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語文> 古詩《泊船瓜洲》課堂的評課稿

古詩《泊船瓜洲》課堂的評課稿

古詩《泊船瓜洲》課堂的評課稿

  古詩文是我們的國粹,是祖國語言的根基,它是中華民族精神文化的重要載體,本身也是一種獨特的經典民族文化。它作為語文課程內容之一,其豐富的人文內涵對學生精神領域的影響是深遠的。

  它的呈現分為課內新授課和課外誦讀指導課兩種形式。前者形式,我們並不陌生,其教學目標應該在落實語文基本能力訓練的同時,充分挖掘古詩的人文內涵,引領學生融入古詩蘊含的文化之中,讓學生在學習中洗滌心靈,提高品德修養和審美情趣,形成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

  那麼如果作為課外誦讀指導課,它的目標定位又是什麼呢?基於本次“中華經典誦讀課”研修活動的主題,我姑且認為其本次活動目標定位是這樣:1、推進小學生中華經典誦讀校本課程的開發與實踐。2、營造一種古典詩文的校園文化氛圍。3、進一步加強語文教師對經典誦讀課堂教學內容的理解與把握。

  結合兩者,我個人認為古詩教學共同目標透過營造古詩中蘊含的意境和情境從而激發孩子的誦讀興趣。今天,詹老師在《泊船瓜洲》的誦讀課上,以“激發興趣”為主要目標,以“誦讀”為主要策略,為我們呈現的一堂充滿“詩情畫意”的詩詞課堂。

  一、詩中有詩

  古詩文的學習不是單調和孤立的,從內容上說,它不應該侷限於所教的一首詩。它應該是詩中有詩,詩外有詩。縱觀詹老師整堂課,詩的氛圍隨處可見。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大板塊:

  1、課前詩誦,情趣盎然。

  課伊始,孩子們自覺朗誦起平時積累的詩詞,看似平常卻也有意,因為課前的古詩背誦,使得孩子未學詩前先蘊詩調,孩子從一開始就洋溢在濃烈的詩歌學習氛圍中。

  2、以“景”扣“景”,情景相融。

  一句“春風又綠江南岸。”綠出了“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牆來。”的春花爛漫之美景:綠出了“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的春柳依依之美景;綠出了“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的春風拂面之美景;綠出了“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的春雨綿綿之美景;還有“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黃四孃家花滿蹊,千朵萬朵壓枝低。”“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遲日江山麗,春風花草香。”等一系列描寫春天美景的詩句,學生一下子被沉浸在美麗的'江南風光中,享受這種經典詩歌所帶來的詩情畫意。

  3、以“情”扣“情”,情情深入。

  學完課文,詹老師又扣住“思鄉情”為主題,引導學生拓展,積累思鄉的詩句。如《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長相思》、《天淨沙秋思》一組詩詞讓學生激情誦讀,深刻體會作者思鄉之情,最後齊誦,達到情感共鳴。同時,詹老師既注重了孩子的課前的資料蒐集,以思鄉主題,引出一組思鄉古詩,讓學生在學習一文時,認識更多的同類古詩。在誦讀中不僅鑑賞了古詩字詞句的魅力,而且也無形中滲透給孩子一種經典詩句積累的意識,對書香文化校園的營造也是一種無痕的指導。

  二、詩中有情。

  《泊船瓜洲》這首詩透過描寫詩人泊船於瓜洲之上,眺望江南時的所見、所思、所感,表達了作者思鄉、愛鄉和急於返鄉的心境。而這份深切的情感如何詮釋給年幼的孩子們呢?光靠老師的講解、資料的補充顯然不夠。

  這時,我們看到了詹老師的課堂智慧,採取“以讀為本”的基本教學理念和方式,以“誦讀”為策略,在瞭解了王安石的當時背景資料後,反覆引讀(4次)“京口瓜洲一水間,鐘山只隔數重山。”的詩句中體驗作者只能在一次次眺望中想象家鄉的美好,又只能反覆試問(4次):“明月何時照我還?”的詩句中表達作者的無奈歸鄉,急於返鄉的心境。

  可是“明月何時照我還?”的人又何止王安石一人!我國從古至今有許多漂泊在外的遊子時刻思念家鄉和親人。詹老師又緊扣思鄉為主題,引出一組思鄉古詩,讓孩子配樂朗誦,再次深化詩中所表達的濃濃的思鄉情。這樣,伴著《思鄉曲》,學生的動情誦讀水到渠成,朗讀成了他們表達情感的內心需要,從而使學生一步步品出了詩韻。

  這裡渲染的何止是作者的詩中情?我們還可喜地看到孩子們在詹老師的激情導讀之下所產生的對詩歌的熱愛之情也已躍然在課堂之中。

  三、詩中有畫

  前面提過,古詩文的學習不是單調和孤立的,從形式上說,它也不僅僅侷限於在語文課堂上的學習實踐,更還應該注重古詩文與其他學科、活動的有機整合,全面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比方說,我們可以在語文課上積極引導,讓孩子們給經典古詩配上音樂課類似的節奏,或朗誦或吟唱,也可以畫一畫,畫出古詩的意境,或塗鴉或描摹。

  如:詹老師說詩是一幅畫,那麼這首詩畫了哪些地方呢?這時,學生以畫布景,畫出了京口、瓜州和鐘山三處地名,又畫出了一道江水,幾重高山,一輪明月等景物;

  那“春風又綠江南岸”又該怎麼畫呢?詹老師又以讀代畫,引出一系列描寫春光的優美詩句以各種形式讓孩子們誦讀,讀出了“春風又綠江南岸”意境和情境,如此美麗的江南風光,詩人就這麼想著,望著,一幕幕溫馨的畫面又出現在眼前,一絲絲甜蜜的回憶又掠過心頭,一處處揪心的場景又瀰漫在作者胸中……難怪作者念念不忘。真是畫中有詩,詩中有畫啊!孩子再次享受到這種經典詩歌所帶來的詩情畫意。

  四、詩中有意

  有人說古詩是人類某種寶貴的情緒、情感在瞬間的靈光閃現。因此,在古詩詞教學中最難呈現的是詩的意境。因為意境只能意會,不能言傳。

  詹老師在教學中,還是以讀為本,讓孩子反覆誦讀、讀出節奏、讀出韻味。因為古詩中蘊含著節奏、音韻、意境的美,學生只有在反覆的誦讀過程中,才能真正理解詩中作者所要表達的思想內容,細細品味詩文所表現的意境,欣賞傳統文化的魅力。

  首先她給學生充分的時間讓其自主學習、自由朗讀古詩,讀通詩句基礎上老師還提醒學生容易讀錯的字音,直至將整首詩讀得正確、流利。然後,透過畫一畫、唱一唱、誦一誦等方式讀懂詩意,然後將“文意”與“詩境”對應起來,引導學生披文入境,自讀自悟,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入境”“妙悟”,昇華內心的情感。

  都說“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詩中有畫,詩中有音樂,詩中有哲理,詩中有人生。古典詩文無疑是一顆璀璨的明珠,一把開啟心靈的鑰匙,所以開展好經典誦讀工作,我們任重而道遠。

【古詩《泊船瓜洲》課堂的評課稿】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