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語文> 《市場經濟的一般特徵》評課稿

《市場經濟的一般特徵》評課稿

《市場經濟的一般特徵》評課稿

  上週星期三學校舉行的觀摩課活動中,我們組李老師上了一節政治示範課《市場經濟的一般特徵》。

  聽李老師的課,最大的感受就是如沐春風般、細雨潤物般的親切自然,愉悅和諧。語言平緩有力,簡潔明瞭,抑揚頓挫,錯落有致間洋溢著無比的親和力和感染力,幽默簡短的幾句開場白便把和第一次見面的高一學生迅速拉近,融為一體,課堂師生配合溶恰,氣氛活躍,為這節課的成功奠定了良好的開端。講述時的貼近現實,時政結合,旁徵博引;分析時的絲絲相扣,循循善誘,嚴謹細緻;提問時的精心設制,準確點評,掌聲鼓勵。無不給人以行雲流水般的美感和享受,無不彰顯出“以人為本,全面促進學生髮展”的教育教學理念,充分凸顯思想政治課的學科特點,展示了教師的個人教學藝術和人格魅力。

  新課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以學生的發展為本”,構建以生活為基礎,以學科知識為支撐的知識模組。這節課教學過程中,李老師立足於學生現實生活的經驗,把理論觀點的闡述寓於社會生活的主題之中。如在講解資源的配置及最佳化配置這個經濟學的基本問題時列舉大量酒泉當地工廠的一些例項,在理解市場經濟的四個方面特徵時材料來源於大明公司修建步行街的競標等,理論邏輯與生活邏輯有機結合,使抽象轉化為具體,深入淺出,通俗易懂。讓學生覺得經濟學離自己的生活如此之近,發自內心的真切感、現實感和使命感便油然而生,學生學習狀態和情感體驗主體化用得到充分發揮,而能力與情感目標是政治課的首要目標。

  李老師給學生講述資源的最佳化配置問題,而他對教材中的知識點的把握及知識之間內在的邏輯關係處理就是對多個問題的'最好 詮釋——他自己首先實現了對教材資源功能的最最佳化。毫無疑問,這是建立在深挖教材、吃透教材基礎上的對教材內容的重建和重構。如市場的三要素(競爭、價格、供求)在價值規律的支配下實現對資源的最佳化配置的過程;市場經濟的內涵的兩個方面(社會化的商品經濟,市場在資源的配置中起基礎性作用)實質的剖析等,都體現出了一個年輕的老教師那種高屋建瓴、大氣磅礴、揮灑自如的風采。

  大教育家誇美紐斯說過:“教育是一種教起來使人感到愉快的藝術。”這種愉快離不開富有成效的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這節課採用了政治課流行的教學方法――分組討論的形式,學生閱讀教材基礎上分組討論並填寫指定表格。學生共同探討、相互協作、積極思考、相互啟發,充分發揮其主體作用。多媒體課件這一先進教學手段錦上添花,為這節課增色不少。課件製作精美、圖文並茂、線索清晰、一目瞭然。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綜合感官,充分發揮了教師的主導作用。

  當然一節好課,就像一幅凝結這作者心血的藝術作品一樣,總會有一絲遺憾。這節課我覺得商榷的地方有:匯入時時間佔用太長,致使後面的分組討論顯得太倉促;指定了小組代表作記錄但沒有提問和發言;整節課前松後緊,教學結構和程式設計欠佳;教學重點市場經濟的四個特徵稍顯突破單一,深度不夠。

  學生知識的增長、情感的陶冶、學習方法的獲得、能力素質的發展、良好習慣的養成,思想品德的昇華、學習興趣的培養,是課堂教學的實質之所在。故此,這節課與李建政老師獲得省級一等獎的《人生的真正價值》那節課相比,仍有一些距離,但總體而言仍是一節很成功的課值得大家學習和借鑑。

  說實話,這次評課我懷揣了幾許忐忑與不安,唯恐自己的貧乏與膚淺遮掩了這節課的諸多亮點。以上我從教學理念、教學內容、教學過程、教學結構、教學方法、教學手段等方面的點評可能有失偏頗,甚至掛一漏萬。不到位、不正確的地方敬請各位同仁批評指正!

【《市場經濟的一般特徵》評課稿】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