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教育> 《教育和美好的生活》讀書心得

《教育和美好的生活》讀書心得

《教育和美好的生活》讀書心得範文

  心得體會是指一種讀書、實踐後所寫的感受性文字。語言類讀書心得同數學札記相近;體會是指將學習的東西運用到實踐中去,透過實踐反思學習內容並記錄下來的文字,近似於經驗總結。下面由小編為您整理出的《教育和美好的生活》讀書心得範文,一起來看看吧。

  《教育和美好的生活》讀書心得範文1

  經同事推薦,有機會讀了《教育和美好的生活》這本書,頗有一番感受。

  作者羅素認為,最好的教育是挖掘人的潛能的教育。如果我們能夠做到循循善誘,對待每一個學生,每一件事情,每一堂課,當我們的小孩回到家,我們問他的第一個問題是“今天都有哪些有趣的事情?”不是問“今天考了多少分?”;當高三學生在備考的日子裡還能高高興興,對學習和生活充滿激情時,我們的教育才是真正的和生活達到完美的結合。

  “教育的本質就是培養學生一種積極的態度”。無論是所謂的基礎好的基礎差的學生,多年之後可能會忘記老師傳授的知識,而如果能時常的傳遞積極的生活態度,可能會受益終生。我意識到這句話是告訴教育者一種正確的心態,不光是讓我們的學生感受到幸福和快樂,還有老師自己擁有積極的心態。老師心中有愛,我們的學生才能在感動中收穫快樂,才會激發上進心,優異的成績也會在上進中取得。

  文中有一句話我記得尤其深刻:“兒童不是透過痛苦的經歷,而是透過幸福和健康的體驗去掌握美德的。”教師應該學會賞識學生,經常稱讚和鼓勵學生,給學生以信心,讓學生自信。雖然他們不一定會做得很好,但是如果老師適時地加以稱讚,必要時給予指導,就會增加學生的一份自信心。老師在課堂上要多創造機會,在每位學生的心底裡種下一顆自信的種子,讓他們成為自信的人。

  無論用什麼方法,老師的目的只有一個:教育好學生,使他們有健康的思想、有遠大的理想、有正確的人生觀、有積極的生活態度……教育的途徑也只有一條:愛。惟有平時對學生愛的累積、愛的責任、愛的奉獻,才能讓學生真正的佩服你,愛戴你,教育才能取得最佳的效果!

  教師應該學會關愛每一名學生,成為學生心中的太陽。作為一線教師,要善於利用各種機會,讓他們感受教師和同學們的關愛,使他們都能幸福快樂地學習和生活。一個幸福快樂的教師,才會有一群幸福快樂的學生。教師的幸福是一種精神享受。教師的幸福體現在遊刃有餘的教育教學中,體現在課堂上融洽的教與學的互動中,體現在單位同事的互助互學中。

  學生是成就名師的最好專家,而教師的反思促進了這一過程的實現。教師存有“反思之心”,就會發現自身的不足,就會提升自己的專業素養,就會走向教育的幸福之路;教師不斷反思,給自己更多的積極心理暗示,“我是能幹的,我是快樂的”,那教師必然是幸福的。

  人,應該擁有積極樂觀的心態。只有我們的心態是積極的,我們才會感到生活達到了圓滿,我們才會走上幸福的人生之路;我們才能生活得快樂,才能工作得幸福,才能成長得順利。一個人只有擁有樂觀的心態,才有進取的人生態度,也才能跨出邁入幸福生活的第一步。學會寬容別人、幫助別人,學會快樂別人、幸福自己。只有教師是幸福的,才能創造出幸福的課堂,教出幸福的學生。教師的心態決定著我們幸福的感觸,教師的心態應該是寬容的、平靜的、陽光的、熱烈的。平日裡,我們應時常反思自己的內心,享受美好的;不快時,更要反思自己的心態,快速調整自己,保持一顆好心情。

  快樂是一種美德;微笑是一種力量。“生活是一面鏡子,你對它笑,它就對你笑,你對它哭,它就對你哭。”讓我們始終以陽光的心態、感恩的心情投入工作、感受激情,我們的人生才能充滿陽光和幸福。生命其實就是一種心境。當我們用積極的心態主宰自己的心境,用光明的思維去看世界,我們會發現一切是那麼美好,學生又是如此的可愛。

  《教育和美好的生活》讀書心得範文2

  寒冷的假期,我無遠遊,在家當起了全職“奶爸”,別有一番滋味,忙裡偷閒,我拜讀了羅素的《教育與美好的生活》。正如陳之藩在一篇文章中的評語一樣,讓人印象頗為深刻——“清徹如水,在人類迷惑的叢林的一角,閃著一片幽光。”看了書之後,引起了我的深思。

  伯特蘭·羅素(Bertrand Russell,1872—1970)是二十世紀英國享譽世界的哲學家、數學家、邏輯學家、社會思想家和社會活動家,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他對教育的觀察、思考和實踐經驗均濃縮在《教育與美好的生活》一書中。羅素說,有些品性只能為具有某些特點的人群所擁有,還有一些品行則應為所有人所具備。我們不能著眼於讓每個人都具有詩人氣質來構築我們的教育。以下4種特徵便可奠定理想品格的根基:活力、勇敢、敏感、智慧。活力是一種生理素質,更是一種心理素質,它能使人快樂而明智,增強人們對外部世界的興趣;勇敢對於克服種種阻力、矇蔽,樹立人的獨立性,成就美好生活是不可或缺的;敏感對於匹夫之勇有補偏求弊之功,但是必須“適度”,敏感的理想發展形式是同情,雖然世上不乏純自然的同情,但這還有待於進一步發展擴充到更高的層次和更大的範圍。羅素認為,當今世界存在的高比例災禍大多是因為同一個事實,即在多數人中沒有激起同情心,而只有抽象的刺激。理想品性的最後一項是智力。“沒有智力,我們這個複雜的現代世界就無法繼續存在下去,更不用說產生進步了”。

  智力能使好奇心得到充分發展,但好奇心要轉變為真正的智慧,要富有成效,就必須與正確的求知方法相結合,需要養成“觀察的習慣、相信知識的可能性、耐心、勤勉”以及“虛心”、“勇敢”等品質。羅素說,對於一個快樂的兒童,激發豪爽慷慨的性格並不困難。但是對於一個終日被愁雲慘霧籠罩著的孩子,他自然會固守所能得到的物品不放。兒童不是透過痛苦的經歷,而是透過幸福和健康的體驗去掌握美德的。“兒童不是透過痛苦的經歷,而是透過幸福和健康的體驗去掌握美德的。”教育離不開獎勵和懲罰,但在具體實施中應注意以下幾點:第一,無論是獎勵和懲罰都不應該採用比較的方式。例如不應對一個孩子說:“你做得比某某好。”或者說:“某某表現很好。”因為前者產生藐視,後者產生怨恨。第二,多誇獎,少懲罰。懲罰要謹慎,要因人而異,不宜體罰。第三,對於普通的事不宜誇獎,只有經過努力,在勇氣或技能上有所進步,或克服私慾,表現美德時,才可予以獎勵。主要的動機應當永遠是對事物本身的興趣或理解,對於受誇獎的愉快的渴望只應當成為次要的動機。

  結合這本書聯絡我們自己的教學工作,應該知道站在老師的角度給學生以信心,讓學生自信起來。那麼如何才能讓學生產生自信心呢?應該學會賞識學生,經常稱讚和鼓勵學生,在指出他們的錯誤之前,首先肯定他們優秀的地方。當學生出現了錯誤,不要一味地簡單責罵,而應該告訴他們下次怎樣才能做好。其次,我們要相信學生的能力,學生總喜歡做些自己力所能及的甚至超過自己能力的事情以期獲得肯定,因此老師不要輕率地加以拒絕或制止,這樣會無形的傷害了學生的自信心,也限制了學生的善意行動。實踐證明,賞識教育和適當的鼓勵教育能獲得意想不到的'效果。當然,讚美的時候注意場合還有方法,不能因為過度的讚美而“捧殺”了學生進步的可能,無形中的不公平會讓部分學生自我放棄,在傳授知識的同時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勇敢精神以及他們的知識敏感性。

  《教育和美好的生活》讀書心得範文3

  “讓教育真正的和生活達到完美的結合,讓我們為這一天的最終到來而不懈努力吧!”這是我讀完《教育和美好的生活》這本書最想說的一句話,《教育和美好的生活》讀後感。作者羅素認為,最好的教育是挖掘人的潛能的教育。透過對兒童的身體、感情和智力上的“恰當的處理”,可以使這些品質得到普遍的培養。但這種處理不是強制性的,而是一種“自由教育”——在必要的權威與紀律的伴隨下,儘可能多地給予兒童個人發展的自由,並按照自由的精神來行使權威與運用紀律。不管是學習內容還是紀律的培養,在開始都要以遊戲的形式,使兒童在不知不覺中接受。這是羅素提倡的“自由教育”所反覆強調的。教師應該“主要從孩子身上感覺到一些神聖、模糊、無限的東西,一些個別的特別寶貴的東西”,並對這些寶貴的東西給予挖掘與引導,使其達到教育的最美好境界,讀後感《《教育和美好的生活》讀後感》。我想,如果我們能夠做到循循善誘,對待每一個學生,每一件事情,每一堂課都認真地、巧妙地設計,使學生們在遊戲中,在不知不覺中受到薰陶,那才是真正的教育啊。文中有一些話語我記得尤其深刻:

  (1)即使是對待最小的嬰兒,也要像對待將在世上佔有其地位的一個人那樣予以尊重。

  (2)兒童不是透過痛苦的經歷,而是透過幸福和健康的體驗去掌握美德的。

  (3)回答有關問題乃是性教育的主要部分。有兩條規則須貫徹其中:第一,永遠要真實地回答問題;第二,要完全像對待其他知識一樣對待性知識。

  (4)缺乏科學,愛是軟弱無力的;缺乏愛,科學是充滿破壞性的。

  試想,當我們的小孩回到家,我們問他的第一個問題不是“今天考了多少分?”而是“今天都有些什麼有趣的事情?”;當我們的高三學生在備考的日子裡還能歡聲笑語、盡情地展示青春的灑脫與熱情時,教育才能真正的和生活達到完美的結合,讓我們為這一天的最終到來而不懈努力吧!

【《教育和美好的生活》讀書心得】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