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語文> 兩小兒辯日教學實錄

兩小兒辯日教學實錄

兩小兒辯日教學實錄範文

  一、溫故知新,解破課題

  師:今天我們將首次接觸到文言文,齊讀課題。

  (學生齊讀課題。)

  師:應該說,這幾個字我們都是很熟悉的,就以“日”字為例吧,它已經在學過的詩詞中多次“露面”了。古人云:溫故而知新。還記得含有“日”字的詩句嗎?

  生1:“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

  生2:“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

  師:這兩首詩中“日”字的意思是——

  生:太陽

  師:“兩小兒辯日”是什麼意思?

  生:兩個小孩兒辯論太陽……

  師:那他們在辯論太陽的什麼呢?

  生:大小、冷熱、遠近……

  師:先不忙。常言道“千里之行,始於足下”。相信透過逐漸深入地學習課文,你們一定會解開這些疑難。

  二、千里之行,始於足下

  師:預習了課文,能說說第一次讀古文的感覺嗎?

  生:不好讀,挺彆扭的,不好懂。

  師:儘管遇到了些困難,但這些“感覺”是很珍貴的。它一來指明瞭我們學習的方向;二來也說明文言文與現代文是有區別的。有什麼辦法可以解決這些困難嗎?(學生沉默、思考)

  師:比如“不好讀”,可以怎麼辦?

  生:多讀幾遍!

  師:好主意!常言道“一回生,兩回熟”嘛!

  師:不好懂,有辦法嗎?

  生:查字典、看註釋……

  師:下面建議各小組分兩步來解決問題:第一,結合註釋,先把課文的大概意思讀明白;第二,在瞭解大意的基礎上,把課文讀通順。時間暫定五分鐘。

  (學生合作學習。教師很逐組巡視輔導。)

  師:多數小組都表示已經基本讀懂了課文。請用自己的話,能說說這個故事嗎?先看第一段。

  生:孔子東遊,見到兩個小孩子在爭論,就問他們原因。

  師:不錯!你能說說這個“遊”是什麼意思嗎?

  生:遊玩。(其他學生笑)

  師:我第一次讀,也幾乎把它當成遊玩。你(指另一學生)笑了,是不是有不同意見?

  生:我認為是“遊學”的意思,就是去交流和學習!

  師:呵,這麼自信!其他人同意嗎?

  (多數學生表示同意)

  師:那你說說,是怎麼弄明白的?

  生:我看過孔子的介紹並聯繫了上下文。

  師:呵,學古文也知道去聯絡上下文?有水平!誰能把二、三、四段連起來說說?

  (學生口述課文大意。因敘述較流利贏得了同學的掌聲。但教師還是提供機會讓他聆聽了其他同學的建議。)

  師:理解得不錯,同學們的建議也不錯。不過我還注意到,你在說到“如探湯”時,特別簡潔,現在能結合註釋,具體說這“探湯”是什麼意思?

  生:意思是“把手伸到熱水裡,是說天氣很熱”。

  師:好!其實熱水這個意思的“湯”在很多成語中,也有出現。能說一兩個嗎?

  生1:固若金湯。

  生2:赴湯蹈火。

  師:這“赴湯蹈火”的意思是說,不管是怎樣的`艱難險阻,都將勇往直前!其實不僅是成語,在很多口語中也有使用。在上海,人們把裝了熱水可以暖手的東西,叫做“湯缽缽”。

  師:好的!故事說到這裡,該知道兩小兒在辯論什麼了吧?

  生:知道!

  師:(出示選擇題)為了不互相干擾,請快速閱讀這幾種說法,把你認為正確的那個寫下來。

  (完成選擇題,應為c項。九成左右的學生選擇正確,個別選擇出現錯誤。)

  師:(引導學生深入探討這一問題,解開迷惑)那究竟是遠還是近,孔子幫他們弄明白了嗎?

  生:孔子不能決也。兩小兒笑曰:“孰為汝多知乎?”

  師:這兩小兒的“笑”,你們怎麼理解呢?

  生1:嘲笑!

  生2:譏笑!

  師:這是你們此時的理解,老師暫時不予評論,不過建議在後面的學習中,大家能進一步用心去感受!課文讀通順了嗎?誰來試一下?

  (學生讀;點評;)

  師:學古文就是要反覆地品味,慢慢你會發現它有著音樂般美妙的韻律。(媒體出示“竹簡”)怎麼樣,這古文看上去美嗎?

  師:讀起來更美!看課本,下面讓我們共同來感受一下。不過,這一次我出聲讀,請你們在心裡讀。(老師範讀)

  (全體學生鼓掌,稱讚老師的朗讀。)

  師:謝謝大家。下面再感受一次這音樂般的美感好嗎?這次你們出聲讀。(學生齊讀課文)

  師:到底是人多啊,讀得真美!現在,誰願意一個人再來展示一下這古文的美?

  (大家發現,該生的朗讀水平,早已超過教師剛才的範讀,於是朗讀幾次被掌聲打斷。)

  師:(短暫沉思,略帶羞澀)常聽說“三人行,必有我師”,今天我算是真切地體會到了,你讀得真比老師好!課下,我得向你請教朗讀的經驗。

  三、書讀百遍,其義自見

  師:本文一開始就說“孔子東遊,見兩小兒辯鬥”,可看來看去,只見都是“一兒曰、一兒曰”,哪有“兩小兒”呀!怎麼回事呢?

  生:“一兒”是一個小孩;下面的“一兒”是另一個。這兒省略了“另”字。

  師:看來這古文真是太簡潔了,能省則省啊!那為了便於理解,咱給兩小兒取個名字吧!如果一個叫“小兒a”的話,另一個就是(“小兒b”)。下面請各小組,再來合作完成兩項任務:第一,用不同的符號畫出小兒a和小兒b“辯鬥”的內容;第二,看看兩小兒的觀點分別是什麼?又各自說出了什麼理由呢?

  (學生合作理清兩小兒的觀點和理由)

  師:誰來說說兩小兒的觀點?

  生:小兒a認為太陽早晨近,中午遠。小兒b認為太陽早晨遠,中午近。

  師:兩小兒的觀點剛好怎麼樣?自己再來讀讀第二

  段,感受一下這種反差?(學生自由朗讀第二段。)

  師:他們又各自擺出了什麼理由呢?

  生:小兒a認為,早晨太陽大所以近,中午小所以遠。

  師:平常在我們看東西的時候是“近大遠小”嘛?小兒a有道理!

  生:小兒b認為,早晨涼快所以太陽遠,中午熱所以太陽近。

  師:平時在遇到發熱物體時,是“近熱遠涼”吧?小兒b也有道理!看來兩小兒是針鋒相對,互不相讓啊!現在,請你再來讀讀三四兩段,感受一下他們的自信!

  (學生自由讀三、四兩段;師生分角色朗讀全文)

  師:面對兩小兒的激烈爭論,就連過問其故的孔子都“不能決也”。這時,兩小兒犯難了:那我們找誰評理去呀?於是笑著說:“孰為汝多知乎?”齊讀本段好嗎?

  (學生齊讀)

  師:同學們,現在對兩小兒的“笑”有新的認識嗎?

  生1:我認為是苦笑,因為最後也沒弄明白!

  生2:我認為是無奈地笑!因為孔子也沒辦法。

  師:那你能讀出自己的體會來嗎?

  生:(充滿個性地)兩小兒笑曰:“孰為汝多知乎?”

  師:看來,大家基本都認為這是兩個小孩善意的笑挺可愛的!不過說實話,要深入理解這個“笑”挺不容易的!但大家卻在不經意的讀書與談論之間就解決了。果然是“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啊!來,認識一下這句話吧!

  (學生齊讀:書讀百遍,其義自見!)

  師:既然讀書有這麼大的作用,讓我們再來陪兩小兒“笑”一次?

  生:(齊讀)孔子不能決也。兩小兒笑曰:“孰為汝多知乎?”

  四、知識無窮,學無止境

  師:面對兩小兒的爭論,“孔子不能決也”。而今天,你們能道出其中的奧妙嗎?(學生簡述原理。)

  師:下面不妨來印證一下大家的說法。(輔以媒體演示)看來在同一天當中,無論是早晨也好、中午也罷,這太陽到地球的距離“幾乎”都是一樣的,要說真有不同的話,像這樣繞一圈要多久?

  生:一年、365天……

  師:在今天看來,是一個普通的科學常識。而兩千多年前,卻讓孔子這個大學問家當著兩小兒的面說“我也不知道”!對此你們有什麼看法呢?

  生1:孔子是個誠實的人!

  生2:孔子實事求是,也就是“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全場掌聲)

  師:厲害!你能以孔子的話來為孔子作評,有水平!由於時代和科技的限制,導致了“孔子不能決”的遺憾呢。然而今天,掌握了先進科技的現代人,對一切都“盡在掌握”了嗎?

  (生:沒有!還有金字塔之謎!u

  po之謎!外星人之謎……)

  師:看來,我們面對的這個世界還真是“知識無窮,學無止境”啊!不過,若同學們能從小立志並打好基礎,完全有可能解開某些謎團!

  五、回味“辯日”,師生漫談

  師:今天,我們從兩千多年前的一個故事談起,談到了“溫故而知新”,談到了“千里之行,始於足下”;在深入學習的過程中瞭解到文言文與現代文是有區別的,還明白了“書讀百遍,其義自見”的道理;最後,我們帶著“孔子不能決”的遺憾,認識到孔子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及“知識無窮,學無止境”的道理。這麼多知識,大家都能有所感悟,了不起!接下來我想這樣,同學們此時有什麼體會或疑惑,整理一下,寫在題板上。可以是一兩句話,也可以是幾個詞,還可以是一個字甚至一個符號。

  (學生書寫體會或質疑)

  師:請寫完的同學亮出你的想法。沒寫完的也停一停吧,因為聆聽也是一種學習嘛!(指一學生寫的“聖人?”)說說你的疑惑。

  生:我的問題是,既然人們都知道孔子並不是什麼都瞭解的,那為什麼直到今天人們還把他稱作“聖人”?

  師:厲害!從小處說,這個問題展現了你良好的學習興趣;往大處講,你提出的是一個很有價值的問題。但是,今天劉老師可能給不了你答案了。不過,我可以建議你透過合適的途徑,比如上網、進圖書館什麼的,多瞭解一下孔子的學識、思想甚至人品等,也許到時你的收穫會比老師的答案更美!

【兩小兒辯日教學實錄】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