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圖形影象/多媒體> 如何利用多媒體進行器樂教學論文

如何利用多媒體進行器樂教學論文

如何利用多媒體進行器樂教學論文

  摘要:器樂多媒體藝術教學,調整教學思路,激發學生學習演奏器樂的興趣及演奏技巧,注重音樂作品的表現內容,增大教學容量,提高教學效果,同時提高學生的審美素質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

  關鍵詞:器樂演奏技巧;器樂多媒體藝術教學效果;器樂藝術授課方式。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投影、錄音、動畫、影像等現代化多媒體教學被越來越多地用於藝術教學,它突破了傳統教學在時間、空間上的限制,開闊了學生的視野,使學生在演奏器樂作品時結合多媒體播放的畫面及音樂作品的要求,展開想象,提高對演奏樂器的興趣。因此,利用多媒體進行器樂教學會產生良好的藝術效果,它即創設了教學情景,提高了教學效果和學生的審美能力,同時又具有教學的直觀性、生動性。

  一、激發學生學習演奏器樂的興趣

  興趣是學生學習樂器的巨大推動力,只有學生對學習樂器產生濃厚興趣,才能獲得良好的學習效果。利用多媒體教學,在器樂演奏技術上能以互動的方式,將器樂演奏技巧及結合器樂作品所表現的影象、動畫、文字、聲音等綜合形式直接展示給學生,營造出完美的藝術教學氛圍,從而調動學生演奏的積極性,主動性,提高學生的演奏興趣。以二胡曲《賽馬》為例:

  (1)首先利用教學課件給學生講解內蒙草原風格的音樂特點及內蒙音樂作品風格:內蒙音樂寬廣嘹亮、渾厚舒緩、抒情、悠揚、飄逸。結合畫面播放一些有關草原的音樂,使學生身臨起景看到草原的情景:藍天、白雲、一望無際的草原,奔騰的駿馬,成群的牛羊等。

  (2)然後給學生觀看及講解內蒙草原賽馬的情景:歡快、熱烈、沸騰、奔放、悠揚、抒情的賽馬場面。

  (3)作品分析:《賽馬》是黃海懷先生在60年代初根據內蒙古民歌創作的,並於1963年5月在“第四屆上海之春全國首屆二胡獨奏比賽”中演奏,獲得極大的成功。它情緒熱烈、奔放,生動地描繪了內蒙人民在慶祝自己節日時,舉行賽馬活動的熱烈情景。樂曲原是典型的復三部曲式結構,在中段還有一個華彩樂段,為了使作品更為精練,演出的效果更好,由沈利群同志改編成目前的演奏版本,經多年來的舞臺實踐,得到了廣大二胡演奏者和愛好者的認可。《賽馬》自問世至今的幾十年中,以其歡快、熱烈的情緒,通俗易懂的.內容,極佳的舞臺演出效果,使之成為二胡作品中知名度最高的樂曲之一。近年來,還將它改編成二胡齊奏來表演,亦取得很好的演出效果。我們在演奏這首樂曲時,關鍵是情緒熱烈、一氣呵成,動作要放得開,發音要飽滿,不必過於追求細膩,以免失去樂曲粗獷、爽朗的性格。經過這樣講解極大地提高了學生演奏的興趣,而且對二胡作品《賽馬》有了比較清晰的認識。

  可見,運用多媒體教學,不僅能激發學生學習二胡的興趣,而且還能創設教學情景,提高教學效率。

  二、提高樂器演奏技巧

  在器樂教學過程中,利用多媒體教學打破傳統的教學模式,對於器樂演奏技巧,學生通過錄像能把教師演奏時的技巧、音樂表現、演奏手勢、器樂演奏的特點等動作表情等看得清晰,同時利用錄音、錄影的暫停、重放、快放功能,可以對學生進行反覆觀看、聽辯、鑑賞,使學生在理解器樂作品內容的同時掌握演奏的技巧。(以二胡教學為例)

  如講授揉弦時,可以透過文字的滾動介紹什麼是揉弦及揉弦的原理:揉弦時手腕、手指放鬆,依靠第一指關節不斷彎直,手掌隨之上下運動,來回用力應均勻。揉弦的原理在演奏時要注意以下幾點:

  1.揉弦時手指不許在弦上滑動或以滑動代替揉弦的基本動作。

  2.左小臂不要跟隨手掌一同用力,腕子不要緊、僵。

  3.四個手指揉弦方法、力度,觸弦點略有差異,但要求效果一樣。

  4.接近千金的第一個音力度要大一些,高把位弦的張力小,揉弦力度相應而輕些。

  5.揉弦可不用保留指,不揉弦的手指應自然放鬆,不故意彎或直。 6.注意小指揉弦方法,揉時小指伸直(或略有彎)用指肚按在弦上,各關節放鬆。以上內容在多媒體教學中製作成教學課件,增加圖片內容,這樣就大大增加了教學的趣味性,提高了教學的效果。

  三、利用多媒體教學,增大教學容量

  在以往傳統教學模式中,教師對學生授課是一對一,這樣既浪費教師資源且又乏味。如今,使用電化教學,把課前準備好的曲譜放在投影儀上,使學生一目瞭然,而使用多媒體教學教師只需課前把演奏的內容精心製作成教學課件,課堂上按照教學程式得心應手地把教學內容及音樂表現內容呈現在投影儀上,透過電腦簡報的製作,使作品內容用各種字型顏色帶著不同聲音出現在電腦螢幕上。這樣授課充分利用了教師資源,增加學生人數的教學量,而且加強了課堂的趣味性。如我們有選擇地給學生欣賞《春江花月夜》、《西江月》、《彩雲追月》、《光明行》、《空山烏語》《十面埋伏》《孔雀開屏》、《軍隊進行曲》、《藍色多瑙河》等數十首中外名曲,這些樂曲,有敘事抒情的、有高亢激昂的、也有戰火紛飛、雲煙迷漫的,還有氣壯山河歡快抒朗的……。教師根據樂曲的特點,透過多媒體配上不同的畫面,使同學們受到各種音樂美的薰陶,讓他們從緊張的記憶、計算堆裡解脫出來,活躍學習氣氛,拓寬知識領域。發展學生的聯想力,增大教學內容,進而喚起同學對生活的熱愛,振奮精神,充實校園生活。

  四、透過欣賞器樂演奏,提高學生的審美素質

  藝術素質教育的本質是審美教育,透過素質教育為核心培養學生對藝術的興趣愛好,提高他們的文化素質及審美能力,使之成為情操高尚、人格完善、全面發展的人才,是當前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如欣賞《三門峽暢想曲》時,結合二胡演奏的多媒體教學課件,使學生從圖片,音樂旋律等視野和聽覺方面,身臨其境地感受到修建三門峽大壩上那氣勢磅礴的場面及中國人民艱苦鬥爭的偉大形象。再如利用多媒體欣賞《二泉映月》,使旋律和畫面完美的結合,有助於提高學生的想像力和審美能力。樂曲開始由一聲悽楚的長嘆開始,表現了作者沉痛敘述了自己一生不幸的遭遇。在皎潔的月光下,遠處惠山泉水在潺潺流淌,我們彷彿看到一位盲藝人揹著樂器、拄著竹棍沿街流浪的形象。想像著這優美的自然景色,失明的阿炳卻按捺不住內心的痛苦而大聲疾呼,周圍的世界為什麼漆黑一片?何處是生活的出路和希望!他用激昂悲憤的語調,傾吐了自己的屈辱和痛苦,詛咒了現實的殘酷和社會的不平。當熾熱的感情沉靜下來的時候,他又漸漸陷入了沉思:“世界會有一天變好的吧?”帶著這種朦朧的憧憬和希望,但又似乎交織著疑問和傷感,音樂在夢幻般的意境中結束。以上兩首樂曲使學生從心靈深處接受了美的教育和薰陶,提高了學生的審美素質。

  五、利用多媒體教學課件,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

  由於教師在設計器樂演奏時從技巧性、新穎性、趣味性等方面作了精心的策劃,生動活潑的畫面以及多種媒體的共同參與使學生產生一種新鮮感,從而可以使學生從被動接受知識轉變為主動接受知識。這樣多在媒體技術下學生的想像能力和創造性思維就得到了很好的培養。

  因此利用多媒體輔助器樂教學,不僅豐富了學生的知識,開闊了視野,更重要的是可以促進學生學習樂器的興趣,改變教學觀念,豐富教學內容,有利於推進學生整體素質教育的提高,為學生提供了輕鬆愉快的學習環境,有效地實施了愉快教學,由此可見,應用好現代化多媒體教學手段進行器樂教學,可以設計出更多、更好的教學效果,提高教學質量。

  六、結語

  透過以上分析,筆者認為,多媒體器樂教學不僅提高學生學習樂器的興趣,而且對提高學生的審美素質,欣賞水平有很大的益處。

  參考文獻:

  [1]修海林,羅小平.《音樂美學通論》上海音樂出版社.1999年

  [2]曹理,何工.《音樂學習與教育心理》[M]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2000年

  [3]餘秋雨.《國際現代藝術詞典》.上海文藝出版社

  [4]朱秋華,高蓉.《現代音樂概述欣賞》.人民音樂出版社

  [5]管建華.《奧爾夫音樂教學法》人民音樂出版社.1997年出版

  [6]鄂大偉.《多媒體技術基礎與應用》高等教育出版社

【如何利用多媒體進行器樂教學論文】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