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語文> 《青菜奶奶過生日》課後反思的

《青菜奶奶過生日》課後反思的

《青菜奶奶過生日》課後反思的範文

  活動反思:

  這是一節模仿課,模仿的物件是我們幼兒界精英應彩雲老師。選擇應老師,還是有私心的,因為我本人非常欣賞應彩雲老師的教學風格,喜歡她的清新自然,平易近人,喜歡她總能輕鬆自如以無拘無束的聊天形式將知識滲透於無形,你去看好了,她的課永遠是歡樂的,沒有半點壓力,有時候甚至會分不清“老師”的存在,因為她的課上是沒有距離的,完全是和孩子們對等的關係。她用她滿滿的愛真摯的愛承托起她所有學生的美好未來。優秀教師吳永祥老師曾說,談到教育,我們總是說要激發學生的興趣,其實,教師自己有興趣,才是一切教育的源泉。所以,這堂課的.成功,也要歸功於對應老師的喜愛。“偶像”的力量果然是不可小覷的。

  所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嘛。 原本應老師開頭還設計了一個青菜奶奶的辨認,請寶寶們透過觀察(有皺紋、戴老花眼鏡)猜一猜所出示的究竟是青菜奶奶還是青菜寶寶,但在試教之後我發現,這其實和本次活動的目標沒有很大聯絡,沒有必要做過多贅述;其次多少也因為繪畫偏差的緣故,幼兒不能正確辨認所謂的皺紋和老花眼鏡,反而有離間目標的迷霧作用,故權衡之下我最終取消了這個環節,根據實際操作經驗反饋,改為直截了當的形式,直接出示,明確告知幼兒這是青菜奶奶,然後以青菜奶奶過生日為由為他們創設一個情境,滿足了幼兒想象力的馳騁,同時激發了他們高漲的情緒,能夠有興趣進入下一個環節。 在活動中段,考慮到小班幼兒好奇好動的天性,生怕長時間緊握他們手中的蔬菜寶寶遭到無端的“破壞”,影響後面活動的程序,我特意將讓幼兒調動各種感官感知蔬菜的主要特徵和請蔬菜寶寶排排隊(按大小、粗細、長短、顏色等特徵)有機整合,融為一體,不露痕跡地將蔬菜寶寶從幼兒手中逐漸收回,過程中既保持了幼兒的樂趣,也避免了蔬菜寶寶被“蹂躪”的命運,又使得整個活動更加緊湊。

  但是,在挑選蔬菜寶寶的過程中,我也遇到了一個很實際的問題。那就是,如何才能保證其他因素相同的情況下,吻合我要的比較因素。例如,怎樣才能做到長短一致、顏色一致、大小一致,然後比較粗細的問題。要不然,幼兒容易被其他因素干擾,可能我預設的是叫他們比較大小,但是他們將重心轉移到了長短等其他因素上面,因為蔬菜這東西沒法按預想的生長,總歸有參差不齊的,不可能達到這麼完美的條件。基於這個實際因素,我也有考慮過是否可以將實物替換為塑封圖片。至少圖片是可以按要求被控制的,可以很好的進行比較。然一旦換用圖片的話,比較起來是毫無障礙一目瞭然了,幼兒就少了觸控實物的感受,這種切膚體會是圖片所不能替代的,而且幼兒如若是自己透過觸控的,本身就是一個探索的過程,掌握的知識面將更廣,記憶也將更牢固。這也是為什麼權衡再三,我還是選擇用了實物。但是不得不承認,問題的確存在。到底有沒有兩全其美之策,還需深思。 另外就是,我在回看自己影片的時候,發現了一些細節問題。

  例如,用一個個小布袋來裝,神秘固然是有了,美觀上似乎略有欠缺,而且袋子和實物的大小也不相符合,要不就是蔬菜太大,幾乎袒露出來,要不就是蔬菜太小,沉在邊角落,不大氣。所以我在想,是不是可以乾脆不要分一個個袋子了,索性就用一大塊好看的布將所有的蔬菜寶寶一起罩住,讓幼兒透過逐個觸控,然後自由挑選。這樣做,可以進一步發展幼兒的生活經驗,興趣應該也會更濃,興許比較環節的時候因為有了實際的觸感,會有更明朗的感受。在選擇蔬菜數量上,我選擇了2-4個,其實是不妥的,因為如果只有2個的話,怎麼排列都是可以的,不存在按大小、長短、粗細之分了。按照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至少是3個以上,5個以內。這樣會比較好。還有就是,在點數的環節上,我光顧著指導幼兒手口一致的點數方法,忽略了點數的規律即從上到下,從左到右,而且考慮到小班幼兒的特點,不應只是教師自己這麼做,口中應該還要不斷強調重複這個點數法則,便於幼兒深刻記憶,真正得心應手。

  活動進行下來,寶寶們是又開心又活躍,現場氣氛異常熱烈。尤其是蛋糕出來的時候,整個氣氛到了沸騰的地步。我不禁在想,在高潮中收尾,是否真的明智。應老師上的時候其實後面還有分蛋糕的情節。但是因為一方面我是考慮到時間問題,怕時間拖得太長,小班幼兒坐不住,另外也是考慮到切一刀切兩刀分給幾個人是否夠這樣均分的概念對於小班上學期的幼兒是否過難,所以我就把這一段徹底刪掉了。但是,現在回過頭來想想,這樣戛然而止,我是無所謂,對於這些興奮的孩子來講是否有點殘忍了。再說,孩子這麼開心,深深投入其中,興趣正濃,應該是不會分心的。

  其實我何不在蛋糕上再做一些文章呢。譬如,蛋糕可以分層,每一層用不同蔬菜顏色塗抹,可以請幼兒猜是什麼蔬菜,還可以詢問有幾個蔬菜做成的等等,將之前的蔬菜特徵和數量進一步鞏固,或許效果會更好。

【《青菜奶奶過生日》課後反思的】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