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歷史> 七年級歷史質量分析報告

七年級歷史質量分析報告

七年級歷史質量分析報告

  一、試卷總體評價

  本次測試的目的是檢測本區七年級歷史教學在使用新教材後的教學現狀、教學效果,以便為進一步提高本區歷史教學水平,整合歷史教學資源,加強歷史教學研究作一定的參考。本次測試的命題原則是圍繞新的歷史課程標準所規定的歷史教學任務和教學內容,考查學生對歷史知識的掌握程度,對歷史知識的運用能力。本次考試從形式上突破了以往的閉卷考試形式而採用開卷形式,這種形式避免了學生為應付考試而進行大量的機械記憶,切實有效的把考查歷史知識與考查學生學習能力,學習方法和學習過程以及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結合起來。

  本次歷史會考試卷共分兩大部分。第一部分是選擇題,共30題,為單項選擇,每題1.5分,共45分。其中上冊佔25.5分,下冊佔19.5分。第二部分是綜合題,包括連線題12分,設計題15分,材料解析題18分,簡答題10分,共55分。其中前三題中上冊佔13分,下冊佔32分,簡答題答案比較靈活,上下冊所佔分數不易確定。

  選擇題題目大部分來自於每一課後面的練一練,覆蓋面較廣,能夠保證在有限的考試時間內考查更多的知識內容,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應該而且必須掌握的知識,難易程度適中,有些題目注意了知識的內在聯絡,考查了學生將單個孤立的知識點整合在一起的能力。

  根據課改精神,綜合題注意了試題的開放性,透過設定新的情景,注重從多角度、多層次考查學生的綜合能力、應變能力和創新能力。如第二大題第2小題,把一組具有相似歷史地位的人物組合在一道試題中,使答題的過程中包含了“比較”、“辨別”等思維活動。第三大題設計表格是活動課內容之一,要求學生對分散在教科書各課的知識按其內在的特徵重新進行組合,學會知識歸類,提高對學生能力考查的層次。材料解析題的主要功能應該是考查“應用能力”或“綜合應用的能力”,如第四大題的第2小題,就需要學生對中國古代文學的發展有一個縱向的聯絡和比較,並能找出其特點,同時也可和語文學科進行知識互補。第五大題的小導遊是歷史與現實的結合,從一個側面體現了歷史教育的價值。試題的形式活潑,貼近現實生活,不僅考查了學生對知識的掌握和對歷史的理解,也注意了課改中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目標。

  試卷總體看客觀題內容多為最基本和重要的知識,主觀題注意學生的能力考查,注意聯絡現實生活,注意設計新的問題情景和提問視角,遵循普及性,基礎性和發展性的原則,能較好地衡量一個學校對初中歷史教學的重視程度和歷史教師對新課程標準和新課改精神的學習領會把握的程度。

  二、學生成績總體評價及答題典型錯誤

  根據全區歷史試卷的抽樣分析和對全區歷史試卷的總體把握,學生總體成績稍偏低。從試卷反映的情況來看,學生對直接來源於書本的知識掌握的較好,而對於考查他們對身邊歷史的瞭解和歷史知識的應用能力則顯得不足。

  具體分析,第一、二大題得分率較高,分別為68.3%和73.1%。選擇題內容比較直觀,答案直接來源於課本,認真翻書查詢並有時間保證的學生往往都能得高分,但個別題目也可看出學生的概念模糊。

  例第5小題:我國文字演變的排列順序應是()。

  A.小篆——隸書——楷書B.隸書——小篆——楷書C.小篆——楷書——隸書

  正確答案為A,錯誤答案較多的是C,原因是學生在平時的學習中沒有學會將有相同特徵的孤立的知識點整合在一起。

  例第28題:清朝建立的時間是()。

  A.1616年B.1644年C.1638年D.1636年

  正確答案是D,錯誤答案較多的是A,原因是學生沒有理解努爾哈赤稱汗與皇太極稱帝有何不同。

  連線題的錯誤率較低,和平時教學中老師注意知識的延伸及橫向比較有關。

  從試卷上看用表格形式歸納已學過的知識學生基本掌握,這一題失分較多的'一欄是“宋應星所處的朝代、身份及主要貢獻。”有些學生對這位科學家很陌生,不知在哪一課中去尋找。第四題出現錯誤比較多的地方是第2小題中的材料一和材料二的回答。錯誤主要表現一是詩、詞兩種文學形式區分不清,混為一談;二是代表作品張冠李戴,李白的詩作寫成孟浩然的,宋代三位代表詞人寫成李白、杜甫、白居易等等。第三大題和第四大題的第2小題都涉及到文化內容。七年級上、下兩冊書中有十二課介紹了中國古代文化、科學的發展歷史,也是教學中的重點,由於所講的科學家、文學家、藝術家比較多,平時上課如不經常溫習,只借助考前的複習,就會使學生對一些比較陌生的名字產生混亂,朝代、身份分不清,以至於出現上述錯誤。

  第五大題得分率為43.6%,是各題中得分最低的。,此題比較靈活且限制了範圍,學生需要經過思考,不能直接從書中抄到答案。大部分學生都從書中找出了一些景點,但內容也是五花八門,最具有特色,能反映出中華民族文明歷史的景點寫完整的不多,如秦始皇陵兵馬俑,敦煌莫高窟,明朝營建的萬里長城等等。同時推薦的理由也難住了一部分學生,許多學生寫的多是“世界上又一大奇蹟”、“古代建築的代表”等一類的話。說明在平時的教學中對歷史與現實的結合方面把握的還不夠全面。

  三、教學建議

  教師必須認真學習掌握新的歷史課程標準,充分領會新課改的精神。

  教學中教師要重視引導學生注意歷史知識多層次,多方位的聯絡,如發展的縱向聯絡,內容的橫向聯絡,前後的因果聯絡等,幫助學生形成知識的網路。聯絡實際是歷史教育的需要,也是歷史教育的價值體現。教師在教學的時候,應該有意識的把歷史問題與現實問題結合起來,或引導學生尋找歷史與現實的聯絡。

  教學中還要注意情感與價值觀念的引導,讓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教學中要提供“能力實踐”的機會,讓學生閱讀歷史書籍,組織討論,組織歷史辯論會,舉辦歷史故事會,寫歷史小論文等,讓學生“動”起來,有目的、有組織的鍛鍊學生的能力。

【七年級歷史質量分析報告】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