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語文> 課文《畫家和牧童》教學實錄

課文《畫家和牧童》教學實錄

課文《畫家和牧童》教學實錄

  《畫家和牧童》寓意深刻,語言生動,學習資源豐富,可謂“麻雀雖小,五臟俱全”。教學中如果是面面俱到地挖掘,最後的結果只可能是“只見樹葉,不見全樹”,或者是“蜻蜓點水,浮於表面”。如何理出一條清晰的脈絡,找到省時高效的“切入點”,讓學生“一課一得”,是我在備課時苦苦思索的問題。後來,在確定了三個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啟用思維,進行創造性說話訓練;

  3、體會畫家和牧童的優秀品質,懂得要敢於挑戰權威,也要謙虛謹慎”後,我決定直奔重點,大膽取捨。課始就引導學生“整體把握——談‘印象’”,相機板書關鍵詞。然後根據學生印象“品讀感悟——展‘細節’”,學生在有了初步的印象後回到課文中品讀,體會,更加真切地感悟明理。在學生有了充分的朗讀體會,感悟明理後,順理成章地讓學生“迴歸整體——抒‘胸臆’”。沿著這條主線線索,相機引導學生積累語言、訓練語言、發展語言,大膽進行取捨,主線內的恰當地引導生髮,主線之外的,忍痛割愛。

  一節課下來,感覺按照預設程式完成了基本的教學任務。

  1、整體把握,引入新課自然,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師:怎樣的人能稱為“畫家”?

  生:畫畫水平很高的人。

  師:牧童是指——?

  生:牧童是指放牛放羊的孩子。

  師:透過前面的學習,你覺得課文中的牧童是個怎樣的.孩子?

  生1:他勇敢地指出了畫家的錯誤。

  師:你覺得牧童很——

  生1:很勇敢。

  師板書:勇敢。

  生2:他很細心。

  師:課文中的畫家是誰?

  生齊答:戴嵩。

  師:你知道戴嵩是個怎樣的畫家?

  生:他是個很謙虛的畫家。

  生:他是個很虛心的畫家。

  生:他是個大畫家。

  生:他是個著名的畫家。

  2、朗讀充分,可以說一節課中“書聲朗朗”,在老師精心設計的導語下,學生朗讀有生成,有提高。

  出示:他的畫一掛出來,就有許多人觀賞。

  生讀。

  師:這說明了什麼?

  生:他的畫畫得好。

  師:你能把你的體會讀出來嗎?

  生讀。

  師:聽了你的朗讀,讓我感覺這畫好哇!誰能讀了讓人感覺更好。

  生讀。

  師:這畫妙啊!

  生讀。

  師:這真是絕妙的畫啊!還有誰想讀嗎?一起體會一下。

  生全體讀。

  3、語言訓練比較紮實。

  引導用“一會兒……一會兒……”說話,鄧建倫一開始,說成了“一邊……一邊……”的句式,我馬上糾正:一邊……一邊……是同時做兩件事,比如說一邊看書,一邊寫字。“一會兒……一會兒……”是現做這件事,再做另一件事。後來,鄧建倫又舉手了:“下課了,老師一會兒改作文,一會兒改生字,很快就把作業改完了。”

  為什麼說牧童在大家的讚歎聲中說出畫家畫錯了,表現得非常勇敢。我引導他們想象作為一個小孩子,在大人面前大聲嚷嚷會有什麼後果。學生想象非常豐富,語言很生動:

  生:牧童會被大聲地罵。

  生:牧童會被趕出去。

  生:牧童會被譏笑。

  生:牧童會被諷刺。

  生:牧童會被毒打。

  生:牧童會被驅逐。

  ……

  4、學生感悟明理,水到渠成。學生由初談印象,再回到文字充分朗讀感悟,與文字對話,文中主人公的品質在學生心目中一步步明晰,到最後寫一句話送給文中人物,學生有話可寫,有感可抒,水到渠成。

  5、教學中還沒有做到真正的“放手”,對學生的學習導引得多。

  6、學生齊讀時拖腔嚴重,教學中沒有及時糾正引導提高。

【課文《畫家和牧童》教學實錄】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