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農業經濟管理> 農業機械化推廣必要性分析論文

農業機械化推廣必要性分析論文

農業機械化推廣必要性分析論文

  21世紀,中國經濟進入了全面、快速得工業化經濟時代。雖然農業經濟仍保持持續穩定增長,但農村中已出現不少問題。其中,最突出的是農村青壯年大量外出務工,造成的土地荒蕪問題、養老問題和留守兒童問題。據不完全統計,截至2014年底,中國農民工總規模約2.69億,外出農民工規模約為1.55億,納入城鎮人口統計的農民工約為1.43億。大量青壯年勞動力外流,導致農村人口結構嚴重失調,農村裡閒置的住房和荒廢的耕地隨處可見,農村留守人群中,婦女、兒童和老人所佔的比例相當大。農村人少地多的現象比比皆是,最最明顯的就是農村人口下降,出現了不少“空心村”。農村大量青壯年勞動力湧入城鎮,從長遠來看,種現象無論對於城鎮發展,還是農村的進步都是不利的。

  1農業發展面臨的問題

  以福建省漳州地區的下泳村—離鎮15km的小山村為例,20世紀80年代初,這個村人口2000多,村裡的小學有好幾百個學生。進入21世紀,這個村現在剩下不到600個常住人口,且以老年人為主,村小學由於學生太少也取消了,田地裡、山頂上荒廢的地土一大片。農村人口減少雖然可以說是計劃生育政策抓得好,農村人的生育觀念也逐步發生了變化,大家已經認識到少生優生是脫貧致富的重要環節,多胎生育的現象大大減少,人口出生率出現大幅度下降,但也不至於降到這種程度。農村人口下降了,人口結構出現失調現象,村裡上50歲的人佔留守人群的60%~70%,喪失勞動力的人佔相當大的比例。這樣的現象不單在漳州地區出現,在其他的邊遠地區也有發生,而日漸增加的“空心村”必然阻礙農業的現代化程序。雖然政府也看到了這種現象,也在努力的改變著,國家陸續出臺了一系列支農、惠農政策來減輕農民負擔,想留住種田能手,但效果不是非常明顯,耕地利用率仍在不斷下降,留守兒童依然在增多。

  2農機推廣的必要性

  農村人口減少是目前不可改變的事實,國家在推出惠農政策的同時,應該先解決當下之急。當前,要想立刻改變這一現狀,就要吸引外出人口回鄉種田。但是讓外出人員回鄉務農很難,因此,可以考慮、把有限的勞動力利用起來,讓機械化來代替人工,讓本來需要大量勞動力才能完成工作,變成在機械的幫助下由一兩個人完成。農業機械化,是指運用先進的、合適的農業機械裝備來經營農業,改善農業生產條件,不斷提高農業的生產技術水平和經濟效益、生態效益。推廣農業機械化,可以節省勞動力,減輕勞動強度,提高農業勞動生產率。因此,在農業生產中,應最大限度地使用各種機械代替手工工具。如在種植業中,使用拖拉機進行土地翻耕,使用播種機進行播種、使用收割機進行收割,使用動力排灌機進行灌溉,使用機動車輛進行田間管理、運輸,使全部生產過程主要依靠機械動力,而不是依靠人力、畜力來完成。農業機械作業確實可在很大程度上解決農忙時節農村勞動力不足的問題,例如,一臺中型拖拉機可以耕地2hm2/d,而人工犁地1d最多隻能犁地1333.33m2,效率相差超過15倍。再如,收割稻穀用傳統模式一個人最多割667m2/d,而機械化兩三公頃。再如,在茶葉種植中,採茶是最耗費人工的,採用機械採茶以後,效率大大提高了,實踐證明,機採的效率至少是人工手採效率的10倍,用上機械化以後,原本被茶農們捨棄的'夏秋茶也被重視起來,機器化採茶已成為提高經濟效益的重要途徑,用上採茶機後,採茶成本可降低60%~70%成,這樣一來,茶農的收益當然翻番了。再如,在北方的玉米種植中,傳統的收穫方式是靠人工把玉米一個個掰下來,一般情況下,667m2至少需要一個人工作1d才能完成,費時又費力。用上機械後,一臺玉米聯合收割機就能完成玉米的收穫工作,大大節省了勞動力。所以,在人中流失嚴重的農村,推廣農業作業機械化更是迫不及待。此外,推廣農業機械化可也以減輕農民勞動強度和縮小工農差別。機械的使用改變了“面朝黃土背朝天”的傳統農業耕作現狀,大大降低了工作強度,提高了勞動效率,進而提高了農民收入,而收入的提高可以留住農村勞動力。而農村勞動力可以解決農村養老和農村留守兒童問題,推動農村經濟的進一步發展。農業機械化是現代農業的一個基本特徵。農業機械化可以充分利用有限的人力資源,提高農業勞動生產率。推廣現代農業技術,對於抵禦自然災害,促進集約農業經營,降低農產品成本等都是相當有利的。同時,推廣農業機械化有利於節省勞動力,可以有效地解決目前農村土地荒蕪和勞動力不足的問題。因此,國家應從政策和資金2個方面入手,加大對農業機械化進行推廣的力度,加快我國現代農業的發展程序。

【農業機械化推廣必要性分析論文】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