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語文> 《認識底和高》教學反思及評議實錄

《認識底和高》教學反思及評議實錄

《認識底和高》教學反思及評議實錄

  身為一名優秀的人民教師,我們要在課堂教學中快速成長,教學反思能很好的記錄下我們的課堂經驗,教學反思應該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認識底和高》教學反思及評議實錄,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授課內容:新北師大版小學數學五年級上冊第四單元——認識底和高

  學習目標:

  1、結合“限高”的情景體會高的意義,並透過動手操作,認識梯形、平行四邊形與三角形的底和高。

  2、會用三角尺畫出平行四邊形、三角形與梯形的高。

  3、能在方格紙上畫出給定底和高長度的平行四邊形、三角形與梯形。

  一、自我反思:

  本節課實在學生認識三角形、平行四邊形與梯形的特徵,會畫垂線的基礎上進行學習的,是學生探索平行四邊形、三角形和梯形面積計算的基礎。

  透過“限高”的情景引入,學生能夠透過情境圖直接指出限高指的是哪條線段的長度。並能正確認識梯形的底和高。在接下來的學習中,我又提出一個新的問題:說一說什麼是平行四邊形、三角形的高?這個問題我留給學生進行了5分鐘的自學,然後讓他們用自己的語言說一說什麼是這些圖形的高。此時課堂上出現了沉默,我又激勵他們進行描述,學生反饋自己說不出來,我順水推舟讓他們與同桌交流交流,共同運用智慧描述這些圖形的高。討論結束後,再次指明學生上臺展示,用手指一指,說一說。一共上臺三個同學,在說的過程中我不斷的進行指正,其他同學也都在聽。(此環節我後來反思之後,覺得加入具體的小組學習要求會更好一些。培養學生學會自學的過程還需要在具體的指導和強調中不斷加強。而此時在學生沒有養成良好的自學習慣的前提下,即本節課的學習過程中,我應當轉換思路,運用其他的教學方法和手段進行引導,從而達到學生真正參與到學習的過程中去。這樣處理課堂也會更加有層次性,有重點。在學生練習的過程中應當加強示範作用,引導學生更好的觀察怎樣畫高。雖然這是一節常態課,但是也應該嚴格要求自己。區實驗小學宋君老師提出的“常態課也要上出公開課一樣的味道,公開課和常態課都要一樣的自然、樸實、有效。”

  未來教學改進:

  1、培養好學生的學習習慣和學習特點(要有針對性的培養)。精心專注去做一件事情,紮紮實實的引領和引導孩子的學習成長。

  2、概念課教學需要教師示範的具體操作一定要有標準的示範,並引導學生觀察,強調,注意。

  3、今後在備課的過程中,要注意每個教學設計的環節是否能夠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參與程度,交流討論的策略等。要將這些內化為自己的課堂風格,作為好的教學手段,隨時能夠發出來,收回去。

  4、數學語言的精準化,傾聽學生髮言的耐心,評價語言的運用等仍然是今後應該繼續努力的方向。

  二、評課內容:(按發言順序)

  陳老師:

  本節課的亮點是“限高”的意思講的透徹。

  下面是幾點具體的建議:

  讓學生動手指出“高”的實際含義,讓其他學生也能夠一清二楚。

  在學生自學完課本第二部分內容之後,要讓學生充分的進行小組交流以能敘述三種圖形的高。

  小結時,老師應強調平行四邊形高有兩種做法,而梯形的高只有一種做法。

  在反饋過程中,缺少了學生畫高的展示過程。高的畫法一定要有規範的展示。

  嶽主任:

  就本節課來說,如果讓學生課前準備好一些圖形,比如說讓學生剪下一些三角形、平行四邊形、梯形等。他們剪下的形狀是不同的,對這節課的做高是有很大的幫助的,能直觀的反應出對概念的理解程度。另外,梯形、平行四邊形、三角形的底和高的掌握,老師可以用列表的方法將這些圖形的底和高都列出來,這樣重點內容更直觀。

  丁校長:

  教師在課堂上教授知識應該是“理直氣壯”的,比如說什麼是梯形的高,該強調的不僅僅要強調,還要重點強調。本節課老師的教學環節也有了,活動也有了,展示也有了,但是就差“理直氣壯”的強調重點。就像窗戶紙一樣,就差那一層沒有捅破,欠一點果敢和信心。

  教師在日常的課堂教學中尤其要紮實,比如說只有一部分的學生能夠準確的描述出高的概念,那麼日常教學中就要一點點的紮紮實實的引導理解能力強學生去表達,去樹立榜樣,然後再從用數學語言表達這一方面樹立榜樣,一步步的完善課堂教學的點點滴滴。這個過程是長期的,甚至是枯燥的,年輕人一定要耐得住性子,紮實穩定的走好每一步,才能在今後的課堂教學中突出特色。

  建議多參考《數學課程標準》,參考專家名師的`課堂教學,再與我們學校規範、高效、情致共生的“體驗”課堂模式相對比,以這些為一面鏡子,時時照一照自己,促進自己的進步與發展。希望今後繼續堅持良好的工作狀態。

  張校長:

  善於反思的教師才能不斷地超越自己。老師的自我反思很好,提到了一些自己應該注意的問題以及未來努力的方向。我從以下幾點來說一說:

  1、本節課是一節概念課,應從課型特色抓起,概念課有什麼特點?應該怎樣在本節課中去體現?這些就像是一條大路,你必須要緊繃課型特色這根弦,不能有任何放鬆。

  2、什麼是老師應該“給”學生的?第一,學生不需要透過自主探究的內容,比如說無數數學家已經總結好的一些內容,老師必須要給學生,學生不是數學家,不需要他們去做這些內容;第二,根據情況“給”,為什麼這麼說呢,針對不同的學生而言,可能有的學生能夠達到老師預設的高度,但是當大部分學生都達不到這樣的高度的時候,尤其是起點低,基礎差的學生,老師應當適當的給他們一些他們怎麼努力都得不到的結論。當然,努力還是必須的,是適當的給,而不是遇到困難不論情況的亂給。

  3、學生在練習題中出現許多錯誤,為什麼?概念的理解不到位。拋開概念課,計算課、解決問題課,明晰不了算理,理解不了必要的資訊,怎能把練習做對呢。所以,還是要在課堂上下功夫,慢一點沒關係,但一定要處理透,要讓概念規範、明晰、準確的深入到學生的腦海當中去。這個也作為你本節課最需要去加強的成長點。

  4、板書準備。本節課教師的板書明顯準備不足。像這樣的概念課,必要出現的概念,畫底和高的示範,總體而言,三塊黑板的利用率太低。作為一名數學教師,板書的使用尤其反應教師的課堂形態。

【《認識底和高》教學反思及評議實錄】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