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語文> 課文《珍珠鳥》的教學實錄及反思

課文《珍珠鳥》的教學實錄及反思

課文《珍珠鳥》的教學實錄及反思

  第一課時 品味人與小鳥的“信賴”

  一、引出人與鳥的話題

  (學生課前朗讀蘇軾《題西林壁》,白居易《憶江南》,李白《贈汪倫》……)

  師:聽到剛才白居易的《憶江南》,讓我們想起他的另一首《鳥》,我願意與同學們一起誦一誦。

  生:“莫道群生性命微,一般骨肉一般皮。勸君莫打枝頭鳥,子在巢中盼母歸。”

  師:那嗷嗷待哺的鳥兒,呼喚人啊千萬不要打鳥,他們在等待母親趕緊回家呢。好在我們有愛心,不會再打鳥了,還經常把鳥帶回家養著。真好!(板書)恰巧前幾天,朋友就送“我”一對珍珠鳥。放在——(引讀)

  生:“一個簡易的竹條編成的籠子裡,籠內還有一卷乾草,那是小鳥舒適又溫暖的巢。”(教師同時板書“珍珠鳥”)

  師:(解題)珍珠鳥又叫錦花鳥,應了成語“錦上添花”,這花兒就是——

  生:珍珠。我想珍珠鳥一定很好看,很討人喜歡。

  師;想看看嗎?(出示圖畫,學生情不自禁說:“好小啊!”)我願意聽到同學們看到之後再讀題目的感覺。

  (學生讀題目《珍珠鳥》,讀得很美、很輕)

  師:讓我們開啟課文,看看作家馮驥才是怎麼寫珍珠鳥的。

  (生開始默讀,之後在老師的鼓勵下開始舉手發言)

  生:我發現了,珍珠鳥膽子小!課文說“它是一種怕人的鳥。”

  師:你讀書真細心。好,你領著我們再讀這句。

  生:珍珠鳥啼叫的聲音也很小,又細又亮,一定很清脆——“從中傳出笛兒般又細又亮的聲音顯得格外輕鬆自在了。”

  師:謝謝你給同學們借鑑。我們提示剛才那位同學找到相關句子讀讀,你呢,不用提示,就這麼做了,真好。介紹珍珠鳥的特點,能直接用課文的句子讀給大家,不失為一種好方法。當然,你讀的聲音也像笛兒一樣好聽呢。

  生:珍珠鳥長得的確很小。我發現課文寫珍珠鳥“小”的詞語很多,也找出句子讀給大家聽——“小紅嘴兒。”(師引導讀出“兒”化的“小”)

  師:你真會體會這兒化音。聽起來很舒服,感覺它小得好可愛。

  (學生陸續找出“小腦袋”、“小紅爪子”等詞語,並在教師的指導下朗讀相關句子,讀出了小珍珠鳥的活潑可愛)

  二、人是如何贏得信賴的

  師:透過讀書,我們瞭解到的珍珠鳥可以用一個字形容——(生:就是“小”)瞧這一個個“小”,我們會想到好多形容小的成語——(生:小巧玲瓏)

  生:還可以換一個成語叫嬌小玲瓏。而且膽子還小,那就可以說“膽小如鼠”。

  師:意思一樣,但就是不美了。(學生領悟,換成“謹小慎微”)

  師:你們發現沒有,課文還有一句——(課件打出)“漸漸,它膽子大了。”俗話說“本性難移”,自然也可說“鳥性難移”。從怕人,到膽大,怎麼反差這麼大呢?

  (幾位學生髮言,一學生說這裡關鍵是文中的“我”努力的結果,讓這本來怕人的鳥變得膽子大了起來)

  師:那好,現在就讓我們看看作者“我”是怎麼贏得小鳥的信任,使它“漸漸,膽子大了”的。讀讀課文,找出具體的語句,用自己的話來說也可以。

  (學生讀書,找出:“我呢,決不掀開葉片往裡看……”、“我不動聲色地寫……”、“我不管它……”等句子,即興精彩短評)

  師:感謝你們的發現,可以讓我們更進一步去體會語言裡的滋味。那我們就從你們讀到的或者談到的地方具體品味品味。比如同學們談到的這句——

  生:(讀)“我便用吊蘭長長的、串生著小綠葉的垂蔓蒙蓋在鳥籠上……”

  師:採訪你(指剛才讀的學生),“我”為什麼要這樣做?

  生:就是讓它感覺有安全感,“我”故意用吊蘭來讓珍珠鳥感到這籠子跟以前的巢差不了多少。

  師;“我”用吊蘭來打扮籠子,實際用的是那顆——

  生:用吊蘭不如說是用心。所以作者要想辦法用長長的、串生著小綠葉的垂蔓蒙蓋在鳥籠上……

  師:請你再讀這句,注意啊,它可是膽小的,不要嚇著它們,你該怎麼讀?

  (學生朗讀,教師指導並範讀,讀得“小心翼翼”,而後學生讀,掌聲)

  師:三個月後,聽!(播放珍珠鳥的叫聲)

  生:這聲音,和它的爸爸媽媽叫得一樣,笛兒般又細又亮的叫聲,還更嬌嫩,真好聽。

  師:(出示畫面)快看,它鑽出了籠子。你看到了嗎?看到了嗎?

  生:看到了!“雛兒,更小喲,正是這個小傢伙!”(老師指導學生朗讀)

  師:至此,課文稱珍珠鳥為“小傢伙”。讓我們再找出幾句讀讀。

  (學生找出:“起先,這小傢伙只在籠子四周活動,隨後就在屋裡飛來飛去”、“我不動聲色的寫……”、“……這小傢伙竟趴在我的肩頭睡著了”等句子,讀得很小心)

  師:把“小傢伙”換成“珍珠鳥”,再讀讀,看看有什麼不同?

  生:(讀了一句)用“珍珠鳥”可沒有用“小傢伙”這樣生動,沒味道。

  師:這是對人的稱呼,不是珍珠鳥嗎?為什麼稱為小傢伙?

  生:一定是特喜歡的,比自己小的人,一般稱“小傢伙”,表示心裡特別喜愛。

  (連續有三五個學生髮表自己的看法)

  師:“我”不僅給它們的籠子裝扮成家的模樣,還要對這珍珠鳥“客客氣氣”的,當作家裡的小孩子、小朋友,小寶貝。真好。

  師:剛才你們談到“我決不掀開葉片往裡看……”;“我不管它……”;“我不動聲色地寫……”這一個個“不”,可以用這裡的一個成語概括——

  生:那就是“不動聲色”。

  師:假如去掉一個個“不”,把這幾個句子連起來,變成一段話:“假如我大動聲色,掀開葉片往裡看、管它,小傢伙就會_____。”

  (學生補充“受到驚嚇”、“嚇得逃跑”、“不敢從籠子裡出來了”)

  師:然而,這都是“假如”。我這麼喜歡它,怎麼會這樣做呢?所以,“我決不……不……不……”(和學生又把剛才這幾句讀了讀),如果說裝扮籠子,感到作者的用心,這裡真可謂——(師生一起說出)用心良苦。

  三、小鳥是如何理解信賴的

  師:原來鳥怕人,人不怕鳥,現在我怕鳥害怕,怕鳥擔心,怕鳥飛走,結果呢,鳥卻不怕人了,信任人了。那小鳥對人的信任表現在哪?讓我們再次回到課文中,結合具體文字談談。

  生:(讀)“起先,這小傢伙只在籠子四周活動,隨後就在屋裡飛來飛去,一會兒落在櫃頂上,一會兒神氣十足地站在書架上,啄著書背上那些大文豪的名字;一會兒把燈繩撞得來回搖動,跟著跳到畫框上去了。”(老師出示剛才學生說出的這段話,但把三個“一會兒”去掉了)

  生:老師,這句話不完整了,你把“一會兒”丟了。

  師:意思沒有改變啊,用與不用究竟有什麼不同呢?

  (學生說,這個詞重複用了三次,表現了小傢伙的調皮,讓人好喜歡;也有的說,這三個“一會兒”,一個比一個程度深,把小傢伙的調皮寫得活靈活現了)

  生:注意這句話中有一個成語“神氣十足”。去掉這三個“一會兒”,小傢伙頂多也就“神氣”,談不上“十足”,可用上這三個“一會兒”,那可真叫“神氣十足”!(該生朗讀這段,表現了小鳥的“神氣十足”)

  師:我願意和大家一起讀,女同學讀第一個“一會兒”,男同學讀第二個“一會兒”,我讀第三個“一會兒”,大家讀了以後一定要像小傢伙一樣神氣十足哦!

  (師生合作讀,讀得很精彩。然後師生結合文字繼續品味小珍珠鳥的可愛以及作者細膩生動的描寫,教師不時肯定學生的精彩表現)

  師:作者把珍珠鳥的調皮和淘氣寫得的的確確——(生:神氣十足),(引讀)因此,白天,它這樣淘氣地陪伴我。夜晚——

  生:(讀)“天色入暮,小傢伙才在父母的再三呼喚聲中飛向籠子,扭動滾圓的身子,擠開那些綠葉鑽進去。”

  師:(引讀)以至於有一天,“我伏案寫作時——

  生:(讀)“它居然落到我的肩上。……這小傢伙竟趴在我的肩頭睡著了……”

  (課件打出這段話,進一步引導學生品味“趴在我的肩頭睡著了”這一人鳥和諧相處的狀態,然後配樂朗讀)

  師:看,這就是小鳥趴在“我”肩頭做夢的情景,請給畫面題詞。

  生:和諧。

  生:信賴,往往創造出美好的境界。

  師:呵呵,你用了課文的最後一句話,讓我們把這句話劃下來,讀讀。(教師板書這句話)

  生:我想用一個成語概括——小鳥依人。

  師:你和我的題詞一樣啊。那這“依”就是——(生答:依靠,依賴)

  師:從剛才細緻的品味中,感覺到:一個不動聲色,一個神氣十足,這兩個截然不同的表現卻換來了一個共同的境界——(生:信賴)如果說小傢伙一點一點的和人親近,正像同學們說的心裡放鬆了,行為上就——(生:就變得有些放肆了)

  師:嗯?再想想,怎樣才能更準確的形容此時的小珍珠鳥,別忘了它是那麼可愛?

  生:這個詞用得過了,應該是“放縱”比較合適。(掌聲)

  師:真正的放鬆,還有點兒放縱,這是撒嬌的表現,呵呵。至此,才可以說是完全的——

  生:放心。把那顆“怕”著的,豎著的心徹底平放在心裡了,再也不會提心吊膽了。(掌聲)

  師:那就請同學們說說人獲得信賴的`原因是:(句式訓練)“信賴,就給它——”。

  生:信賴就給它在屋子裡撒歡的自由。

  生:信賴就給它趴在人肩頭睡覺的幸福。

  生:信賴就給它更多的關心,甚至是關懷。

  生:信賴就給它更多的關愛,讓它感到人的溫暖。

  師:你們說的這些不正是因人的努力而和小鳥創造的這信賴的美好境界嗎?把課文開頭的“真好”,和結尾的一段話連起來,再朗讀。

  生:真好!信賴往往創造出美好的境界。(朗誦中已經明顯帶著閱讀後的體驗了)

  師:把黑板上這兩句再顛倒過來說——

  生:信賴往往創造出美好的境界。真好!

  第一課時 探討人與大鳥的“信賴”

  師:題目是珍珠鳥,我們上節課只研究了“我”和小鳥創造的“信賴”的境界,那大鳥呢?朋友送“我”這對關在籠中的大鳥,“我”覺得真好,大鳥也這樣覺得嗎?……找出描寫大珍珠鳥心情變化的句子讀讀。

  生:小傢伙在屋子四周活動,玩得特別開心的時候,大鳥“在籠裡生氣地叫……”大鳥生氣的原因就是,自己的孩子不知道人的可怕。

  生:當小傢伙貪玩,晚上忘記回到籠子裡的時候,“天色入暮,父母再三呼喚……”它們急得不得了,召喚孩子趕緊回籠子。

  師:(出示圖片)看到籠中的那對大鳥了嗎?人有人言,鳥有鳥語。聽,父母在生氣地叫呢。(放鳥叫聲)

  師:聽到籠中的父母會對小鳥的“再三呼喚”,想想大鳥為什麼這麼做?

  (學生紛紛發言,大意是大珍珠鳥的眼裡和小珍珠鳥眼裡的世界是完全不一樣的,小珍珠鳥太天真了,大鳥們對作者是不信賴的)

  生:看似自由的小鳥,也只不過在房間活動,它壓根就不知道窗外的世界有多麼寬廣多麼美妙,這種自由又是多麼的可憐。當它身體鑽不出籠子的時候,也便失去了身體的自由。由此,我們瞭解到,大鳥呼喚的就是,一句話:孩子啊,我們大鳥的今天就是你小鳥的明天。(熱烈掌聲)

  師:其實,你們說的這些,不就是大鳥發自心靈的呼喚嗎?

  生:其實它們呼喚的就是讓它們回到自己的家,而不是這裡的籠子。

  師:讓我們先聽聽千百年來籠中鳥的呼喚吧。

  (提供關在籠中鳥的話外音,出示白居易的《看嵩洛有感》、司馬光的《放鸚鵡》、歐陽修的《畫眉鳥》),學生朗讀)

  師:這詩中的“籠中”,“籠樊”,“金籠”,再精緻華美、精心裝扮的籠子,也擋不住它們的呼喚。它們呼喚,離開這籠子回到哪裡?

  生:回到密林深處,回到它們自己真正的家。

  師:回到課文第一句。作者以為這籠子就是鳥兒的巢,在鳥的眼裡,籠子和巢、家一樣嗎?它們的巢應該在哪裡?(播放象形字“巢”的演變過程)

  生:它們呼喚的,是要離開這些籠子回到森林,到屬於它們自己的樹上的巢。那才是它們真正的家。

  師:是啊,方寸之地,何談信賴!這渴望獲得生命尊重的鳥,即便死,也不願被籠子囚禁,這籠子也許就像它們的牢籠,說不定就是自己的墳墓呢!(給“籠”字加上方框)

  (師生探討大珍珠鳥和小珍珠鳥理解的信賴的不同,認為“信賴往往創造出美好的境界”是作者筆尖端流瀉下“一時”而不是“一生”的感受,如果作者真正喜歡珍珠鳥就應該放飛它們,讓它們自由飛翔)

  師:如果說,剛才我們理解小鳥的“信賴,就給它……”那麼,此時這個“給”應該換成什麼?

  生:還!(改課件:“信賴,就還它……”)

  師:這一字之差境界是多麼不同!請用這樣的句式再次呼喚出大鳥們心中的信賴。

  生:信賴,就還它本來應有的尊重。

  生:人和鳥都生活在這個世界上,如果說要建立信賴的關係,那麼信賴,就還它平等的權利。

  生:信賴,就還它本來的鳥性。(掌聲)

  生:……

  師:謝謝你們發出的這樣多的感慨。一個“還”字的不同,意義就不同。也許,你們理解和感受這麼多信賴的內涵,才是大鳥眼裡的信賴。

  思考人與鳥類的信賴

  師:謝謝你們給大家的啟發。原來,信賴的美好境界應該是相互的,平等的。這樣才能得到兩者的真正平衡。精神心靈才會相通,相屬。彼此有一份強烈的安全感。就好比我們信賴一個朋友時,因為我們知道它是可靠的,真實的,不需要作出什麼來的一樣。

  生:所以我要說,人,不能按人的意志安排自然界的一切生靈,不能以人的幸福為標準判斷一切。這樣的信賴不是真正的信賴。

  師:那,我們就按照我們理解的信賴,改編改編教材。如你們所說,放飛它們,還有必要用心裝扮籠子嗎?

  生:我們就把課文可以改寫成——“我不用吊蘭長長的、串生著小綠葉的垂蔓蒙蓋在鳥籠上,鳥兒們依然會把籠子當作第二個家,從中傳出的笛兒般的聲音依然輕鬆自在。”

  師:更重要的是,籠子的門是開著的,想飛出籠子就飛出,想飛回籠子就飛回籠子。甚至連籠子都不用設定,整個屋子就是小鳥的家。(擦掉“籠”字)

  師:真正的信賴,‘我”還有必要“決不……、不管……、不動聲色”嗎?

  生:我們就可以把課文改寫成——“假如我大動聲色,掀開葉片往裡看,管它,小傢伙也不會。”學生答出“大驚小怪”、“難過”“害怕”……)

  師:真正的信賴——小傢伙白天,這樣淘氣地陪伴我,大鳥還會生氣地叫嗎?夜色入暮小傢伙還在和我玩耍,大鳥還會再三呼喚嗎?(改課件)

  生:我們就可以把課文改寫成——“白天,小傢伙不僅在我的肩頭睡覺,哪怕在我的手掌上翻跟頭,大鳥也不會生氣的叫了,夜晚,假使小傢伙貪玩一些,大珍珠鳥也不會再三呼喚小傢伙趕緊回去了。”

  師:是啊,真正的信賴非得等把窗戶關久了,才打開嗎?

  生:不用。可以改寫成——“不用多久,它最多在窗框上站一會兒,就飛出去了……”

  師:“小傢伙”想飛出窗外就飛出窗外,還可以再回來,依然趴在我的肩頭做夢,我們開啟的不僅僅是窗戶,而是心靈的窗戶。下面,就請大膽想象,因信賴創造的這種美好的境界。(學生聽音樂,創作。六七分鐘後學生髮言。)

  生:我開啟鳥籠,讓它們出去透透氣,可是它們一去不復返,就連小傢伙也一去不復返了。鳥兒們感受大自然的呼喚,藍天是鳥兒飛翔的家,草原是鳥兒生活的家,那樹上的巢啊,是鳥兒休息的家。自由就是它們的家。

  師:是啊,在人的世界中,我們倡導以人為本,在鳥的世界裡,如果我們還說“以人為本”,也就失去了信賴最基本的平等與平衡。如果你是作者你放不放?如果你是珍珠鳥,你飛不飛?

  生:如果我是作者,我會放了他,因為我想給他自由。

  生:我也會放。

  師:老師想問你若是鳥,你飛不飛?

  師:那你寧肯失去藍天,丟掉你翅膀的飛翔?

  生:我不會飛,因為這裡很好,作者對我很照顧。

  生:我也不飛,因為我習慣了這裡的生活。如果我們飛走了,是自由了,可是面臨的危險太多,不是又要它承受不自由嗎?要自由,代價也是無價的。晚了,一切都晚了,要是回到從前,人沒有這麼多,沒有這麼壞,也許就好了。

  後面的學生都在說不會飛……

  師:看來大家都習慣了這舒適的生活,忘記了自己曾經飛翔的天空!作者放還是不放?鳥走還是不走?這的確是個兩難問題。這也不是放與不放,走與不走這麼輕鬆和簡單。一句話,我們人類不只是地球的唯一,該怎樣和眾生彼此信賴,互相尊重,共同分享和經營這個世界?明白這個問題的沉重與迫切,引發同學們更多的思考,也許才是我們走出教室後的真正收穫。(下課)

  板書:

  珍珠鳥

  真好!

  信賴,往往創造出美好的境界。

  (板書中“籠”有幾個變化:先寫出,再加框籠,然後擦掉。)

  竇桂梅—主題教學的開拓者。

  課堂教學,是教師與學生生活的另一種樣式,而生活的意義與價值在於它的真實、本色。語文教學的價值就是要讓學生經歷從不懂到懂、從不會到會、從不能到能的學習過程,並在這樣的過程中獲得生命的成長。而一堂理想的語文課,不僅需要教師深厚的文化功底,更需要教師高尚的人格魅力。竇老師的課堂,激情洋溢,像一條奔騰向前的大河,時而蓄勢待發,時而洶湧澎湃,時而舒緩有致,在這種激情的背後,還蘊涵著巨大的理性力量,她引發了學生對人與自然,人與人等關係以及對”信賴”主題的思考。《珍珠鳥》這一課教學充分展現了一個充滿生機的語文教師的形象:深厚的語言功夫、精湛的挖掘教材、擴充套件教材的能力。教學伊始,竇老師以“珍珠鳥是種怕人的鳥、怎麼會變得不怕人?”這一線索,引導學生尋找文中人鳥關係的變化及原因,由此自然而然地領悟“信賴,能創造出美好的境界”這一文章主旨。隨後,竇老師跳出文字,引用了“雖知主恩重,何日肯重來。始知鎖向金籠聽,不及林間自在啼。”“誰聞籠中鳥,飛去肯飛還。”等古詩名句,透過點撥、引導,將學生建構的關於信賴的話題進行了解構,由此挖掘出文中所謂的信賴其實是狹隘的,真正的信賴是還給鳥兒自由。緊接著,竇老師又啟發學生想象:假如“我”給了珍珠鳥真正的信賴,珍珠鳥就會得到真正的自由嗎?由此,引發了學生對人與自然、人與人等關係以及對”信賴”大境界的思考。

  實現了對文字的“突破,突破,再突破。”

  此次她還帶來了自己對“主題教學”以及學校管理方面的最新的思考與感悟。她指出,“主題教學”是以“立人”為核心,以促進兒童的語言和精神共同成長為目標,以一個個母題為線索,整合各種閱讀資源、生活資源和文化資源,以“積累、感悟、體驗”為形式的一種開放而活潑的母語學習課程方式。她還指出,作為教師,要把知識轉化為智慧、把文化積澱為人格,敢於進行獨立的思考和判斷,具有問題探究意識和審視眼光,增強對學生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具體表現為:

  真正的“思”還源於教師在哲學層次上對課文的理解。從文字理解目的的角度分類,大致有三種不同的探索角度。一是站在作者立場,復原或重建作者的境遇與意圖。儘管絕對的復原不可能,但如能夠根據文字背景及內容,追求儘量復原或辨證復原作者的意思,則能夠剝繭抽絲、取其精華。二是站在讀者立場,這裡理解的關鍵是讀者能讀出什麼,而不是回到作者最初的意思裡,此時你就會發現“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牆來。”三是站在教學目的立場,從目的出發,讀此文為何,作為語文課教學,關鍵就是學習詩意的表達,至於意義,則為目的服務。

【課文《珍珠鳥》的教學實錄及反思】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