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語文> 九年級語文上冊《故鄉》教學實錄

九年級語文上冊《故鄉》教學實錄

九年級語文上冊《故鄉》教學實錄

  師:今天我給同學們上一篇魯迅先生的《故鄉》。“故鄉”兩個字如何解釋?

  生:故鄉就是自己出生的地方。

  生:故鄉就是祖輩人居住的地方。

  生:故鄉是籍貫。

  生:故鄉是父母居住的地方。

  師:比較完整的說法故鄉是出生的地方和有較長居住時間的地方。我今天為什麼來給你們上這篇課文?

  生:陳老師是北蔡人,回故鄉上課有回故鄉的感覺。

  師:真聰明!是的,因為北蔡是我的故鄉,回故鄉上《故鄉》感到非常親切。

  今天這堂課是為了培養同學們的質疑能力,透過提出問題,解決問題來提高我們的能力。你們的老師佈置了預習,讓你們回去讀《故鄉》,並提出問題。我從第一段“回故鄉”中提出了一些問題,請同學們看一看。(出示寫有問題的小黑板)

  師:那一位同學念得最響亮?請一位同學朗讀第一段。(同學們推薦了一位同學並請他朗讀。)

  師:請看這些題目提得好不好?

  問題好的先決條件是所提的問題必須與課文有關。

  只要能提出問題的即為“可”;

  假如提的問題二分之一的同學能回答即為“中”;

  假如提的問題三分之一的同學能回答即為“良”;

  假如提的問題,很少有同學能回答,甚至連陳老師都不能回答,這個問題質量高,即為“優”。再一次強調,問題必須與課文有關。下面解答問題:

  師:第一題:“遠近橫著幾個蕭索的荒村”,為什麼用“橫”,而不用“有”?

  能回答的同學請舉手。能回答的有兩個,說明問題質量很高。請舉手的同學回答一下。

  生:“橫”寫出了山村荒涼、淒涼的樣子,寫的是辛亥革命失敗時的情況。

  生:寫出了辛亥革命時的衰敗。

  生:很蕭條。

  師:“橫”寫出了景物沒有生氣,再加上是在船上往岸上看,所以是橫的。這個問題可打“良”。

  師:再看第四道題目:“我這次專為他而來”,為什麼用“他”而不用“它”?

  生:“它”指代動物,“他”指代人,作者把故鄉當人來看待。

  師:他說得挺好,其實在魯迅先生在寫文章時,“它”這個字還沒有發明呢!同樣,後面的“伊”就是“你”,當時還沒有發明“你”這個字。

  師:第三題:“這不是二十年來時時記得的故鄉?”為什麼用“?”而不用“!”?這個問題有意義嗎?能回答的同學舉手?一位、兩位,請一位同學回答。

  生:假如用感嘆號就是這不是我的故鄉的意思。用問號,表反問,起強調作用。

  師:是的,難道這是我的故鄉嗎?

  師:下面看第三題:前面說“我所見的故鄉全不如此”,後面說“我的故鄉彷彿也就如此”,前面說“我的故鄉好得多”,後面說“沒什麼影象”,這是不是矛盾?這道題目有意義嗎?好!(豎起大拇指。)這道題目有質量。哪位同學能回答?有兩位同學。

  生:作者外出太久了,故鄉的具體樣子記不清了,所以不矛盾。

  師:前面說了什麼,後面又說了什麼,矛盾不?按照這種思路回答好不好?

  生:他記得是小時侯故鄉的快樂情景,所以“全不如此”。而現在的故鄉讓他失望,所以不矛盾。

  師:還有同學能回答嗎?“我的故鄉全不如此”想象中的故鄉要好得多。“也就如此”,表明了心情有些悲涼。在作者的記憶中我的故鄉要好得多,再看看也就如此罷了,說明了作者的心情怎樣?比較複雜。矛盾的語言反映了他當時不愉快的心情和悲涼的情緒。

  師:第五道題目:為什麼交貨的期限在本年,而不是其它的時間?這道題目是沒有意義的,與課文內容的理解關係不大。

  師:這幾道題目,第四道是從字的方面,第二道是從標點的方面,第三道是從句子的理解方面提出的問題,都是有意義的。第五道題目沒有意義。

  下面我們邊看文章邊思考,提出一些與第二部分“在故鄉”有關的有意義的問題。我們先提與閏土有關的問題。

  (同學們開始舉手提出問題,老師將問題簡要地寫在黑板上。)

  (下面是學生提出的與閏土有關的問題。)

  1.然寫了中年的閏土,為什麼還要寫寫少年的閏土?

  2.既然寫與閏土的友誼,為什麼還要寫宏兒與水生?

  3.為什麼要閏土坐,他要遲疑呢?

  4.我們之間隔了一層厚障壁是什麼?

  5.為什麼要寫他的外貌?

  6.四個“……”號的作用是什麼?

  7.“歡喜”與“淒涼”的運用是否矛盾?

  8.閏土為什麼把“我”叫“老爺”?

  (學生提問時將“我”說成了“魯迅”,老師訂正道:“我”是作品的主人公,不是作者自己。)

  9.的東西是什麼呢?

  10.中年的閏土與少年的閏土外貌描寫有什麼不同?

  11.為什麼要寫楊二嫂?

  師:楊二嫂,這是下一步的`問題,我們先來探討閏土的問題。

  (解決問題):

  師:在解決第一個問題之前先來看看少年閏土是如何描寫的?

  閏土是如何說話的?請一位同學回答。只有一位同學舉手?其實我們班的許多同學都能超過她,同學們應該踴躍舉手。先請舉手的同學來回答。

  生:(念出少年閏土的外貌描寫)

  師:這些都是少年閏土說話時神態,還有描寫少年閏土小英雄形象的段落。

  (學生一起回答:12段。)

  師:誰來讀一讀。

  生:(讀。)

  師:少年閏土像一個小英雄似的,那麼中年閏土呢?下面請一位同學讀一下描寫中年閏土外貌的語段。

  生:(讀。)

  師:將中年閏土的外貌描寫再朗讀一遍。

  這些描寫跟少年小英雄的形象比較一下如何?有兩個語句能把中年閏土的外貌概括出來像個“石像”、像個“木偶人”,少年閏土的機智、靈活的小英雄形象沒了。

  (承上啟下提出第8題)

  中年閏土“叫我老爺”,為什麼叫我老爺?

  生:因為我當時做了大官。

  師:是不是真的做了大官?不是!只是楊二嫂的認識。

  生:當時閏土和“我”的地位有些差異,閏土自己感覺卑微。

  師:是不是再請一位同學回答?

  生:反映了當時社會人物之間關係的冷漠。

  師:當時農村地位低的人對地位高的人的卑微心理,表明了他們之間存在著距離。

  (承上啟下提出第4題)

  那麼什麼是厚障壁呢?

  生:厚障壁是隔閡、障礙物。

  師:由於地位

  教案《新人教版九年級語文上冊《故鄉》教學實錄三》,來自網!http://

  不同,因此有著厚厚的障礙物。

  (承上啟下提出第9題)

  那麼擋著的是什麼東西呢?

  生:厚障壁。

  師:是的,擋著的是厚障壁。

  (承上啟下提出第3題)

  那麼母親叫他坐,為什麼遲疑?

  生:因為身份的不同,不是同一地位的人,感覺有距離。

  師:“遲疑”也是因為厚障壁。

  (承上啟下提出第7題)

  那麼,“歡喜”與“淒涼”矛盾嗎?“歡喜”容易理解,那麼長時間沒見面,小時侯又是那麼好的朋友,乍一見面因此“歡喜”,那麼為什麼剛一見面馬就又淒涼起來了呢?“淒涼”是什麼意思?寂寞冷落的意思。“歡喜”為什麼又“淒涼”起來了?這邊的同學回答問題的積極性高,我希望另一邊的同學來回答這個問題。

  生:覺得地位不同的,懸殊太大,所以淒涼。

  師:再看看第6題四個省略號的作用。(老師找出了四個省略號的位置)誰能回答我?

  生:對生活不滿,對生活無可奈何,顯出淒涼。

  師:無可奈何的淒涼,生活缺少生氣。請一位同學朗讀小時侯說話的語調。這位同學讀的內容是來說明少年閏土的活潑、聰明,顯出中年閏土的麻木。

  (承上啟下提出了第1題)

  因此,為什麼既寫少年閏土,又寫中年閏土的問題可以回答了。

  生:寫出了人的變化。

  師:透過人的變化,寫出了社會的變化,表現了作者對社會的不滿。

  現在,閏土的問題都解決了。下面邊讀書邊提問與楊二嫂有關的問題。

  (學生提出以下問題,這部分採用邊提問邊解決的方法。)

【九年級語文上冊《故鄉》教學實錄】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