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圖形影象/多媒體> 藉助多媒體構建和諧高效數學課堂論文

藉助多媒體構建和諧高效數學課堂論文

藉助多媒體構建和諧高效數學課堂論文

  摘 要:

  隨著計算機輔助教學的不斷髮展,多媒體輔助教學越來越被重視。實踐證明,科學合理地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可以有效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因此,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我們要充分藉助多媒體技術,節省課堂有效教學時間,展現更多的學習資源,提供形象逼真的教學資訊,使教學內容由靜態變成動態、由抽象變為具體,突破時間和空間的限制,較好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學習的求知慾,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提高課堂效率,促使學生全面、和諧、愉悅、高效地發展,讓數學課堂變得更加精彩、高效。

  關鍵詞:

  藉助多媒體 構建 和諧高效 數學課堂

  21世紀是資訊飛速發展的時代,多媒體技術作為一種有效的輔助教學手段,已被廣泛地引入課堂教學,特別對小學數學教學的影響更大、更廣泛、更深遠。實踐證明,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僅靠一張嘴、一支筆與一本教科書是遠遠不夠的。因此,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藉助多媒體進行有效的教學活動,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啟迪學生的思維,提高教學效率,促使學生全面、和諧、愉悅、高效地發展。那麼,如何藉助多媒體構建和諧高效的數學課堂呢?

  一、激發學習興趣,提高效率

  例如,在教學《圓的周長》一課時,學生很難理解到一個圓的周長約等於圓直徑的3.14倍,當然周長計算也是小學數學幾何知識教學的一個難點。因此,教學時,我在匯入部分設定了一個直觀形象、新穎、別緻、有趣的學習情境:用多媒體課件出示一個兩層的大蛋糕,讓學生猜測,假如在蛋糕的邊緣放上大小相等的櫻桃,兩層分別需要幾個?然後課件展示實際所放的情況和所需的個數。接著,讓學生猜測上、下層在直徑所在的位置也擺上櫻桃,可能要幾個,再進行演示驗證。在此基礎上,讓學生觀察上、下層邊緣和直徑所需櫻桃的情況,發現有什麼特點,由此得出:邊緣所用櫻桃的個數是直徑個數的3倍多一些。接著在實驗操作過程中,用一個硬幣在直尺上滾動,當硬幣在直尺上滾動一週時,邊緣一點在直尺上移動的距離約是3.14釐米;還有一種用繞繩法測量周長的過程。把這些藉助於多媒體課件放映出來,銀幕上的影象將引起學生極大的興趣,對圓的直徑與周長的關係也就有比較深刻、更清晰的瞭解,周長計算公式的概括也水到渠成了。

  而這種思維的感受過程是一支粉筆和一本教科書無法給予的`,併為進一步學習周長的知識創設了有效的情境,能夠激發學生濃厚的探究新知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慾,讓學生在歡樂、愉悅的氣氛中獲得數學知識。

  二、突破重難點,提高效率

  如在教《圓柱體積》這一課時,採用傳統教法演示把圓柱切割成小塊,並拼湊成近似的長方體,這樣既不方便又講不清,往往演示不好,還會使學生對這一知識產生模糊認識。如何使學生深入透徹地理解這一過程呢?教師可以利用課件對圓柱進行平均分割的演示:出示四個完全相同的圓柱,沿著圓柱底面把圓柱切開,將它們分別平均分割成8份、16份、32份、64份,每次分割後,計算機立刻把它們拼湊起來,然後在螢幕上展示出拼湊的過程和拼合後的效果:拼湊後的圖形越來越接近長方體。學生透過觀察深刻理解到:等分的份數越多,拼成的圖形形狀就越接近長方體。從而理解了:如果將圓柱等分成無限份,就一定能拼成一個長方體。

  比較以後得出:長方體的長相當於圓柱底面周長的一半(πr),寬相當於底面圓的半徑(r)。因為長方體的面積=長×寬×高,所以圓柱的體積=πr×r×h,即:圓柱的體積=sh。這樣的動態演示將複雜的知識在圖形的不斷組合、對比中形象生動地展示出來,降低了學生思維和推理的難度,突破了教學重難點。

  三、縮短教學時間,提高效率

  如教學《圓錐的體積》時,在學生感知由圓柱的一個底面縮小變成圓錐時,這個圓錐與圓柱是等底等高的,然後讓學生猜想圓錐的體積與圓柱有什麼關係,繼而課件驗證學生的猜測:用圓錐盛沙子,看看需盛幾次才能把圓柱倒滿,或者把圓柱裡的沙倒到圓錐裡,可以倒幾次,從而得到:圓錐的體積是等底等高的圓柱體積的三分之一,圓柱的體積是等底等高的圓錐體積的三倍。接著在變式練習中探究:圓柱和圓錐等底等高時,它們體積的關係;在等高等體積時,它們底面積的關係;在等底等體積時,它們高的關係。這樣,可以加深學生的理解,糾正學生的錯誤理解,同時增加了情趣,降低了理解的難度,將難點趁機有效突破,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總而言之,多媒體技術的應用為數學教學注入了新的生命力,多媒體技術與數學教學的有機結合,是數學教學改革中的一種新型教學手段。把資訊科技合理有效地廣泛運用到數學教學中,不僅可以有效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還可以構建和諧高效的數學課堂。

  參考文獻

  [1]袁振國教育新理念.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2,71-79。

  [2]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數學課程標準[m].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01年7月。

  [3]劉儒德資訊科技與課程整合.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313-331。

  [4]王旭媚資訊科技與數學學科教學整合的嘗試與思考[j].數學教育學報,2004,13。

  [5]朱慕菊《走進新課程:與課程實施者對話》.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

【藉助多媒體構建和諧高效數學課堂論文】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