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教師> 初中物理教學中教師角色定位研究論文

初中物理教學中教師角色定位研究論文

初中物理教學中教師角色定位研究論文

  摘要:新時代、物理學科的特點和新課程標準都要求廣大初中物理教師在教學中有效實施探究教學,培養出具有較高科學素養和較強獨創精神的人才。因此,物理教師在教學實踐中應該努力探究教學中的角色定位問題。

  關鍵詞:初中物理;探究教學;教師角色

  1前言

  新時代的呼喚和初中物理學學科特點21世紀是教育和學習起核心作用的時代。這個時代需要的是在個人的知識和經驗、交流與合作、創新和決斷等不同的方面都有巨大潛能的人才。為了與世界的科技進步相協調,廣大初中物理教師需要切實肩負起提高21世紀人才的科技素養的重任。初中物理是一門讓學生學會基本的物理知識,具備初步的動手操作能力的基礎學科,不僅含有人類孜孜以求探索事物所得到的知識成果,更包含了前輩的科學思想、科學方法等。新課程標準的要求物理課程標準(2011年版)中強調,讓探究成為學習的主要方式;在教學中,根據教學目標、教學內容及教學物件靈活採用教學方式,提倡教學方式多樣化。注重採用探究式的教學方法,讓學生經歷探究過程,學習科學方法,培養其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1]。

  2目前初中物理探究教學中教師角色定位的偏差

  “魔術師(magician)”的角色在初中物理教學中,探究教學的理念基本上被廣大物理教師所接受。但是因為諸多原因的存在,很多教師在實際教學活動中把分組實驗改換為演示實驗,用驗證性實驗替換探究實驗,把應該動手完成的演示實驗和分組實驗改為由教師或學生在黑板上“講實驗”、在黑板上“開機器”,黑板變成“萬能黑板”。有的初中物理教師用多媒體課件展示實驗,把多媒體課件當作“萬能課件”。“程式設計師(programmer)”的角色初中物理課時少,學習內容多,學生的生活實踐又恰恰很少。教師處理這些困難的方法大多是新增一些課本上沒有涉及的但又是常考的知識,大搞題海戰術。而在探究實驗的教學中,很多教師就扮演一個“程式設計師”的角色,把需要學生完成的探究實驗以實驗報告的方式呈現給學生。而在實驗報告中多數採用“實驗目的”“實驗器材”“實驗原理”“實驗步驟”“實驗結論”“問題討論”等程式編排的方式。經過這樣程式化了的實驗教學,學生確實形成一定的實驗操作技能,掌握了一些簡單的實驗方法和實驗策略。但是這樣程式化了的實驗教學方式的弊端也是顯而易見的,它扼殺了學生的積極主動性,使學生變成執行程式的機器。現代教育中教師角色需重新定位《培養獨立工作和獨立思考的人》是愛因斯坦在“美國高等教育300週年紀念會”上的一篇演講稿。這一篇演講稿對於廣大物理教師在探究教學中如何對自己的角色進行準確定位具有巨大的指導意義。他提出:如果在一個社會之中,全是按照統一規格和尺寸經過“流水線”產出的人,那麼,這樣的一個社會是一個毫無發展前景可言的社會。學校應當著力於培養會獨立思考並且能夠獨立工作的人。教師應當怎樣來努力達到這種理想呢?最重要的教育方法是鼓勵學生去參加實際活動。

  3初中物理探究教學中教師角色的正確定位

  現代教育理念給教師指出一條基本的`原則,在教學活動中以教師為引導、學生為主體。換句話說,教師引導者的角色應該貫穿於教學的始終,有效而和諧的教學過程應該是學生的自主探究建構和教師的積極引導的完美結合。下面結合探究教學的7個要素做一詳細論述。提出問題情境中的創設者創設問題情境是指創設與教學目的、教學內容、學生認知結構有關的情境,以激起學生髮現問題,引導學生提出問題,使學生進入思維、探究的理想狀態。它是學生創造潛能開發的門戶[2]。在探究教學中,提出問題是第一個要素。發現問題比解決問題更具價值,只有發現問題才是科學的真正的大踏步前進。教師在探究活動的開始環節需要創設合理的物理學情境,從而能夠讓學生獨立地提出探究的問題。當自己獨立提出的問題得到他人讚許的時候,他當然認為自己最為重要。隨著問題的提出,學生的探究動機被充分調動起來。猜想與假設中的設計者猜想並不是主觀的臆想和胡亂的猜想。猜想是建立在已有的經驗和已經學會的知識基礎上的。所以,教師在讓學生提出自己猜想的時候,一定要簡單討論交流一下猜想的依據。當學生意識到教師充分考慮到了他們的想法和問題答案,並且把這些看作是他們學習認真努力的具體表現的時候,學生的內心就會產生非常積極的情緒。在整個的猜想和假設環節,基本上是師生相互問答的過程,學生提出自己認為合理的猜想和假設之後,接下來就是其他人對猜想和假設的理答。所謂理答,是指教師和其他學生對學生所作回答的應答和反饋,是對學生課堂表現的反映和處理[3]。教師要注意愛護回答問題困難的學生,也要允許錯誤的答案。理答的標準要更加寬泛,而絕不是簡單的對與錯。設計實驗與制訂計劃的組織者放風箏的訣竅就在於用手中的風箏線對風箏實施“放”和“引”。實驗設計和制訂計劃承接上面的猜想與假設,開啟後面的進行實驗與收集證據,此環節極具挑戰性。為數不少的教師觀點是學生的知識和實踐經驗太少,如果讓學生自己制訂實驗計劃、擬出步驟,需要大量的時間,無法完成教學任務,於是就給出已經設計好的實驗步驟和實驗計劃,讓學生依照完成。學生自己不能設計實驗和制訂計劃,也就更談不到學生之間思維的碰撞和創新精神的培養。在剛起步的探究實驗活動中,教師應給予學生較多的引導和幫助,協助學生完成實驗的設計和計劃的制訂。這樣肯定要花費大量的時間,但是一旦學生學會了設計實驗和制訂計劃,在後續的探究教學活動中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進行實驗與收集證據中的合作者進行實驗與收集證據這一要素是科學探究活動7個要素中的關鍵要素之一,猜想和假設是否正確,實驗計劃的可行性和實驗步驟的可操作性,都要靠這個環節來加以檢驗,並且該環節也直接影響到後續的分析與論證。在這一環節,主要培養的是學生的操作能力、觀察能力和收集資料資訊的能力。在該環節需要教師走到學生的實驗小組中,以一個神探的角色敏銳而準確地發現小組中出現的問題,並且以一個稍微超前的小組成員的角色與學生合作完成進行實驗和收集資料的任務。分析與論證過程中的助產士分析就是針對實驗過程中獲得的現象、影象和資料進行分類和整理,透過分析、比較、歸納等思維方式找到規律。論證就是把分析得到的規律與之前的猜想和假設加以關聯,從而尋找規律和猜想與假設二者之間有無關係,是何種關係。在西方,哲人蘇格拉底最喜歡用我問你答的方式引導學生自己尋求答案。這種方法叫“產婆術”。在他看來,傳遞知識不是教師的任務,教師的任務或者說角色是做新思想的“產婆”,這是一種理智的助產方法,理智的助產是偉大而高尚的,因為它所處理的並不是一般意義上的生理生育,而是協助人進行心靈的生育[4]。評估、共同研究中的引領者學生在學習中受挫是難免的,這樣會使學生失去自信心。但是,有道是“失敗是成功之母”,學生犯一兩次失敗和錯誤也並不可怕,因為有些錯誤可以讓學生變得更聰明。實際上,教師應該鼓勵學生敢於向前衝、去冒險,不怕犯錯誤,當然還要從中吸取經驗教訓。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就是一個能讓學生勇於嘗試、不怕失敗的地方[5]。教師要對學生正確引導,變成學生的精神支撐者,鼓勵學生,使學生樹立起一個信念:繼續努力定會成功。在評估的時候,不要對學生過早評估,可以採取延遲評估的方法,運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學生,允許學生自我評估和總結。交流與合作過程中的激發者要想成為一個優秀的激發者,教師就需要研究如何激發學生對活動的渴望,如滿足學生的個體需要,有策略地打破令人討厭的教學常規。腦力激盪就是一種有效激發學生反應的策略。該方法運用的訣竅是接受所有學生的觀點並把學生的反應寫在黑板上或者紙上,不要對學生的反應做出任何的評論判斷。因為無評判的環境會產生許多新的反應,更為重要的是能夠鼓勵那些積極性不高的學生也參與進來,等收集到全部的應答之後,再來討論和評價它們[6]。

  4結語

  當然,教學有法,就是“學生為主體,教師為引導”;教無定法,就是教師在認真研究探究活動,熟悉學生情況、實驗條件等以後,在具體的探究活動中著重突出某一個或某幾個要素,明確角色定位,不斷提高物理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物理課程標準[S].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12.

  [2]韓立福.新課程有效課堂教學行動策略[M].北京:首都師範大學出版社,2006.

  [3]丁加旗.中學物理課堂理答觀測與評價[J].中學物理教學參考,2014(6):2.

  [4]葉瀾,白益民,陶志瓊.教師角色與教師發展新探[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1.

  [5]布魯肖.給教師的101條建議[M].方雅婕,譯.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2007.

  [6]McIntyreDJ,O’HairMJ.教師角色[M].丁怡,馬玲,等,譯.北京: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02.

【初中物理教學中教師角色定位研究論文】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