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職業/專業/職能> 資源環境與城鄉規劃管理專業發展分析

資源環境與城鄉規劃管理專業發展分析

資源環境與城鄉規劃管理專業發展分析

  一、專業特點

  資源環境與城鄉規劃管理專業是在地理學下開設的二級學科,故此專業具備地理學的基本學科特性,同時也具備規劃類專業學科的特點。該專業方向強調了厚基礎、寬口徑的特色,辦學的宗旨既要突出學科的綜合性,又要體現出城鄉規劃特有的實踐性[3]。在考慮自身學科背景和市場用人需求的基礎上,培養方案的制定和課程體系的建設要適應社會需要,要培養具備地理科學、資源科學、環境科學、管理科學和規劃科學等學科知識背景的應用型人才。

  資源環境與城鄉規劃管理大多是由多個專業的合併調整或者老專業更名而來,具有較強的學科背景[4]。開辦學校數量眾多,專業特色鮮明,專業課程的設定突出強調了地理科學的背景,並補充了大量規劃學的知識。

  設此專業的院校型別多樣,有綜合性院校、地質礦產類院校、師範類院校、農林類院校、建築工程類院校,同時也有財經類院校。

  各學校根據自己學校的專業發展基礎和學科優勢,對專業的教學內容作了適當的調整與改革,已形成較為完善的理論課程體系和實踐課程體系,人才培養在一定程度上滿足了區域經濟建設對城鎮體系、城市規劃、區域規劃的人才要求。

  二、主要辦學模式

  各高校在課程設定上充分考慮其在師資、科研等方面的優勢,突出已有的特色,因而各學校培養的畢業生在知識結構和實踐能力上都存在著較大差異[5]。依據辦學特色,資源環境與城鄉規劃管理專業主要分為測繪學派、地理學派、資源學派、規劃學派等四個主流辦學方向。

  (一)測繪學派

  把測繪學作為獲取基礎資料資料的主要手段,畢業生的就業範圍較寬泛,既可從事測繪行業的相關部門工作,也可以專門從事城鄉規劃設計。

  (二)地理學派

  將地理學當前發展迅速的現代化技術手段,如地理資訊系統、遙感技術等作為主要的教學手段,利用地理學的綜合性特點,培養的學生具備地理學的理論知識、規劃學的動手技能和良好的計算機操作和程式設計能力。

  (三)資源學派

  以資源環境理論知識為依託,結合城鄉規劃的內容,在資源環境分析評價的基礎上,培養資源環境分析、評價、規劃的專業型人才。

  (四)規劃學派

  沿用了城市規劃的工科培養模式,同時補充大量地理學的理科知識,要求學生具有較強的動手能力,培養出的人才可以涉足國土規劃、城鎮規劃、園林設計、城市規劃等相關崗位。

  (五)其他

  一些工程類學校及經管類學校結合工程技術、管理學、經濟學的專業背景而形成具有明顯交叉性特點的資源環境與城鄉規劃管理專業。

  三、地理分佈特點

  西部地區(西北,西南)幅員遼闊,國土面積佔全國總面積近57%,但相關專業的數量佔全國總量的.比例不到21%,人才培養的分佈格局不盡合理。

  四、辦學建議

  該專業在我國開設十多年來,逐漸暴露出一系列問題,如專業定位模糊、課程體系欠缺、實踐能力不足、畢業生去向不明確等。高校不能回答諸如該專業培育什麼樣的人才、要開設什麼樣的課程、人才培養如何滿足社會市場需求等問題。因此,培養專業學生,須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提升教學質量,培育符合時代特徵的學生。

  (一)合理佈局

  資源環境與城鄉規劃管理專業人口、資源、環境、城鄉規劃以及社會協調發展等問題是我國目前面臨的主要問題。城鎮體系規劃嚴重滯後於城市建設和經濟的發展,這種現象在經濟欠發達地區的廣大鄉鎮地區尤為突出。在城市化和城鎮化程序迅速加快的當今時代,對具備地理科學、資源環境科學、城鄉規劃、生態科學、管理科學等方面知識的綜合型人才的需求更為迫切。因此,透過改革教學,辦好這個專業對國家的協調發展、促進區域經濟增長有著重要的意義。

  規劃不是一種理論上的規劃,而是規劃要素在空間上的科學合理的分佈,是一種區域性和實踐性很強的實踐科學。在廣大西部地區,許多大型的規劃包括區域規劃和城市規劃,都由國內著名的規劃機構來完成,而這些大型的規劃團隊往往都不是本土機構,由他們所作的規劃並不能符合區域特色。因此,從一定意義上講,這種規劃偏離了規劃的根本目的,所作的規劃也僅停留在理論層面上,可操作性也不強。為此,要想從根本上提高規劃的科學性,增強規劃的可操作性,就需要壯大本土的規劃隊伍,這樣才能科學有效地制定相關的規劃策略,從而避免異地規劃隊伍制定規劃時背離區域實際情況的種種弊端。

  限制高校之間專業的盲目擴大,限定區域的開設學校數量,並在一定程度上扶持西部的相關省份建立資源環境與城鄉規劃管理專業,培育和壯大本土的規劃隊伍,才能在一定程度上貫徹《中華人民共和國城鄉規劃法》,透過規劃來解決當前城市和村鎮開發建設中存在的突出問題,實現國家關於社會主義新農村、和諧社會等建設的目標。

  (二)明確專業的辦學理念,準確定位學科方向

  資源環境與城鄉規劃管理專業具有較強的可操作性,對學生的專業知識和技能要求較高,需要學生掌握專業基本知識和實際操作技能,能解決資源環境評價與管理及城鄉規劃中存在的實際問題。在教學中,該專業所開設的課程非常多,也非常雜,既有地理學也有規劃學眾多的規劃課程。但是蜻蜓點水式的教學方式,形成了什麼都學、實際上什麼都不會的尷尬境遇,在一定程度上掩蓋了本科教學的目的,忽略了當今社會需要的是綜合性的應用型人才,而非高階專門人才這一實際情況。應根據學校特色和師資狀況,確定實踐教學環節主幹課程體系,加強學生動手和實踐能力的鍛鍊,增強實踐教學環節的應用性,加大實習和集中實踐環節的學時,進一步增強學生實踐動手能力,課程設定要為畢業生未來可能從事的工作作準備。

  (三)根據學校特色完善課程設定

  資源環境與城鄉規劃管理專業作為地理學的一個學科方向,培養的大學生需要對區域的規劃特點、對地理區劃有較為清晰的認識,並能掌握大量當地經濟背景和社會背景等相關的專業知識。如東中部經濟發達地區所開辦的資源環境與城鄉規劃管理專業更注重城市建設、土地及房地產市場建設、資源節約型社會的建立、迴圈經濟的發展、人居環境的改善,而在西部地區高校開辦的專業更應注重生態環境保護,如山地生態保護、地質災害勘察、荒漠化防治、水土流失防治、資源環境調查、城鎮建設等。

  從辦學特色來講,不同的學派辦學重點也應有所不同。測繪學派應以數字城市、國土資源調查、資源環境管理與開發為主要研究方向;地理學派應以國土規劃、城鎮體系規劃、產業規劃、生態保護與規劃為發展重點;資源學派應以農業產業規劃、新農村建設為特色;規劃學派應以城鎮體系規劃、新農村規劃、居住區規劃、旅遊規劃為主要特色;經管類的學校必須發揮其在經濟、管理上的優勢,強化資源管理、房地產評估與管理能力的培養等等。

【資源環境與城鄉規劃管理專業發展分析】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