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讀後感> 《閱讀的力量》讀後感

《閱讀的力量》讀後感

《閱讀的力量》讀後感

  早間起床,讀齋藤孝《閱讀的力量》,該書雖然是暢銷書的筆法,但催人深省之處亦復不少。齋藤強調:讀書須多種多樣,恰如食物的選擇,不能挑食。讀書的種類須儘量廣泛,同時亦必須達到一定的量,才能起到變化身心氣質的作用。齋藤推薦的是“文庫本100冊”(類似於文學經典)和“知識新書50冊”(由各科之名家大家所寫之門徑書,如愛因斯坦的《相對論淺說》之類)。又,讀書須著力於概括,將書中精義鉤玄提要,方能運用裕如。齋藤特別反對那種膚泛淺薄的閱讀,認為閱讀需要有一種緊張感,豎起脊梁,打起精神。

  總括齋藤在書中所言的讀書經驗,可以總結為如下幾條:

  1. 隨時隨地閱讀,讓閱讀成為一種習慣,勿以為閱讀只是書齋裡的事情,其實只要將書放在口袋裡,到哪裡都可以讀(讓人想起了八十年代的那些讀書人)。

  2. 讀書要善於歸納要點,善於運用。這樣,就需要在閱讀之時,精力與思想高度集中。

  3. 書籍要多樣,要有一定的深度,總結起來,則可分為三點

  (1)種類多——思想即可趨於健全,避免絕對化。

  (2)內容深——多讀有深度的名家名著,思想即不至於淺薄,且能不斷得到鍛鍊與充實,與社會精英的對話,可以極大地提升個人的層次。

  (3)冊數足——讀書要讀到一定的冊數,才能形成習慣。作者的估計,為4年之內讀完150冊以上(大學生的四年極為寶貴,現在的大學生誰能如此讀書,將來必能成就完善之人格)。

  凡此種種皆特為“時代病”而發,日本曾被稱之為“以讀書立國的國家”,從德川至明治時期幾乎人人讀書,即使挑夫走卒、青樓女子也手不釋卷,歌德、尼采、莎翁、托爾斯泰是每個大學生的“熟人”。但自從七八十年代流行文化大行其道,明治大正時期的'“教養主義”如流水落花而不復現,流行的漫畫音樂取代了嚴肅讀物的位置,普通日本人不以學問譾陋為恥,反以孜孜讀書為怪。日本的經濟頹靡雖不能歸因於此,但這種人不向學的氛圍,恐怕是其復甦無力的一個助因。齋藤教授此書,蓋為喚起日本民眾讀書熱情而發,然而我作為讀書人,亦從中受教不少,寬博的眼光,娓娓道來的筆調,讓人不由自主地翻下去,“時光就像流沙,會消失得無影無蹤,然而這些時光都被高度凝縮在書裡並留存了下來,這種充實的安詳感令人喜悅。”凡讀書人,對此都會“心有慼慼焉”的。

【《閱讀的力量》讀後感】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