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教材> 教材的創造性使用

教材的創造性使用

關於教材的創造性使用

  福建省廈門市湖里區教育局教研室 陳美瓔

  我們學校使用人教版小學語文實驗教材已經有一年多了,教材致力於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體現時代精神,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語文學習方式,體現了《語文課程標準》對語文教學的基本要求,如何使用教材,才能使教材本身所蘊含的諸多有利因素得以開發利用呢?本文試以“語文園地”的教學為例,談談對教材的創造性使用。

  實驗教材中的“語文園地”實質上與以往教材中的“基礎訓練”基本相同,但二者相比較而言,“語文園地”除了幫助學生對所學的語文知識、技能進行系統地梳理、整合、鞏固以外,更注重在學生心中培植學習語文的興趣和自信。“語文園地”中題目的安排都以“我會”的形式出現,“我會讀”“我會寫”“我會說”“我會畫”都是激勵學生滿懷自信地進行自主的語文實踐活動的有效形式。因此,從“基礎訓練”到“語文園地”,不僅僅是提法上的改變,其最根本的變化體現在觀念、認識上的更新,課程改革與語文課程標準所倡導的新理念在其間得到了凸顯。那麼,我們應該賦予“語文園地”什麼新的內涵?我的理解是它是學生學習語文的樂園。有了理念上的更新,如何進一步在操作上讓“語文園地”走出傳統“基礎訓練”的模式而成為真正意義上的樂園呢?

  一、創設情境,讓學生在愉悅的氛圍中進行語文實踐活動

  剛從幼兒園踏入小學的孩子,大多好動愛玩,思維以形象思維為主,所以,進入小學後相對正規的學習常常令他們不知所措甚至厭倦。在低年級孩子的觀察和想像中,客觀世界是擬人化的世界,大至一片森林,小至一個蘋果,在他們看來,都成了有情感有智慧、能說會道的精靈。抓住了學生的這一特點來組織教學,也就抓住了教學成功的關鍵。對此,創設情境的做法顯得尤為適用。

  如在一年級上冊《語文園地二》的教學中,有位教師精心創設了“到大森林秋遊”的情境。一上課,小朋友們便“接到森林爺爺的請柬”,大家唱著《一同去郊遊》的歌,高高興興地向大森林出發了(此時,教師用大螢幕展示了一組森林秋色圖片)。“走著走著”,小朋友遇見了一群找不到家的“小鳥”,熱心的孩子當然得幫這個忙,於是,“幫小鳥找家”的活動開始了(即“我會走”)。在此,教師充分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把一個個抽象、枯燥的拼音字母和漢字“變”成了具體可感的生動形象——美麗的大樹和活潑可愛的小鳥,化理性的學習內容為感性的遊戲活動。孩子們全身心地進入了充滿情趣的大自然懷抱中,為了完成“幫小鳥找家”的任務,他們亢奮、踴躍,高度自主、積極合作,自始至終處在一種極其主動的學習狀態之中。

  (教室四周放置幾簇假花草樹木,播放歡快的背景音樂,整個課堂充滿歡快的氣氛)

  師:這幾天,小朋友在學習上表現得棒極了!這事兒讓森林爺爺知道了,他可高興啦!看,他寄來了請帖,邀請大家到它家去玩。你們想去嗎?

  生:想!(學生興趣倍增,精神煥發)

  師:那麼,我們就一起出發了。

  (師生表演唱《一同去郊遊》,好像真的.踏上了郊遊的路。)

  師:快到了,快到了,老師想給大家一個驚喜,請小朋友們閉上眼睛,等老師說“睜開”你們再睜開眼,好嗎?

  (學生都閉上了眼睛,想像著自己正置身於大自然的美景中)

  師:(音樂停,課件展示一組配樂的森林美景圖)森林爺爺的家到了。請睜開眼看看,你們看到什麼?

  生:森林的樹木長得又高又大,樹葉綠綠的,密密的,還閃閃發光呢!

  生:草地上,小草嫩綠嫩綠的,踩上去肯定軟綿綿的。

  生:森林裡,野花盛開,有紅的,白的,紫的,黃的,五顏六色,非常美麗。

  師:森林在大家的眼裡是這麼美。在小鳥的眼裡也很美,它們可喜歡這裡了,想把窩搭在大樹上。

  (課件展示:小鳥在大樹上歡蹦亂跳,小鳥的身上有“子”字,8棵大樹的樹幹上分別標有:Zh、Z、Ch、C、Sh、s、n、l;學生津津有味地看著各種各樣的小鳥在枝頭上活動。

  師:小鳥們嘰嘰喳喳地說著什麼呢?聽——

  小鳥:小朋友,你們知道我的家在哪棵樹上嗎?

  (生想了想,紛紛舉手)

  生:你的家在“Z”這棵樹上。

  小鳥:你怎麼知道的?

  生:你的名字是“子”,“子”的聲母是“Z”

  小鳥:真聰明!能從我的名字的讀音去想我的家在哪棵樹上,謝謝你!可是,你們還能幫我的夥伴們找到它們的家嗎?

  生:行!(一個個躍躍欲試)

  師:小朋友們真了不起,想出了幫小鳥找家的辦法。為了讓大家更快地為小鳥找到家,我們先準備準備。

  (師採用多種形式讓學生認“小鳥”的名字即“我會連”中的18個字,小組開火車讀、男女生賽讀、全班齊讀、個別讀)

  師:請小組合作學習,一起幫小鳥找家。比比看,哪個小組最快地幫小鳥找到家。

  生:(各組合作,幫小鳥找家—一給生字卡片分類。除課本上的18個字外,教師另補充8個字:做、只、窗、出、送、書、老、哪)。

  師:請各組派代表向大家彙報。

  (學生全班交流,隨學生的彙報,老師把“小鳥”放到相應的大樹上)

  師:回到家的小鳥們可感謝小朋友了!但是,是不是每位小朋友都能又快又準地叫出小鳥們的名字呢?

  (學生齊讀掛在樹上的26個字)

  以上是“新課匯入”環節和第一題“我會連”的設計,接下來的每一題也都分別設計成秋遊中的一項有趣的活動。整節課的教學都在大森林的情境中進行,教學效果很理想。

  類似的充滿童趣的教學情境還有遊戲性情境—一根據“園地”中各道題的特點,分別選擇相應的遊戲(摘果子、吃水果、過橋、登山、撿貝殼、大轉盤、走迷宮等)與之匹配,使整堂課的教學始終成為學生玩遊戲的過程;競賽性情境—一以小組為單位展開擂臺賽,讓學生在濃濃的競爭氛圍裡完成“園地”中的各項訓練。

  對此,有人可能會產生這樣的疑問:如此創設情境是否花哨了些?是否累人了些?簡簡單單的一道題,何必處理得這麼複雜?拿起筆和尺連一連,再讀一讀,不就得了嗎?我想,答案是否定的。教師在備課時,多花一些心思、多付出一些創造性勞動,在課堂上呈現出比傳統教學更有情趣、更有活力的教學場景,它的意義遠遠不止在於讓學生會讀會認,其更深更遠的意義在於它對學生學習興趣、主動性、積極性的激發,在於它能有效地培養學生熱愛語文的情感,而不至於讓學生剛入學不久就對學習語文失去興趣和熱情,影響他們今後幾年、十幾年甚至更長時間內對語文的認識和態度。所以,不可忽視教學情境的創設或多媒體手段在教學中的運用。

  值得注意的是,無論創設什麼樣的情境,其本質都是形式。教師要重視並善於藉助情境引導學生逐步落實學習目標,這一點才是教學的根本任務,否則,學習情境的創設也就流於形式。

【教材的創造性使用】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