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藝術> 成考專升本藝術概論

成考專升本藝術概論

成考專升本藝術概論

  藝術構思,是指藝術家在藝術體驗的基礎上,以特定的創作動機為引導,以各種心理活動和藝術表現方式為中介,對生活素材進行加工、提煉、組合,形成藝術形象的過程。

  藝術構思是一種十分複雜的精神活動,也是一項艱苦的腦力勞動,它是藝術家在深入觀察、思考和體驗生活的基礎上,對生活素材加以選擇、加工、提煉、組合的過程,其中融入了藝術家的想象、情感等多種心理因素,形成了主體和客體統一、現象與本質統一、感性與理性統一的藝術意象。如果用一句話來概括,藝術構思活動就是在藝術家頭腦中形成主客體統一的審美意象。而以後的藝術傳達活動則是把這種審美意象透過藝術媒介或藝術語言,物態化為可供其他人欣賞的藝術形象。

  (一)構思的方式及運作

  藝術構思是藝術創作的中心環節,是創作主體對客體進行改造製作的一種複雜的精神勞動。不經過藝術構思,創造客體就不能昇華為藝術,也就不會產生真正的藝術作品。構思的方式及運作有:

  1.整合

  整合,即調動材料儲備和生活積累,根據創作意圖將有關的意象進行整合,產生複合意象這其實是將藝術創造客體深化的過程。魯迅的《阿Q正傳》發表後,曾經有不少人對號入座,認為魯迅是在諷刺他們,事實上,阿Q這一人物形象不是現實生活中的某個人,而是疊加了當時許多中國人的一般形象特徵和性格特徵而構思出來的典型形象。

  2.變形

  變形,是指藝術家在構思中以一定的審美原則為指導,充分調動自己的審美想象力和審美創造能力,對客觀物件做較大的改動和重建,甚至以違反常規事理的手法創造藝術意象的方式。變形作為一種主體審美能動創造的手段,貫穿於藝術創作的全過程,而在藝術構思階段就已顯得非常重要。在各類藝術品種的創作中,變形都是非常重要的。在現代的藝術創作中,更是常常運用變形手段,突出藝術家對生活的強烈感受。例如卡夫卡在《變形記》中所描述的那樣,格里高利一覺醒來,變成了一隻大甲蟲。達利在《內戰的預兆》中把人五臟懸置,中心掏空,危機感充透靈魂和肉體。這些生動的藝術形象,雖然具有極大的創造性,但歸根到底,並不是憑空想象產生的,而是藝術家原有的生活體驗與生活積累的變形。

  3.移情

  移情,即藝術家在對周圍世界進行審美觀照時,不是主觀的被動感受,雨是自我意識、自我感情以至整個人格的主動移入,而透過“移入”使物件人情化,達到物我同一,自我從物件中看到自己,獲得自我的欣賞,從而產生美感。藝術主體正是這種主觀感情的給予者。

  4.意蘊的凝結

  意蘊,是指藝術作品體現出來的藝術家的主觀意圖和審美理想,它應當是在有限中體現出無限,在偶然中蘊藏著必然,在個別中包含著普遍。所謂的“象外之象”、“景外之景”、“韻外之致”、“味外之旨”正是這個意思。而意蘊的凝結就是指藝術家將自己這種主觀意圖和審美理想灌注於藝術意象之中,並使意象充盈和昭示了主體意圖和審美觀念的過程。因而,立意就成為藝術構思中必不可缺的一環。立意的過程,就是藝術意象漸趨成熟、主題思想漸趨完善的過程,是使藝術意象的內在靈魂不斷昇華的過程。立意的深淺,直接影響到藝術作品水平的高低,立意的高下,直接表現了藝術家認識能力和審美傾向的基本水準。藝術意象中的“意”是審美認識和審美感情的統一。因此,藝術家的審美認識和思想傾向如何,決定了藝術意象的基本精神狀貌;藝術家審美感情的基調與強度,也導引著藝術意象的情感趨向。二者的結合與交融,奠定了將要形成的藝術形象的審美價值。

  由此可見,藝術構思直接影響到藝術作品的成功與否,它是藝術創作過程中的重要環節。它上承觀察和體驗生活,下接意象物化。它是由生活表象到藝術形象第一個審美認識飛躍的結果,又是由藝術意象到藝術形象第二個審美認識飛躍的前因。透過藝術構思而產生的'藝術意象便是生活表象和主體審美意識的統一,藝術構思也是將生活表象和藝術家的思想感情高度融合的典型化的過程。這一切都充分說明了藝術構思在藝術創作中的中心環節和地位。

  (二)藝術意象的形成

  藝術意象,是藝術家在構思的過程中,將主體的審美情感、審美認識與把握到的客觀審美物象相融合,並以一定的藝術表現方式和語言為媒介,使之成為具體可感的藝術形象、藝術情境或形象體系的過程。

  意象物化是指藝術家運用藝術語言,將構思成熟的藝術意象表現為專供審美和鑑賞的藝術形象即藝術作品,其實質是一種審美表現活動。這是創作過程的最後一個重要的環節,也是藝術創作的最後完成階段。沒有藝術意象的物化,也就談不上是真正的藝術創作。就藝術創作來說,藝術意象和藝術形象是互為表裡的不可分割的統一體,因此,當經過藝術構思而形成了藝術意象以後,意象物化就變成了藝術創作中的一個重要的任務了。

  藝術意象的形成,與藝術構思過程中的許多心理因素,如感知、理解、想象、情感等。其中在藝術構思活動中,想象具有特別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想象在藝術構思活動中之所以具有這樣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是因為想象具有在原來生活的基礎上創造新形象的能力。心理學家認為:“所謂想象,就是我們的大腦兩半球在條件刺激物的影響之下,以我們從知覺所得來而且在記憶中所儲存的回憶的表象的材料,透過分析與綜合的加工作用,創造出來未曾知覺過的甚至是未曾存在過的事物的形象的過程。”正是由於想象具有這種創造的能力,使它在藝術創作構思活動中佔有核心的地位。藝術家們可以憑藉想象創造出源於生活並高於生活的藝術世界,創造出藝術家未曾親身經歷過的事件和未曾親身接觸過的人物,為藝術家們開拓了無限廣闊的思維空間,能夠“精騖八極,心遊萬仞”地去進行藝術構思。一般來講,想象又分為再造想象和創造想象兩種形式。再造想象是把自己記憶中或別人描述過的形象在頭腦中產生出來,而創造想象則不侷限於原有的感性形象,它是在大量經驗的基礎上創造出嶄新的形象。雖然想象具有極大的自由性,但歸根到底,想象並不是憑空產生的,它離不開藝術家原有的生活體驗與生活積累。從根本上講,客觀現實是想象活動的源泉和內容。

  毫無疑問,藝術構思是異常複雜的思維活動與心理活動,多種心理因素在這一過程中相互滲透和融合,最終形成主客體統一的審美意象。與此同時,藝術構思又是一項十分艱苦的腦力勞動,有時甚至需要相當長的時間。托爾斯泰在談到《戰爭與和平》這部鉅著的構思時講,他最後花費了十來年的時間,幾次拋棄或修改原來的構思,才最終完成了這部宏大浩瀚的作品。歌德的名著《浮士德》更是經歷了一個長期的構思過程,早在1770年歌德求學時代就開始構思這部作品,直到1831年,即作者逝世的前一年才最後完成,延續將近60年。由此可見,優秀的藝術家是十分重視藝術構思並認真地進行藝術構思活動的。

【成考專升本藝術概論】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