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讀後感> 《朗讀手冊》讀後感

《朗讀手冊》讀後感

《朗讀手冊》讀後感

  【篇一:《朗讀手冊》讀後感】

  觀點一、我兒子愛看漫畫,這樣好還是不好?

  記得自己還是孩子的時候,也和我現在的學生一般,酷愛漫畫,什麼《聖鬥士》、《魔神英雄》、《變形金剛》等等,一直是我們這群男孩子所鍾愛的漫畫。時至今日,我依然會去翻看。可是一旦我進入課堂,我卻對漫畫有了幾分畏懼,不是為自己而是為我的學生。看到他們手上拿著本本漫畫,不悅就會寫在臉上,一再鼓勵他們看好的文學作品,急了,甚至會禁止帶漫畫來學校。但是,我內心非常清楚,正如書中所言,有太多的孩子喜歡漫畫。書中也強調了童年時期愛看漫畫的人,長大以後往往會變成閱讀能力較強的讀者,並且引用了大量的資料和事例進行證明。其實書中所說的很多和我內心的想法是不謀而合的。看來我以後真不必把漫畫看得如洪水猛獸一般了。只要引導孩子恰當選擇,合理安排,漫畫一樣可以給他們帶來好處。

  觀點二、老師看了多少書?

  是啊,老師看了多少書?有時候,真應該好好地捫心自問一下。講壇上的我幾乎天天對學生嘮叨多看書的好處,可是我自己呢?平時總是覺得工作繁忙,心情浮躁,很少有拿起書本的時候,想來真的是頗為慚愧的。身為“傳道、授業、解惑”之人,如果真的遠離書本或者看的書不夠,對於自己的專業成長而言,都是毫無裨益的。為師者,應該終生學習,終生與書為伴。

  觀點三、童話故事對孩子有什麼意義?

  我一直是非常提倡讓孩子們閱讀童話,因為,我相信這才是最適合他們的書。因為正如書中所言,很多童話故事可以帶領孩子認識這個世界,並給予孩子信心、勇氣,及對未來的希望。即便是故事中有一些比較殘酷的情節,那又何妨?這正體現了世界的真實性,世界本就有可怕的一面。既然童話能用它獨有的特色和魅力引領孩子們認識世界,我們為什麼不支援孩子們多看童話呢?況且,這其中又實在有太多太多的優秀的文學作品。

  觀點四、總是以白馬王子為主角的童話,會不會有點過時了?

  有那麼多以白馬王子為主角的童話存在,我想應該是和這些童話源於民間故事有很大關係吧。但是,即便如此,我依然覺得這些童話是非常經典的。畢竟它們告訴了我們什麼是真善美,什麼是假惡醜。其實要避免上述這個問題,教師和家長還是要起一定作用的。我們可以盡所能地推薦孩子看一些別的題材的童話。讓孩子吸收接納不同的童話內容,可以促使孩子更加全面地瞭解這個世界。

  觀點五、如果我給孩子的時間都很少,怎麼還會有時間和孩子討論呢?

  說的討論這個話題,真有些一言難盡。閱讀之後,交流感受,碰撞思想,激射火花,最需要的就是討論。可是課堂教學時間有限,有那麼多的事要做,有那麼多的課還沒上,有那麼多的練習一直還來不及做。種種的那麼多導致了學生在校討論時間其實非常有限。最多的討論形式就是課堂發言。比較正規的專題討論那是非常難得的。如何調整上課、作業和思考討論的關係,還需要不斷實踐和反思。

  【篇二:《朗讀手冊》讀後感】

  很多經典的書,讀起來都有相見恨晚的感覺,譬如這本。

  受父親的影響,我自問是比較重視培養孩子的讀書習慣的。到現在我都記得小時候每到星期天(那時候每週只休息一天),父親帶著我們去綠門兒旁邊的新華書店買一本書。日積月累下來,家裡的書越來越多,裝書的箱子也不斷地在變大。到最後是裝在一個大木箱子裡。每到寒假,臨近新年的時候,我和姐姐早晨懶得起床,就派一個人下地,從床底下把大木箱子拖出來,兩個人各取所需,選一本愛看的小人兒書看。餓得受不了了,就吃媽媽炸好的排叉兒。常常是我們在被窩裡邊看邊吃,邊吃邊看,一直到中午。那種悠閒自在的日子,何其幸福!現在回想起來,童年時候的閱讀,使我擴充套件見識,豐富了“閱歷”,增強了表達能力和理解能力,真的是受益匪淺。

  和ZTM聊天,她小時候借住在別人家裡,也是透過聽評書、看小說來排遣心中寂寞的。她閱讀的特點是量大、速度快。據說她小學時候就已經讀完了很多本武俠小說,並且一直樂此不疲,印象深刻。至今還經常津津樂道地說起小時候讀書的感覺和對書中描寫情景的種種想象。我常想,她的那些豐富多彩、捨我其誰的夢境,估計有很多原型都來源於梁羽生先生《七劍下天山》中的描寫。

  兒子上學後,語文老師也非常重視閱讀,要求孩子透過指讀的方式,快速地熟悉拼音,擴大識字量。他每天讀得挺痛苦。恰巧這個時候我讀到了這本書,它讓我認識到除了默讀之外,朗讀也是非常重要的。總結一下,朗讀的作用主要有:

  1、朗讀能夠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

  2、朗讀有助於構建和諧的親子關係;

  3、朗讀能夠加大孩子的詞彙量;

  4、朗讀能夠在無形之中幫助孩子擴大識字量;

  5、朗讀有助於孩子養成專心致志的習慣;

  6、朗讀能夠豐富孩子的閱歷;

  7、朗讀/閱讀能夠提高孩子的理解能力和表達能力。

  這本書還沒讀完,我開始實踐,每天和兒子抽出一點時間來,我讀故事給他聽,故事由他任選。很快,我倆都開始期盼並且享受每天讀故事的時間。我常想,即便朗讀沒有任何其他的作用,就像這樣一家人在一起讀一本書,也是非常令人期待的。

  這是一種享受,享受朗讀。

  【篇三:《朗讀手冊》讀後感】

  我認真拜讀了美國著名閱讀研究專家吉姆。崔利斯的名作《朗讀手冊》,真是受益匪淺,使我以往在教育孩子閱讀時所遭遇的困惑豁然開朗。雖然這本書名叫《朗讀手冊》,但是並非一本傳授朗讀技巧的教科書,而是一本推崇透過給孩子讀書培養孩子閱讀興趣,促進孩子學習能力的書,看這本書,裡面的很多觀點都讓我有一種深以為然的感覺,所以一邊讀一邊就有一種跟知音聊天的輕鬆感與認同感。後半部分主要針對學校,但是裡面的做法我們也可以部分地移植到家庭,這部分可以粗略地看看。前半部分認真看看,應該對大家閱讀觀念的改變很有幫助的。

  看到這本書的人一定會被書的封面上的這段話所吸引:

  你或許擁有無限的財富,

  一箱箱的珠寶與一櫃櫃的黃金

  但你永遠不會比我富有

  我有一位讀書給我聽的媽媽。

  作者想要傳達給我們的便是朗讀的重要性。艾林出生第一天起,她媽媽就開始給她讀書。15個月時,

  艾林閱讀量達到30本書左右,21個月時,艾林就可以說出完整的句子,24個月時,艾林已經知道1000個詞。羅伯特艾倫6歲時就成為孤兒。7歲時,他的姑婆開始讀書給他聽。後來,他讀一切他能獲得的書。他從未上過一天學。直到32歲進入一所小型學院就讀。3年後,他以最優異的成績畢業。接著,他獲得了凡德比大學的英文碩士與博士學位,如今在田那西馬丁大學任教。

  《朗讀手冊》是透過各種實驗資料,案例來推匯出結論:有了渴望和興趣,什麼事都好辦了。教孩子們渴望閱讀比什麼都重要。而為孩子大聲朗讀可以培養孩子的閱讀興趣。大量作練習,效果不如少做些練習、多閱讀。乏味的過量的練習就是在抹煞學習的興趣。福特的兩個表弟天天和都都就是這樣的例子。他們在同一個小學,同是二年級,天天的老師很賣力,每天留好多的作業,基本孩子回去要寫到11點,寫不好就罰,反覆的抄,別說孩子煩不煩,家長都好煩。學習學得恐懼;而都都的老師,作業留的適量,從不押堂,鼓勵做好後就可以出去玩,結果學生很認真,很快寫完,學生都好開心。兩年下來,都都班的成績總是全年級第一,而天天的班總是倒數第一,作為他們的父母,好感嘆,所以福特能趕上有個超前理念的學校,又有超前理念的好老師,是孩子的福分,也是家長的福分,透過這次閱讀,我不斷地反省自己,自己作為老師,也儘可能的使自己的教學理念跟上,而不僅僅是認真和敬業。讓我的更多的學生因為我的教學更喜歡上閱讀,這是我的目標。

  阿爾菲·寇恩有關教育的金玉良言:“身為一位教師,當他坐下來安排一堂課或考慮學生對自己的評價之前,他應該先問自己這樣的問題:‘當學生10年後回憶這堂課時,我希望他們能記起什麼?’”大部分老師在提問之後通常只等1秒或更短的時間就叫學生回答。然而如果老師們能多等3————5秒鐘,學生將會更踴躍地回答問題,而他們的邏輯思維能力和對複雜問題的思考能力也會有明顯的改善。這對我今後的教學是一個啟示。

  一、朗讀的好處:

  這本書不難理解,但文中有大量的事例,還有很多確切的資料事實,充分說明了朗讀對孩子的教育意義,講了怎樣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和閱讀動機。朗讀能帶來什麼好處?

  讓孩子讓學生感到讀書是一種樂趣是一種消遣,然後才是一種潛移默化的學習。你想,孩子坐在你的膝上,你讀故事給他聽,給他看好看的圖片,在孩子的心裡一定會種下一顆美好的種子————-讀書是一種快樂是一種幸福,當他能自已閱讀時,他能不喜歡讀書嗎?等他有了孩子,也會把這種習慣帶給他的孩子。

  在這樣的閱讀中,孩子的注意力時間會越來越長,為以後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讀書可以豐富孩子的詞彙,這一點誰也不否認。讀書可以為孩子創造背景知識,有這樣一個說法,讀得最多或旅行最多的學生往往是班上知識最淵博的學生。他們擁有大量的背景知識,因此對老師或課本所教的內容理解得最多。比如當學生讀到,“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首先他在腦中解讀自己所讀到的文字,同時在回想有關登山的背景知識,可能是他原來登過高山或登過高,有這種現實經驗,也可能是他讀過類似的文章描寫。“亂石穿空,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一個從沒見過大海的人,也沒讀過類似的描寫,他會問,哪來的雪呢?

  以理解他你讀得越多,理解力越好;理解力越好,就越喜歡讀,就讀得越多。你讀得越多,你知道得越多;你知道得越多,你就越聰明。你越聰明,在校學習的時間越長。

  朗讀簡直有神奇的效果。卡索拉出生時由於染色體受到破壞,導致脾臟、腎臟和口腔都有缺陷,直到3歲,才能用手握住東西,醫生們都診斷她是“心智及身體生長遲緩”,建議把她送到特殊的收容機構去。然她的父母的做法是,每天朗讀14本書給她聽。在她5歲大時,心理學家發現她的智慧發展超出了一般孩子的平均水平,而且社交適應能力良好。

  書中這樣的例子很多,對嬰幼兒,對殘障兒,對監管的特殊少年,對特殊家庭的孩子,朗讀,都起到了改天換地的作用。

  SSR持續默讀法,一名初中校長使用這種閱讀方法,將該校成績從最後一名提高到第一名。如今日本有3500所中學採用這種方法。

  影響學生閱讀成績的因素主要有兩個:老師對學生朗讀的頻率和學生在校持續默讀的頻率。

  二、教師閱讀的意義

  我們的學生,在一本書上痛苦奮鬥多年,除了錯過書本外的很多知識,而且一直很難與書本建立聯絡,這種與書疏離的狀況將伴隨其一生。給孩子朗讀是培養閱讀習慣最重要的因素。每天朗讀15分鐘是美國教育的秘訣。我們教孩子去熱愛與渴望,遠比我們教孩子去做重要得多。事實也證明,學生對閱讀的喜好程度,關鍵取決於他的`父母和老師對書的愛好程度,試想想如果一個老師除了課本,在課堂上從來不討論其他書裡的內容,那他的學生對其他書又會愛好到什麼程度呢?自然也有例外,對於這樣的孩子,老師是“最後的希望”,是孩子“在步入成年之前的最後一個加油站”。如果老師能找到方法讓孩子享受閱讀的樂趣,養成終身閱讀的習慣,那麼孩子就有較大的機會健康成長,並能用正確的方法教育自己的子女,這樣也就為未來的老師減輕了負擔。

  其實在讀這本書以前,在讀《愛心與教育》一書時,全國特級教師李鎮西老師給學生讀書的故事就曾打動過我,讓我模仿了一陣子。但以前為學生讀書,功利思想太嚴重,總覺得我拿出課堂時間來讀書了,就不能白浪費這時間,所以經常是要麼讓學生談談感受,要麼回答個問題,感覺只有這樣,學生才會聽得認真。讀了這本書才知道,大可不必這樣,羅伯特、艾倫博士的例子子證明,純粹、地道、不受干擾、隨意且有目的的閱讀更有說明力。

  三、倡導閱讀

  從現在開始給你的孩子朗讀吧,給你的學生朗讀吧,你的孩子正在上幼兒園上小學,你的孩子已經上了中學,即使你的孩子只有8個月大。

  如果你的孩子現在還不愛看書也沒關係,很可能是他還沒遇到能打動他心靈的那本書,那本書可以叫做閱讀的啟蒙書,也可能是環境還沒影響到他。如果你的孩子只喜歡看漫畫書也沒關係,一項研究結果顯示,各年級裡幾乎所有優等生看的漫畫書都比成績差的學生多。培養良好的讀書習慣回然越早越好,但不是說晚了就沒希望了,蘇荀27歲開始讀書,不也成了唐宋八大家之一嗎?

  兒童心理學專家俞國良說過:

  如果您為人

  【篇四:《朗讀手冊》讀後感】

  “你或許擁有無限的財富,一箱箱的珠寶與一櫃櫃的黃金。但你永遠不會比我富有——我有一位讀書給我聽的媽媽。”這是《朗讀手冊》下面的一行小字,我卻感到了這話的分量,因此喜歡上了這本《朗讀手冊》。

  這本書是美國的吉姆。崔利斯寫的,他是美國著名的閱讀研究專家。《朗讀手冊》是他數十年兒童閱讀指導研究與實踐之總結,書中透過眾多具體、可信的案例,指出孩子在閱讀過程中可能遇到的問題及解決方案、闡明瞭朗讀的作用、方法和注意事項等。它幫無數的家長、老師解決了棘手的教育難題,讓無數孩子成為終身的愛書人。

  作為一名語文老師,一個媽媽,平時也在思考怎樣讓孩子能愛上讀書,把閱讀作為一種終身的習慣、一種酷愛的嗜好。

  這樣的思考沒有系統性,做法也是七零八落的。想想自己曾經給讀四年級的女兒讀《封神榜》,當時也沒有想到這樣會讓孩子愛上讀書,只是感覺死馬當成活馬醫,怪自己在孩子小的時候沒有多給孩子讀書,以為孩子認字之後可以自己讀書了,四年級了還讓我讀,那是不想讀書的表現,把讀書當成一種負擔,當成一種任務來完成,孩子經常要求我她看一部分,我給她讀一部分,我可是耐著性子跟她讀了一段時間,也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女兒真的愛上閱讀了。

  在《朗讀手冊》中說到,朗讀有許多目的,最主要的目的是激發孩子以自行閱讀為樂的動機。研究兒童聽力的專家表示,孩子的閱讀能力和聽力在八年級時會達到相同的程度,在這之前,通常聽力比閱讀能力強。因此,孩子能夠聽懂並理解那些複雜、有趣的故事,卻無法自己看懂故事書。既然我們已經知道了孩子聽故事的理解能力和閱讀能力之間有很大的差異,孩子大一點仍應該繼續讀故事給他們聽。聽故事時,除了家長和孩子(或老師和學生)之間的情感交流之外,你同時也將較高程度的詞灌輸到他們的耳朵裡,最後,他們會把這些詞傳輸到大腦,並記憶下來,進而增強他們的閱讀能力。

  有了這本書中就有了給孩子多讀書,讀好書的理論依據。我在低年級的教學中,一定要多給孩子讀書,多給他們時間讀書,多和他們一起讀書。

  【篇五:《朗讀手冊》讀後感】

  《朗讀手冊》是一本值得細讀的兒童閱讀指導的好書。生動的事例引人入勝,確切的資料佐證事實,書中字裡行間溢位作者深厚的文學和學術功底,處處折射出深思熟慮後的簡潔與深刻,讀起來輕鬆易懂,常有欣喜。可以說,這是一本具有指導性、操作性和知識性於一體的科普讀物。

  在我們的工作中經常發現,很多父母總以為給孩子吃好的、穿好的那就是愛孩子。可對於孩子的學習,卻不捨得做出犧牲,這就是我們孩子的悲哀。而《朗讀手冊》卻教給我們方法,教我們如何激起孩子興趣?如何引導孩子?如何大聲為孩子閱讀。現本人就書中的幾個觀點談談自己的體會。

  第一,什麼時候開始朗讀最好?書中講到幼兒六個月左右,父母就可以開始提供簡單的圖畫書給孩子,雖然他不見得會看,但是透過聲音,他會將圖與名稱結合在一起。一歲左右,就可以抱著他坐在膝上,一頁頁地念給他聽。這一點我有很深的體會,我有個侄女她才7個月的時候,家人經常唸詩歌和一些故事短篇給她聽,或者有時候念順口溜給她聽,每次一念到這些熟悉的詩句,她就會發出“啊啊啊”的聲音,活蹦亂跳,好像她自己很想說話的感覺,經常逗得我們都很開心。我們現在堅持了一段時間,希望這樣能夠成為一個習慣。

  第二,看書與閱讀的效果不同。例如常看電視的孩子會影響學習、影響情感的發展、影響孩子的注意力……其中講到看電視會打斷人們的注意力,沒法讓孩子與成人互動,沒法提問、與家長對話。可以說現在的孩子們都喜愛看電視,而且看電視會佔去孩子很多的時間,甚至有家長讓孩子在做作業的時候邊做作業邊看電視,這樣使孩子在做作業的過程中既不能把作業做好,又影響孩子的智力,導致學習下降。因此我覺得父母應該對孩子看電視定下規矩。

  第三,規定孩子讀書,使孩子在讀書中得到樂趣。我覺得這裡的“規定”一詞用得比較人性化。作者認為讓孩子閱讀也可以像我們規定孩子每天早睡早起一樣,時間長了,習慣了,孩子就會堅持下來。當然,這個規定的最初制訂也需要講究方法,書中作者舉了不少讓規定變得美好而吸引人的方法。這裡我對“大人一定要做好榜樣”頗有感觸。在工作中,經常會有家長跟我說自己的孩子不願看書,家長苦口婆心強迫孩子看,或者有的家長根本不捨得花錢給孩子買書,結果往往令人失望。我在開家長會上給家長的建議是,請家長先陪著孩子一起看書,可以同看一本,看完後一起討論書中的問題。爸爸媽媽和自己讀一樣的書,孩子們會覺得有意思。在隨後與家長的交流中,家長們反饋和孩子一起看書的效果非常好。能陪著孩子讀書的大人——她的孩子的學習成績也比較好,平常也比較喜歡看書,特別是考試的閱讀題得分就很高。

  由此可見父母的榜樣對孩子的影響巨大,有一句話: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長做好了榜樣孩子也會跟著父母學,同時我覺得作為教師也應該作為學生閱讀的楷模,做一個學生閱讀的引領者,透過自己的閱讀實踐來引領學生的閱讀。

  【篇六:《朗讀手冊》讀後感】

  最近學校裡發給每位教師一本《朗讀手冊》,仔細閱讀發現該書有三大特點:一、事例生動,引人入勝。二、語言通俗,讓我們很容易知道怎樣帶領孩子閱讀。三、事實確鑿,讓我們信服這些做法為什麼對孩子的閱讀有幫助。讀完後,觸動很大,感受頗深,感覺受益匪淺:

  首先,讓我知道閱讀能帶給孩子很多好處。用書上女兒都能記住的話說,你為孩子讀的書越多,孩子的理解力就越強,孩子就越聰明。

  其次,我們應創造條件讓孩子看各種各樣的書。書中說,童年時期愛看漫畫的人,長大以後往往會變成閱讀能力較強的讀者。其實提到漫畫,我總感覺很困惑,總認為多看這些書會害了孩子,因為孩子是那麼的著迷。書中還說,年齡小的孩子應多讀漫畫書,因為只有他理解了,才會感興趣,感興趣才會去更多地閱讀,才能提高閱讀能力,進而慢慢地提高閱讀的興趣。仔細想想還真是那麼回事,當我們對一本書讀來讀去,一頭霧水的時候,你還有興趣讀下去嗎?何況他們還是一群孩子,所以,放心地讓孩子們看吧,讓他們看各種各樣的書,讓他們感受讀書即享受的真諦吧!孩子們愛看的動漫故事,不防我們也拿來讀一讀,找到他們入迷的原因,然後幫她找到真正的好書。

  第三,我們大人都不寫讀書報告,也不用勉強孩子去做這些事。很贊同《朗讀手冊》中的觀點“你閱讀得越多,寫作也會更好。寫作成績最好的學生,並不是那些每天寫作最多的人,而是那些平時就將閱讀當作消遣,家中有很多讀物,並常寫隨筆的學生。”

  最後,讓我瞭解到看電視與閱讀的效果不同。電視本身沒有問題,因為從來沒有哪一臺電視機發生過損害人類大腦或造成犯罪的事。但長時間的看電視會影響孩子的學習、孩子的情感發展及注意力的培養,特別是過度看電視對女孩子及高智商的學生的負面影響更大……而長期的閱讀不但能開闊孩子們的視野,還能培養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家長如何妥善處理看電視的問題中的伍德夫婦的作法很是讓我感到慚愧,為了孩子的美好明天,我要以身作則,堅決控制孩子和家人在電視前時間。你為孩子讀的書越多,孩子的理解力就越強,孩子就越聰明。作為孩子的家長,我要做一個真正的讀者,做一個孩子閱讀的引領者,透過自己的閱讀實踐來引領孩子的閱讀。

【《朗讀手冊》讀後感】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