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教師> 高中歷史課堂教師用語的問題與對策論文

高中歷史課堂教師用語的問題與對策論文

高中歷史課堂教師用語的問題與對策論文

  摘要:教師用語是教師職業語言的重要組成,它在某種程度上是教師自身教學價值觀在教學中的反映。教師用語不規範阻礙教師的專業發展,且會阻礙課堂有效教學。只有採取有效措施規範用語才能實現教師成長。

  關鍵詞:教師用語;教學價值觀;歷史教學

  在教學改革中,教師教學行為尤其是教師語言行為已有很大改善,但還存在教師用語不規範的問題亟待改進。相較初中而言,高中內容更偏理論化,而且高中歷史教學更注重科學性和系統性,學生在認知層面也有很大變化,教師要充分認識到這些變化並不斷規範課堂教師用語。

  1高中歷史課堂教學中教師用語存在的問題

  教師用語是教師職業語言的有機組成部分,是指課堂教學中經常出現的、教師用來輔助課堂教學的銜接性用語,它是有效教學的橋樑和紐帶。規範的教師用語能夠起到潤物細無聲的效果,但在真實的課堂裡常發生突發狀況,教師在教學引導時會有“開啟第五頁”、“老師給大家說”、“跟老師學”等用語。伴隨教師隊伍建設的完善,這類教師語言已有很大改善,但仍有不規範之處。

  1.1教師用語語氣苛責強硬

  在課堂中常會有一些教師消極應對教學突發情況且很少聽取學生的意見,這就會容易出現“你總是這樣”等應激教學語言。歷史教學的核心目的在於提升學生理解和尊重他人行為的能力並培養包容的心態,教師用語不規範只能徒增課堂的負能量,這與歷史教學目標背道而馳且不能有效提升教師職業幸福感,更不能培養學生尊重他人行為和心理的能力。在這種情形下往往會堆積教學消極情緒,不利於教師的專業成長,還會拉低教師的職業幸福感和增加職業懈怠情緒。另外苛責強硬的語氣是教師教學觀和學生觀等不完備的表現,教師在日常教學中及時進行自我規範,便能有效解決該問題。

  1.2教師用語語脈單向主導

  在高中課堂教學中還存在“跟著老師學”這類不規範用語。高中階段的學生已具備一定的辯證思維和抽象邏輯能力,並能進行自我約束與規範,單向語言形式不是將學生視作獨立的思維個體,而是將其視為等待填充知識的容器。在這種氛圍中,學生的學習興趣不高,且不利於學生歷史學科核心素養的提升。在歷史課堂教學中,學生不僅要獲得知識,還要培養歷史思維能力進而提升自我核心素養,在有限的課時中達到以上目標著實不易,但單向主導的語言環境更加大了目標實現的難度。

  1.3教師用語語態慣用標籤

  “某某是好(壞)學生”這種教師用語,是以貼標籤的方式對學生加以分類的表現,在課堂中傳遞著“成績好就意味著一切都好”的`思想,教師根據自己對學生的喜愛程度來衡量學生,屬於語言冷暴力行為,課堂教學中必須避免這類用語。高中階段正是學生的價值觀和人生觀形成與完善的時期,而且他們已有基本的自我定位和理性思考能力,非理性的教師用語極易對學生自我認知造成誤導,不利於學生的長遠發展。

  2高中歷史課堂教學中教師用語不規範的原因

  2.1自我意識不強

  新手教師在具體教學中會模仿有經驗的教師,但又無法全面把握課堂教學,缺乏教育機智,便會用教師的身份來獲得職業威嚴且在課堂教學中被動使用“老師說”等消極的教師語言,企圖透過外界賦予的威嚴樹立自己的威信,這是教師自我意識感不強烈的表現。有調查研究表明,教師在教學中面臨的首要問題就是紀律問題,而新手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缺乏經驗,且在自我思維體系中並沒有可參考的有效教學方式去調控課堂。當他在對自己與學生都沒有準確認知的情況之下展開教學活動,就不能把握高中階段學生的思維模式,且會缺乏自我意識和自我能動性,在教學情境中處於被動地位,新手教師尚未形成完善的教學體系,就容易出現這類言語不規範的問題。

  2.2專業功底不紮實

  新手教師專業功底不夠紮實且在教學中常常害怕自己出錯,注意點侷限於自己的表現狀態而不能轉移到學生和教學的意義上,就容易出現教師用語不規範的問題。教學目標分為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這三維目標,在知識目標是顯性目標也是基礎目標,容易實現,但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是隱形目標並且較難實現。歷史學科的重要價值是對學生人文素養的培養,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屬於情感目標,但教師由於專業功底不紮實,在具體教學中一味重複課本知識的教師侷限於知識目標的培養,不能靈活帶動學生的興趣和注意力,學生學得無趣,教師也教得無趣。在這種缺乏教學樂趣的情形下,教師與學生的溝通交流也不會很順暢,如此下去,很難達到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的目的。

  2.3教學價值觀不完善

  在課程改革取得不斷髮展與進步的同時,課堂教學過程中依舊存在教師教學價值觀不更新導致教師用語不規範的問題。受傳統教學價值觀念鉗制的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經常會出現“這是重點,這個要畫一下”等用語,這樣的教師用語出現在應試教育的背景之下,且教學目標只侷限於知識目標層面,一味地要求學生掌握知識而不注重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在課堂教學中主動權依舊在教師手中,師生未真正產生情感共鳴,這樣的課堂教學並不能帶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學史使人明智,教師在教學中不斷更新教學觀念的同時,從實際生活入手來激發學生的興趣,讓歷史從“無用之學”轉變為“必要之學”。

  2.4師生溝通關係不對等

  個別教齡較長的教師,其教學用語乾淨準確,但會存在一些問題:一味地相信過往的教學經驗,把學生當作孩子並常有“恨鐵不成鋼”的心態,希望學生能少走彎路。這樣的慈愛之心於無形中會給學生施壓,教師以一種不平等的姿態和學生交流,無法真正站在學生的角度想問題,在教學中會出現“這個必須做完”、“要全部正確”等強硬的教師用語,這種本心是善意的,但結果卻是把學生推到了對立面。有人說教師是戴著鐐銬跳舞的職業,這就需要在實踐中真正理解學生心理且須適時傾聽他們的聲音,而非居高臨下對其進行指導。

  3規範歷史課堂教學教師用語的對策

  3.1形成正確認知,明確為什麼而教

  歷史教學中,學生不但要獲得知識,還要完成真、善、美的培養和塑造。為達成這一目標,教師首先要不斷提高自我認知意識,在展開教學工作的過程中先明確定位自己,再把學生當作有生命的個體,尊重學生的人格,對學生一視同仁,且最大限度地使學生獲得情感上的安全感,在充分有效地瞭解學生的基礎上明確為什麼而教,從而能夠遊刃有餘地展開教學。

  3.2相信學生的自覺性,更新教學觀

  歷史學科有屬於自己的結構群,只有知識結構群不斷內化才有可能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的提升。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和合作者,而不是學生的主宰者,要相信學生有能力完成知識結構的內化。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與其用機械化的強制性指導用語,倒不如換成“今天我們來共同學習探討一下這段歷史”這類用語,以一種平等的身份和學生交流、傾聽學生的想法,把課堂主動權真正還給學生,必要之時予以指引,潛移默化地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教師的目光不要只侷限於知識的單向傳授,還要相信自己的學生,相信他們有自我學習和自我發展的能力。高中學生的感性思維相對活躍,但也已具備一定的理性思維能力,能夠進行自我約束與控制並自由分配學習與娛樂時間。因此在高中歷史課堂中可將學習的自主權交給他們,讓他們找到自主學習的樂趣。

  3.3建立平等溝通關係,培養教學智慧

  教師與學生之間的平等對話與坦誠交流能夠促進師生的共同發展。有智慧的教育的核心是師生的相互平等與尊重,並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注重溝通理性,教師要在加強自我意識的同時,尊重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真正建立相互尊重與平等的關係並建立健康互動的交流機制。這樣能夠提升學生的安全感,進而樂學和好學,在提升學生的知識技能的同時,加強學生的精神文明建設,使學生有勇氣也有自信,成長為自由全面和諧發展的新一代公民。比如對於上課鈴響之後教室安靜不下來的問題,可以運用“我們可以鈴響前就坐到座位上”之類的用語,這一用語沒有責備、訓斥及威脅之意,而是用平等語氣進行溝通,既不傷害學生自尊心,也提出了對學生的美好期許,是有效快速解決問題的方式。民主平等的課堂氛圍有利於促進教育教學的良性發展,在對等的溝通關係中學生能夠獲得心理上的舒適感和安全感。在教學中只有學生放下心理戒備,才有可能各抒己見,進而獲得良好的教學成效。

  3.4及時進行教學反思和自我批判

  在教學實踐中不斷自我反省和自我批判,有利於教師重新建構自己和發展自己。“教師不僅能夠與生命發展有關的一切理論和思想對話,更能夠與生命對話:與學生對話,與其他教育者對話,與自我對話。”在這樣自我反省與改進的對話中提升歷史專業素養,規範課堂教學語言且不斷解決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透過零散的教學現象解析形成嚴謹科學的教學態度和自成一體的教育理念,借用教學工具靈活自如地重組教學內容並用形象幽默的教學語言感染學生,以此實現自我提升的同時,推動歷史課堂有效教學的實施。教師在日常教學工作中常常只是用成績作為衡量學生的標準,從而在師生心中都形成一種思維定勢,這不利於學生的健康全面發展,倒不如換成這樣的教師用語:“甲這一部分很擅長”“乙這次作業有許多塗改之處,需要下次注意”。

  4小結

  教學是一個雙向互動的過程,核心是以人為本並促進人的發展。在教學實踐中,教師不斷提升自我認同感併發揮主導作用來指導學生,不斷挖掘學生的學習主動性並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在相互尊重中達到教學相長的目的,才能更有效推進教學實施與改革。真正好的教學活動,應該是教師不斷進行自我認同與自身完善,在潤物無聲中讓學生成長為善良豐富高尚的人。教師是學生成長的引路人,需要時刻完善教師專業素養及規範教學行為,並在反思中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

  註釋

  楊瀾.教育學原理[M].人民教育出版社,2015:54.

【高中歷史課堂教師用語的問題與對策論文】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