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語文> 認識圖形課後教學反思

認識圖形課後教學反思

認識圖形課後教學反思

  本課為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一年級下冊《有趣的圖形》中的內容,教材從描(畫、印)出簡單幾何體的面入手,引入平面圖形,使學生直觀認識一些平面圖形,體會平面圖形與簡單幾何體的聯絡,《認識圖形》教學反思。這體現了從立體到平面的設計思路,本課教學內容是在學生學習了正方體、長方體、圓柱、球等立體圖形之後進行教學的,為以後進一步學習更深層的幾何知識打下基礎。知識目標:透過觀察、操作等活動,初步認識並辨認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圓,體會“面”在“體”上。能力目標:在動手操作的過程中形成空間觀念和創新意識。情感目標:透過圖形在生活中的廣泛運用,感受到數學知識與生活息息相關,激發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教學重點:會辨認這四種圖形。教學難點:體會“面”在“體”上。

  本次教學活動我以“玩”著“樂”著認圖形的教學模式呈現教學內容,在教學設計時考慮到兩點:一是從“體”切入到“面”。從學生熟知的立體圖形引入,透過在立體圖形上找“平平的面”自然引入到新知的學習;二是針對六七歲孩子好動、愛玩,注意力容易分散的特點,在課堂上用“玩”的形式串起一節課,將知識點蘊含在活動中,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探索性。透過摸一摸、找一找、描一描、擺一擺,讓學生樂學、願學、玩中學,不知不覺地掌握平面圖形的特徵以及和立體圖形的聯絡和區別。在活動中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合作和創新意識,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本節課透過大量的活動來實現教學目標,從具體到抽象,從整體到區域性,從實物到模型,學生在課堂上經歷了“直觀--抽象--再創造”的過程,教學反思《《認識圖形》教學反思》。上課伊始,首先調動學生的已有知識經驗:“今天老師帶來了上學期的好朋友,你們想知道是誰嗎?”一下子喚起了學生學習的熱情。接著“你能想辦法幫老師把立體圖形上這個平平的面請下來嗎?”一下子把關注點由“體”集中到“面”上。當學生拿著一個立體圖形,透過在紙上描,一個個平面圖形想小精靈一樣從自己手中“跳”出來時,他們覺得自己像是小發明家,為自己的傑作歡呼。“面”由“體”得——這個結論不言而喻。

  接下來的.“擺一擺”讓學生把剛認識的圖形重新從大腦中調出來,再次直觀呈現,強化學生對這些圖形的記憶。“為什麼沒有人擺出圓形?”這樣的追問把活動引向深入,喚起了學生再一次對這四種平面圖形感悟和深入認識的機會。整節課,“思考”貫穿於有趣的活動中,以“玩”促思,以“做”促思,符合兒童的生活經驗和認知特點,課堂上學生始終樂此不疲,興趣盎然。

  教學中的不足之處:

  1.學生的自主學習時間不好把握。如果太過於牽強的控制學生的自主交流時間,那麼交流學習的有效性就受到了質疑,如果放任自流,

  那麼有可能一節課的學習效率也會受到影響。

  2.對一些小組合作交流意識差,不善於表達、不善於傾聽的同學的關注與引導還不夠。

  改進措施

  1.課堂教學時注意把握孩子最佳的學習時機,在孩子注意力充沛的時候,讓孩子進行有效地新知學習。

  2.給孩子留足夠的時間進行有效的交流學習,讓孩子在交流中進行自主探究,自主領悟,教師做好引導者的角色。

  3.在孩子的自主交流中,教師適時的引導孩子在思考中交流,在交流中傾聽學習,多關注一些不善交流,不善於傾聽學習的同學。

【認識圖形課後教學反思】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