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教育> 愛國教育的小故事

愛國教育的小故事

愛國教育的小故事(通用16篇)

  愛國,是一種堅定的民族精神,是一種振興中華的責任感,我們要用這種強大的精神力量去描繪祖國未來的宏圖。下面是小編為你整理了愛國教育的小故事,希望能幫助到您。

  愛國教育的小故事 篇1

  唐朝的時候,有個地方官叫李希烈,為實現個人野心,發動叛亂,四處燒殺搶掠,使百姓遭難,國家也受了損失。怎麼辦呢?當朝宰相就向皇帝建議,讓太師顏真卿去勸說李希烈歸順朝廷。皇帝同意了,就讓年過70的顏真卿去見李希烈。其實,這是那個宰相出的壞主意。因為顏真卿為人正直,不肯巴結討好,得罪了宰相。宰相明知李希烈不會歸順,卻讓顏真卿去,想借刀殺人。顏真卿也深知此去凶多吉少,可為了國家的安寧,他毫不猶豫地去了。

  果然,李希烈見到顏真卿,立刻讓部下拔出刀,圍著他破口大罵,說要吃他的肉。顏真卿挺身屹立,怒視著叛賊。李希烈等人勸他投降,他說:“我來勸你們投降,你們反來勸我,我豈能受你們的利誘威脅。我快八十歲了,還怕死嗎?”李希烈命人挖了坑,要活埋他。顏真卿冷笑說:“我既然敢來,就不怕死,要殺就殺!”他為自己寫好了祭文和墓誌,做好了死的準備。

  過了些日子,李希烈又叫人堆上柴草,點著火,對顏真卿說:“不投降就燒死你!”顏真卿視死如歸,毫不猶豫地向火堆撲去,倒是那夥人嚇得把他拉住了。李希烈見顏真卿軟硬不吃,決定殺了他,派人去把他勒死了。顏真卿就義前,仍大罵不止,表示自己為國盡忠決不屈服的意志。這位愛國老人為國家獻出了自己的生命。

  愛國教育的小故事 篇2

  新中國成立後,廣大工人成了國家的主人,勞動熱情倍增。振興中華,改變祖國一窮二白的落後面貌,成了人民群眾共同的願望和行動。被稱為“鐵人”的王進喜就是胸懷祖國、發憤圖強的一代工人的典型。

  王進喜本來是玉門石油礦普通工人,可他一心為國分憂。有一次在北京街頭上,他看到汽車沒油燒,在車頂上放著大大的煤氣包,靠燒煤氣行駛。他難過得吃不好睡不著,心想:“我是石油工人,現在國家缺油,我有責任啊!”不久,他被調到大慶,參加開發新油田的會戰,他興奮得像有使不完的勁,恨不得一拳頭砸出一口井來。沒有住房,他和大家住在乾打壘的簡易棚子裡,吃冷飯,睡地鋪。鑽井機到了,可沒有吊車下不了火車,他一聲吶喊,帶著工人用繩子拉,肩膀頂,終於把機器卸下來運到工地。第一座井架豎起來了,沒有水灌井,他和工人們用臉盆、水桶,硬是把水一盆一桶地弄來,爭分奪秒地開了鑽。發生井噴事故時,沒有攪拌機,他縱身跳進泥漿池,用身體攪拌。他為什麼要這樣做:為的是儘快打出石油,改變祖國石油工業落後的面貌。

  因為常年勞累,飲食沒規律,王進喜得了嚴重的胃病,經常疼得不能入睡。可他說:“為了拿下大油田,我寧可少活20年!”正是這種鐵人精神,正是這種為國忘我的勞動,使得大慶油田很快建成了,使我國摘掉了石油工業落後的帽子。

  愛國教育的小故事 篇3

  李商隱年少有為,而且關心國家大事,目睹唐朝國運衰微,憂心如焚,在事業上更有遠大抱負。13歲那年,他看到朝綱不振,君臣昏庸,就寫了一首《富平少侯》詩。

  詩中寫一個富平少侯張放,13歲就承襲侯爵之位,身居尊位,驕奢豪侈,醉生夢死,不憂國事。實際上並無其人,只不過是李商隱杜撰假託的人物。

  很明顯,寫作的目的是譏諷那些不謀國事的權貴的。13歲就有如此手筆,真是難能可貴!

  愛國教育的小故事 篇4

  現在,在廣大農村湧現出許多農民企業家和專業戶,他們是農村致富的帶頭人。其中有許多優秀分子不但想到自己富,還帶動全村、全鄉人富,關心農民兄弟的疾苦。

  江西南昌順外村農民企業家曾榮苟領導全村人辦了10幾個企業,不但成了富裕村,還每年上繳國家100多萬元稅金。村民們都感謝他,他卻說:“我們周圍的一些村子,特別是老區的許多地方,還沒有徹底擺脫貧困。幫他們脫貧,走共同富裕的道路,是我們先富的人的社會責任。”於是他主動5次到贛南老區與老區的窮村結成“對子”,幫他們培訓人才,建起村辦企業。

  江蘇贛榆縣一個農民專業戶叫祁德林,養對蝦致富了。他想到在南疆老山保衛祖國的戰士多麼艱苦,就把一噸對蝦送到了前線,慰問戰士。他經常想:“自己富了,有責任幫助別的兄弟一起走富裕路。”他就主動向村辦企業投資,還出錢支援村裡的教師、五保戶、敬老院。有三家困難戶一直富不起來,他拿出6000元買了鴨子給他們喂,說:“賺錢歸你們,虧本算我的。”結果第一年虧了,他又拿出錢給他門買船搞捕撈,終於使他們在經濟上翻了身。

  還有遼寧瀋陽一家農民辦的聯合公司,幾年中發展成有2000多名工人,資金積累上百萬的大型企業,可農民出身的總經理蘇立文拿的工資還不如工人多。他說:“我個人沒什麼希圖,只希望為農民兄弟闖出奔富的路。”

  這些普通農民的心胸多大呀,裝著國家,裝著幾億農民兄弟。

  愛國教育的小故事 篇5

  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兵敗被俘,坐了三年土牢,多次嚴辭拒絕了敵人的勸降。一天,元世祖忽必烈親自來勸降,許以丞相之職,他毫不動搖,反而斬釘截鐵地說:“唯有以死報國,我一無所求。”

  臨刑前,監斬官湊近說:“文丞相,你現在改變主意,不但可免一死,還依然可當丞相。”文天祥怒喝道:“死便死,還說什麼鬼話!”

  文天祥面向南方慷概就義了,給世人留下一首撼人心絃的《正氣歌》。

  愛國教育的小故事 篇6

  屈原一生經歷了楚威王、楚懷王、頃襄王三個時期,而主要活動於楚懷王時期。這個時期正是中國即將實現大一統的前夕,“橫則秦帝,縱則楚王”。屈原出身貴族,又明於治亂,嫻於辭令,故而早年深受楚懷王的寵信,位為左徒、三閭大夫。屈原為實現楚國的統一大業,對內積極輔佐懷王變法圖強,對外堅決主張聯齊抗秦,使楚國一度出現了一個國富兵強、威震諸侯的局面。但是在內政外交上屈原與楚國腐朽貴族集團發生了尖銳的矛盾,由於上官大夫等人的嫉妒,屈原後來遭到群小的誣陷和楚懷王的疏遠。他被流放江南,輾轉流離於沅、湘二水之間。頃襄王二十一年(公元前278年),秦將白起攻破郢都,屈原悲憤難捱,遂自沉汨羅江,以身殉國。

  分析:為了國家和人民的利益而獻出了自己的生命,崇高的品德和情操在屈原的身上體現得淋漓盡致。

  話題:“命運”“責任”“精神衛士”。

  愛國教育的小故事 篇7

  張伯苓的理想

  南開中學的創辦者張伯苓16歲時以優異的成績考入北洋水師學堂,學習駕駛。畢業後,他參加了“甲午海戰”,但軍艦一出海就被擊沉,這對他觸動很大。1899年英國強租我國威海衛軍港,張伯苓親眼看見,第一天在港口升起的清朝國旗第二天就降下來了。強烈的愛國心促使他毅然退出海軍,回到天津籌辦學校。他四處奔走,籌集資金,終於在1907年辦起了南開學校。張伯苓一生全力辦教學為國家培養了大批的人才。

  分析:只有祖國的富強,個人才有尊嚴。為此,張伯苓不餘遺力地創辦學校,希望能以教育培養振興中華的人才,其愛國熱情讓人感動。

  話題:“教育與愛國”“人生的目標”

  愛國教育的小故事 篇8

  辛棄疾憂國憂民

  辛棄疾曾寫《美芹十論》獻給宋孝宗。論文前三篇詳細分析了北方人民對女真統治者的怨恨,以及女真統治集團內部的尖銳矛盾。後七篇就南宋方面應如何充實國力,積極準備,及時完成統一中國的事業等問題,提出了一些具體的規劃。但是當時宋金議和剛確定,朝廷沒有采納他的建議。

  分析:“位卑未敢忘憂國”,為國分憂,是每一個華夏兒女義不容辭的義務。

  話題:“責任”“愛國”。

  愛國教育的小故事 篇9

  宋慶齡的執著

  宋慶齡自1913年開始追隨孫中山,致力於中國革命事業,謀求中華民族獨立解放。在近70年的漫長歲月裡,經過護法運動(1917年)、國民大革命(1924—1927年)、國共對立十年(1927—1937年)、抗日戰爭(1937—1945年)、解放戰爭(1945—1949年),她始終忠貞不渝地堅持孫中山的革命主張,堅定地和中國人民站在一起,為祖國的繁榮富強和人民生活的美滿幸福而殫精竭慮,英勇奮鬥,在中國現代歷史上,譜寫了光輝的篇章。宋慶齡因此被譽為20世紀最偉大的女性之一。

  分析:沒有一顆熱忱的愛國之心,宋慶齡能七十年如一日為祖國的解放和富強而殫精竭慮嗎?

  話題:“忠貞”“持之以恆”。

  愛國教育的小故事 篇10

  公元前100年,漢武帝正想出兵打匈奴,匈奴派使者來求和了,還把漢朝的使者都放回來。漢武帝為了答覆匈奴的善意表示,派中郎將蘇武拿著旌節,帶著副手張勝和隨員常惠,出使匈奴。蘇武到了匈奴,送回扣留的使者,送上禮物。蘇武正等單于寫個回信讓他回去,沒想到就在這個時候,出了一件倒黴的事兒。

  匈奴中有人造反,蘇武的手下牽連其中,蘇武知道自己有辱使命,決定自盡,未遂,單于就把他關押起來不給飯吃,蘇武吃雪和氈毛活了下來,匈奴人認為很神奇,就把他流放北海邊牧羊。所有羊都是公羊,要求他讓公羊生下小羊才讓他回來。

  蘇武到了北海,旁邊什麼人都沒有,唯一和他作伴的是那根代表朝廷的旌節。匈奴不給口糧,他就掘野鼠洞裡的草根充飢。日子一久,旌節上的穗子全掉了。一直到了公元前85年,匈奴的單于死了,匈奴發生內亂,分成了三個國家。新單于沒有力量再跟漢朝打仗,又打發使者來求和。那時候,漢武帝已死去,他的兒子漢昭帝即位。漢昭帝派使者到匈奴去,要單于放回蘇武,匈奴謊說蘇武已經死了。使者信以為真,就沒有再提。

  後來漢朝又有使者來到匈奴,蘇武的手下悄悄與其取得了聯絡,告訴他們蘇武還活著。這才讓蘇武返回大漢。這中間度過了十九年。

  蘇武出使的'時候,才四十歲。在匈奴受了十九年的折磨,鬍鬚、頭髮全白了。

  回到長安的那天,長安的人民都出來迎接他。他們瞧見白鬍須、白頭髮的蘇武手裡拿著光桿子的旌節,沒有一個不受感動的,說他真是個有氣節的大丈夫。

  愛國教育的小故事 篇11

  1978年,邊防戰士楊朝芬和他所在的連隊向越南侵略軍發起自衛還擊時,遭到了躲在暗堡裡的敵人機槍的瘋狂掃掃射,連隊前進的道路封鎖了。

  在這緊急關頭,楊朝芬手拿爆破筒,閃電般地撲向暗堡,猛力將爆破筒筒塞進射孔,當他正要點燃導火索時,敵人把爆破筒推了出來。楊朝芬毫不猶豫地點燃導火索,第二次把爆破筒塞進暗堡,敵人又把它推了出來。爆破筒“嗤嗤” 地冒著白煙,眼看就要爆炸。在這千鈞一髮的時刻,楊朝芬往山坡下一滾,“轟隆” 一聲巨響,暗堡裡的敵人連同暗堡一起飛上了天。

  楊朝芬為連隊掃除了前進的障礙,人們稱他是“活著的黃繼光”。

  愛國教育的小故事 篇12

  懷念錢學森爺爺

  錢學森爺爺1911.1211至2009.1031,享年98歲,您是中國五星的其中一棵,給中國帶來了寧靜,給中國帶來了許多武器。您用自己的智慧鍛造成一個個知識的大門和階梯,留給後來的“攀登者”,是您給中國年輕人創造許多理想,給我們搭起了一座座橋樑。您是我們中華人民族知識分子的典範。

  您放棄了自己的快樂和休息時間,卻給我們創造了祖國兒女的美好未來。讓我們說聲:您休息一下吧!錢學森爺爺。可在這時,您卻離我們而去了,您可曾知道中華民族都為您的死去而哭泣,人們紛紛都淚眼濛濛,恨不得把自己的生命給您在讓您在一次重生啊!您為我國生命科學和載人航天事業做出了貢獻。

  您是知識的棟樑,您可曾知道,您可能不知道。許多網友看到您死去而悲痛!全中國也包括國外都知道您死去來看您。

  雖然我並沒去,但我會在心裡掛念你。我會好好學習,將來也成為知識的棟樑!我也要把中國帶到先進的時候,相信我,我會成功!

  愛國教育的小故事 篇13

  1980年1月,蘇州菜館的詹欽標接受祖國的委託,作為某工程安裝組的廚師,來到紐約。

  1月10日中午,工程組設宴招待參加開工典禮的美國各界知名人士。詹欽標為客人做了色彩鮮豔、形態各異、別有風味的蘇州名菜,美國客人品嚐以後讚不絕口。詹欽標的做菜技藝,一下子轟動了整個紐約,他被媒體稱為“烹飪新星” 。

  紐約市市長想留詹欽標為私人廚師,並答應讓他在別墅裡挑最好的房間住,把家屬、孩子都接到美國來。有的老闆許諾:“如果你肯留下來,我除包你的伙食外,再出三千美金的月薪。”有的老闆答應:“你留在我這裡,我可以出錢以你的名義開一家菜館。”

  他這次出國只有一個念頭:不辜負黨和人民的信任和委託,以出色的工作為工程的勝利完成做出貢獻,為祖國爭得榮譽。對出於好意的聘請,他有禮貌地謝絕了;對於那些老闆的重金收買,他絲毫不動心。

  愛國教育的小故事 篇14

  先烈董存瑞

  同學們吶,我們現在的幸福生活都是抗日先烈用他們的鮮血給我們的啊!有一個先烈,我至今也忘不了,他就是董存瑞。

  他1929年生於河北省懷來縣的貧苦農民家庭。1945年7月參加八路軍。1947年3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48年5月25日,解放軍攻打中華民國政府軍駐守的隆化城。董存瑞所在連隊負責守軍防禦重點隆化中學。據說,在衝鋒時,遭到一個橋型暗堡的猛烈火力封鎖。董存瑞便抱起炸藥包,準備進行爆破。衝至橋下後,發現橋型暗堡距地面過高,也沒有地方可以放置炸藥包。董存瑞便用手托起炸藥包,拉燃導火索,與暗堡同歸於盡。董存瑞的行為,使得他成了中國共產黨宣傳的著名戰鬥英雄。在河北省隆化縣北郊,有董存瑞的墓地和紀念碑,碑上刻著朱德的題詞:“捨身為國,永垂不朽。”

  我們不能辜負他們對祖國的希望啊,所以我們要好好學習,長大之後為國家的發展盡一份力!

  愛國教育的小故事 篇15

  魯迅

  人人都有偶像,我也有,他是魯迅先生。我為什麼敬佩他?因為……

  先說他愛國吧。他跟一般人確實不同,他非常熱愛自己的國家。第九冊第6課講到,魯迅先生他由於對黑暗會的強烈不滿,經常在不同的報刊上發表文章來批評當局者。反動派不讓他發表文章,也就是課文裡說他老是“碰壁”。機智的魯迅利用100多個筆名來寫文章,跟敵人鬥爭,讓廣大群眾來看清舊社會,起來鬧革命。

  再說他幫助老百姓的生活吧。記得書上說,魯迅救過一個黃包車伕。黃包車伕的腳刺到了玻璃,魯迅拿藥水給他清洗傷口,還給他錢。誰聽了這個事不感動呢?

  在我的心目中,魯迅先生是一個品德高尚的人,也是我最敬佩的人。他的一句話:“時間就像海棉裡的水,只要願擠,總還是有的。”一直印在我的腦海中,永遠都難以忘卻!

  愛國教育的小故事 篇16

  鳥飛反故鄉兮,狐死必首丘。信非吾罪而遭棄兮,何日夜而忘之。——題記

  “令尊為何如此輕易就放棄了性命呢?”

  “楚民塗炭,流離失所。吾寧墜之江河,葬身魚腹,也不願吾之高尚人潔受這世俗的侮辱!”

  吾曾勸誡過楚懷王,望楚懷王聖哲茂行,舉賢授能。懷王對吾之意見甚是歡喜,下旨逐條實施。吾卻未曾想過竟遭奸佞之陷害,胡亂散佈謠言,把吾陷入不忠不孝之地。懷王竟也聽信讒言,至此便疏遠於吾,吾的一片赤膽忠心,從此應流散於何方?

  一年,秦國派張儀來楚。秦王目的明瞭,就是想要破壞齊楚兩國的聯盟關係。無奈懷王昏庸,貪圖秦王獻上的六百里土地,竟起兵攻齊,結果喪失漢中地六百里。最後,懷王被秦人扣留,死於秦國。吾聞後淚之縱橫曰:“大王好糊塗,吾早便勸誡:秦乃虎狼之輩,不可信任。可您卻一意孤行,棄百姓於不顧啊!”

  頃襄王二十一年,秦將率兵攻楚,生靈塗炭。吾一人行之湘水,秦騎長嘶聲,兵戎相見聲,不停在吾之耳畔迴響。“罷了,罷了。楚已亡國,吾怎能苟活?吾只望人民安居樂業,再無爭戰之煙火,此外別無所求!”

  在吾墜江一霎,卻有一念頭劃過:如有來世,吾還能如此之忠乎?

  屈原一世之赤膽忠心,終成空。

【愛國教育的小故事】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