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設計> 高中語文《逍遙遊》教學設計

高中語文《逍遙遊》教學設計

高中語文《逍遙遊》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掌握重點文言虛詞及句式,疏通1—5節文意

  2、莊子想象、誇張的藝術及用寓言說理的技巧

  3、理解莊子從反面闡述他“無所待”思想的方法

  教學重點:

  掌握重點文言虛詞及句式;領會本文想象、誇張的藝術手法

  教學難點:

  文章比喻說理的方法及內容的理解

  教學方法:

  朗讀練習問題探究

  教學過程:

  一、解題及莊子、《莊子》瞭解

  莊子和《莊子》簡介】

  ①莊子,名周,約生於公元前369年,死於公元前286年,戰國時宋國人,著名的思想家,道家學派的重要代表,與老子並稱為“老莊”。“我寧可遊戲汙瀆之中自快,無為有國者所羈,終身不仕,以快吾志焉”(《史記.老莊申韓列傳》)一語可見其性格特點。

  ②《莊子》一書現存33篇。有內篇7篇,外篇15篇,雜篇11篇。內篇7篇大體上是莊子自撰,外篇、雜篇可能是莊周門人和後學所作。

  ③莊子的主要思想有“天道無為”,相對的認識論,無條件的精神自由等。他的思想屬於唯心主義體系。他片面誇大一切事物的相對性,否定客觀事物的差異,否定客觀真理,在認識論上走向相對主義。從這種認識論出發,他對待生活的態度是:一切順應自然,安時而處順,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在政治上,他主張無為而治,反對一切社會制度,擯棄一切文化知識。

  【題解】

  “逍遙”也寫作“消搖”,意思是悠遊自得的樣子;“逍遙遊”就是沒有任何束縛地、自由自在地活動,指無所依賴、絕對自由地遨遊永恆的精神世界。先秦諸子中能自成一家,別樹一幟,具有獨特內格的就是莊子。魯迅稱其文章“汪洋闢闔,儀態萬方,晚周諸子之作,莫能先也”(《漢文學史綱要》)。作為先秦道家學派的代表—莊子,以其思想、哲學等影響著後世。

  【背景介紹——苦悶心靈的追求之歌《逍遙遊》】

  莊子天才卓絕,聰明勤奮,“其學無所不窺”(《史記·老子韓非列傳》),並非生來就無用世之心。但是,“而今也以天下惑,予雖有祈向,不可得也”(《莊子·天地》)。一方面“竊鉤者誅,竊國者為諸侯”(《胠篋》)的腐敗社會使他不屑與之為伍,另一方面,“王公大人不能器之”(《史記·老子韓非列傳》)的現實處境又使他無法一展抱負。人世間既然如此沉濁,“不可與莊語”(《天下》),他追求自由的心靈只好在幻想的天地裡翱翔,在絕對自由的境界裡尋求解脫。正是在這種情況下,他寫出了苦悶心靈的追求之歌《逍遙遊》。

  二、研習1—5節

  1、學習要求:對照註釋、逐字逐句閱讀課文,搞懂原文意思,在有疑難的地方做上記號問同學或老師。

  2、在誦讀的基礎上思考下列問題,並從原文中標出闡釋這些問題的關鍵語句。

  ①文中的大鵬,作者是如何描寫的?借用什麼手法去渲染的?它要靠什麼才能到達南冥?

  ②作者寫“野馬和塵埃”意在說明什麼?

  ③課文第三節運用比喻意在說明什麼?

  ④思索“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在結構上的作用

  ⑤你認為這幾節和本文中心有和聯絡

  3、檢測練習(說明:在檢測之前教師引導學生疏通1-5節的.大意,並質疑文章中自己認為的難點,然後完成練習一)

  練習一

  (1)解釋加點的詞義

  《齊偕》者,志怪者也(形容詞作名詞怪異的事)去以六月息者也(憑、靠)

  置杯焉則膠(兼詞於此)奚以之九萬里而南為(名詞作動詞南行)

  小知不及大知(同“智”智慧)而彭祖乃今以久特聞(竟然)

  (2)指出下列虛詞的用法

  而:怒而飛(表承接)其遠而無所至極也(表因果因而)水淺而舟大也(表並列)

  之:鵬之背,不知其幾千裡也(助詞的)生物之以息相吹也(用於主謂之間)眾人匹之(指彭祖)奚以之九萬里而南為(到)之二蟲又何知(這)

  其:鯤之大,不知其幾千裡也(指醌)天之蒼蒼,其正色邪,其遠而無所至極邪(表揣測語氣或許)

  (3)句子翻譯並指出句式特點

  A南冥者,天池也(判斷句)B、覆杯水於坳堂之上(介賓後置句)

  C、揹負青天,而莫之夭閼者(賓語前置句)D、之二蟲又何知(賓語前置句)

  E、奚以知其然也(賓語前置句)F、奚以知九萬里而南為(賓語前置句)

  探究:

  從C、D、E、F四句中,你發現了這種句式一般規律是什麼?

  1、在否定句中,代詞作賓語要前置

  2、在疑問句中,疑問代詞作賓語要前置

  練習二(說明:完成以上工作以後,要求學生再次讀書,對照所給的問題研讀課文,然後自主完成以下問題)

  1、在問句後的橫線上填空,用課文原句或自己的理解作答

  ①大鵬徙南海,靠海運。野馬、塵埃漂浮,靠六月息

  ②文中用“水積厚而負大舟”來類比風積厚而負大舟(用概括語言)

  ③蜩與學鳩,為什麼飛不高,因為①自身形體的侷限②認識的侷限

  ④“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小知”針對蜩與學鳩而言,“大知”針對鯤鵬而言,“小年”針對朝菌、蟪蛄眾人而言,“大年”針對大椿、冥靈、彭祖而言。

  三、問題探究:(引導學生髮現探究)

  1、你從以上問題中發現了什麼?

  萬物皆有所待:大鵬要藉助大風,才能高飛;蜩與學鳩只能在樹上樹下來回飛。朝菌、蟪蛄、眾人及大椿、冥靈、彭祖都有壽命的侷限

  2、你是如何理解“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的?

  實際上,莊子由自然寫到人,無論是自然界的物還是自然界的人,都有共同的本質——生命都有個終點。

  3、全文主要表達作者追求絕對自由的思想,你認為這幾節和中心表達有和關係?

  這是莊子從萬事萬物的有所待為下文張本

  四、拓展

  學習了本文,你如何看待大鵬的形象?你從大鵬身上獲取了那些有益的啟示?

  1、要學會等待時機的來臨

  2、要有遠大的志向

  3、要有克服一切困難的毅力和勇氣

【高中語文《逍遙遊》教學設計】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