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屋>技工> 技工院校幼兒教育專業定位思考論文

技工院校幼兒教育專業定位思考論文

技工院校幼兒教育專業定位思考論文

  一、技工院校辦幼兒教育專業面臨的質疑

  1.社會認同度低

  幼兒教育是人生的奠基教育,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明顯提高,加之幼兒園的“小學化”傾向,社會與家庭對幼兒教育的期望值很高,對幼兒教育教師的層次要求也逐年提高。技校能辦出什麼幼兒教育專業,技校生能做幼兒園老師嗎?技工教育為“二流教育”甚至“末流教育”與幼兒園“一流教師”的反差太大,最多隻能做個幼兒園裡的保育員。

  2.院校自身的困惑

  幼兒教育專業學科體系龐雜,專業課程多,有幼兒教育學、幼兒心理學、幼兒衛生學“三學”專業理論課,彈、唱、說、跳、畫、手工、書法專業技能課,健康、語言、社會、科學和藝術等五大領域的教學教法,當前突出的幼兒遊戲與指導、幼兒園環境創設與利用專業課,奧爾夫音樂教育、蒙臺梭利教育等早教課程,還要參加成人高考、保育員、育嬰師、教師資格證書考試,另外,初中起點學生文化基礎薄弱,學習能力又較差,學生的專業認同感低,最後只能“門門懂,樣樣瘟”。

  二、幼兒教育專業的定位

  《教師教育課程標準(試行)》明確提出幼兒園教師的3種培養學制:三年制專科、五年制專科、四年制本科,第一、第三種為高中起點,第二種是以初中起點。在幼兒園職前教師教育課程設定中,提出6個學習領域:兒童發展與學習、幼兒教育基礎、幼兒活動與指導、幼兒園與家庭、社會、職業道德與專業發展、教育實踐。5個核心專業技能:教師語言技能、音樂技能、舞蹈技能、美術技能、現代教育技術應用等。《幼兒園教師專業標準(試行)》7個核心專業能力:環境的創設與利用、一日生活的組織與保育、遊戲活動的支援與引導、五大領域教育活動的計劃與實施、激勵與評價、溝通與合作、反思與發展。特別是教師資格考試製度的改革和幼兒園招聘考點的變化,關注的焦點都是未來幼兒園教師的專業知識、核心技能與能力結構。培養模式的開放性、多樣性,培養方案的實踐性,課程設定的能力導向性,評價體系的實用性等價值取向更加凸顯,這就是幼兒教育專業的最精準定位,從而也體現出幼兒教育專業的特性,師範性與職業性。

  三、技工院校辦幼兒教育專業的優勢

  1.合崗實用的教學模式:理實一體化

  2009年,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啟動了全國技工院校首批5個專業的一體化課程教學改革試點,從此拉開了推動一體化教學改革試點工作的序幕。對技工院校來講,一體化課程教學改革無疑是現代技工教育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的深刻變革,凸顯了現代技工教育課程特色。首先,顛覆了傳統的教育觀,課程不再是傳統的學科體系,而是以典型工作任務為載體,將理論知識融入工作任務和教學活動,實現了做中學、學中做,實現了理論與實踐的融通合一,帶動了教師一體化、教材一體化、教室一體化、學習主客體一體化,“教、學、做”融為一體。其次,在注重培養學生專業能力的同時,還注重培養學生的方法能力、分析解決問題能力以及專業理念和職業道德體現了對學生綜合職業能力的培養。更重要的是,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體,教學活動為學生提供了體驗完整工作過程的課程體系。這恰恰是當前幼兒教育專業急需的課程與教學模式。

  2.實訓管理經驗豐富:崇尚技能氛圍

  有人認為,技工院校專業以理工類為主,與幼兒教育這個師範性專業有何關係?其實幼兒教育除了具有師範性外,還表現為高度的職業性,大量的技能需要實訓,技工院校多年積累的實訓管理經驗會直接遷移到該專業上來。再者,學校崇尚技能的學習氛圍,又會大大觸動幼兒教育專業學生的`學習熱情。

  3.與企業有天然的聯絡:校企合作,實訓基地建設

  技工院校與企業有著天然不可分割的血肉聯絡,透過校企合作模式的探索與實踐,多年來已形成自己一套約定俗成的程式,實訓地建設也是駕輕就熟。對於幼兒教育專業來說,合作物件由企業換成幼兒園,生產流程變成保育與教學過程,工匠精神昇華為“關愛幼兒,尊重幼兒人格,富有愛心、責任心、耐心和細心;為人師表,教書育人,自尊自律,做幼兒健康成長的啟蒙者和引路人”。

  四、圍繞專業定位,創新人才培養模式

  明確了技工院校幼兒教育專業定位,認清了技工院校的辦學優勢,下一步就要緊緊圍繞專業定位,改革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培養出有特色的幼教行業高技能人才。

  1.調整培養目標

  根據《全國技工院校專業目錄》對幼兒教育專業的培養目標的描述,中級為“培養從事幼兒園日常保育、輔助性實施教育教學活動的中級技能人才”,學習年限為3年(初中畢業生),2年(高中畢業生);高階為“培養從事幼兒教育教學活動,承擔幼兒園部分管理與科研任務,進行學前階段幼兒教育的高階技能人才(高階工)”,學習年限為2年(取得中級職業資格人員)或3年(高中畢業生)。所對應的職業工種是幼兒教師、保育員。在充分的調研與多年的辦學實踐中,筆者認為,現有的培養目標需改革與調整。技工院校幼兒教育專業應以五年制高階為主,在保教結合的要求下,三年制中級班顯然滿足不了現實需求,也完成不了幼兒教育專業應有的知識與能力的培養。再者,鋼琴、舞蹈、美術和由其延伸的幼兒遊戲、環境創設等技能與能力的培養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較長時間的磨鍊,這些方面的技能與能力又恰恰是技工院校培養的幼兒教師的特色之處。

  2.培養一體化教師

  技工院校辦幼兒教育專業最困難的是師資隊伍短缺。一方面,鋼琴、舞蹈、美術等課任教師大多不是師範類出身,而學校的培養物件又不是鋼琴家、舞蹈家、美術家,只需要熟練掌握幼兒歌曲彈唱、幼兒舞蹈編創、幼兒美術手工操作,在此基礎上,能夠開展有效的幼兒遊戲指導、環境創設與利用就行。另一方面,師範類出身的“三學”老師學術味太濃,理論性太強。這樣的師資結構肯定不符合現代幼兒教育教學需要。加快一體化教師的培養是重中之重。首先,作為學校管理者要高度重視,做好頂層設計。其次,不斷引進一體化課程專家進校培訓,傳播一體化課程的理念與實施細則。再者,當前幼兒教育專業一體化課程與教材極少,可以採取跨專業觀摩示範課,學習一體化教學流程與操作實務,再結合幼兒教育專業具體學科進行探索,嘗試編寫一體化校本課程與教案。透過各種途徑,提高教師隊伍素質,從而為實施理實一體化教學提供良好的師資保障。

  3.整合課程體系

  目前,能力本位教育中的DACUM(DevelopACurriculum)法是比較理想的課程開發方式。藉助DACUM法可以獲得基於工作任務劃分的實踐導向職業教育專業課程門類。為了有效地開發幼兒教育專業課程,筆者組織學校專業教師和幼兒園及早教機構一線優秀教師組成DACUM委員會,運用“頭腦風暴法”和DACUM表,分析幼兒教育教師所需要的工作任務模組,進而對工作任務模組所需要的知識、技能和態度進行分析。並結合《幼兒園教師專業標準(試行)》和《教師教育課程標準(試行)》明確提出幼兒園教師的專業知識、核心技能與能力結構,對DACUM法進行了進一步改造,遵循相關性和同級性原則,整合了專業理論知識與技術實踐知識的結合點。整合後的幼兒教育專業課程有:幼兒園教師專業技能訓練系列,如《幼兒歌曲彈唱》《普通話訓練與講故事》《幼兒舞蹈創演》《幼兒美工與玩教具製作》,以任務為驅動,帶動了鋼琴、舞蹈、音樂、普通話、美術、手工、書法等專業技能課程的實施;專業核心能力課程系列,如《幼兒園環境創設與利用》《幼兒園健康與生活指導》《幼兒遊戲指導》《學前教育活動指導》,採取理論與實踐的融通合一的方法,融入了《學前教育學》《幼兒教育心理學》和《幼兒衛生學》等傳統的學前教育專業理論課程內容,同時整合健康、語言、社會、科學和藝術等五大領域的教學教法,也基本囊括了保育員、育嬰師、教師資格證、早教教師教學大綱等相應職業資格標準內容。《幼兒園教師專業標準(試行)》中提到的最後一個專業能力是“反思與發展”能力,這種能力的培養著眼於學生髮展潛力。教師專業化發展的歷程與趨勢呈現,教師的職業形象經歷了三次觀念性的轉變,即由最初的“知識擁有者”到“技術熟練者”再到“反思性實踐家”的轉變。當前,幼兒園的理想需求是有敬業精神,專業能力嫻熟的、有發展潛力的專家型人才。所以,我們在安排課程內容中,每一任務都應該高度重視學生反思與發展能力的培養。

【技工院校幼兒教育專業定位思考論文】相關文章: