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職業/專業/職能> 中等職業學校專業設定的原則

中等職業學校專業設定的原則

關於中等職業學校專業設定的原則

  原則是人們說話或行事所依據的法則或標準。在當前科學技術發展日新月異,職業崗工變換異常頻繁的情況下,中等職止學校的專業設定應遵循科學性原則、適應性原則、效益性原則和發展性原則。

  原則,指說話或行事所依據的法則或標準。原則是實踐過程中對事物規律性的概括,因而它最接近客觀規律。中等職業學校專業設定原則,指中等職業學校在專業設定中所依據的在一定理論指導下制訂的或在總結實踐經驗基礎上形成的標準。

  一、科學性原則科學性原則是衡量一切事物的最高準則。科學性原則主張凡事應從事物的本質和客觀規律出發,尊重客觀性,反對主觀性;尊重必然性,對偶然性;尊重本質性,反對錶面性。目前,中等職業學校專業設定不科學現象較為嚴重。專業名稱不規範,專業內涵不明確,專業教學不嚴密等問題嚴重影響了職業教育為經濟和社會發展服務功能的發揮。因此,強調科學性原則有著極為重要的意義。首先,專業設定的指導思想要正確。職業高中的專業設定絕不是迎合家長、學生的口味,投其所好,盲目趕潮流,也不是學校創造經濟效益的主要手段。專業設定的指導思想是為了滿足社會發展需求和個人成才願望,為社會培養全面發展的高素質人才。只有確立正確的指導思想,在專業設定過程中才不會被短期利益、區域性利益所迷惑,造成專業設定的盲目性。

  其次,專業劃分要科學,名稱要規範,內涵要明確。專業劃分必須符合國家職業分類的有關標準,突破以往一個行業一個類別的分類模式,依據某類職業所要求的素質和職業能力要求進行劃分。

  第三,專業設定的操作過程遵循科學性原則。從專業的規劃、實施、管理到教學,每個環節的進行都要做到有據可依,符合教育教學規律。在不違背客觀規律的基礎上才能作合理調整。

  二、適應性原則適應性原則是指職業學校專業設定要適應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的需要,按需設定,體現社會職業對人才的要求。中等職業學校中所設專業均為應用性專業,所培養的人才要能直接有效地服務於生產一線。只有遵循適應性原則,才能實現其專業設定為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服務的功能,才能確保經濟必須依靠教育,從而形成“服務——依靠”互為推動的良性迴圈機制。

  首先,專業結構必須與區域的產業結構和就業結構相適應。職業教育的一個主要功能是為經濟建設服務,因而專業設定要與區域經濟發展的狀況同步和匹配。當前我國正處於產業結構大調整時期,各地都在根據當地的資源、技術、經濟等實際情況,因地制宜地規劃適合本地社會經濟發展的產業結構和就業結構。為適應產業結構調整、就業結構變化的需求,職業高中必須切實做好對產業結構與就業結構調整的分析工作,選擇專業種類,合理安排專業結構,使之與產業結構、就業結構相適應。其次,專業口徑要與社會職業分工情況相適應。我國地域遼闊,各地經濟發展水平、生產技術水平不平衡,即使在同一地區,不同行業社會分工程度和勞動組織形式也存在著較大差異,再加上社會職業群體範圍有大有小,因此,確定專業設定,應當有一定的靈活性和適應性,以滿足不同地區、不同行業的具體要求。

  第三,專業設定必須適應中等職業學校的發展情況。教育資源的可利用性是專業設定的'現實依據之一。職業高中的專業設定,不僅要適應社會的需要,還要考慮現實可能性,適應學校本身的發展情況,這包括適應學校可能具備的物質條件、師資等,更重要的是與學校所處的地理、經濟、社會等環境,學校的特色、發展目標相適應。

  三、效益性原則即指職業高中的專業設定在實現社會需求和社會功能時,要考慮其是否經濟合理,效益是否最佳。其要旨是指專業設定應與社會經濟發展需要相適應,專業教學內容符合社會職業勞動實際,培養的人才能順利就業,創造社會財富。在此前提下,可強調效益的最大化,即合理配置職教資源,充分運用現有的資源獲得最大的效益。具體要求是:

  首先,保持適度的專業規模。職業教育是以專業組織教學的,各專業的專業師資、教學裝置、管理規範都有其特殊的要求,而各專業師資(特別是專業教師,實習指導教師)、教學、實驗、實習裝置的配置都有一個基本標準。如:每名教師負擔的學生數或平均授課時數,如果過多,會影響質量,如果過少,則工作量不足,造成閒置浪費。同樣,就教學設施和實驗、實習裝置而言,如果規模過小,造成裝置利用率過低;如果規模過大,造成裝置不足,就會影響教育質量;如再添置裝置,又有可能造成裝置利用率過低,使成本過高,造成不經濟。其次,保持專業的相對穩定性。職業教育有著自身發展的內在規律,其基本要求是保持相對的穩定性。通常一個專業,需要若干年的建設,如師資隊伍建設、教學建設、教材建設以及教學經驗的積累等。這些是保證教盲質量的條件。很難想象,一個專業處於頻繁變換的學校,能培養出高質量的人才,而且專業設定頻繁變換,還會造成原有教育資源的閒置浪費。

  第三,形成專業結構的綜合優勢。在具體的職業教育機構,可設定若干個主幹專業,並分別圍繞主幹專業,設定幾個互有聯絡的專業,形成具有綜合優勢的專業結構。這些互有聯絡的專業,由於其基礎理論學科相同或相近,專業課在各專業之間能相互結合和相互滲透,教學結構和教學過程接近,有利於發揮教師的潛力,有利於實驗、實習場地和裝備為各專業綜合服務,提高裝置使用率,有利於組織教學,安排程序,這樣就有可能較好地發揮學校教育投資的效益,綜合提高教育質量,而且專業口徑和內涵有較大的伸縮餘地,學校就可靈活地適應市場需要。

  當然,職業學校在設定專業時,既要考慮經濟效益,更要重視社會效益,一些專業即使投入多,需求量小,但如果社會確實需要,也得設定。

  四、發展性原則專業設定的發展性原則即要求專業設定具有長遠規劃,滿足學生、專業、學校可持續發展的需要。

  首先,立足於學生的可持續發展。職業的發展是人的發展的基本途徑。隨著社會經濟、職業的發展,人們已不再終生固定於某一職業,這不僅是職業結構不斷變化的要求,也是人們出於自身發展需要而作出主動選擇的結果。為此,從業者要有寬闊的職業視野,健康的職業價值觀,長遠的職業計劃及主動適應和創造的意識與能力,以便將職業的變化與他們自身的發展協調起來。個人的這類要求具體表現為對多種職業持續不斷的試探,在職業學習過程中受個性、目的、興趣所支配。如果忽視了這類要求,不僅不能適應職業世界的變化,也不會受學生歡迎。因此,專業設定的發展性主要體現在能否確保學生的可持續發展。專業設定,無論是學制的確定、培養目標的制定、課時的安排、教學內容的選擇等,都要使學生在原有的素質基礎上有所提高,併為學生今後從事的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為學生進一步深造提供可能性。目前,許多中等職業學校的專業正在朝著這一方向進行建設和改革,如課程改革中出現的“寬基礎、活模組”課程模式,目的就是讓學生打下紮實的知識基礎,為其終身學習創造條件。專業改革中的拓寬專業口徑的措施,也有利於擴大學生的擇業面,適應就業形勢的變化,為學生的擇業、轉業、創業奠定基礎。其次,立足於專業自身的可持續發展。這體現在專業自身要具有自我調節、自我發展、自我更新的能力,以適應市場經濟條件下招生就業市場、職業環境的劇烈變化。為此,要走內涵發展的道路,注重提高專業建設的質量,培養高素質的人才,保證專業持續不斷地向前發展。

  第三,立足於學校的可持續發展。任何專業設定都要服務於學校的整體利益,遵循學校的綜合發展規劃,有利於學校教育資源的統籌調配和最大效益的獲得。如果開設某一專業會影響到學校整體功能的發展,損耗學校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不利於學校的深層次發展和進一步提高,甚至會損害學校根本利益,則該專業不宜開設,應該放棄。

【中等職業學校專業設定的原則】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