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語文> 《繁星》課堂教學實錄

《繁星》課堂教學實錄

《繁星》課堂教學實錄

  

  師:同學們,有人說星星是夜晚的精靈,在無邊的夜空,閃爍著智慧的光芒。你喜歡天上的繁星嗎?每當你凝望那充滿神奇色彩的星星,你的心情怎樣?你產生了怎樣的遐想?我們先看一組關於星空的圖片,然後請同學們說說。

  (教師播放圖片)

  (學生思考片刻後,紛紛舉手)

  生:我想到的是牛郎織女。(有生笑)

  生:我想起了女媧補天的神話。

  生:我想起了鋼琴奏鳴曲《星空》

  ……

  師:(高興地)同學們的想像太豐富了,懂得也很多。你們知道嗎?著名作家巴金也是一個特別喜歡看天上繁星的人,想聽聽他的感受嗎?

  生:(齊)想。

  師:好,今天我們就一起隨巴金先生去看繁星,並聽聽他的感受。

  (生興致很高)

  我們先聽一遍朗讀錄音,請同學們邊聽邊劃出難讀難寫的詞語。

  (教師放朗讀錄音)

  (學生邊聽邊劃詞語。教師巡視)

  師:(出示加點字)錄音聽完了,請哪位同學讀一讀這樣幾個字:搖搖欲墜 半明半昧 模糊 霎眼

  生:老師,我來讀。zhuì mèi (停了一下)mú shà

  生:老師,第三個字應該讀mó

  師:對,這是一個多音字,“模樣”的“模”讀mú。再請大家討論一個問題:課文幾次描寫繁星美景的?又是怎樣安排的?

  (學生議論,紛紛有同學舉手)

  生:我覺得是三次描寫。一次是“從前”,一次是“三年前”,一次是“如今”,按照時間順序來安排的。

  生:老師,我認為是四次描寫,還有一次是“有一夜”。

  師:(故作思考)嗯,兩種意見,哪一種正確呢?

  (學生議論,片刻有同學舉手)

  生:老師,“如今”“有一夜”都是作者在赴法國留學的郵船上看星空的情景,可以看作是一次描寫。

  師:有道理。那這兩段內容算不算重複?

  生:不重複。一個是看整個星空,一個是看巨人星座。

  師:你說得很好,很善於動腦筋,這在寫作上就叫“泛寫”與“特寫”。(邊說邊板書)現在大家自由地讀一遍課文,再作深入地思考:作者三次寫看星的情況和感受有什麼不同?

  (學生自由讀課文。有學生邊讀邊用勾畫圈點法標示關鍵詞句。教師巡視)

  師:好,課文讀完了,每個小組再交流一下自己的發現。

  (小組熱烈討論、交流,教師相機指導、答疑)

  生:我來說說我們小組的意見。作者“從前”在家鄉,看到的是“密密麻麻的星”;“三年前”在南京的“一個靜寂的夜”,作者看到的是“星群密佈的藍天”,並且“認識了一些星星”;而如今,作者看到的是“深藍色的天空裡懸著無數半明半昧的星”,“把它們認得很熟了”。

  生:老師,我想補充他們小組的意見。

  師:當然可以。你說。

  生:我們要注意作者特寫看巨人星座的情況。“我”“看清楚了那個天上的巨人”,“那個巨人還在跑呢!”

  師:補充得很好。那麼作者的感受有什麼不同呢?

  生:“從前”,“望著星天,我就會忘記一切,彷彿回到了母親的懷裡似的”;“三年前”,“好像它們就是我的朋友,它們常常在和我談話一樣”;“如今”,“我彷彿看見它們在對我霎眼,我彷彿聽見它們在小聲說話”,“我覺得自己是一個小孩子,現在睡在母親的懷裡了”。

  師:你能發現這些感受變化的特點嗎?

  生:……

  師:同桌之間可以探討一下。

  (同桌議論,一會兒有學生舉手發言)

  生:作者第一次彷彿回到母親的懷裡,第二次想像成和朋友談話,第三次想像成睡在母親的懷裡。

  師:嗯,那這些變化有什麼特點呢?

  生:我覺得感受越來越細緻,越來越深入。

  師:回答得很好。那為什麼會這樣?哪位同學談談。

  生:老師,我想會不會跟年齡有關係?

  (有學生笑)

  師:(鼓勵的目光)沒關係,聲音大一點,自信一點,把你的觀點表達出來。

  生:(繼續)因為年齡大了,他懂得就多,觀察、思考就深入一些了。

  師:同學們說有沒有道理?

  生:(齊)有。

  師:給點掌聲,鼓勵他一下。

  (掌聲響起,學生顯得更興奮)

  那麼,除了年齡原因還有其他嗎?

  生:還有作者的人生經歷。作者寫這篇文章已離開自己的家鄉,自己的祖國,心裡充滿著留戀,作者這時已不僅僅是對大自然的熱愛,更有對祖國的熱愛,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說到這,不由得生掌聲再次響起)

  師:說得太好了,老師都被你們的理解感動了,原來作者的感受裡包含了這麼深刻的思想。

  請同學們將這些句子齊讀一遍,再次體會一下其中的情感。

  (生齊讀)

  師:作者隨著自己年齡和閱歷的增長而有了對星空不同的體驗和感受,我們每位同學的閱歷都不相同,當你在某個夜晚面對星空時,你看到了什麼?又想到了什麼呢?請用簡潔優美的語言表達出來。

  (教師再次放映星星閃爍的夜空,設定情境)

  (生開始寫。教師巡視直至下課,並佈置下堂課交流所寫內容)

  

  (上課,師生互相致禮)

  師:同學們,上一堂課我們一起領略了巴金三次看繁星的情景和感受,還讓大家寫了自己望星空後的感想。現在我們在小組內交流三分鐘,開始。

  (小組內,同學們熱烈地交流自己的作品。老師參與小組的交流並發表看法)

  師:好,時間到。現在請三個小組各推薦一篇在全班交流。

  生:我們小組先來。

  (生讀)小時侯,我總喜歡獨自一人看星星。星星看上去像鑽石,一閃一閃的,我便認為星星就是鑽石,人們所用的鑽石都是從天上掉下來的,因此我好想把自己變成一隻小鳥,每天晚上飛上天啄一顆鑽石。長大後,我才知道,星星並不是鑽石,而是億萬顆恆星。至於星星會眨眼,是因為星星發出光進入地球村時,被大氣層給折射了。

  (同學們給以熱烈的掌聲)

  生:(讀)思緒總愛流浪,穿過時間的界限,來到茫茫的海上,飛越群山峻嶺,奔向心靈的故鄉,偎依在明月的身旁——

  假若讓我祈禱,我祈求做一顆微不足道的恆星,探索人間的大好風光。

  假若讓我祝福,我祝福天下所有人都如夜間的繁星一樣,散發出迷人的'光芒。

  假若讓我選擇,我將把人間的美好寫在天空中,展示人性的美。

  ……

  朦朧中,一切都在夢境,星的臉又是那麼的近,那麼的讓人動心。好怕夢醒,就剩星星的那串餘音……

  (學生掌聲)

  生:(讀)仰望星空,享受黛藍色。那種美麗不可用言語來形容。瞧,那是一種高層次感的黛藍色,像舞女的水袖裙,飄渺輕逸。忽然間,帶動寶石的光澤,裙角飛揚,飛向無限的遠方。有時候,也會感覺那是立體的空間,雖然沒有實在的觸控得到的具體感受,但那一雙雙忽近忽遠,忽閃忽滅的眼睛,似乎在行走,似乎在尋找著它們的歸宿,似乎也要將你帶到它們中間飛行,自由翔馳,去探索無限的可能性。那真像一群探險家在無邊無際的宇宙裡挖掘寶藏……

  (學生掌聲)

  師:好,三個小組都彙報完了,我們請同學們作評價。哪位同學勇於發言?

  生:我認為三位同學都寫到了自己看星空的感受,第三位同學想得比較奇,像什麼“像舞女的水袖裙,飄渺輕逸”“立體的空間”,比喻比較新,但整個內容聽不懂,太朦朧了。

  生:第二位同學寫得比較虛幻,不過語言還是很美的。結尾好像有點悲觀。

  生:第一位同學寫長大後對星星的認識與小時侯不同了,說明他的知識增多了。聽起來像童話,還告訴我們知識。

  ……

  師:同學們都敢於發表自己的見解,而且說得很有道理。現在請同學們將自己的描寫與巴金的描寫作個比較,看看我們與作家有沒有共同的地方,或者看看我們還缺少點什麼。

  請同學們在比較之前先讀一讀巴金看星空的三個片段,然後可以交流自己的發現。

  (學生自由朗讀課文片段,然後四人小組交流。師巡視)

  師:好,同學們剛才透過自主、合作的方式,比較了自己和巴金的描寫,那麼,你們有哪些發現呢?請同學們來談談。

  生:巴金在描寫星空時,不僅僅寫眼前景,還由眼前景想到其他的東西。

  師:能不能具體地說說?

  生:比如作者寫海上看繁星的時候,就產生了種種奇妙的感受:星空越來越低,星星越來越近,它們正對“我”友好地眨眼,同“我”小聲地說話,於是,“我”回到了童年,成為一個小孩子,睡在母親的懷裡,微笑著,沉睡著……

  師:說得很好,你知道這是用了什麼表現手法嗎?

  生:……

  生:(搶著)老師,這是用了聯想。

  師:對,但你說得還不夠全面。作者由實寫到虛,運用了聯想和想像寫景狀物。(老師邊說邊板書)(同學做筆記)你們的描寫裡有這種手法嗎?

  (有許多同學搖頭)

  好,同學們將這些句子多讀幾遍。

  (生自由朗讀)

  生:老師,我們這一組在比較之後還有一個發現。

  師:(饒有興味地)嗯,說說看。

  生:巴金在描寫時還運用了一些修辭手法,所以他的語言比我們更形象、生動,更有情趣。

  師:同學們,你們同意這個觀點嗎?

  生:(齊)同意。

  師:那我們看看作者用了哪些修辭手法?

  生:比喻的修辭手法,如“漸漸地我的眼睛模糊了,我好像看見無數螢火蟲在我的周圍飛舞”。“我”眼睛模糊了,看星星就好像螢火蟲在飛舞,很生動有趣。

  師:分析得很細緻,你的描寫有比喻手法嗎?

  生:有。(給大家深情地朗讀)“我託著下巴,凝望著星空。星兒閃爍著,眨著眼,好像一顆顆寶石鑲嵌在藍藍的天幕上,為寧靜的夜晚又增添了幾份神韻。”

  (生鼓掌,老師也情不自禁地鼓起掌來)

  師:寫得同樣出色。哪位同學再說說還用了什麼修辭手法。

  生:用了擬人,如“我彷彿看見它們在對我霎眼,我彷彿聽見它們在小聲說話”,把星星當作人來寫。

  師:說得對,在作者的眼裡,星星有了眼睛,有嘴巴,有思想,好像走近了“我”,同“我”交談,“我”與大自然融為一體了。你也這樣寫了嗎?

  生:沒有。

  師:(微笑著鼓勵)沒關係,下一次可以嘗試。還有一種修辭手法,大家發現沒有?

  (生紛紛舉手,師指名一同學回答)

  生:作者還運用了排比的手法,如“海上的夜是柔和的,是靜寂的,是夢幻的”。

  師:對。我們來分析這句話的特點。

  (同學之間議論)

  生:我覺得這句話有氣勢有感染力。

  生:這句話寫了多種感覺,有觸覺、聽覺、幻覺。

  生:這句話能表現出海上夜的柔美、寧靜。

  ……

  師:同學們分析問題很全面,很善於動腦筋,老師真為你們高興。我也有一個發現:剛才大家的分析基本都集中在課文第三段,看來這一段的表達最豐富、最精彩。我們是不是嘗試背誦這一段?

  (生要求準備一下)

  師:好,我給同學們三分鐘時間。

  (生自由準備三分鐘後,齊背)

  師:同學們,我們和作家巴金一同體驗了看星星後的感受,我們還從作家那兒學到了許多方法,收穫真不小。其實,我們看過自然界許多事物,像太陽、月亮、大海等等,看了都會產生這樣那樣的心情,這樣那樣的感受。現在我們就用剛學到的作家寫事物的方法再進行一次語文活動,“看大海(月亮、太陽、藍天……)”看誰寫得快,寫得精彩。

  (生紛紛動筆,師巡視)

  (下課收上所有同學的練筆)

  教後記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教學的重點是培養學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要“逐步培養學生探究性閱讀和創造性閱讀的能力”。因此,我們與學生一起閱讀課文,研習課文,就是要透過聽、說、讀、寫方式,訓練學生形成終身受用的語言運用和表達能力;透過感知作家在文中的情感世界,來調動學生的經驗世界、想像世界,啟用學生的思維。這樣,語文教學便真正體現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

  遵循這樣的思想,在教學時我把握住了作家感受自然時許多值得學習和借鑑的地方,引導學生去認知,去感悟,並在語文活動中作積極、有效地實踐;學生在體驗文字和自我體驗的實踐中,既有獨立學習的意識和行為,又有合作探究的行為。課堂教學始終在自由、民主、輕鬆、愉悅的氛圍中進行。

  附“看大海(月亮、太陽、藍天……)”語文活動小練筆。

  (一)瀑布的聯想

  滔滔洶湧之水從懸崖之巔飛瀉而下,像一柄柄寒光閃閃的利劍從千仞之上直插水潭,激起的一團團白色水霧,像騰空而起的蘑菇雲,裹著似玉的水珠飛向天空,爾後向下徐徐飄灑。這瀑布的雄偉姿態給我更多的是一種啟迪:與其庸庸碌碌的苟且偷生,不如像瀑布那樣在大千世界裡闖蕩,在逆境中拼搏奮起,哪怕粉身碎骨,也要化作珠粉玉末撒向大地,把瞬間的光彩留在人間。

  (二)殘雪

  初五的廣場上,雪已零落成泥,留著深淺不一的腳印。在廣場周圍,背陽的樹杈上,還有殘留的雪,像是披著破棉絮的叫花子。是的,殘雪並不美麗。

  一陣微風吹來,我能感覺到我睫毛、眼瞳甚至血液裡,都注滿了雪的英華,注滿了天空與森林的氣息,彷彿這就是身體的一部分。我想此時此刻,所有的生靈都將感受到雪氣的清爽,都有了雪聰靈的氣質,都有了天空的襟懷和森林般永駐的青春。

  然而,雪終究要消逝。但她已作好赴死的準備,當雲破日出的時候,雪就微笑著坐化了,她要去感化沙漠,灌溉農田。

  太陽步步高,我分明聽見了雪的聲音:“我不悲傷。”

【《繁星》課堂教學實錄】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