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語文> 課文《找駱駝》教學後記錄

課文《找駱駝》教學後記錄

課文《找駱駝》教學後記錄

  一、課前透視:

  教材分析:《找駱駝》改編自阿拉伯民間故事。人物有兩個:商人和老人。商人走失了一隻駱駝,老人在沒有見過駱駝的情況下,憑著對觀察到的現象的準確分析和判斷,使商人終於找到了駱駝。老人的觀察、分析、判斷,對人很有啟發,令人拍案叫絕。課文以“找駱駝”為線索進行敘述,起因、經過、結果十分清楚。故事主要透過對話展開情節、推動故事的發展,這是本課表達上的特點。此外,選編這篇課文的意圖是,引導學生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培養仔細觀察、勤于思考的習慣。

  學情分析:在預習中,本班學生對《找駱駝》表現出較濃的學習興趣,大部分學生可以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思考了課文寫了一件什麼事;對不瞭解的詞語的意思進行了查閱和思考,並在課外蒐集了一些相關資料。

  根據本文故事主要透過對話展開情節,我設計了以下教案,嘗試在教學中引入生本理念,重視課堂上資訊的靈活處理和過程的及時調整。透過展示資料,拓寬學生視野及更好地培養仔細觀察與認真思考的習慣。

  二、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分角色朗讀課文,讀出人物的不同語氣。

  2、理解老人是怎樣知道丟失駱駝的特點的。

  3、培養仔細觀察與認真思考的習慣。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是瞭解商人的駱駝有哪些特點,老人是怎麼發現這些特點的。

  教學難點是理解老人為什麼能夠指點商人找回駱駝。

  教學過程:

  一、 匯入課題

  1、圖畫匯入,板書課題。

  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了半幅圖片,請同學們看圖片猜猜是什麼動物?(駱駝)

  2、整體感知。用簡單的語言說說課文主要寫了一件什麼事?

  二、探究問題。

  1、明確學習目標:讀課前提示,明確課前提示給我們提出了哪幾個問題?

  2、分四人小組合作學習,共同探討問題。

  學習步驟:

  (一) 小組讀課文。

  (二) 討論問題。

  (三) 填寫表格。

  3、小組展示。

  4、突破重點:老人是怎麼知道駱駝的這些特點的?

  ①觀察四幅圖,看看前兩幅,哪一幅是正常的駱駝留下的腳印? 哪一幅是商人的駱駝留下的牙印?想想為什麼?

  ②模仿跛了腳的駱駝走路。

  三、分角色朗讀課文。

  1、你們認為怎樣讀最有趣?

  2、同桌分角色朗讀他們的對話,邊讀邊想應該讀出什麼語氣?

  3、展示分角色讀。

  4、評價。

  5、指導朗讀:商人後面說的話讀出生氣的語氣。

  老人的話要讀出不緊不慢的語氣。

  四、昇華主題。

  你佩服誰?為什麼?

  五、拓展。

  1、許多偉大的發明和發現都離不開細心的觀察。魯班觀察帶齒的草葉,發明了鋸子;牛頓觀察落地的蘋果,發現了地球有吸引力;瓦特觀察水燒開後的壺蓋,發明了蒸汽機……

  2、分小組交流查詢的資料。

  3、總結:只要我們用心觀察,認真思考就會有所發現。祝大家以後都能成為一個留心觀察、認真思考的人。

  小組評價:

  課堂能很好地滲透生本,且頗有成效。具體體現在:

  1、 重視小組合作學習,學習效果好

  “小組合作學習”是生本課堂教學中充分發揮學生主體作用的一種有效形式,也是引導學生主動學習的重要途徑。課堂中利用小組合作學習提高了單位時間中學生學習、交往、表達的頻度與效率,優勢互補,培養了探究意識和合作精神,也有利於學生口語交際和解決問題能力的發展。在這篇課文中,教師抓住課前提示提出的幾個問題,讓小組合作學習。學習前的學習步驟使小組學習活而不亂。每個小組都能按老師的要求去做,如,小組長:請xxx同學說說駱駝有哪些特點?小組展示時,學生得體大方,而且彬彬有禮。在課堂教學中,學生始終處於興奮狀態,參與面廣。

  2、 教師指導及時,到位。

  我們的.教學模式,一、二年級時都是體現學生主體地位的師本教學,三年級才開始嘗試生本教學。教師在教學時,該不該指導?什麼時候進行指導?這是我們教師共同探討的問題。在這篇課文的教學中,教師指導及時、到位。

  A、 創設情境,突破了難點,教師設計了四幅圖畫,即駱駝正常腳印與跛了腳的腳印,駱駝正常牙印與缺了一顆牙的牙印。創設了情境,再現了老人觀察、思考、分析、推理、判斷的過程,使教學難點, “老人為什麼會這麼詳細地知道商人的駱駝的情況?”迎刃而解。

  B、 用幾個問題,指導朗讀,突出了重點。周所周知,大量教學實踐證明,閱讀教學要落到實處、搞紮實,就必須從最根本的朗讀上多下工夫。在課堂教學中,如何讓學生的讀能有所進步?有一定的層次?教師在這篇課文中巧用問題指導朗讀,起到了很好的教學效果。主要體現在兩處:

  (1)當教師發現學生未讀出商人忿忿的口氣時,教師讓學生評價。學生很快評出“商人”未讀出生氣的口氣。教師又問:“為什麼要讀出生氣的語氣呢?”使指導朗讀落到實處。

  (2)優秀的孩子能讀出老人不緊不慢的語氣,但不是所有的孩子。為了指導朗讀,教師用採訪的形式,問:“智慧的老人,商人那麼生氣,你為什麼不緊不慢地回答呢?”學生很容易回答:因為駱駝不是我偷的。緊接著,教師順勢而導:“是呀,沒做虧心事,用不著緊張。那請你再不緊不慢地讀一讀老人說的話吧。”在指導朗讀的同時,理解了詞語的意思,還進行了思想教育,可謂是“一箭三雕”啊。

  課堂教學是一種缺陷的美。在這節課中,教師透過合作填表完成課前提示中的問題,形式好。但由於過高估計學生能力,一組讓一位孩子填寫表格,而且是粉筆,難度很大,不能按時完成。雖然教師靈活機動,指定哪組完成哪一項的填空,但還是拖延了一些時間。如果每組能安排兩、三個同學同時寫,效果會更好。

【課文《找駱駝》教學後記錄】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