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職業/專業/職能> 自我效能感與高校教師專業成長

自我效能感與高校教師專業成長

關於自我效能感與高校教師專業成長

  摘要:自我效能感在個體和團體的潛能開發,尤其是在調節人們心理健康和成就行為等方面有著重要的地位和作用。自我效能感對大學教師的專業化成長如目標制定、發展方向等有著多方面的影響。教育的發展影響著教師專業成長過程中各種因素的發展和變化,自我效能感能夠使個體面對變化,激發自己是否有能力完成某一行為的信念,調節自我並最終實現成長目標。因此自我效能感對於高校教師專業成長有很好的促進作用。該文針對自我效能感與高校教師專業化成長之間的關係提出提高教師自我效能感幾種途徑。

  自我效能感是個體行為改變和自我調節的重要機制,它屬於主體的一種感受與信念。自我效能感在個體和團體的潛能開發,尤其是在調節人們心理健康和成就行為等方面有著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並且在諸多關於人類行為的動因和績效的理論中,已被認為是最有影響力和說服力的理論之一。因此研究自我效能感對大學教師專業化發展的作用可為深入理解教師的教學行為、加快教師專業化發展和提高教學質量,提供一個新的理解視角。

  1 高校教師專業化特點

  大學教師是承擔高等教育活動的主體,是人才培養的實施者。當代高校教育要求大學教師必須擁有創新精神和培育人才的智慧,懂得教學科學,能夠將自身的學科與教育科學相結合,結合社會環境培養人;能夠根據自身的條件和學校事業發展的需要,自主選擇專業發展的方向和路徑。因此大學教師專業化發展是自身的學術性、教育性、創新性在社會變化下不斷增長的過程。

  大學教師的專業化成長過程受到內因和外因的影響,自我效能感能夠在這一過程中隨著各種因素的發展和變化激發個體對自己是否有能力完成某一行為的信念,調節自我並最終實現成長目標。

  2 自我效能感對高校教師專業化成長的影響

  2.1 影響教師自身的目標制定和發展方向

  由於大學辦學的宗旨的不同,各所大學對教師專業化的要求不盡相同。在樹立發展目標的過程中,自我效能感對其有著深遠的影響。

  關於這一點,其對新任教師的影響尤為明顯。新任教師的早期階段被稱為“存活階段”。因為處於這一時期的新任教師最關注的問題是如何面對自己的角色適應新環境成為學生喜歡的好老師,同時由於他們容易受到課堂教學情況複雜多變、同事之間的相處等現實的衝擊,他們往往會發現所預想的成功與教學實際狀況之間存在著差距,最終會使許多新任教師無所適從甚至不能勝任教學工作,或者對教師職業的目標模糊化。自我效能感高的教師可以迅速形成正確的角色認知,幫助其堅定職業選擇和專業方向,儘快適應工作環境進入教師角色,為其今後教師專業成長樹立明確的目標。

  2.2 影響教師的教學活動

  一般而言,教學效能感高的教師具有科學的教育觀念,對學生有明確積極的期望,能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徵和身心發展特點制定合理又具有挑戰性的教學目標。當教學一旦開始實施,教學效果的考量就開始影響之後教學活動的開展。我國學者研究表明,成功教學的能力及努力歸因隨教學效能感水平的提高而提高,背景及運氣歸因隨教學效能感水平的提高而降低[3]。由此可見,教師教學的自我效能感影響教師能否客觀地進行歸因,並且低教學效能感的教師對失敗更為敏感,更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響。

  2.3 影響教師的科研活動

  大學教師的專業化發展過程中,學術研究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這是由大學的性質、職能及大學教師專業發展的內涵所決定的。然而,很多教師並沒有自覺積極地投入到科研活動中。導致這種結果有很多原因諸如課時量過多,瑣碎而又繁重的工作任務等。導致這種結果的最主要的原因是,許多教師對自己的科研能力缺乏自信,在研究過程中遇到困難就臨陣退縮,即自我效能感低。

  因此,只有當教師獲得了“自我效能感”他才會真正選擇和實施某一科研活動,並且在自我效能感的作用下,在研究過程中正確把握研究方向,面對困難時,始終如一地堅持研究,從而確保研究工作的順利展開,將這一活動逐漸延續下去。

  2.4 影響教師的心理健康

  在高校現行的聘任制下,教師的科研成果與績效工資、職稱評審密切相關,這種科研壓力使廣大教師不堪重負。很多研究證實了教師的工作壓力越大,個人效能感越低進而教師的情緒也有較大影響,比如更易出現焦慮,緊張等不良情緒,這些情緒反應會反作用於教學及其能力的發揮。已有相關研究表明,教師的教學效能感與焦慮、抑鬱有顯著的負相關,與教師的心理健康(心理調節能力)有極顯著的正相關,即教學效能感越高,心理調節能力越強,心理健康水平越高。

  3 提高教師自我效能感的策略

  3.1 構建教師專業學習共同體

  經驗和實用性的言語指導在個體自我效能感的形成過程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可以在教師群體中構建教師專業學習共同體來提高教師的自我效能感。在這個”共同體”中可以進行教師之間的教學及學生管理經驗的交流,組織各種研討會探討和推廣新理念和技能,進行教師間的交流。對於新任教師而言,他們一般都缺少教學經驗,中老年教師的“傳幫帶”的作用顯得尤為迫切和重要。新老教師經常交流心得體會,分享教育經驗可以幫助塑造和提升新任教師的自我效能感。對於已形成思維定勢的`任職時間較長的教師而言,這種“共同體”可以打破教師自我封閉,增進教師之間的對話,取長補短,實現教師的共同發展,提升自我效能感。

  3.2 透過構建心理契約完善高校教師評價體制

  心理契約即“僱員處於對組織政策、實踐和文化的理解和各級組織代理人作出的各種承諾的感知而產生的,並不一定被組織各級代理人所意識到得其與組織之間相互義務的一系列信念”。

  對於教師而言,在為學校和社會服務的過程中對於自己的付出在得到應有的物質回報的同時也應伴隨精神層次的滿足。這種心理契約是影響教師行為和態度的重要因素。心理契約的履行與否通常是透過評價來判斷。而目前高校雖已逐步建立起了學校評價、學生評價、專家評價和教師自評相結合的教師評價體系。雖然對於提高教學質量起到了一些積極作用,但是這種評價體系仍然有不少弊端。如存在只看學歷、職稱,不看重貢獻已成為一種思維定勢;評價內容不夠客觀,對評價主體的品德和崗位貢獻缺乏評價標準;學校的獎懲制度對新任教師搞“一刀切”,缺乏對新任教師的發展性評價,抹殺他們的工作熱情。 因此,如果能將心理契約機制與現有的高校教師評價體系相結合,做到準確瞭解教師的心理狀態,科學地評測分析,就能在實踐中提高工作的滿意度,激發教師的積極性,對提高教師自我效能感就有著很大的促進作用。

  3.3 提高自主學習能力

  自主學習的能力是指學習個體,透過獨立的分析、探索、實踐、質疑、創造等方法來實現學習目標的能力。國內外研究證實,自主學習能力的強弱與個體的自我效能感顯著相關。作為高校教師,在學科專業方面,只有一方面關注學科進展,積累例項,積極的提升自己專業知識;另一方面透過開展科研活動努力將理論知識轉化為實際價值。在教學方面,主動學習教育規律不斷反思才,比如記錄每次課的感受和不足,針對問題提出解決途徑。在這兩個大的方面通常都要透過不斷提高自主學習能力才能實現。形成教育敏感性,最終實現效教學。當看到透過自主學習而使自己進步時,自我效能感也就隨之提高了。

  4 結語

  研究表明,高自我效能感會促進高校教師的專業化成長。筆者認為,為了提高高校教師的自我效能感,可透過構建教師專業學習共同體,心理契約完善高校教師評價機制,提高教師自主學習能力三個方面來實現,最終促進高校教師的專業化成長。

【自我效能感與高校教師專業成長】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