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報告範文> 幼兒園“好課標準”研修活動報告

幼兒園“好課標準”研修活動報告

幼兒園“好課標準”研修活動報告

  衡量一個活動優劣的標準有很多,可謂見仁見智。如果用一言而概之,那就是“簡單 真實 有效”,如果把它詳細地展開來說,我們可以從內容選擇、目標制定、環節安排、策略運用、活動組織等方面去考量。

  一、內容選擇,適宜而新穎。

  幼兒園沒有課標只有綱要,這給幼兒園的教學帶來了很多創新的機會,也給我們帶來了很多挑戰,所以,選材成為“好課”的根本。選材要考慮適宜度,是否適合幼兒的學習特點?是否與幼兒的經驗相對接?是否來自於幼兒的生活?選材也要考慮新穎度,確保有一定的亮點能吸引幼兒,激發他們學習興趣。例如,大班數學活動“跑道”(陳靜怡執教)。選材的靈感來自於一所幼兒園關於田徑比賽的環境佈置,活動透過擺放同樣大小的圍棋子,引導幼兒探索跑道內外圈長度的差異。活動既緊扣了當年的奧運主題,又整合了距離與數量之間關係的知識點。再如,小班科學活動“瓶子寶寶大聚會”(婁幼原創),活動立足於幼兒關於瓶子的生活經驗,又透過觀察、比較、交流幫助幼兒提升和梳理了相關經驗,最後環節的配對活動則是對相關經驗的進一步延展和提升。

  二、目標制定,全面有針對。

  全面指的`是要關注“知識、技能、情感”三個方面,有針對指的是目標要小,要指向活動本身,而不應該是“放之四海皆準”的大帽子。例如,大班語言活動“猜猜我有多愛你”(應彩雲執教)的活動目標是“1.傾聽故事,感知可愛的小兔和媽媽之間真摯深切的母子深情。” 這一目標是指向繪本本身的,側重在對繪本的理解;“2.透過媽媽和小朋友面對面的表演和對話交流,體驗母子和母女之情。”這一目標將繪本延伸到幼兒的生活,加深對愛的理解; “3.在集體面前大膽地講述自己對媽媽的愛,表達自己的情感。”這一目標應該是本次活動的終極目標,前面的繪本欣賞、表演、對話都是為達成這個目標而服務的。

  三、環節安排,清晰有遞進。

  環節的安排是圍繞內容和目標展開的,我們在組織活動的時候應該有這樣的意識:每一個環節都解決一個問題,達成一個小目標,這樣活動組織的流程才會清晰。而根據教育學的循序漸進原則,環節的安排有遞進,可以使幼兒在不斷的“跳一跳夠得著”的過程中獲得多方面的發展。例如,中班科學活動“骰子翻翻樂”(婁幼原創)。活動的第一環節“翻數字”要解決的是明確遊戲方法的問題;第二環節“翻幾比幾大(小)數字”要解決的是梳理獲勝策略的問題;第三環節“翻圖形”既有對遊戲的進一步熟練,更有對圖形認知經驗的提升。

  四、策略運用,有效而巧妙。

  策略的運用往往更多地指向活動的重難點,有效而巧妙地策略運用可以將之化於無形,讓幼兒學得輕鬆,學得快樂。比如,大班歌唱活動“春天裡來” (省評優課一等獎),這是一首有一定難度的成人歌曲,歌曲中的“啷裡格啷”旋律複雜,歌詞既有重複又有不同,是教學的難點。但活動中的兩個策略就用得有效而巧妙。首先是用視覺符號輔助教學的策略,用圖譜化的撥浪鼓化解歌曲中的 “啷裡格啷”的歌詞難點,

  然後是難點前置的策略,用先看圖譜唱一唱的方法化解“啷裡格啷”的旋律難點。“春天裡來”的翻版課上過好幾次,都非常成功,足見其策略的有效性。

  五、活動組織,機智有互動。

  “如何回應幼兒?”是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要做到機智互動, “吃透”活動很重要。比如,在大班社會活動“說說害怕”(蔣靜執教),有一位幼兒談到“我害怕媽媽打我?”蔣靜老師的回應是這樣的:“媽媽為什麼要打你?(不好好吃飯)”、“後來媽媽打你了嗎?(沒有)”。蔣老師能夠這樣的回應,想必她對孩子們回答的多樣性一定了然於胸。很多時候,我們的回應總是以“你很棒”、“你真聰明”一帶而過,或者就是重複孩子的回答,這樣的回應既無效,也談不上互動。多年前曾經執教過一次公開課“蘋果豐收”,在品嚐蘋果的環節中有關於蘋果味道的提問,有一個孩子的回答是“我的蘋果是鹹的”,一時不知該如何回應才好,只得忽略過去。過後反思,如果回應“摘蘋果的時候你一定很辛苦,流了很多汗,所以蘋果才會有一點鹹是嗎?”是不是更好呢?雖然說活動組織過程中的一些隨機的回應機智不是一朝一夕之功,但這應成為我們努力地方向。

 

【幼兒園“好課標準”研修活動報告】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