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語文> 《1米有多長》教學實錄

《1米有多長》教學實錄

《1米有多長》教學實錄

  篇一:1米有多長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初步認識長度單位“米”,初步建立1米的長度觀念。

  2.使學生知道1米的實際長度,知道1米=100釐米。

  3.透過實際測量活動,使學生初步學會用米尺測量較長的物體的長度。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初步建立米的長度觀念,知道1米=100釐米。 難點:用米作為長度單位測量較長的物體的實際長度。

  教學準備:課件

  教學過程

  一、問題情境引入

  師:同學們,你們去過動物遊樂園嗎?

  師:看看長頸鹿和小烏龜在遊樂園門口遇到了什麼問題?

  課件出示:教材第53頁情景圖。

  生1:小狗門衛告訴它們,身高1米以上要買票。 生2:和看門口1米畫的標記,長頸鹿的身高超過了1米,要買票;小烏龜的身高不足1米,不用買票。

  師:觀察得真仔細!看到了門口處1米的地方有標記。

  師:1米到底有多長呢?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1米有多長。

  二、自主探究學習

  1.認一認,想一想

  師:上節課我們已經認識了長度單位“釐米”,知道我們食指的寬度大約是1釐米,現在請大家拿出直尺,找出1釐米給同桌看。

  師:同學們找得非常準確,100段這樣的1釐米接起來就是1米。看(出示米尺),這就是米尺,是我們今天認識的一位新朋友。注意看,自己數一數是不是有100釐米。

  學生自己數,明確:1米就是100釐米。我們可以寫成:1米=100釐米。

  測量比較短的物體,一般我們用“釐米”作單位。在測量比較長的物體或距離時,通常用“米”作單位,“米”也是國際通用的一個長度單位,“米”可以用字母“m”表示。

  2.比一比,說一說

  師:現在請同學們用自己的方式描述一下1米有多長。

  學生可能有多種回答,如有的學生邊用兩手比劃邊說,有的學生邊比劃自己的身高邊說,有的學生說出課

  桌的長度 是1米等等,老師要給予鼓勵。

  師:同學們都挺好的。現在把你們的手臂伸開,看看伸到什麼程度就是1米,用尺子量一量。

  學生用米尺進行測量,老師巡視,指導個別有困難的同學。

  三、合作交流,探索反饋

  活動一:

  1.小組合作,用尺子量一量從腳到身體什麼地方是1米,做個標記。

  2.找不同身高的學生來比一比,發現身高不同但1米的標記一樣高。

  3.小結:測量物件不同,但一米的高度是不變的。

  活動二:

  伸開手看一看從一隻手的指尖到另一隻手的什麼

  地方是一米

  活動三:

  教室裡哪些物體的長度大約是1米?學生說完並

  進行實地測量。

  活動四:

  師:現在請同學們以小組為單位,合作測量,從教室的一頭到另一頭大約有多長?教室裡的黑板長大約是多少米?

  小組同學分工合作,測量教室的長、黑板的長。老師巡視,瞭解不同做法,指導個別有困難的學生。

  組織學生交流測量的過程和結果,重點說明測量的方法。

  四、實踐應用

  1.鞏固練習

  師:“釐米”和“米”在生活中應用很廣泛,結合實際情況完成下面填空。

  課件出示:教材第53頁最下面的習題。

  學生獨立完成練習,老師巡視瞭解情況。組織學生交流,重點說說自己是怎樣透過對比確定填寫什麼單位的。

  2.認識米和釐米。

  課件出示

  師:我們在用米和釐米的時候一定要仔細思考,認真辨別,不能用錯喲!下面是淘氣在學習了米和釐米之後寫的一篇日記,我們共同來看一看。

  指名做出評價和改正。

  五、全課小結

  師:這節課的學習我們認識了一個長度單位——

  米,知道了課桌的長大約是1米,並且知道了測量較短的物體用“釐米”作單位,測量比較長的物體用“米”作單位,要記住米=100釐米。還學會了量出物體的長度,注意測量時要從0刻度量起。

  篇二:一米有多長教學設計及反思

  教學目標

  1、在觀察和測量活動中認識米,體會米的實際意義,初步建立1米的長度觀念,掌握1米=100釐米,並會進行簡單的單位換算。

  2、初步學會用米為單位測量物體的長度(限整釐米),能估測物體長度,能選擇恰當的單位表示物體的長度。

  3、在測量活動中體會測量長度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意義。

  教學要點

  在測量活動中體會測量長度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意義

  一、情境匯入:

  同學們你知道你有多高嗎?

  二、自主合作探究:

  動物們要一起去遊樂園玩,其它小動物都順利的進入遊樂園了,可是小鹿卻被擋在了外面,你知道為什麼嗎?

  1、認一認,想一想:

  小老鼠擺小棒的活動,帶領學生由釐米引出新的單位米。

  教師提示米和釐米的關係

  師板書課題

  2、比一比,說一說

  幫助學生體會米的意義

  組織學生透過實踐活動感受米的長度

  3、小組合作,用尺子量一量

  組織學生利用已經形成的1米的表象進行估計,再實際測量。

  學生看情境圖,思考原因並彙報

  學生體會100根小棒就是小米

  認識米

  1米=100釐米

  學生利用米尺來認識1米

  用米尺和自己的身高比一比

  開啟自己的手臂等

  學生小組合作

  估計後測量比較,體會米

  四、歸納反思:

  1、想一想,填“釐米”還是“米”呢?

  門高約2()

  一拃長約15()

  黃瓜長約20()

  2、完成54頁估一估,小明和機靈狗分別有多高?

  3、透過本節課的學習你有什麼收穫?你學會了什麼?

  4、佈置課後習題作業

  學生獨立完成

  橡皮長約3()

  樹高約10()

  李老師身高約175()

  學生小組討論後彙報完成習題

  學生彙報收穫

  板書設計:

  1米有多長

  1米=100釐米

  1m=100cm

  《一米有多長》教學反思

  本節課是學生在認識長度單位釐米後,又要認識的一個新的長度單位——米”。這節課對學生來說比較抽象,因為他們對於一米到底有多長心裡完全沒有 數。所以,我為學生設計了一些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建立1米的概念。

  教學時,我以提問的`方式引入:你想知道你的身高嗎?要知道你的身高,必須要用到什麼?從而引出尺子。然後介紹尺子的基本構造,既培養學生的觀察力,又為建立1米的長度觀念打下了基礎。認識1米,安排了三次活動:第一次讓學生在直尺上找出1米的長度,體會尺子的長是1米——建立1米的空間觀念;第二次讓學生找身邊哪些物體的長度大約為1米,學生找出了很多,如:五塊瓷磚的長度﹑窗子的寬度、從腳到身子某部位的高度等等,這是我課前沒有想到的,我想對學生建立1米的表象起到了很好的效果;第三次用手比劃出1米的長度。透過這些活動,讓學生正確建立1米的空間觀念,在這個基礎上,進一步引導學生建立幾米的長度觀念。

  在學生的腦海中,1米的概念不是很牢固,讓學生硬把1米=100釐米記住有一定的困難,所以在“1米=100釐米”的轉化中,我請學生拿出捲尺用20釐米長的學生用尺來測量,1米長的捲尺有幾個20釐米,學生透過自己動手操作明白1米長的捲尺上有5個20釐米,問5個20釐米想家得多少?20+20+20+20+20=100釐米。學生就明白1米實際長度。

  存在不足:

  1.米尺、1米長的線應該多準備幾份,這樣學生就可以常常感受一米的長度,也加深了學生對米的認識。

  2.在課堂教學中,在讓學生彙報交流這一環節裡,當學生表達不出或不清楚時,我不夠耐心,急於給學生提示,這樣不利於對學生數學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如果當時我能不急於幫學生下定論,而是請其他同學發表意見,相互補充,將更有利於學生的自主探索,更利於學生表達能力的培養提高。

【《1米有多長》教學實錄】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