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圖形影象/多媒體> 多媒體在語文教學中的地位

多媒體在語文教學中的地位

多媒體在語文教學中的地位

  也許是多媒體教學聲、光、色、形兼備,具有直觀、形象、生動的優勢,所以在當前的小學語文教學中普遍存在著這麼一種現象,老師不管上公開課還是評優課,只要條件允許,大多使用多媒體課件。在我所聽到的公開課上,發現為數不少的老師把一些所要板書的字、詞及一些重點分析的句子一併做在課件上,一堂課下來,大螢幕上變化極多,而黑板卻棄之不用。教學效果上,學生對課件所展示的內容是接受再接受,自己卻沒有真正獨立思考的時間。《教學媒體與教學軟體》一書清楚地記著:教學媒體的選擇應重視效率。所謂效率是指在一定條件下,化最少的代價,使媒體產生令人滿意的功效。此時,我不禁有了疑惑:像以上這樣的多媒體結合課堂教學真的是那麼必要嗎?真的是那麼合情合理嗎?真的能產生令人滿意的功效嗎?我認為,多媒體雖然有其優點,但若使用不當或盲目使用,效果會適得其反,產生負面效應:

  一、使用不當,不能有效地達成教學目標

  兒童心理學表明,兒童對最近發展區的事物最易接受。如,許多時候,我們低段語文教學中的人、物可採用現有的直觀生動的實情、實景、實物來進行表演或操練,這樣就更能貼近生活。可某些教師很教條,不管效果如何,也不管是否合適,一古腦兒地把能畫的,都不厭其煩地畫上去。如教左、右時,若根據實際情況讓學生回答:你的左邊是誰?你的右邊是誰?可以說是既具體直觀又很簡單。可有的教師偏又費神地在課件上畫了小明、小紅、小冬三個人來讓學生說。這對一些接受能力差的同學來說,反而費解,他們只會機械地操練,覺得這是書本上的東西,卻不會在日常生活中靈活運用。

  又如我曾看到過這麼一則案例,是五年級的《豐碑》,有位老師是這樣設計的:

  匯入新課:教師播放紅軍長征過雪山途中的錄影片段

  範讀課文:教師播放《豐碑》的配樂朗讀錄音帶

  講讀課文:教師打出紅軍爬雪山的幻燈片,同時播放狂風呼嘯的錄音

  突出重點:教師打出軍需處長凍死雪中的幻燈片,同時播放重點段配樂朗讀錄音帶

  總結課文:教師播放哀樂,同時打出課文總結語幻燈字幕

  《豐碑》這篇課文,我雖然沒教過,但看了教案後,覺得這裡有些結合是必要的,如匯入新課時,教師播放紅軍長征過雪山途中的錄影片段。因這個故事的內容與學生的生活距離較遠,這時適時再現了當時特定的環境,烘托了氣氛,為學生理解課文的重點和突破課文的難點作了一個鋪墊。但也有幾處的多媒體使用,我覺得是不必要的,比如講讀課文時,就不必再打出紅軍爬雪山的幻燈片(因前面錄影已映出過紅軍過雪山的情景),更沒有必要一會兒配樂朗讀,一會兒模擬狂風呼嘯的聲音,一會兒放哀樂。因為,過於直觀和熱鬧也不利於學生思考。試想,學生在許多種聲音、影象強刺激下,情緒達到了亢奮狀態,怎麼能靜下心來思考問題呢?

  二、理解錯誤,勉強使用

  因為上級領導也常將是否使用電教設施作為考核一堂課優劣的重要依據之一,並佔了20%,所以有些老師錯誤地理解為只要用了電教工具就符合了這一評分標準,因而為了不使這個考核內容空白,就不管其教學的實際內容與效果,勉強使用。如有一次公開課,一位老師想到這堂課無法體現電教手段,因此把原先打算寫在黑板上的幾個重點詞寫在紙上,打算放在實物投影儀上演示。然而當要演示時,卻左調右調也調不清楚,結果還是大筆一揮,在黑板上寫下了這幾個重點詞。這位老師下課後苦笑著說:不管怎樣,還是用了電教工具。真是令人啼笑皆非。其實我們運用多媒體的關鍵是看利用多媒體手段是否更有效地強化或提高教學效果,而不是片面強調是否使用了多媒體工具。

  為此,我呼籲教師不能教條、形式主義地使用多媒體,要合理地運用多媒體才能使其在教學中真正發揮應有的作用。那麼到底在什麼地方結合多媒體才能真正有效呢?才能達到令人滿意的效果呢?我個人認為,一堂課中多媒體的使用不要追求面面俱到,只要有一處或兩處精彩即可。比如:

  1、可以在學生的思維卡殼處使用。如《小白兔搬南瓜》是一個由三幅圖組成的童話故事,小白兔看到小黑熊騎腳踏車,怎麼就想到不用扛南瓜的辦法而改用滾動的'辦法呢?小黑熊騎車的畫面是靜止的。對於大部分兒童來說,認識上述這一點是有困難的,為了突破這一難點,便設計了小黑熊騎車時,車輪在滾動的比較,使參與教學活動的兒童也和小白兔一樣產生一個類似的思維過程腦子裡想到滾動這一形象。這為突破教學難點起了關鍵性的作用。

  2、可以在課文的空白處、延伸處使用。如九冊《小珊迪》一文中,課文末尾沒有直接寫小珊迪與小利比見面的情景。但有位老師挖掘教材,獨具匠心,請班中朗讀較好的同學幫忙,自錄了一盤小珊迪與小利比見面時說話的錄音帶。那奄奄一息的說話聲,那飽含深情的話語感動了在座的每一位學生和老師。我想,這就是合理使用多媒體所產生的效果,所發出的感染力。還有,有位老師在上完《海底世界》後,緊接著出示了海底各種各樣的生物,有大大的鰩魚,有漂亮的蝴蝶魚這樣,延伸了課本知識,體現了大語文的觀點。

  3、可以在練習上運用,讓學生自主選擇。學生之間存在著無可避免的差異性,教師在佈置課堂練習時,應當允許學生在練習的數量和深度上有一定的選擇度,突破傳統的一刀切做法。首先,在作業的數量上應當有一個自由度。如佈置學生抄寫生字,切忌有棗無棗打三竿,而應把選擇的主動權大膽交給學生,讓學生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有針對性地去抄、去記。其次在作業的程度上,也應有難易的區別,允許學生在一定範圍內選擇。這樣既達成了教學目標的下限要求,又體現了教學目標的上限要求,使不同起點的學生在同一練習過程中都有所習得和提高。

  4、可以在評改作文時使用。利用多媒體評改作文,大大提高了評改的效率。在評改作文時,我們常把學生的優秀習作顯示在螢幕上,作為範例講評;把典型的病例顯示在螢幕上,供大家分析、推敲、修改;還從一般的習作中找出精彩的詞句、片段顯示在螢幕上,供大家品味欣賞透過教師講評、學生自評、互評,相互促進,相互提高。這樣做遠比教師用小黑板抄寫一篇典型的習作,然後再由教師一人講評,質量要高得多,速度要快得多,容量要大得多。

【多媒體在語文教學中的地位】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