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資訊科技> 資訊科技在新課改中的推動作用論文

資訊科技在新課改中的推動作用論文

資訊科技在新課改中的推動作用論文

  新課標指出,課堂教學中,應“構建開放而有活力”的課堂。將資訊科技與課堂教學進行有機整合是構建活力課堂的有效途徑。在教學中,資訊科技是有力而巧妙的手段,而不是我們追求的目標;資訊科技是閱讀教學的載體,而文字才是其中的內容。這形式與內容又必須是相互融合、相互適應的。

  在課堂教學中運用資訊科技手段,我認為應注意以下幾點:

  一、選用適合的文字資訊素材

  我們所說的“適合”,是指資訊科技所涉及的文字、圖片、音訊、動畫等內容,要與語文課程內容符合,要與閱讀教學的教與學內容切合。語文閱讀教學的主要任務是學習語言,教師不能因為資訊科技的介入而喧賓奪主。

  曾有實驗表明,人類透過感官刺激收集到的資訊中,視覺佔65,聽覺佔20,觸覺佔10,味覺佔2。可見,視覺和聽覺佔了人類感官收集資訊量的85。資訊科技的介入,就是利用其本身的優勢,豐富教學資源,加強對學生視覺、聽覺等方面的感官刺激,使學生能夠加大資訊的收集量,從而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這要建立在“對症下藥”的前提之上。

  在教學《斑羚飛渡》這節課時,我製作了三組多媒體課件,創設情境,激發興趣,加深理解。

  其中第一個課件形象地顯示了斑羚群的危險處境;第二個課件直觀生動地演示了斑羚老少結成對子飛渡的場景,學生在觀看飛渡的動畫,聆聽老斑羚的落水聲和小斑羚成功飛渡興奮的“咩”叫聲時,會驚訝於斑羚的犧牲精神和集體精神;第三個課件用彩虹的圖畫、悲壯的樂曲渲染了頭羊的犧牲精神,學生看完後,再組織學生談感想,收到了很好的教學效果。因此在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採用資訊科技呈現的文字、圖片、音樂等方式,必須是“適合”的。

  二、抓準適宜的課堂教學時機

  一堂課,通常有匯入、教學新課、拓展延伸這幾個重要環節,我們不僅要看教師運用資訊科技是否適合、是否適度,更重要的一點是,教師能否抓準時機,“適時出擊”。

  第一個時機是新課剛開始時的興奮期,即我們平常所說的新課匯入。在一節課當中,學生剛進入課堂的幾分鐘最為興奮,學習積極性最高,注意力也最容易集中。教師應當抓住這一個良好時機,在新課開始上時,運用資訊科技,配以啟發性、引導性的導語,在最短時間內,以最有效的方式吸引學生注意力,引導學生進入新課學習。

  第二個時機是遇到課堂教學過程中的“節骨眼”。這個節骨眼首先是指閱讀教學的難點所在。熟悉閱讀教學的老師都知道,學生在閱讀中,經常會遇到一些不明白的問題,可能是某種他們從沒見過的東西,可能是某些他們無法理解的現象。這個時候,資訊科技就可以發揮它的優勢了。

  第三個時機是課堂結束時的`學習強化期。經過一節課的學習,學生對於資訊的接收已接近疲憊,這個時候,運用資訊科技手段,一來可以調節學生的神經,二來也是強化學習成果的有效途徑。尤其是新課程要求加大學生的閱讀量,這既要靠學生自己課外加強閱讀,也要求教師在課堂閱讀教學中給學生更多的資訊和指導,當課堂臨近結束時,教師推薦幾篇與課文相關的文章給學生閱讀,強化刺激,喚起學生已有的表象與感受,並進一步拓展、延伸類似表象,加深類似感受,還可以引發學生課外閱讀、自主探究的小高潮。

  新課程背景下的語文學習,無論是學習方式還是學習工具都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而資訊科技所具有的容量大、不受時間、空間限制的優點,可以讓我們的語文課堂更加開放、更有活力,從而達到教學的最最佳化,促進語文教學效果的提高。

【資訊科技在新課改中的推動作用論文】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