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語文> 大班數學活動《圖形找家》的課後反思

大班數學活動《圖形找家》的課後反思

大班數學活動《圖形找家》的課後反思

  在我園舉辦的三年內青年教師比武課中我選擇了大班數學活動《圖形找家》。這是一個大班的活動,我根據孩子由小班對集合的籠統知覺到中班的感知集合及元素,發展到大班對集合的理解,都說明我們要將集合的教育滲透在整個幼兒數學教育中。但是交集的概念相對比較抽象,因此在此次的活動中,我們不教給孩子交集的術語,而是要讓幼兒理解在兩個集合重疊部分的物品同時具有兩種特性,既符合一個集合中的要求也符合另外一個集合中的要求。經過精心設計教案,準備豐富的操作材料,幼兒是可以理解交集的。數學活動《圖形找家》,採用的教學方法就是遊戲形式的想一想、說一說。這樣打破了傳統的數學教法的單一、枯燥,使幼兒在遊戲中掌握了對各種集合分類,充分發展了幼兒的積極參與性和思維的敏捷性。

  在《圖形找家》這個活動中,透過運用第三角色——小動物(小狗、小羊)玩圖形找家的遊戲引出活動,以小動物的口吻要求幼兒為圖形寶寶找家,引發幼兒活動的興趣與操作的積極性。在找家的過程中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過程中,讓幼兒自己去操作,自己去觀察發現問題,做到讓幼兒自己動手動腦,探究問題。在根據小動物各自的要求去取各自的圖形,從中發現共同喜歡的物品,從而引出交集部分,知道交集圖的運用。在最後的幼兒自己動手操作的過程中,為每組幼兒準備了可操作的活動材料,讓每個幼兒都有參與操作的機會,最後完成任務。整個活動從開始到幼兒操作都進行地非常順利,每一步的操作中,幼兒也都能理解。但是最後的時候,在幼兒分組自主操作的活動中,孩子們的操作不大理想。因為我選擇了在最後環節引出四種動物,本想達到層層遞進的效果,可是因為四種動物的要求很高,由於四種動物比較紛雜,他們的分類方法再次出現了多樣化,最後透過觀察,我發現幼兒存在的問題差不多都是無法正確的拿出各自動物所需要的圖形,而找不出交集的部分,幼兒在操作的時候,自己能夠發現自己錯了,並進行改正,但第二次還是沒有梳理出來。

  整個活動我預設了三個環節:以卡通動物的形式引出圖形找家,吸引幼兒加入活動提高幼兒活動的積極性和參與性。 在這裡我為活動準備的是兩種動物和10個有數字編號和不同圖形的圖形寶寶,要求幼兒先去了解這是個圖形寶寶,並說要求幼兒也加入遊戲,孩子們在自信的尋找中進入良好的學習狀態。這時我請孩子們傾聽小狗和小羊的要求,請孩子們根據要求,自己自由的選擇角色來選擇圖形,把圖形寶寶送回家。要求的傾聽,請幼兒說一說聽到的要求是誰的.,再到5人一組選擇小動物去取圖形,孩子顯得非常輕鬆。完了檢驗,再到我出示10個圖形寶寶請各動物小隊請一位上來比賽分一分,我請了兩個孩子上來操作,他們把小狗要的單數編號的圖形寶寶送進了有紅色圈裡,小羊要的四條邊圖形送進了藍色圈圈,剩下圓形寶寶不要。此時,下面的孩子有意見,發現分完後,小狗的紅色圈圈裡的1號、3號正方形圖形挑出來了,我順著孩子的發現,請孩子們把這兩個圖形取出單放,再聯絡ppt請小狗、小羊來檢查孩子們做的是否對,讓孩子們觀察答案,我以“變變變”引出第三個圈圈,一半是紅色的一半是藍色的,猜想一半是小狗的一半是小羊的,我再利用ppt變走1號、3號圖形,猜猜、看看去了哪裡,引出交集的初步概念,到幼兒清楚的知道了這是小狗和小羊都喜歡的圖形,放進了這個一半是紅一半是藍圈。我在ppt中請兩個顏色的圈圈“碰碰碰”變出交集圖,最後把ppt裡的交集圖變到現實,請孩子們把之前取出的這兩個圖形送到合適的交集圖中。孩子們輕鬆的理解了能根據圖形的特徵,在交集圖中為各種圖形找到合適的位置。最後,我引出四種小動物:河馬、小兔、老虎、松鼠,分別各自喜歡的是河馬——花邊圖形;小兔——紅色圖形;老虎——三角形;松鼠——藍色的圖形,要求比較複雜,並且每人做的交集圖都不一樣,如果改成每組一張合作式的形式可能更好,小動物也變出兩隻或者三種來操作可能為孩子們降低點難度,不至於孩子們操作很難。

  一節好的活動,活動前的精心預設是一個活動成敗的關鍵,時間流走間,聽著別人的課,沒聽一次,就會吸收好的教態、過程,這過程中,等待著就不斷的思考自己的課堂過程,想著如何進行每一步更緊湊,儘管孩子們在這節課中前環節表現的掌握了交集的特徵,但是操作較難的時候,孩子們還是比較的糊塗,操作的難度控制也是非常重要的。

  每一次上課,就會發現自已要改進的地方和注意的地方,只是為下一次的出航更為一帆風順而努力。

【大班數學活動《圖形找家》的課後反思】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