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讀後感> 讀《我小時候》有感

讀《我小時候》有感

讀《我小時候》有感

  這是一本記錄成長煩惱,童年快樂的書,同時也是一本剖析作者本人靈魂的書,本無意於這本書,誰知隨手掂來竟被它吸引了,帶我心回到那無憂而快樂的童年,我也因走進了這樣一份內心,而多了一份思考。

  作者提出哭比笑好的觀點,是不是不掉眼淚就是堅強?這樣一句質疑的話,折射出了無數人笑比哭強的觀點與表達,而作者卻認為哭是生命的一種進化現象,一片懺悔的淚,一片溫馨的淚能夠讓心更加清明,作者自己覺得完全可以在大哭比賽中,贏得金牌大獎,媽媽擔憂不像男孩的沈石溪以後無法做人,爸爸更是氣得暴跳如雷,每當這時,只有邁著一雙粽子似得小腳的奶奶,認為我的眼淚是吉利的,而書中與作者同齡的綽號叫“小猴子”的男孩,卻以從不哭泣贏得了堅強、勇敢、將來一定有出息的美評。由此,作者也想到了自己的沒出息,知道了愛哭的男人會被人瞧不起,知道了社會推崇的男子漢是寧可流血也不流淚的硬漢,是窩囊的象徵,是無用的別名,是軟弱的代名詞,於是作者虛心向他請教,終於學會了忍住眼淚,學會了眉梢上揚、咧嘴露牙,哪怕犯錯,也還在笑,這樣的表現果然換來了勇敢的評價,當然也換來了看著老實,卻也海水不可斗量的譏諷,同時換來了奶奶的一聲嘆息,作者已想好了與奶奶的諄諄教導針鋒相對,但奶奶卻曉之以理,讓其動了情,回到了哭的本色,換來了奶奶的一片長舒,當作者不哭時,奶奶說道:“淚水悶在肚皮裡是要害人的,淚水流出來,是可以救人的。”

  這讓我想到了我們的教育,常常用自己的`觀點來取捨學生的表現,只以我們的喜好來引導學生的去留方向,而忘了去尊重孩子這樣表現的內心,也忘了去深入理解孩子這樣表現的初衷,更可怕的是我們的表揚,多數時候失去了誠心誠意的讚美賞識之情,卻轉變成了一種變相的批評,用含沙射影的方式傷害著他們,因此,我想語言的簡單粗暴,應不單單指奸巧語、穢汙詞……

【讀《我小時候》有感】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