已不足以服人,也不符合商業倫理和資本擴張鐵律。 也正是在這裡,李嘉誠們的存在對吾人智慧提出了有力的挑戰。那就是他們不僅有效生產出了當代社會的普通大眾,而且他們引導並規定了大眾們的生活內容。尚名、尚錢、尚成功、尚簡單的擁有感。"螺絲殼裡做道場",今天在資本和技術的幫助下,這道場雄闊壯大,不僅全世界的目光為之吸引,而且千千萬萬個體生命的情感和行為也為之規定,並按指定的方向推進。正像美國的男人們為蓋茨所苦,李嘉誠的聲威餘烈也使政客們的模樣和普通人生活的微小的成功黯然失色。"民日用而不知",這日用而不知的生命之道竟為成就功名的緊張關係僭越,成為重要也惟一的內容由民眾填充。風雲激盪的香港也因此舉世公認為"文化沙漠",生活和事業的目的一旦為簡單。。。。。。

【李嘉誠創業的一生的剖析】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