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教材> 《圖形的周長》的教材反思

《圖形的周長》的教材反思

《圖形的周長》的教材反思

  數學源於生活又迴歸於生活。總感覺高大上的數學課堂,離我們這些普通教師有差距,因為我們沒有名家的風範,更缺少那份堪比常人付出,所以回饋回來的課堂與名家相差甚遠。但是紮根於實際生活的課堂卻就在我們身邊。本次數學優課大賽,足以令我深刻反思與學習著。

  從“新”入手。 《圖形的周長》被無數名家和經驗豐富的教師生動的演繹過。怎樣在這些精彩的好課上有突破是個難點。在全校數學老師齊心協力的研討下,最終我們將本節課與學校的生活課堂結合到一起。數學問題於生活,最後又迴歸於生活課堂。很多時候“新點”就是根本點。再精彩的事物都無法脫離一個“根本”二字。而生活就是數學的根和本。

  從“生活”入手。整節課以“解決花壇需要多長的護欄?”這一生活常見問題為導向。繼而引出封閉圖形、不封閉圖形、周長概念以及周長測量等問題的解決。這些問題既是生活常見問題有又是本節課的教學目標。例如不封閉圖形與封閉圖形的認識,透過指一指、說一說讓學生對於周長的概念瞭然於心,讓學生在親身體驗和感悟中習得概念。相框鐵絲花邊很好的展現了封閉圖形,十分形象的讓孩子們記住並瞭解了這兩種圖形。找身邊的周長、找身上的周長等活動正是源於對生活的.認識。在生活中發現的問題才是真正需要解決的問題,在生活中習得的知識才是真正學會的知識。

  從“合作”入手。在探究需要多長護欄時,課堂上我放手交給學生自己動手測量。旨在讓學生理解概念並自己動手測量出周長。並注重滲透對不同圖形方法的測量。整堂課學習過程其實早已轉化成了學生自己動手探究的過程。在數學課堂上,小組活動是最難把握的環節。演繹一次會有一次的效果,相同,演繹十次的課堂會呈現出十次截然不同的合作效果。小組交流環節是被譽為最難掌控的環節。而在本節課,學生在交流彙報中,也出現了一些不在課堂預設範圍內的問題。比如在交流“長方形需要測量幾條邊?”時,孩子們答案不同,四條邊或者兩條邊。當問題及“為什麼”很明顯孩子們已經忘記用已經掌握的知識來回答老師的提問。而是糾結在不知如何表述。“因為上邊那條線和下邊那條線一樣長,所以量兩條邊就夠了”“長的線和短的線各有兩條,加起來乘二”……很明顯孩子們對於長方形的特點已經內化,但是如何正確流利的表達是有問題的。於是在此處與學生進行了舊知的回顧。我們之前已經學過,長方形的對邊相等,兩條長的邊叫“長”,兩條短邊叫“寬”……即使如此在最後的練習環節,當出現長方形時,學生依然不知道運用特徵來解決問題而是將目光盯在不嚴密的圖形邊角上。可見,概念內化以及概念的準確表達在我們的數學課堂上是多麼的重要。在學生交流圓形周長的測量時,小組合作效果較好。但是小組內的同學對於如何正確流利的表達還是有欠缺的。

  從“主次”入手。小組合作探究的圖形有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圓形、心形。讓學生逐一上臺交流耽擱時間而且效果未必見好。於是在交流環節我從引導上做好了詳略之分。三角形重點交流,學生要上臺指給大家看測量的邊分別是哪些,而且一定要讓學生意識到:三角形的周長需要將三條邊加起來。長方形的測量就需要讓學生猜一猜測幾條邊,複習鞏固舊知。而且將資訊窗2 的知識在本環節進行了滲透。正方形則需略,在前兩者的基礎上學生輕鬆答出,只需測量一條邊,因為正方形的四條邊相等。緊接著進行不規則圖形的交流。方法一樣時,只需要交給學生,上臺演示一種方法即可。剩下的圖形不必重複浪費時間。有主次詳略之分的交流才是高效的學習方式。

  《周長的認識》對三年級的孩子來說比較抽象,這是由於在實際生活體驗中,學生見到、用到的圖形的形狀、大小比較多,而感受周長的時候比較少。為了提高學生的興趣,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在最後的實踐活動環節,為學生編織一道真正符合生實際的實踐作業。這樣數學真正的又迴歸到了生活中。

  本次優課大賽,為我們提供了寶貴的學習機會,讓我在成長中、鍛鍊中收穫感動。在研課、磨課、講課的過程中,無一不是整個學校數學組教師團隊智慧的凝結。感謝他們的孜孜不倦,不辭勞苦。感謝區教研中心為我們提供的這次寶貴的鍛鍊機會。生活是一本大書,首頁寫著起航,目標在遠方。我們的數學夢也將在此啟航。

【《圖形的周長》的教材反思】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