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教材> 新編國小資訊科技教材的設計理念論文

新編國小資訊科技教材的設計理念論文

新編小學資訊科技教材的設計理念論文

  摘要:在課堂教學中體現新課程的理念和要求,既是擺在每一位教師面前值得研究的理論性問題,也是需要透過實踐進行探索的實際問題。本文結合自身參與教材編寫的實踐,透過對部分現行教材與課程標準的設計理念進行對比,介紹改編後教材的特點,闡述小學資訊科技教材設計理念上的轉型。

  關鍵詞:資訊科技教育,課程改革,教材設計理念。

  隨著資訊科技教育的發展,課改的深入,教育觀念發生了很大的轉變。普通高中資訊科技課程標準的出臺,給資訊科技教材的編寫帶來了極大挑戰。為了適應這種變化,海淀教育資訊中心正在改編小學資訊科技教材。本文結合自身參與教材編寫的實踐,透過對部分現行教材與課程標準的設計理念進行對比,介紹改編後教材的特點,闡述小學資訊科技教材設計理念上的轉型。

  改編後的小學資訊科技教材以培養學生的資訊素養為主要目標,在教學安排上突出"以學生為本"的指導原則,透過任務驅動的方式,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面對日常學習和生活中的問題,本地的社會問題以及國家的發展與科技進步等方面的問題,並嘗試用資訊科技提供的方法瞭解、解決這些問題,使學生初步接觸資訊科技,形成感性經驗,在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維度上有所提高。

  一、與學習和生活實際密切結合,從"問題"出發,強調讓學生親歷真實任務的解決過程

  課程標準要求資訊科技教材要密切聯絡實際,結合學生的現實生活和學習需求以及當地的社會發展,設定真實性的學習任務、典型案例和研究性課題,以引導學生在動手操作、自主探究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把"學技術"與用"用技術"融合在一起,主動理解知識、掌握技能、發展能力。從問題解決出發,讓學生親歷處理資訊、開展交流、相互合作的過程,在活動過程中掌握應用資訊科技解決實際問題的思路和方法。

  從內容的編排來看,整本教材進行了一次大的整合,章節的內容更加合理,各章節的排列也實現了層層遞進。雖然仍然採用模組化的編排,但各個章節並不是脫離的,而是實現了各部分的有機結合,既注重學生資訊素養的全面提高,又注重對零起點學生循序漸進的培養和對學有所長的學生的培養。在教材編寫中,採用"大主題、小任務",注重與現實生活相聯絡,運用任務驅動的方法,使之更適合學生的知識學習和技術掌握,更有利於培養學生綜合運用資訊科技的能力。我們把每一冊書劃分為四個單元,我們在每一課的第一部分設定了"跟我學",在第二部分設定了"嘗試和探索",在每單元后設定了"綜合實踐"等欄目。

  以"綜合實踐"欄目為例,具體內容包括:活動目標與提出問題、參考資源、活動過程與建議、活動與作品評價等,為學生提供一個研究主題,在這個主題下,發揮學生的想像力和創造力,讓學生透過對這些問題的探究,親歷問題解決的全過程。

  書中例題、練習題的選擇,儘量來源於學生日常學習、生活中的問題,本地的社會問題以及國家的發展與科技進步等方面的問題,同時留有一定的思考題目或練習題目,引導學生利用學會的資訊科技,去了解、解決這些問題,培養學生利用資訊科技表達自己思想的意識和習慣。例如:透過美麗的海底世界、綠色家園等主題活動來完成畫圖的教學。海底世界是學生喜歡的,可以發揮學生想象力;綠色家園是社群的建設,利用社群整理為主線學習圖形的`選取和移動,把髒亂的社群環境整理好--環境問題是關於國家發展的,又依託於社群,這個學生比較熟悉的內容。再如,透過製作《北京與奧運》的幻燈片的過程掌握查詢、下載網上資源,以及下載工具的使用等,並瞭解北京舉辦奧運的內容。

  二、注重分層教學,體現不同層次目標、難易度和個性化

  教材的設計從難易程度不同、地區資訊科技發展不均衡和學生個性差異等方面加以考慮,力求實現全體學生的全面發展和個性發展。承認學生之間存在差異, 滲透"下保底,上不封頂"的策略,針對不同學習能力的學生,透過嘗試和探索、留有不同層次的題目體現分層教學,力爭讓每個學生都有所收穫。

  教材結構上"跟我學"是對全體學生的基本要求,每課都有"嘗試和探索",對有能力的學生提出指導性建議,引導學生自主發現操作方法。例如,練習有兩個層次。學生練習第一類:更換練習題內容,使學生模仿性的練習,用來鞏固知識,同時,運用這些知識展示給學生一個可應用於學習和生活的例項。學生練習第二類:比較開放的、能夠讓學生去探究、去發散思維、去形成和體現個人觀點的問題。

  三、滲透自主學習的思想,編排有利於學生全面發展與個性發展的教材結構,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

  在教材中,作有指導性的留白,不將直接的操作方法告訴學生,而是將如何嘗試的方法告訴學生,引導學生自主發現操作方法。把發現問題和提出問題的權利還給學生,給學生留有創新的開放空間,在學生練習、學生思考中,體現出引導學生創新、鼓勵學生創新的、充分發展學生個性的意圖。在綜合應用的練習中,引導學生透過各種形式、各種手段,得到資料,並根據收集到的資料形成自己的觀點,引導學生製作有個性化的作品,提倡學生進行發散型思維。最終使用作品的形式體現自己的觀點、證明自己的觀點。例如:當我們選好設計模板,幻燈片也已經制作了一部分後,突然發現設計模板選的不滿意,這時再新建一個簡報,重新再選設計模板,做好的部分就作廢了,怎麼辦?這時,就要作出提示:看看用右鍵點出的快捷選單中有沒有答案?

  四、滲透人文精神,貫穿社會責任感的培養,關注技術能力與人文素養的雙重建構

  課程標準要求"展現資訊科技發展、資訊科技創新和資訊科技應用中蘊藏的人文精神"。要求始終滲透有關社會責任感的培養,並有意識地設計相關的人文、社會教育主題,引導學生在資訊科技應用過程中,不斷內化與資訊科技應用相關的倫理道德觀念與法律法規意識。全面落實資訊素養的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維目標。在教材編寫中必須處處創造空間,使學生有機會將知識、技能運用於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當中,體驗人文情感,形成與資訊社會相適應的價值觀和責任感。例如,透過製作《國寶大熊貓》的過程,讓學生掌握PowerPoint的使用,同時,潛移默化地灌輸了保護動物和生態平衡的問題。這樣,透過教學,將學生的責任感培養、知識的學習和解決問題的思路三方面教學目標整合在一起。

  在課程改革的形勢下,如何在課堂教學中體現新課程的理念和要求,既是擺在每一位教師面前值得研究的理論性問題,也是需要透過實踐進行探索的實際問題。我們要在學習的基礎上,繼續針對具體課題進行研究、探索和總結,加速教師水平的提高和課程改革的深入開展。

【新編國小資訊科技教材的設計理念論文】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